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35 年開始,每年 5 月第 2 個星期日老牌雜誌《紐約客》基本都會用一張插畫封面來慶祝母親節。1997 年,一個拄着柺杖的老太太摸着自己懷孕的肚子,站在鏡子前。這個封面背後是一則醫學新聞——由於醫學技術進步,60 歲的女性也能順利生下孩子。


 

一年後,一個建築工人媽媽在大樓施工現場給她的孩子餵奶。橘色安全帽,敞開着的牛仔服,深藍色工裝褲,全身上下都散發着“走出家庭,像男人一樣工作”的信號。



今年,《紐約客》母親節封面叫做“Iya Ni Wura(Mother Is Gold)”,出自尼日利亞裔意大利女插畫家 Diana Ejaita 之手。



回到國內,一套神奇的母親節禮物“媽媽再打我一次全家福”(高粱草掃帚、灰塵拍、蒼蠅拍、雞毛撣子四件套)引起了熱議。網友調侃道:“如果媽媽看到自己買了這套母親節禮物,可能真的會再打自己一次。”



看到這四樣東西,好多人一下子就回到了當年“打是親罵是愛”的捱揍現場。


那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寫過歌頌母愛的命題作文。那個時候,我們要不以爲自己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要不相信自己是從垃圾堆撿回來的;我們還不明白母親這個物種,更不清楚“做母親”意味着什麼。


在寫那些文章的時候,我們編造故事,主要使用誇張手法,用盡所有功力儘可能地想一些有創意的比喻,全都是爲了突出一箇中心思想“我善良勤勞任勞任怨偉大無私的媽媽,您辛苦了”。



等到過了爲得高分胡編亂造寫作文的人生階段,我們發現了,偉大與無私的 B 面: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除了做母親的滿足感,更多時候要面對的是育兒的焦慮與煎熬。


僅整個生育過程,母親就得想辦法通過孕吐、妊娠紋、漏尿、乳腺炎、產後抑鬱……這些關卡。更別提那些“母親爲了家庭,放棄夢想”的真實故事。“成爲母親”背後的殘酷真相遠不止這些。


       

一羣已經成爲母親的臺灣學者曾在母親節這天發表了一篇標題爲“請不要祝我母親節快樂”。她們寫道:


如果能夠瞭解大多數的母親在大多數的時間,因爲這個身份,而不快樂,然後進一步探索何以致之的原因,也許纔可以讓天下的母親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的快樂。



兩年前的母親節,一條微博火了起來——“如果能夠穿越時空去見到還沒有生你的年輕時的媽媽,你會對她說些什麼呢?”。兩萬條評論,相當一部分都在勸自己的母親:


“別嫁給我爸”

“別跟他結婚,去上大學,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嫁人的時候看準點"

“不要委屈自己”

“你還年輕,好好享受自由的生活吧,安心在大城市工作,不要着急回來嫁人”

“一定要重新選擇,別爲我們,爲自己”

“媽,你被迫選擇的路真的很難”


越來越多的母親、兒女意識到,爲母決不能爲奴。



當然,母親節的創立不是爲了給子女們提供一個在網絡上“弒父”的機會。這個節日就是要大大方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說出對媽媽的愛,尤其是我們這些不輕易說愛、習慣性把愛放在心底的人。


單向爲你準備了一份母親節禮物清單,這裏面的禮物不像 KFC 母親節廣告那樣出格,也沒有一束康乃馨來得簡單明瞭,但它們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接近你想對母親說出的那些心意。


01

媽媽們最需要的指南


世上沒有不吵架的夫妻。一旦吵起來,沒有輸贏,只有兩敗俱傷。而且在吵架中,女性並不佔優勢。不管事實怎樣,女方常常被定性爲:感性、不講理、無理取鬧、只會靠嗓門取勝。再加上,父母吵過的架遠多於父母與子女之間吵過的架,畢竟父母吵架的時間跨度從孩子未出生前到孩子離家唸書後。


比起那些教母親如何成爲模範的書,《如何正確吵架》更能有效、實在地提升母親的幸福感。這份“吵架寶典”中,作者列出了六個將衝突轉變爲幸福的技巧。這些技巧並不能保證母親屢戰屢勝,但是它們能教會母親如何看穿吵架,如何把吵架變成情感助推器。這纔是屬於 21 世紀的馴夫之道。


點擊書封 送給媽媽


02

只有美麗的器物,才配得上母親的料理


生活在外,我們不定期地收到母親寄來的各種家鄉食物。媽媽牌自制食品治癒了我們疲勞的身體和精神。這次輪到我們來治癒母親了。與母親視頻,指導她做沙拉,讓她知道你平常喫這種健康餐,叫她不要擔心自己喫不好。



著名設計師殷九龍用傳統青花工藝,配上波點、菱形、條紋、漸變這些流行圖案,創作出 1/1000 系列沙拉碗。在教母親做沙拉之前,先寄一個 1/1000 沙拉碗給媽媽。睹物思人,溫婉的傳統與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或許能帶給遠方的母親一絲慰藉。


多色可選 點擊購買☟


03

讓老媽隨時隨地喝上一口好茶


當代年輕人養生兩件套,沙拉與保溫杯。但是能讓母親感受到年輕氣息的保溫杯並不常見。這款升級版保溫杯——單向空間 x PO: 泡溫杯,專爲泡茶而生。它的每一個設計,都是爲了隨時隨地喝上一口好茶。



從“保”到“泡”,拋掉了茶葉在水中放置過久而產生的酸澀味,增加了普通保溫杯沒有的茶水分離功能。泡溫杯裏有一個大容量茶隔,將茶葉放在其中,然後將泡溫杯倒置擺放,讓水與茶葉充分接觸。茶水的濃度由喝茶的人決定,時機一到,只需將泡溫杯正置,茶水就可以分離。



將這種“不那麼通用”的好設計送給母親,就好像對母親說“放心吧,我雖然做飯不咋樣,做家務也一般般,但也學會了好好生活”。有了這款保溫杯,是菊花茶還是胖大海由媽媽隨心而定。


黑白兩色 點擊購買☟


04

把大自然送到她身邊


越來越看重健康的當代年輕人,在生活上總愛追求“純粹”。這一點落實到日用品上就是,愛買添加劑少的東西。但殊不知,這種彷彿刻進 DNA 裏的擇物標準,最早就是來自媽媽們的潛移默化。



見·芷大富大桂洗浴系列,提取自肉桂、丁香、生薑、廣藿香。這四類植物在種植過程中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人工除草保留了它們最天然的能量屬性和功效。除此之外,生薑、肉桂和丁香也都是溫暖的熱性植物,具有極好的驅寒止痛效果。


將這一份溫暖打包送給母親,把大自然送到她身邊。


支持單品購買或全套打包

點擊購買☟


05

對生活的講究,就是喝水也要優雅


不像現在,什麼都能買到,母親那一代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親手做。日本最老的玻璃企業廣田硝子從 1915 年創辦起,堅持手作風格,始終如一。



Y Glass 系列是日本工業設計大師柳宗理留下的玻璃作品草圖。廣田硝子對其進行復刻,做出杯壁突起圓珠的玻璃製品,純淨的線條打造出簡單低調的品格。正如媽媽們對生活的講究,即便喝水也要優雅。


兩款多色 點擊購買☟


06

孩兒他媽 | 宜真愛


伴侶之間稱呼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兩個人親密關係的變遷。從“寶寶”“乖乖”“親愛的”到“老婆”,再到“孩兒他媽”,甜膩程度直線下降,柴米油鹽味撲面而來。藉着母親節,說出那些不好意思在情人節對孩兒他媽講的話。



母親節絕非侷限在兒女與母親之間。母親節要感恩的是所有媽媽,不管這位女性是你的誰。尤其是,那些剛經歷人生重大轉變的新手媽媽,那些兒女正在搞叛逆的媽媽,她們更需要孩兒他爸的關注。


YIN/隱把純金飾品做出了一種適度的美。簡潔的點綴,流暢的線條,把金的張揚降到最低,更符合現代簡約的審美。



「瑩」暖金珍珠系列則用小珍珠來搭配純金。晶瑩剔透的小珍珠襯出 18K 金的優雅質感。這個系列集齊了手鏈、項鍊和耳飾。不管什麼風格的媽媽,這樣一組經典且不過度設計的飾品,都能爲她們派上用場。


孩兒他爸,還不快拿去表白

點擊購買☟


07

最妥帖的陪伴


在享受手機帶來的智能生活時,母親也會有一種趕不上時代的失落感。面對手機上那些稍稍複雜的功能,她們不知道該點哪裏,該看哪裏。送母親一支便於隨身攜帶的小鋼筆,驅散她覺得自己落伍的想法,讓她隨時記下日常美好的點滴。



外殼由紅花梨木打造的小時光便攜鋼筆,設計簡約復古,實木部分會隨着手的把玩而產生包漿,逐漸溫潤有質感。而黃銅的筆握,更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氧化變舊,留下專屬於鋼筆主人的痕跡。除此之外,它還是一隻長度只有 IphoneX 一半的“口袋筆”,把它送給媽媽,讓她妥帖於心隨身陪伴。


花信禮盒 點擊購買☟

“愛在日常,纔不尋常”寶潔公司的這句母親節廣告詞,看着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某個品牌曾做過母親願望清單調查,結果 40% 的媽媽只是希望能睡個好覺。在 Tempur-Pedic 的 1000 名母親大調查中,87% 的媽媽常年在假睡,她們躺在牀上閉着眼睛腦袋裏全是家裏出現的各種問題。30% 的母親希望某一天可以睡個懶覺,要是能在牀上喫個早餐就更好了。



這週日,2019 年的母親節,不管你是兒女,還是丈夫,你需要做的或許只是讓媽媽睡個好覺這樣簡單的事情。


☟一套神奇的母親節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