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4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餘額是日本的5.5倍 日本企業進駐非洲的動作遲緩。除了有着深厚歷史淵源的歐美外,中國最近也明顯加大在非洲的投資攻勢。日本的投資偏重於市場相對較大的南非和埃及等部分國家。日本政府制定的非洲外交未能按照設想推進,與中國的競爭還將繼續。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統計,日本2017年底對非洲的直接投資餘額爲78億美元。中國在2015-2017年則增加100億美元以上,達到433億美元,雙方的差距非常明顯。

按國別來看日本對非洲的投資,南非達到6999億日元,僅一個國家就佔到整體的四分之三。日本的投資大都是爲了開拓當地市場,比如樂敦製藥收購日用品及化妝品生產商等。

中國以資源國爲中心面向40個國家分別投資1億美元以上,佔到非洲國家總數的7成以上。對象國大都是電動汽車電池使用的鋰、鎳等支撐中國增長產業的礦產資源生產國。

日本政府也在17個資源豐富國家的駐當地大使館裏任命了“能源與礦物資源專門官”,負責信息收集和企業聯絡工作,但尚未促成資源權益的取得。

日本1993年在東京舉辦了首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其目的除了確保資源外,還在於爲了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拉票。2001年時任首相森喜朗成爲第一個訪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日本在任首相,爲非洲外交傾注了力量。

中國也在2000年創辦了“中非合作論壇”。兩個會議反映出中日兩國非洲外交的戰略差異。

非洲開發會議是由日本和聯合國、世界銀行聯合舉辦的,會議主題不僅僅是經濟合作,還涵蓋了了傳染病對策、環境問題等廣泛主題。中非合作論壇則是召集非洲各國首腦,承諾給予鉅額經濟援助的場合。

非洲開發會議一開始是每五年舉辦一次,2013年以後改爲三年一次。原因就是後來創辦的中非合作論壇每三年召開一次。

日本與中國進行競爭的核心手段就是“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則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也推進完善港口和鐵路建設。隨着日本企業不斷進入,產業發展起來後,還能擴大就業。贊同日本的國家增多之後,日本將會更容易獲得資源。

第七屆非洲開發會議將於今年8月在橫濱舉行,日本政府準備在召開之前與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經濟同友會、中小企業相關人士等組成官民協議會。日本希望通過外交來營造民間投資的環境,促進提升針對非洲的外交能力,與中國競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