▲▼             。(图/记者张方瑀摄)

▲谈到换肾的这个决定,杨钧仪笑呼「不后悔」。(图/记者张方瑀摄)

记者黄君瀚、邝郁庭、张方瑀/专题报导

许多人在30岁的时候,都正努力冲刺事业,很难想像这个年纪的人,会因为肾衰竭而放弃本来的工作,展开一段漫长的洗肾之路。肾友杨钧仪经历过洗肾、登记移植、成功移植后,如今过著「如正常人一般的生活」。尽管在路人眼中,他确实是个正值青壮年的健康男子,但对他来说,自己已不再如普通人一样,「我们不是一个正常人啊!也不是说不算啦!大概8成吧!」

网路资讯太少 不敢贸然签排

今年35岁的杨钧仪,6年前在家中突然昏倒,送医检查后发现是不明原因导致的肾衰竭,被宣判要终身洗肾。因为还算很年轻的关系,医生建议排器官移植,但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要移植的念头,「因为排到器官的机率很低,就觉得一路透析(洗肾)、稳定就好」。他说,当时也有上网找资料,但那个时候没什么资讯,外加手术有一定风险,心里难免会担心,「搞不好本来洗肾洗得好好的,会不会动个手术就掰了。」

杨钧仪说,那时候的他态度很消极,「就放弃人生啊!没有想说要干嘛,就觉得人生好像要结束了,反正洗肾也是个延长生命的方法,只是生活品质会差很多而已」。回想起洗肾的日子,他自己都开玩笑说「其实蛮爽的」,因为每天就是宅在家打电动,等要洗肾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去医院报到,一次就是做4个小时的透析,「那边很多老人家,他们看到我和我妈一起来洗肾,都会笑说我很孝顺,殊不知要洗肾的是我。」

▲▼             。(图/记者邝郁庭摄)

▲杨钧仪从洗肾时就留著报告结果,换肾后也认真记录指数。(图/记者邝郁庭摄)

接受肾脏移植,也是因为杨钧仪在医院里看尽人生百态,他提到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那时常跑医院洗肾,隔壁病床是一个看起来约大我5岁的男病患」。当时对方看起来身体很粗勇,杨钧仪便认为如果自己继续洗肾,生活应该也还OK。后来对方突然消失一阵子,他透过护理师得知男病患中风、改到楼上洗肾,「对方再回来时状态看起来不是很好,不过因为还能讲话,甚至还结婚了,我就觉得这样下去也还可以。」

没想到,对方又消失了第二遍,这次是二度中风,再回来的时候状况已经很差了,不能讲话、什么都不能做,「然后他老婆就来谈离婚了,这些大概就是2-3个月内发生的事。」杨钧仪还提到另一个登记下去的关键,「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得知我肾衰竭、在洗肾后就哭了,我那时候就觉得活下去是有意义的。」

请继续往下阅读...

接受移植 准备展开新的人生

杨钧仪透露,从他洗肾以来,除了看到各种医院的景象,外加医师一直说他很年轻,会有很高的机率排到捐赠的肾脏,便在查询各种资料、了解成功与失败机率后,毅然决然登记,并下定决心,如果自己真的排到了,毫不考虑就会马上接受手术。

「我透析大约1年,后来只花了3个月就排到」,他回忆当天正是中秋节,晚上才透析完,吃完晚餐要睡了,突然医院就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肾脏的机会,对方年纪跟他差不多、状况也蛮好的,「他们要给我10分钟考虑,我当下就马上说好。」

▲▼             。(图/记者邝郁庭摄)

▲杨钧仪说,换肾后有一段时间他手很抖。(图/记者邝郁庭摄)

杨钧仪说,他现在是移植后的第6年,但回想起动完手术后,其实他有好几年的状况都不太稳定,「一开始不是很乐观,肾脏指数一直都很高,原因也不清楚,本来怀疑是排斥,但检查过后又没有,就只能吃药。」

他透露,换肾后因为一直出现排斥反应,还不断回去住院,除了肾脏指数问题,还因为拉肚子住院,半年来至少住院3~4次,让他一度觉得,本来只要花时间洗肾,但手术后却动不动就要住院,出门要戴口罩,还要一直喝水,「没有很开心,觉得跟我预期的生活不一样。而且医院本来是说,动完手术我就是正常人了。」

迎来的新人生 并非想像中「正常」

杨钧仪表示,他的肾指数是第3年才稳定,现在的他可以信誓旦旦的说「完全不后悔接受移植,觉得这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但当被问到「移植后的生活,并非想像中这么轻松?」的时候,他也直说「我们不是一个正常人啊!也不是说不算啦!大概8成吧!」因为有很多小地方要注意,包括每个月要回医院抽血、拿抗排斥药,回院时还要戴口罩,平常也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生的东西等等,「像生菜沙拉、泡菜那种都不行,去外面也尽量吃有煮熟的热食。」

访谈过程中,杨钧仪还拿出一本纪录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各种数字,都是他认真记下每一次测量出的指数。他透露,因为抗排斥药的作用就是降低自身免疫力,让身体不会强烈抵抗移植而来的肾脏,相对来说,肾友们对于外来的病毒、细菌也比较没有抵抗力。杨钧仪说自己从一开始「一天要吃11颗药」,到现在药量减少很多,一天大约3、4颗,「我以前手很抖,现在虽然还是有一点,但好很多。」

▲▼             。(图/记者邝郁庭摄)

▲杨钧仪每次回诊后,都会将数据写进检验报告。(图/记者邝郁庭摄)

换肾过后,杨钧仪本来有重回职场继续补教业工作的想法,也想努力拚事业,有应征过行政文书,但没有被录取,而且身体状况让他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会想要去拚、多做一点事,可是如果真的去拚,然后熬得太累,会不会又浪费了一颗肾脏」。最后他则是在劳工局辅导下,申请身心障碍创业,自己开了一间手工冰淇淋店,和妈妈轮流顾店、休息。

除了身体要顾好,杨钧仪也说,心理层面也会受到影响,「其实我觉得移植……也不是件很高兴的事,因为它是一个家庭承受著悲伤、成全我们的幸运,因为它一定是有人意外、或不小心没办法生活,我觉得那都是非常多的巧合,才能促成器官捐赠。」

▲▼             。(图/记者张方瑀摄)

▲杨钧仪现在经营「摇滚牛」手工冰淇淋,连肾友都能安心食用。(图/记者张方瑀摄)

杨钧仪透露,曾有别的捐赠者家属跑到他的冰淇淋店看他,「听他们分享想法,我就觉得每个器捐过程都很挣扎」。他笑说,家属们都很热情,而且对方其实没有想要求回报,「他们跟我说,只是想要看看受赠者有没有好好生活,如果有好好的,他们就觉得捐赠器官很值得」。但这样也会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好好保护这颗肾脏,不然就会让这些器捐家属很难过。

自己走过的路 也分享给其他人

杨钧仪在移植完后,也思考过自己是否能做些什么,就上网找资料,在PTT上找到一个身心障碍板(Disabled),发现有人在招年轻肾友群组,就加进去,「里面就是有人在透析啊、腹膜之类的,我们就会聊天啊,互相分享情况,就比较不会害怕。」

他说自己一开始也会怕,像指数一直高之类的,「但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我也是这样』,然后医生怎么做,现在就稳定了,心里就比较不会担心」。他认为,还好有这一群人,互相陪伴著一路走过来,「我觉得蛮重要的,因为跟一般人说,感觉他们不会懂。」

▲▼             。(图/记者邝郁庭摄)

▲杨钧仪在店里放有器官捐赠的资料。(图/记者邝郁庭摄)

杨钧仪在状况稳定,生意也比较上轨道后,就有被问能不能帮忙分享申请补助的过程,便去分享经验,也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在店里放置器官捐赠绘本及资料,希望大家都能多了解这件事。他也说,当初要排队挂门诊时,妈妈就说「我不能捐给你,但可以捐给别人」,便跑去社工室问器官捐赠的资讯,还拿了4份同意书回家。

虽然觉得「非常人」 心中仍充满感激

杨钧仪表示,对受赠者来说,听到捐赠者家属告白,其实心中很舍不得,因为对方的那份大爱,「要做出那个决定真的很痛苦」。可是捐赠者家属如果看到受赠者好好的,他们就会很开心。杨钧仪觉得,自己虽然无法回馈给捐肾给他的那个人,但至少可以让对方觉得捐赠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对杨钧仪来说,换肾对人生最大的改变,他认为就是「一切都重新来一次」,「会比较珍惜每一天,能多帮忙身边的人就多帮忙,就是缘份」,他说,人生有时候就是「明天」跟「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发生。杨钧仪笑说,本来每个人应该要是「生老病死」,「啊我好像本来快要死掉了,然后又生病、然后又重生、然后又慢慢老,顺序跟别人不太一样。」

现在偶尔也还是有捐赠者家属到杨钧仪店里串门子,或是在器官捐赠中心遇到对方,他都是抱持著感恩的心来看待对方,「其实我们一开始也是没办法接触到捐赠者家属,啊现在有缘嘛!就是认识了、互相支持」。他说,家属也不会想找到器官到底是给谁,也觉得没有必要,只是会想知道移植者过得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对移植者有帮助,「对我来说,我能做的就是,跟大家分享这份大爱真的改变我的生活,我也很努力去珍惜,真的很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