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這幅對聯提到的是——三閭大夫屈原。

很明顯的兩個意象:「香草」、「九歌」。

「香草美人」作喻在《離騷》中多次體現,基本上是屈原的代表性文化意象了。現在還能想得起來的兩句: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

《九歌》與《離騷》都是《楚辭》中的篇章。

看到這裡,基本就能確定與屈原有關。

如果還不放心,還有一處地名的暗示:「三戶地」、「湘流」。

三戶的說法,與楚國王族的三大姓氏有關,屈、景、昭,「三閭大夫」就是主管楚國宗族事宜的官職。

而湘為楚國故地,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再對應上聯提起的「招魂」,這是提及了屈原最後投江自盡的典故。

綜上,對聯中提及了湘流、有九歌這樣的代表作、香草是代表性意象,甚至有三閭大夫的暗示,還是很容易判斷出指的是屈原。

頭條號:明白人,手更原創、長期更新,講述中外古今人文趣事,歡迎關注,期待互動~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這幅對聯講的是屈原。至少包含了六個知識點。

其一,招魂,招魂乃是宋玉所作,在東漢王逸的《序》中所說「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

其二,香草,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常常以此自喻。

其三,三戶,三戶指的是楚地昭、屈、景三大姓,屈原在楚國曾任三閭大夫。在《史記》中也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記載。

其四,呵壁,屈原有作品《天問》,《天問》序說「 屈原 放逐,彷徨山澤。見 楚 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這就是呵壁問天的由來。

其五:湘流,在《楚辭》漁父篇中,屈原為了表達自己的志向說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其六: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作品,《楚辭補註》中說: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