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金兀朮兩次南下,嶽飛都躲開了,兩個人根本就沒有交過手,1140年嶽飛逃跑丟失河南,更是被金兀朮嘲笑。

1129年,都統制陳淬帶領嶽飛等人防守馬家渡,金兀朮前鋒孔彥舟剛剛過河兩千,防守馬家渡的嶽飛就逃跑了,害主將陳淬父子戰死,金兵才得於過河,追殺高宗皇帝,其後人更是無恥的把責任推到高宗皇帝不抵抗上,難道要高宗皇帝親自去殺金兵掩護嶽飛逃跑?

1140年金兀朮圍攻順昌,為避開金兀朮嶽飛抗旨跑河南佔幾座空城,也就是所謂「第四次北伐,連戰連捷」,等金兀朮進攻河南,嶽飛又逃跑去了順昌,被金兀朮嘲笑嘴裡喊著進攻,實際上逃跑丟失河南全境。所有南宋和金國史料記載,都是嶽飛自己逃跑,根本沒有任何人讓他撤軍,更沒有所謂「十二道金牌」,宋朝三百一十九年歷史,從來沒有讓無名小卒來傳達聖旨的事情發生過,南宋都是下詔書清清楚楚表達聖旨的意思,而高宗皇帝的手諭內容,恰恰相反是命令岳飛配合張俊和楊沂中積極抗金。

1141年進攻淮西的只不過是金兀朮手下,打著金兀朮的牌子,高宗皇帝命令張俊和劉錡正面抗擊,嶽飛斷金兵退路,嶽飛就嚇的離前線450裏就「逗留不前」,以至於張俊和劉錡在柘皋擊敗金兵,在追擊途中反被金兵埋伏 ,南宋損失六萬多精銳之師,連高宗皇帝的御林軍楊沂中部都全軍覆沒,只楊沂中被王德拚死救出,到戰役結束,南宋各路人馬都損失過半,嶽飛都還躲在400裏外「坐觀勝負」。戰役結束張俊,韓世忠兩個三鎮節度使加劉錡三個人的部隊,人數都沒有一直躲著金主力逃跑的兩鎮節度使嶽飛多,這也是吹噓嶽飛掌握南宋一半軍隊的由來。也是嶽飛被處死的主要原因,也是楊沂中請旨監斬嶽飛父子的原因。

可能他孫子也知道太丟人現眼,才編造出來「十二道金牌」「朱仙鎮大捷」「五百破十萬」「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些腦殘一般的謊言故事,掩蓋嶽飛害怕金兀朮的事實。

真實的歷史,岳家軍是嶽飛馬家渡逃跑到宜興當土匪發展起來的,班底是在宜興的幾千土匪,主力是投降的農民起義軍和投降的偽齊軍,從戰績來看戰鬥力是南宋所有軍隊裏最低的,和李成,曹成這種偽齊軍都打了五六年時間,來看看李成和曹成遇到王德和楊沂中的戰績,連一個衝鋒都抗不住的偽軍,兩個人加一起才十多萬偽軍,張俊藕塘大捷一個人一個半月擊敗偽齊三十多萬聯軍(少量金兵),就可以比較出岳家軍真實的戰鬥力了。


金兀朮的戰爭指揮能力並不差。可是很不巧,他遇到了勁敵嶽飛!而嶽飛之所以能夠像「演義」裏說的那樣:多次戰勝了金兀朮,那是因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一、北宋能夠被金國一舉滅亡,那是因為金國打了北宋一個「冷不防」——誰也沒有料到,昨天還是「同盟」關係,「聯合」滅遼的金國,居然會挾滅遼的銳氣,未經休戰歇兵,就會大舉南下!腐朽的北宋,就在這樣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被攻破了首都開封!而到了嶽飛所處的時代,宋朝的軍力己經有所恢復了,並且在局部上甚至可與金國勢均力敵,因此金國再想要速勝,己經比較困難了!

二、南宋與金國經過了長期的交兵,宋軍對於金軍的戰法、戰術己經比較熟悉了!對於金軍可能會採用的戰略,也己經可以猜透——可以預知金軍可能的主攻方要,攻擊要點!這樣就可以做到「提前作出預案,整頓兵力攻防」——嶽飛的北伐之戰,也是這樣打的!嶽飛本就是個懂戰略、明戰術的優秀指揮官,在對敵方做到了「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讓金兀朮佔到便宜!

三、嶽飛率領的軍隊紀律嚴明、素質很高,因此其戰鬥力極強!他們的紀律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嚴明的軍紀,不僅受到了廣大淪陷區百姓的歡迎和擁戴,而且還使「岳家軍」得以成為一支,能夠嚴格做到「令行禁止」!而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能夠得以維持的主要因素,就在於軍紀是否嚴明?嶽飛和他的軍隊做到了這一點,致使敵人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一支擁有鐵一般紀律的軍隊,再加以擁有一名優秀的指揮官,所產生的結果就是令入侵者大喫苦頭!

【個人淺見,歡迎各位朋友互相交流斧正!】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金兀朮不弱,不過是嶽飛天克。

兀朮(完顏宗弼,後通完顏宗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金名將、開國功臣。

01.其實嶽飛也沒討好。

嶽飛與完顏宗弼相鬥矣終;飛天縱奇才,戰勝,以攻必克,而奈何屢被拖後,數乘勝追擊皆垂成;而完顏宗弼雖兵力不及。,然宗弼在金而一言九鼎亶,雖屢敗,而以金國強大國,竟使嶽飛討不出好。

02.差點把宋朝滅了。

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反遼也,完顏宗弼亦曾屢立功,現已絕之事才;於滅國也,完顏宗弼既為軍中之萬戶;後金欲盡亡宋,金詔追奔於揚之帝,宗弼率本部隨宗輔軍南。

完顏宗弼一路攻必克勝,渡江而下鎮建康、廣德、湖州等諸,宋都臨安鋒指;一路追擊,宋高宗出奔海;可謂,若完顏宗弼不退也,或可直以宋盡滅。

03.宋人悉出。

1140年也,完顏宗弼既為金兵將,率大軍南下進攻南宋;然先在順昌被劉錡破,完顏宗弼之五萬、萬柺子馬、三千鐵浮圖盡誅。兀朮引兵還,途遇嶽飛邀,二千鐵浮圖、五千柺子馬、三萬誅,鐵浮圖掃滅。

連敗,金人奪氣,嶽飛因伐,兵鋒指汴;而宋高宗令岳還,乃宋人悉出河南。

04.他其實是一代偉峻英帥。

完顏宗弼,緯武經文,在女真崛起之中起了大也。其數將南侵,致中原、江淮炭,無辜百姓死無數,其身務並宋君國,蓋女真族史上一名俊之軍帥。

金陵少年評曰:若無嶽飛,或完顏宗弼可並南宋,成人謂夏之一;若未顏宗弼者,或可收河北宋,或能成一;此二子者,還真有點三國演義裏亮與周瑜者矣,天生之敵。


中國歷史五千年,歷經的朝代數不勝數,在此期間湧現出了無數的華夏英雄兒女,有的千古傳頌、萬古流芳,而有的卻默默無名;有漢民族的,也有少數民族的。但是這些英雄兒女都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少數民族中也有許多流芳千古的名將,如金朝的金兀朮,此人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其政治能力也是相當厲害,並且還親自推動了女真族的崛起,是女真族歷史上傑出的軍事統帥。金兀朮在入侵中原的時候和宋朝許多將領都對戰過,勝敗基本都是五五開。就是嶽飛在對戰金兀朮的時候也沒有佔到多少便宜,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金兀朮在軍事上的造詣也是相當了得的。

金兀朮

金兀朮原名完顏宗弼,出生於今天的哈爾濱阿城區海溝河畔。是金朝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在金朝的建立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金朝的開國功臣和傑出的統帥。金兀朮在公元1148年病逝。

我們所瞭解的金兀朮其實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後世卻沒有多大的名氣,不為人們所知。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金兀朮是外族人,而不是漢人。加上金兀朮對宋朝發動的入侵戰爭,造成了宋朝人民和經濟文化損失慘重,因此受到後世之人很大的忽視。

金兀朮軍事上的造詣

金兀朮從小就跟隨其父完顏阿骨打四處徵戰,練就了一身軍事才能。並且在金朝舉兵入侵中原的時候,金兀朮就作為主要的將領參加對宋朝的作戰,並且還取得了許多勝利。

例如在黃天盪戰役時,金兀朮先是被宋將韓世忠所戰敗,因此金軍損失慘重,宋軍開始猛追至建康。而金兀朮在建康早已排兵布陣等候韓世忠的到來。在韓世忠帶領疲憊之軍到達健康時,因此金兀朮把握住有利戰機,在江面上金軍用自製的火箭開始攻擊宋軍,使宋軍死傷慘重,最後只有韓世忠帶領少量的軍隊狼狽的逃回鎮江。

在此之後有很多次戰役是金兀朮指揮並且最終還取得了勝利,當然在金兀朮取得勝利的同時,也經常敗於宋軍。就在天會八年(1130年)的時候,宋朝名將嶽飛在牛首山中伏擊金軍,殺得金軍四散逃竄,並且乘勝追擊,將金軍驅逐至江北,從而收復建康。

此次戰役金朝的指揮官就是金兀朮。雖然金兀朮和嶽飛在歷史上對壘的機會並不多,但是雙方只要對戰,到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因此雙方都是非常欣賞彼此的,也並不存在金兀朮在對戰嶽飛的時候每次都是落下風的,只能說是互有勝負而已。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當時嶽飛可以說是宋朝最厲害的將軍了。金兀朮能和嶽飛對戰而不落下風,我們就可以想像得到金兀朮在軍事上的造詣是多麼的厲害。並且金兀朮不管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屬於頂尖的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金兀朮不是一個無能的將領,他能和宋朝名將嶽飛,韓世忠對戰,而且還能打敗韓世忠。雖然最後被嶽飛戰敗,但也說明金兀朮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厲害的。所以說金兀朮和嶽飛對戰都是落下風是不正確的,只能說是勝敗五五開比較合適。

總結

因此小編認為在兩國交戰過程中,並且還是主導戰爭的一方,而且還取得許多勝利,你能說金兀朮不厲害嗎?雖然金兀朮是少數民族,但我們不能否認金兀朮在軍事上取得的輝煌成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金兀朮指揮金朝大軍把北宋滅亡了,而且還把北宋兩個皇帝,俘虜到了北方。自此中國北方的領土被金朝所佔領。所以把金兀朮稱為歷史名將一點也不為過。(謝謝各位的觀看,請多多"關注"小編,歡迎評論)


金兀朮從未和嶽飛對過陣,因為嶽飛沒有這個勇氣。金兵攻馬家渡時,嶽飛不待主將下令,就率部逃跑。金兵搜山撿海捉趙構時,他正在宜興當土匪,因此未能見到兀朮。

金兵攻順昌時,朝廷令岳飛到順昌支援劉錡,嶽飛不敢

同金人主為交戰,跑到河南躲起來,又沒見到兀朮。郾城打的是金偏師韓常。

淮西戰役時,皇帝連下十多道詔書,催嶽飛參加會戰,直到仗打完,岳家軍尚離戰場四百里,也沒見到兀朮。由於嶽飛抗旨怯敵,貽誤戰機,使宋在形勢很好的情況下,損失六萬精兵。


金兀朮和嶽飛對戰都落下風?題主真是讀了宋史,金史的嗎?金元術唯一的一次與嶽飛對戰就是紹興十年的「河南之戰」,戰役的結局以嶽飛敗退出河南結束。為了掩蓋,嶽飛的孫子岳珂編造出了「十二道金牌」的謊言來掩蓋。實際情況可以看看趙構在「郾城大捷」之後發給嶽飛的幾道手令中可以看究竟:


1.覽卿七月五日及八日兩奏,聞虜並兵東京,及賊酋率眾侵犯,已獲勝捷。卿以忠義之氣,獨當強敵,志在殄滅賊眾,朕心深所傾屬。已遣楊沂中悉軍起發,自宿亳前去牽制,聞劉錡亦已進至項城。卿當審料事機,擇利進退,全軍為上,不妨圖賊,又不墮彼奸計也。遣此親札,諒深體悉


2.覽卿奏,八日之戰,虜以精騎沖堅,自謂奇計。卿遣背嵬遊奕迎破賊鋒,戕其首領,實為雋功。然大敵在近,卿以一軍,獨與決戰,忠義所奮,神明助之,再三嘉嘆,不忘於懷。比已遣楊沂中全軍自宿泗前去,韓世忠亦出兵東向。卿料敵素無遺策,進退緩急之間,可隨機審處,仍於劉錡相約同之。屢已諭卿,不從中御,軍前凡有所須,一一奏來。七月廿二日。


3.覽卿奏,兀朮見聚兵對壘,卿欲乘時破滅渠魁。備見忠義之氣,通於神明,卻敵興邦,唯卿是賴。已令張俊自淮西,韓世忠自京東,擇利並進。若虜勢窮蹙,便當乘機殄滅,如奸謀詭計尚有包藏,諒卿亦能料敵,有以應之。楊珪自虜中逃歸,有所見事宜,今錄本付卿,亦欲一知也。遣此親札,想宜體悉。


這三條命令是趙構得到了嶽飛七月八日郾城之戰勝利之後發的手令,高宗極為興奮,欲調遣諸軍配合嶽飛作戰(」已遣楊沂中悉軍起發,自宿亳前去牽制,聞劉錡亦已進至項城「/」已令張俊自淮西,韓世忠自京東,擇利並進「);同時,提供情報(」楊珪自虜中逃歸,有所見事宜,今錄本付卿,亦欲一知也「);提供後勤支援(」軍前凡有所須,一一奏來「),以期「乘機殄滅」強虜。這三條是軍令的時間在七月二十二日前後(中間一條注有日期:七月廿二日)。【所以,在七月二十二日之前,宋高宗不可能下達撤軍的命令】。


緊急軍令在河南和臨安直接傳遞需要6至8日,這三條軍令傳到嶽飛應在七月二十八日左右。然而,重點來了 --- 嶽飛撤軍是在七月壬戌,即農曆七月二十一日(鄧廣銘、王曾瑜皆採用這個日期)。就是說:這三條宋高宗安排進軍的命令,還沒送達嶽飛,甚至後兩條還買發出之時,嶽飛就已經全線撤軍了。【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嶽飛撤軍不可能是高宗召回的】。


金兀朮對比嶽飛個人戰力並不弱。但兩國對戰勝負決定因素有很多原因:一是戰爭的正義性,金兀朮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嶽飛是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二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對比。三是軍隊最高指揮員的指揮藝術等等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