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家裡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對哥哥特別偏愛。小時候哥哥很皮,家裡條件不好,覺得爸媽不容易。所以,玩具零食衣服能不要就不要,處處體諒爸媽。在心裡告訴自己,他們已經很累了,不要再給他們惹麻煩了。很聽話,爸媽說聲呢就是什麼,所以他們的經歷都分到了哥哥的身上。被偏愛的有恃無恐。慢慢他們分在我身上的愛越來越少,就想著引起他們的注意,我也想被偏愛,一直渴望著。。。

所以我會下意識說一些偏激的話的話想引起注意他們的注意。時間長了,說出的話就帶著偏激。


一個乖乖的孩子,每天乖乖吃飯乖乖上學,確實讓父母非常省心。省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用在你身上花費注意力(也就是:時間和勞動)。這對於父母而言,確實是一件讓他們很開心滿足的狀態。但是,你有委屈。因為你做這些並非自己非常樂意做,而是「為了他們」而做,你希望他們看見你在做這些事,你在為他們犧牲自己,期待他們為此而關注到你的好。

但是呢,這就是問題所在之處。

人們往往會被「危險」所吸引,因為人的本能就是處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風險,把自己要面對的危險降到最低。舉個例子:你身邊有兩個人,一個人微笑和氣,一個人怒視眈眈,你會關注誰?你會把自己的眼光盯在那個對你可能產生威脅的人身上,以防他隨時採取行為,把你置於萬劫不復之地。也就是說,出於自我保護,我們更容易關注到那些潛在的風險甚至是消極的行為(比如孩子不學習,孩子調皮)。

心理學研究發現,對於一個孩子:鼓勵比批評好,批評比忽視好。而你,就是那個覺得被父母忽視的人。父母對哥哥的偏愛,也不一定是真的更愛他,而是他更能調動父母的情緒,行為更吸引父母的關注。父母可能很愛你,因為你很乖很聽話很懂事,不讓他們操心,打心眼裡,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好孩子。他們眼中,你是一個隨時都很安全不會鬧出大動靜的孩子,所以,他們不用分散注意力在你身上。

當然,也正因為你太安全了,你就被別人無意間忽視了。

被忽視的感覺一點都不好,因為沒有存在感,而一個人在家庭中社會中的存在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人確立個體重要性的需要。沒有存在感的人,個體重要性就會缺失,那麼,隨之而來,自我價值感也會偏低。你也想他們看見你,注意力,但是你沒有更好的方法,所以,負面的語言和行為就成了你的武器。就如同一個嬰兒,如果他乖乖縮在床角,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飢餓。而他的哭鬧和翻騰,會讓父母注意到他的狀況。

所以,你也試圖像嬰兒一樣,通過哭鬧獲得關注,但是嬰兒是因為不會說話只能採取哭鬧,而你大了,可以通過語言表達了,所以你採取了語言上的「哭鬧」——否定、對抗、頂撞、諷刺。可是,你忽略了一個事情。嬰兒的哭鬧是一種溝通,而這種溝通,父母在開始的時候也不懂。很多新生兒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何哭,為此而手忙腳亂者也很多。天長日久,父母才會慢慢懂得孩子哭鬧想要表達的含義,才能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

等到嬰兒的語言得到發展,一切看似都好處理了,因為語言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溝通「我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不再需要父母猜測,不再需要耗費大量哭鬧的情緒。現在,你也在嘗試和父母溝通,但是你使用的那些「偏激的話語」就如同哭鬧,父母聽不懂,甚至以後也聽不懂。

所以,偏激的話語比哭鬧甚至更糟糕。因為,所有的父母基本都知道嬰兒的哭鬧代表著「他有需要,但是不會說話,所以只能通過哭鬧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努力猜」。而偏激的話語,不像哭鬧那麼簡單,哭鬧一般就是為了吃、喝、睡覺、陪伴,而隨著年齡增加,人類的心理也複雜起來,如果不溝通,我們很難真正理解他人的需要。

而語言就是為了建立溝通。我不喜歡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想要什麼,我想要什麼。也就是說,我的思想,行為,我的內心需要,都是可以通過語言讓他人理解。

很可惜,你有需要但是你不敢溝通,也就是說,你不敢說你的需要,因為那樣你就變成了一個不懂得父母辛苦向父母索要的孩子,但是,你雖然嘴上不要,心裡想要,所以,你想要父母主動看見你的需要,很可惜,父母沒有看見。這就是你用偏激的語言的原因。因為你恨父母,所以,你用語言來表達你的憤恨。憤恨父母為何看不見你的需要!憤恨父母只關注不乖的孩子,而忽視乖乖的你。

你有兩條路改變自己的這種模式:

1 沒有人可以一直壓抑自己的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學會讓自己被看見,而不要等著別人尋找自己。即:主動讓別人看見,滿足自己。

2 如果你理解人與人深層的關係,透過現象看見關係的本質,看見父母忽視你的背後,其實包含著對你深深的信任,而信任本身就包含著對你的能力、價值的肯定。你或許會理解,這也是一種愛和認可。

所以,原則上,透過表象看見背後的愛,是我們不執拗於父母日常言行的深層動力;而行動上,和父母做好溝通,增加彼此之間的理解,也是避免自己壓抑需要的方式。

最後,千萬記得:你和任何人同等重要,表達自己的需要並不可恥。父母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弱不經風,滿足你的一些小願望也未必就是他們的負累,只要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這也是他們的快樂。畢竟,滿足別人帶給我們的快樂,並不比滿足自己所帶來的快樂要少。更別說滿足自己的孩子。

總之,別委屈自己,報復別人。

貝加----陪每一個主動尋求改變的人,走過一段艱難的路,微信平台:西柚情感(SayYouE)


你問出這個問題,感覺你已經思想挺成熟,知道自己偏激是為了吸引注意力,言語偏激引來的都是反注意,對你是不好的,乖巧懂事看眼色,弟弟那麼調皮爸媽總會對比,眼皮底下的你最顯眼,對比之下,你如果乖巧懂事再機靈點,爸媽是一定會注意到你的,其次就是爸媽如果真的重男輕女的厲害,你就要理好思緒,別想著吸引注意力了,盡最大的努力往上走,小時候學業的優秀、長大後的事業的成功會為你贏來所有人的注意。


謝邀,概括起來似乎是因為缺愛而刻意引起注意來索親情。

本是心甘情願的懂事,卻又不能心甘情願接受,而暗自委屈。

你心裡其實很清楚了。與其只糾結受不受寵,不如在愛與被愛中尋找。

不知道你這個年紀自己覺得值不值得,如果在某些地方找不到 不如換個地方尋找。細心的人總能感覺到無數小小的幸福,這個世界總會有很多人愛著你。也許不是來自親情,就算是友情愛情,哪怕是來的晚一點,也不失美好不失幸福。再不濟自己努力去創造幸福也是很美好的。


你小時候表現不錯,應該得到肯定。至於最後養成的習慣,雖然不值得提倡,但也無可厚非。你沒有必要非得引人注意,用時常關心他人贏得他人對自己的關心,我覺得是不錯的辦法,為什麼要偏激呢?你應該繼續發揮善解人意的有點,我相信一定會有回報的。


你屬於叛逆型的孩子,沒事!等經歷多了就成熟了,這樣的心態就消失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