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1919-2019

我的感想:

我是一個普通的二十來歲的人,見識不多,圈子很窄,所幸能成為故鄉僅有的幾個大學生之一,經歷過一些學術上的事情。二十多歲是人這一生思想最有活力的時光,五四運動過去一百年了,有些精神值得懷念一下,我僅有一些關於科學思想的看法,願意和大家討論其內涵與外延。

歷史回顧:

五四運動,狹義上講,是指在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背景下,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後發展為以學界商界工界為主體,以罷課罷工遊行的形式,抗議西方列強行為、北洋政府的作為,要求懲處國賊,恢復主權的一場運動。

而廣義上來講,是在那個時期中國的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允許女性受教育,自主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

我的科學觀:

1. 思考方面:不崇尚權威,獨立思考,尊重事實,敢於討論

2. 產出方面:摒棄形式化,言之有物,拿出乾貨

3. 目的方面:學科學,用科學,解決問題,服務人類

思考方面:不崇尚權威,獨立思考,尊重事實,敢於討論

懷疑權威,堅持獨立思考是我們的社會獲得跨維度進步的主要驅動力;尊重證據的討論能讓思想碰撞到最大程度,能讓真理最快浮出水面。我從大一做作業時逐步體會到獨立思考的魅力,那時每個學科每份作業都有一份在大家之間流傳的標準答案,因為拖延,時常到交作業前夕才想起有作業,慌亂中大家開始參考答案,一個晚上速成作業。我對待知識很有敬畏感,認為要想真正將知識融入自己,必須經過自己的親手計算,深入思考。參考答案會給我們一條推導路線,如果習慣於「看懂答案」忘記「製造答案」,就會極大浪費思考能力,變得怠惰,逐步喪失剖析問題本質的能力,遇到類似問題一籌莫展,未來遇到複雜的問題只能無從下手,轉而跟從身邊的權威,亦步亦趨,慢慢淪為一隻沉默的羔羊。

這個結論可以從學習層面推到更高的社會層面,作為一個人,最珍貴的是他/她的思考能力。我上大學之前,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習慣於自己和自己說話,一個人唱歌,討論僅能在兩個人之間順利進行,人一多起來,就緊張地說不出話。大學以後,我刻意訓練自己的討論能力。從兩個人的討論開始,我要求自己敢於講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傾聽學習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說法,鍛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偏信某人,某報,某媒體。

慢慢地我發現,有些事情或許我們都知道,但是如果我們能知道對方知道,也就是經過討論就會有質的變化。例如我和朋友都有關於什麼是幸福的一些看法,但是都埋藏在心裡,告訴自己這些道理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一個契機讓我們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討論中發現,我們兩其實有很多荒謬的看法,不經討論是發現不了的,然而通過討論,我們把道理越辯越明,開心到最後寫出一篇關於如何才能幸福的論文(見QQ空間)。這就是討論的力量,或許你的看法是錯誤的,但是如果你把話埋在心裡,真理永遠不會為大家所知。關於這個看法,還有一個眾人皆知的例子: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遠不止諷刺當局者愚蠢這一個意義,更道出了討論的力量。大家都知道皇帝沒穿衣服,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討論這件事,但是兩個天真的孩子將事實喊了出來,便引起了轟動。現實中不缺乏禁止討論的事例,雖然人人都知道。因為討論會孕育真理,會給出更多的答案。

這就是五四運動帶給我關於思考方面的精神財富,獨立思考,擁抱討論。

產出方面:摒棄形式化,言之有物,拿出乾貨

我不是很喜歡很宏大的一些辭彙和言語。為什麼,空洞無物,可執行性小。比如我一貫喜歡做計劃,初中喜歡寫:今天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現實是什麼呢?上課時,眼睛看著老師在黑板上遊動的粉筆,腦子裡想著今天一定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然而眼皮卻不由自主地慢慢閉上,頭從支撐的手掌上滑落,然後猛抬起頭,心想「啊,好睏,這咋好好學習認真聽講啊,一堂課稀里糊塗,一天下來懊悔不已,今天我辜負了我的計劃,哎」。後來到了高中,我不再把今天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作為今天的計劃,而是會寫:中午寫一張英語卷,喝一杯咖啡,下午寫一張理綜卷,困了用小噴壺往臉上噴水,晚上12點前放下手機躺床上閉眼睛。這樣的學習計劃就是比初中那種高效。

那些很宏大的辭彙言語,有時候可以叫做「口號」。口號這種話,有時候可以起到振奮人心打雞血的作用,讓你整個人變得充滿動力。比如:「艱苦奮鬥」,這四個字一出現,我就馬上想起我國多災多難的歷史,先烈們為了兒女後輩的安全生活而浴血奮戰,再苦再累比起他們來又有什麼呢?於是我就可以揮舞起拳頭,與生活鬥智斗勇。但是,生活實踐總結出的經驗,口號這種話,有時候又是一點用都沒有。再漂亮暖和的衣服也會穿得厭煩,口號聽得多了,腦子裡真的是一點聯想都沒有,話從耳邊過,一點沒往心裡去。整日在耳邊眼前飛舞亂繞,甚至能讓人生出抵觸情緒。畢竟事物是發展的,那些口號太過於老生常談,例子都變得黯淡,一點一點忘卻,只剩下些空洞的口號,人人都在喊,但沒有一個人能領會它的含義,一點問題都不解決。

所以我有時候不喜歡開會,尤其是為了什麼口號開的口號會,我會睡著。我還是比較喜歡研討會,問題擺在桌子上,大家一個一個發言,每個人依次做出評論,言之有物,討論出最好的解決方法,然後帶著豐碩的成果散會,開開心心。

這就是我借五四運動的科學之風講出的一點關於我們所作所為的一點看法:不要為了誰為了什麼意義而去做空架子浪費時間,做一點實事,這才是價值的體現。

目的方面:學科學,用科學,解決問題,服務人類

我個人比較相信,科學是比較務實的生活實踐的工具。因為科學能解決物質世界的問題,而我們所處的,正是物質世界。而非物質世界,過於主觀,這些問題仍沒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科學是最成體系,受眾最廣、最令人信服的生活方法。因為科學能高效地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現代文明無不是基於科學發展起來的。交通方面:飛機高鐵汽車輪船,背後有流體力學能源科學結構力學在支撐;信息領域:手機互聯網GPS,背後有通信原理電磁理論計算機理論在支撐;醫學領域:手術藥品診斷,背後有生物技術化學研究在支撐。科學能解決這個世界大多數方方面面的問題。

科學技術是如此受用,但是遼闊的中華大地,仍有大片區域沒能享受到,為許許多多的問題所煩惱。你可能認為現在本科生遍地跑,考個大學跟和水一樣簡單,但是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圈子太小了。從40年的高考數據分析,中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13億的5%。我在青海看到,當地有很多孩子的娛樂生活是在黃土高原上放牛羊,追逐打鬧,遇到問題只能寄希望於鬼神,而不是在少年宮研究星空,領略科學魅力。;我在山西農村看到,百分之80的初中生畢業後便去尋找工作,在「拉煤王」車下拿著扳手下忙活一天黑灰滿面坐在家裡吃著鹹菜刷快手,嘿嘿傻笑……或許你說他們有他們的快樂,但是我知道的是當他們知道有這樣那樣的高科技能實現這個那個時,他們眼睛裡是充滿渴望的。

科學能解決問題,能讓人類平等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所以我認為,科學應當普及開來,服務大眾。

這些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以後我觀察到中國大地上科學的普及現狀,以及我認為的我們學科學應該有的目的。

王小波有個看法,我深以為然。蕭伯納的一個劇本里曾批評過一個不學無術卻宣稱自己能明辨是非的年輕人,沒錯,如果自己閱歷尚淺,卻說自己的見解很對,難免有狂妄之嫌。但是如果明理之人皆懷謙虛之心,那社會上存在的言論不都是淺薄之人所說嘛?所以我還是不要做一個事事沉默的人, 說一些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大家進行一些討論,明白一些道理,過得有趣一點,我就知足了。

向100年前那些年輕人在科學思想方面邁出的步伐致敬。

董勤

2019年5月4日21:51:37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