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豪強並起,羣雄逐鹿中原。

乞丐出身的紅巾軍領袖朱元璋在蕩平羣雄後,遂朱作出「「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的軍事部署。

其後朱元璋軍勢如破竹,奪取大元半壁江山,在北伐前夜,朱元璋發布歷史上有名的《諭中原檄》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響亮口號,北地漢族士人紛紛響應,徐達、常遇春率部北征,所向披靡。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倉皇北逃,大都淪陷,至此,朱元璋恢復了盡喪胡虜之手的中華故地,朱元璋因此被後世稱頌為民族英雄。

在當時朱元璋猛如烈虎的攻擊下,元政府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便是拒城而守,啟用名將來與朱元璋作戰。

蒙古人採取暴政統治中國九十八年後,國家機器已經到了頻臨崩潰的邊緣,然而,此時的大元,尚有較強的軍事能力來剿滅南部作亂的漢族軍閥武裝,畢竟當年席捲歐亞的蒙古大軍可不是花架子,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是此理。

那麼當時是否有蒙古名將能扛起這匡扶社稷的重任呢?

答案當然是有的!

這個人便是素有「蒙古戰神」的察罕帖木兒!

在介紹這位老兄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他傲人的戰績。

字廷瑞,乃蠻氏人,元末將領。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即元之別失八里)。祖父是乃蠻臺、父親是阿魯溫,都居住在穎州,所以變為穎州沈丘(今安徽臨泉,非今河南沈丘)人,漢姓李氏。察罕帖木兒自幼攻讀儒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裏。

可以說察罕帖木兒是蒙古族能文善武的「傑出優秀青年」。

年長後,察罕帖木兒被任命為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至正十一年,破紅巾軍於汝寧;至正十七年,敗紅巾軍於鳳翔;至正十九年,滅紅巾軍於汴梁,至正二十一年,陷紅巾軍於濟南,並招降田豐、王士誠......

察罕帖木兒一路摧枯拉朽、席捲南北,無人可與之對抗,就連大明帝國的創立者朱元璋即便有諸葛亮式的劉伯溫的輔佐也是一路敗績連連,朱元璋被察罕帖木兒幾乎追著滿世界跑。

最差的時候,朱元璋被察罕帖木兒逼得身陷絕境幾乎全軍覆沒,不得已,朱元璋只好向察罕帖木兒乞降,正當朱元璋準備投降大元,撈個一官半職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被招降的紅巾軍叛將王士誠、田豐趁著察罕帖木兒去投降的紅巾軍營帳視察之機,將察罕帖木兒亂刀分屍!

一代戰神的察罕帖木兒,沒有光榮戰死沙場,卻最後被叛將王、田二人所殺,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當朱元璋第一時間得知察罕帖木兒的死訊,竟然高興的手舞足蹈大叫道:「天下從此無人矣!」。

可見朱元璋對察罕帖木兒是有多麼的忌憚,換個角度來說,正是由於察罕帖木兒的意外死亡,才加速了元朝崩潰滅亡的步伐,因此後世就曾有人戲言說「大明王朝是察罕帖木兒送給朱元璋的」。

然而,察罕帖木兒意外被殺後,元政府還不足以陷入無人可用的地步。正所謂「將門無虎子」,察罕帖木兒的養子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也是一名智謀高超的名將,當然其軍事才能遠不及其養父察罕帖木兒。

自養父察罕帖木兒遇刺身亡,王保保就扛起了輔佐大元的大旗,朱元璋在北伐的過程中葉沒少喫王保保的虧,但元朝內部實在太過於腐敗,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之際,宮廷內部、武將之間仍舊相互拆臺,因此致使王保保有心無力。

終於在元政府內部相互傾軋的作死節奏下,朱元璋軍隊佔據大元半壁江山,並趁勢北伐,元順帝在王保保等人庇佑下不得不倉皇逃出大都,重新過起了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生活。

第二條路便是元順帝早日看清形勢逃回蒙古高原。

其實對於的元朝末年的元順帝來說,察罕帖木兒一路所向披靡,大有扭轉乾坤,再造盛世的強勁勢頭。

然而這一切伴隨著察罕帖木兒的遇刺,突然戛然而止,而此時的大元內部又相互內訌,元順帝又無力整肅朝綱,來扭轉這一頹勢,即便是察罕帖木兒復生,也恐無濟於事了,更別提能力遠遜於察罕帖木兒的王保保這樣的次等將領了,因此擺在元順帝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便是逃回蒙古高原,過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活。

事已至此,倘若元順帝繼續留在大都負隅頑抗,那麼他的結局只能在絞刑臺上劃上句號了。

畢竟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作為「黃金家族」的嫡系子孫,元順帝身上所擔負的使命不比當年其祖上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戰」慘敗後來的輕鬆,歸根到底,「黃金家族」這一身份在蒙古高原諸多部族中還是很有影響力的,說不定哪天蒙古人能再起「滿血復活」重振「黃金家族」的聲威呢?


元朝末代皇帝不北逃、堅守大都?我很難想像他會弔死在歪脖兒樹上,或者引火自焚,不符合他的人設呀。既然有退路,何必以殉國來為難自己呢?即使順帝(惠宗)不出逃,他的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也很可能還是會北奔。元朝作為一個中原王朝,滅亡的結局也依然不會改寫,只是「北元」還會與明朝頑強對抗一段時間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