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清明節就快到了,作爲我們中國傳統的重大節日,清明節跟民間的寒食日子很接近,所以清明的飲食習俗也收到了寒食節的影響,那麼咱們潮汕地區的清明節又有什麼獨特的習俗與美食呢?

說到這清明節,首當其衝的民俗當然是掃墓啦,潮汕地區也不例外,潮汕人將掃墓稱之爲“過紙”,不過不同的是,不是所有潮汕人清明時節都要掃墓的,在潮汕,掃墓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清明,另一個是冬至,清明掃墓叫“過春紙”,冬至的則叫“過冬紙”,而究竟是“過冬紙”還是“過春紙”,主要是看各宗族的傳統,不用去掃墓的就在家祭祖。潮汕人是個傳統意識很濃厚的族羣,掃墓的祭品相比其他地方來說也是比較獨特的,除了一般的三牲或者五牲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特色的應節食品。

樸籽粿

樸籽粿是潮汕地區在清明的時候喫的一種粿品,它是有樸籽樹的葉子以及果實跟大米一起打碎做成麪糊,然後發酵蒸制而成的。春天正值樸籽樹舊葉還新芽的時間,在清明節前後,樸籽樹的葉子是比較嫩的,用來做樸籽粿是最好的。樸籽樹屬於榆科落葉喬木,又叫樸丁樹,其果實很像綠豆,潮汕人認爲,樸籽葉性辛、涼,入肝經,有消痰下氣、清熱解毒之功效。將樸籽葉打碎與大米一起蒸製成粿品,大米的香氣以及白糖的甜味能夠中和掉其葉子的苦澀味,只保留其植物的香氣,口味清新怡人。既美味又能養生的樸籽粿,深受潮汕人喜愛,是潮汕地區最爲出名的粿品之一。

關於樸籽粿,還有一段故事。相傳當年元兵大舉入侵,燒殺搶掠是無惡不作,很多地方都遭了秧,在其入侵潮汕地區的時候,潮汕先人爲了躲避災難,於是都逃進了深山中。命是保住了,但是深山中食物短缺,沒辦法的情況下,人們只好採摘山裏的樸籽葉當做野菜充飢,總算躲過了一劫。後世爲了不忘此深仇大恨,就在清明節的時候用樸籽葉和其果實混合大米做成了樸籽粿,用樸籽粿祭拜祖先,以銘記那段辛酸的歲月。後來漸漸地,樸籽粿也就成了潮汕人清明祭拜祖先的傳統祭品了,也成了一種獨特的潮汕美食。

薄餅

清明喫薄餅是潮汕人的一個傳統習俗,這個習俗在以前的潮安以及澄海那邊比較常見,現在這個習俗也漸漸被人淡忘了。在以前的清明節,很多潮汕人家都會烙薄餅,將薄餅當成祭品先祭拜祖先,回家之後,用薄餅包上一些冷食當正餐喫,像是豬肉絲、蝦仁、香菇絲、豆芽、蔥白等,這個習俗,主要是受寒食節的影響,因爲寒食節不能生火做飯,所以潮汕人就喫薄餅,不過現在很少見到人們這麼喫了。而後來人們在薄餅裏包上生肉以及綠豆等食物,再用熱油炸熟,就成了潮汕地區非常有名的春餅了。還有的包上富有潮汕特色的糖蔥、芝麻花生以及香菜,又變成了潮汕另一種著名小喫糖蔥薄餅。

血蚶

血蚶是一種南方沿海灘塗非常常見的貝類,因其打開后里面會有像血水一樣的汁液流出,因此得名血蚶。血蚶營養豐富,在潮汕地區以及大部分南方沿海地區,血蚶都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廉價海鮮,特別是潮汕地區,每逢節日或者重大的日子,血蚶更是餐桌上的必備食品。血蚶適合生喫,因爲其鮮味主要來源於殼中的血水,煮熟了就喫不到其特有的鮮味了,潮汕地區的喫法有兩種,一種是生醃,另一種就是燙了直接喫,即將血蚶用開水燙8秒左右,在其殼未打開的時候馬上撈出,燙一下只是爲了方便殼打開,這樣裏面的肉還是生的,汁水四溢,這是最原汁原味的喫法。

潮汕人清明節也有喫血蚶的傳統。血蚶是作爲祭品的,新鮮的血蚶放在碗裏,被當成祭品祭拜祖先,祭拜完了之後,人們並不會將其帶走,而是立刻分食,這樣做一來是要保證血蚶的新鮮,經過一路顛簸以及祭拜,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如果再帶回家 ,血蚶可能就不新鮮了;再者,血蚶的殼在潮汕地區被稱爲“蚶殼錢”,人們喫完之後會將蚶殼撒在墓堆上,人們認爲這樣可以給祖先在下面當錢用,更有祈求祖先保佑財源廣進的寓意。

清明是傳統24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潮汕地區“時年八節”之一,在這個春意盎然的節日裏,我們吹着和睦的春風,欣賞着春裏最美好的景色,緬懷着我們的先人,同時也享受着先人賜予我們的美食,可惜的是,現今又有多少人有這種悠閒的時光呢?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