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畫10說

2019年5月31日 三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1

中美主播辯論:真理越辯越明,事實勝於雄辯(11版)

中美主播辯論:真理越辯越明,事實勝於雄辯 【光明日報】 自媒體 第1張

此次中美主播辯論雖然並沒有就一系列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但也不失其積極而正面的意義。兼聽則明。通過這場辯論,中方對相關問題進行了闡釋,讓長期處於美國媒體信息包圍的美國受眾,獲得了一個全面瞭解事實真相的難得機會。相信美國民眾在收看這場辯論之後,對於中美經貿摩擦中的是非曲直,會有更全面公正的評判。這也正如中國網友所說:不論怎樣的場面,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和勇氣讓所有人知道中國的立場,我們不懼怕質疑,我們站在正義和真理的一方。

點擊中美主播辯論:真理越辯越明,事實勝於雄辯 【光明日報】 自媒體 第2張閱讀原文

2

我國首次成立科技志願服務“國家隊”(8版)

5月30日是第三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建的中國科技志願者服務總隊30日在京成立,這是我國首次成立的科技志願服務的“國家隊”。

在中國科技會堂,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為中國科技志願者總隊授旗。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成為中國科技志願者總隊的領隊。首批百家學會、百支科技志願者隊伍中的代表也被授旗。

點擊閱讀原文

3

默默紮根曲周縣46年,他們是讓人安心的“農大老師”(2版)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曲周一處麥田採集實驗數據。新華社記者 王曉攝

在河北南部的曲周縣,有一羣人默默紮根於此46年,他們被當地人喚作“農大老師”。“農大老師”,是曲周人心中對於那些紮根於此的中國農業大學師生的暱稱,在曲周人眼裡,“農大老師”不僅是一個暱稱,更代表着一種可以讓他們依靠、安心的力量。

“農大老師”這樣的稱呼,和院士、教授這樣的稱呼比起來似乎顯得有些“土氣”。但正是這個樸實無華的稱呼,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知識分子形象。科研人員並不是隻能出現在大學實驗室、圖書館或學術會議等類似場合,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們用數十年的實際行動告訴了人們,科學家一樣是個好農民,在田間工作,一樣可以取得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研成果。

點擊閱讀原文

4

中央文明辦發布5月“中國好人榜”(3版)

經地方推薦、集中展示和網友點贊評議,共推出105位中國好人。其中,有為教育傾其所有的93歲優秀教師黃厚瑜,有匿名捐款近40載的八旬工人許惠春,有飛身救起滾落扶梯嬰兒的年輕士兵王子昊,有為戰友掃墓60年的九旬老兵孫玉龍,有常年駐守沙漠哨所的兵團人付永強,有自主創業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耄耋老人姚崇全,有放棄城市工作回鄉照顧養母的孝子鍾文珠……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境界、情懷和力量。

點擊閱讀原文

5

從臨摹敦煌壁畫的幾頁紙到華麗優美的敦煌舞,《絲路花雨》40年長盛不衰(9版)

5月23日,甘肅省舉行紀念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演40週年活動。新華社發

創編的過程中,編導和演員們數十次往返敦煌採風學習、體驗生活。當年的業餘化妝師楊樹雲,如今已是著名化妝大師。“當年蘭州五泉山的廟裏有24臂神,特別美。”到了敦煌,我就和段文傑先生說,想去看元代第三窟的千手觀音,“怎麼能在牆上畫得那麼美?那些工匠們沒有學過素描,能畫得那麼準?”楊樹雲在深受震撼的同時就在心裡想,在《絲路花雨》中一定要有千手觀音。之後他就開始找各組的編導,這纔有了《絲路花雨》序幕部分華麗唯美的千手觀音舞。

內容來源:綜合自5月31日《光明日報》

視頻製作:姚瑤 鄒蘭斯 陳祺鴻 孫金行 王倩 樑書達

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邢妍妍 吳亞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