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度假放纵自己一年后,回到台湾职场,最不能适应的果然是低薪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责任制文化。

「员工是资产」能有这样观念的老板真的很少(所以要拼命使用才回本)。

许多中小企业的台湾老板那种把员工当作免洗餐具的观念根深蒂固,太难改变。

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那就只能用驴吧。反正驴便宜,这匹驴不好使,等著被使的驴还很多。

骑驴找马,不再只是形容员工寻找跳槽的机会;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台湾老板因为出不起供养好马的价钱,所以骑著还能用的驴,寻找能让他们用廉价粮草喂养的千里马。

不是没有千里马啊!(虽然大多数的老板也不是伯乐)而是千里马早就跑千里远了,到外商、到海外一展长才了。驴能赶得上马吗?

骑驴,就还是只能找驴吧!如果真的有千里马愿意吃廉价粮草,那,能吃多久?又会剩多少给驴吃?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千里马,只是缺少伯乐的发掘;但台湾的职场文化是:伯乐本来就而少,况且对老板来说,我们只是驴,不是千里马。

许多台湾老板认为员工是成本,不是资产,所以不愿意提出合理的薪水与福利聘用员工,甚至认为:「我给你工作做,我让你赚钱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养家,我提供一个舞台给你发挥所长。」般自以为是皇上赐了多大的恩典给员工,你不做,没关系,还有很多人想来做。

就这样,劳资总是处于天平的两端,难以平衡。

想要改变大环境对劳方的不友善,就必须要先从自身做起。

首先,我们必须是马,不管是不是千里马,但必须是马。再来就是要让马在马场上当马使,不是当驴唤。那种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马场,待不得。

这样才能训练自己,成为可能上场赛马的那一员。别再骑驴找马了,如果想找马,请先成为马,然后去马场不是去驴市场待价而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