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裏記載了這一則故事:

這個橋段之前的三國史志和相關文藝作品都不載,大概率是羅貫中(假如他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新編的,羅貫中的本意是為了彰顯劉備的仁德讓萬民歸心,但一誇張,活脫寫出了一個無恥人渣。

周樹人(魯迅)先生評論《三國演義》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這裡的劉備本人有驚問,有傷感,有灑淚,還不算噁心,比較扯淡的是劉安本人。

劉安是少年,妻子年歲料也不大,因為家裡來了一個仁德蓋世的劉豫州,本該最親近的丈夫把自己殺了,只是為了給愛豆提供一頓肉食,世上操蛋的事情或許莫過於此。

劉安潛在的動機也很可疑,雖然因為所謂老母在堂未敢遠行,但是交情是放出去了,以後找到本家愛豆劉司令當一個挎洋刀穿皮靴的劉副官不在話下,更沒想到短期就有收益,聽不下去的曹操送來的金百兩可能是他一輩子賺不到的收入,不要說再娶妻,或許多納幾個妾也不在話下。

和人們的美好期待不同,很多時候,人渣總是人生淫家。

羅貫中其人,明人王圻在《稗史彙編》中,稱他是「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這個故事或許在一個側面反映出他道德的最下限,大約因為在元末明初的羣雄逐鹿爭霸中,殺人喫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常態,這些個人間慘劇間接反映到了羅貫中的筆下本不足為奇,但是能夠找出如此高大上的油彩粉飾,實在是讓人無語。

從塑造人物的角度,也算是一個事與願違的典型吧。


這一事件出自《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杜撰的,歷史上並沒有其事。

杜撰劉安殺妻子,其目的是表現劉備的愛民之心

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杜撰這一情節呢?

其實,是為了表現劉備的仁德之心。

這一情節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話說劉備被呂布打敗之後,單槍匹馬逃難,跑到一個村子中求食物。

一個名叫劉安的獵戶,聽說是「劉皇叔」到此,就像好酒好肉的招待,但是,劉備來的時候,正是半夜,劉安沒有辦法外出打獵。

於是,劉安殺掉了自己的妻子,並割掉了手臂上的肉。劉備問這是什麼肉,劉安說這是狼肉。結果,天快亮的時候,劉備在廚房裡看到死去的劉安之妻,大為驚異,「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由此,就可以看出劉備愛民之心。

曹操後來還賜給劉安金百兩,與劉備的品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面在同一段,羅貫中還加了一個情節,引出了曹操,其目的就是將曹操與劉備做一個對比。劉備出得村來,正撞見曹操。劉備將此事說與曹操,「操亦為之下淚。又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

由此,就可以看出兩位梟雄的反應。劉備是「不勝傷感」,痛惜人命。而曹操卻是「下淚」,為劉安的這一行為而感動。

很明顯,曹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凡是能幫我成就大業的人,不管他使用什麼手段,多麼傷天害理,我都感激他。

其實,還有一個相似的情節也可以反應這一點,那就是曹操殺呂伯奢。話說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後,自己打算跑回鄉裏,起兵反董卓,路上正好遇到陳宮。路過自己好友呂伯奢家,呂伯奢外出為曹操購買酒肉,很長時間沒有回來。

曹操害怕他去報官,於是殺掉了呂伯奢全家,並在路上殺掉了買酒肉回來的呂伯奢本人。陳宮問他為何這樣做,曹操說出了那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一氣之下離開了曹操,投奔呂布。白門樓呂布戰敗之後,曹操曾勸降陳宮,或許就是因為這件事,陳宮沒有投降,而是慷慨赴死。

劉安殺妻雖杜撰,但在正史上有影子。古時候,殺妻子屢見不鮮

劉安殺妻這段事既然是杜撰的,那麼它是否又歷史上某件事的影子呢?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劉備被袁術打敗之後,「飢餓困蹙,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這裡面「吏士大小自相啖食」,應該就是羅貫中杜撰的基礎。

在古代,女性地位非常卑微,歷朝歷代,都有殺掉妻子的事情發生。比如,同時代,有一個名叫臧洪的將軍,根據《後漢書》的記載,他被袁紹圍困,城中斷糧。於是,他殺掉了自己的愛妾,讓士兵喫其肉,士兵都感其恩德。

我甚至覺得,這一情節或許就是羅貫中受到這段記載的影響。

那個時代,女性就如劉備所說,如同衣服,隨時可以棄。我們由此看到,歷史上殘忍的一面。


劉安殺妻獻肉給劉備為何得到認同?

劉安殺妻款待劉備,其實是害了劉備,至少在當今社會在痛罵劉安的同時也會責備劉備,劉備仁義之君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但在當時看來卻不以為然,劉安反倒成了正面人物,忠誠的代表,就連梟雄曹操也誇讚劉安忠義無雙,賞賜金銀。劉安究竟是社會的敗類還是忠誠的代表,為何古人的觀點與當今社會相差甚遠,劉安究竟應不應該受到譴責,劉備究竟是否不仁不義,枉稱賢德之主,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劉安殺妻的經過和心裡。

張飛因呂布巧奪徐州,懷恨在心,終日謾罵呂布,呂布忍無可忍,與劉備交惡,率大軍討伐劉備。劉備兵敗,匆忙投奔曹操,但在途中饑渴難耐,無法前進,只能隨即找個村莊借宿。有一日便到了劉安家中,這對於劉安可謂是天大的事情,劉皇叔跑到自己家喫飯,這是何等的榮耀,祖墳上冒青煙了,於是劉安不敢怠慢,急忙打獵尋找食物,但忙活了半天什麼也沒有找到。關鍵是別人家都有好酒好肉伺候著,劉安也不想失禮,但自己又窮困潦倒,身無分文怎麼辦,於是他打定了自己妻子的注意。

一忍心,咬牙跺腳,將自己的妻子殺掉,將手臂上的肉剃出來,蒸煮好給劉備喫。劉備因味道不對,也曾反問劉安,於是劉安就謊稱是鹿肉,劉備纔敢包餐一頓。第二天啟程的時候,纔看見柴房中劉安的妻子屍體,劉備這才恍然大悟,感激涕零,想要任用劉安,但他卻以家中有老母親,不敢遠行,劉備於是便要孝敬劉安的母親。之後劉備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曹操知道後,也誇讚劉安忠義無雙,賜給劉安二百兩黃金,讓他另娶賢妻。

再次分析劉安殺妻本來應該受到譴責,為何還成了正面人物,受到獎賞,以下做簡要分析。

其一《三國演義》正是想通過劉安殺妻來表達劉備愛民如子,仁義道德,深受百姓的愛戴。劉備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為忠義無雙的代表,賢德之君,尤其是愛民。比如劉備無論是在豫州、徐州、還是荊州的新野,都治理有方,興修水利,灌溉農田,人民的到了修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自然對劉備感恩戴德,每次劉備離開的時候,都有百姓扶老攜幼前來相送。尤其是長叛坡大戰,百姓幾十萬跟隨劉備逃亡江夏,劉備是何等的等的得民心。羅貫中正是想通過劉安殺妻獻肉,表現劉備在民眾的威望,劉安本來只是一介平民,都能為劉備這樣付出,劉備的仁德幾乎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以此來襯託,只有劉備才配得上這大好河山。

其二三國連年戰亂,百業荒廢,民不聊生,百姓和士卒之間都有相互蠶食的景象。魏晉時期十室九空,百姓忍飢挨餓,經常相互殘殺相食。就連守城的將軍也會殺害自己的小妾給部下喫,男人們能殺嗎,不能,戰場上太有用。而對於劉備來說,喫人肉恐怕不是第一次,《三國志》中記載,呂布打敗劉備後,缺衣少食,劉備的軍隊就有相互殺戮蠶食的情況。作為最高統帥的劉備,也就習以為常,因此劉備對劉安是萬分的感激,而不是譴責,再說劉安也是出於忠心。

其三婦女在古代一直不收到重視,社會地位低下。古代後宮裡的嬪妃,就經常被用來培葬,民間的女子也要遵守三從四德,被封建禮法束縛,古人也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何等的愚昧。三國時期的孫尚香也被用做收復荊州的工具,當時殺害自己的妻妾理由得當,也並不違法。因此古人的無知不能用現代文明做評價。

最後劉備仁義道德不能用食人來衡量,筆者不能接受劉安殺妻。首先無論出於何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劉備都不能贊同劉安殺妻的正確性,更不能獎賞,沒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筆者認為劉備此舉配不上仁義之君的稱呼。

其次劉安殺妻邀功,草菅人命,枉為人。首先不討論殺人最大惡極,單說殺害自己的老婆是何等的禽獸不如,為自己養家,傳宗接代,不嫌棄你一貧如洗,任勞任怨,就要厚顏無恥,如何下的去手,為何不下自己的肉給劉備喫,也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有個劉安殺妻款待劉備的故事。對此,許多人接受不了。認為劉備本是仁人君子,安排這個環節豈不是損了劉備的形象?也有人說,就是因為劉備是仁人君子,才配得上享用人肉。那到底該怎樣評價這個劉安和劉備呢?咱們今天不妨論一論。

是這麼回事。劉備收留了前來投奔的呂布之後,曹操採納了荀彧的「驅虎吞狼」之計:讓劉備(虎)攻打袁術(狼)。呂布趁火打劫,在後面奪了劉備徐州。而劉備又敗給了袁術,走投無路,只好反求立呂布,呂布將劉備安排到小沛。不久,兩家矛盾激化,呂布圍攻小沛。

劉備兵敗,拋下妻小,落荒而逃,往許昌投奔曹操。路上沒有喫的,饑渴難忍,便到獵戶劉安家求食。劉安見來人正是自己崇拜已久的劉備,就想要好好地招待一番,因一時弄不到野味,便將自己的妻子殺了,煮了她的肉款待劉備。劉備喫著好喫,就問:「此何肉也?」劉安說是狼肉。劉備便飽食一頓。

第二天,劉備到後院牽馬,發現劉安的妻子死在廚下,臂上的肉都已被割去,才知道自己喫的是劉安妻子的肉。劉備半路上遇到曹操,說起此事,曹操命人帶著重金前去賞賜劉安。

其實喫人肉這種事,在古代並不少見。早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經常出現城池被圍困數月,城內「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情景。春秋時期還有個「易牙殺子以饗君」的典故。羅貫中寫這個故事,也可能來自這個典故。

春秋時期,齊桓公有內侍叫豎刁,是個諂諛之臣。為了討好桓公,通過察言觀色,發現桓公喜歡美味佳餚,便向桓公舉薦一位廚師,名字叫易牙。桓公開玩笑對易牙說:「山珍海味寡人都喫膩了,只是沒嘗過人肉是什麼味道?」而易牙卻把這話當真了,一心想著怎樣能作頓人肉宴給桓公喫,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後來他看見自己的兒子,就把兒子殺了給桓公作人肉宴。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內心雖然很是不舒服,但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桓公寵信易牙,對於推薦易牙的豎刁更加寵信了。

除此之外,還有個「介子推割肉奉君(晉文公)」的傳說,就不細說了。

但是這個事情與劉安殺妻饗劉備,性質差別很大:劉備是在快要餓死了的情況下誤食的人肉,而齊桓公是為了口腹之慾,在不缺乏食物的情況下喫的人肉;劉安殺妻饗劉備是為了「義」,而易牙殺子饗君是為了一己私利。所以說,兩件事性質不同。

還有一層意思。《三國演義》本是尊劉貶曹的,在這件事上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劉備當時知道真相之後,內心是百感交集的,「不勝傷感,灑淚上馬」(心裡的難受是真的)。等遇到曹操之後,曹操聽了此事,也「為之下淚」(多半是假),又派孫乾以黃金百兩送給劉安。曹操為什麼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拉攏劉備的人心而已。毛氏父子在這個地方就說:劉安得了這些金子,又可以娶一妻子了。是就恐怕沒人肯嫁他,因為怕再被他當做野味請客了。

就「劉安殺妻饗劉備」這件事,曹操對劉安是大加讚賞,而劉備是受益者,卻是傷感萬分。兩人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才顯示出當時劉備是個深得民心、受人愛戴的仁人君子。至於劉安做的是對是錯。小編以為,劉安只是劉備的一個「腦殘粉」,為劉備做出來的事當然是不理智的。無論哪個時代來評價,他都不能算是一個好人。

所以,我們無論何時也不能當別人的「腦殘粉」,否則就會像劉安一樣,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來!您說呢?


答 | 江隱龍

放到今天,算得上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敗筆了,但在當時不是。劉安殺妻是一則虛構的故事,而且劉備生平中也不存在此事的歷史原型,與之類似的大概要數春秋時期介子推的「割股奉君」。不過介子推割的是自己大腿上的肉,劉安割的是老婆的肉,細揣摩二人心思,高下也就不需要多說了。

《三國演義》中安排劉安殺妻,無非是為了凸顯劉備之得人心。這一段出現在三十七回「呂布敗走下邳城」一節,正是劉備落魄的時候。相比於曹操、呂布這等不得人心的梟雄,劉備在逃難時還有人殺妻侍奉,那實在是與曹呂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現在看這段情節,可能比易牙烹子還殘酷陰森,但在三國故事的語境下倒也未必——文學中的三國中人(這裡還不談歷史)就是這般視妻子如衣物的。

劉備自己也是如此,觀其一生,未見劉備對他的妻子們有多少感情,其薄情之處倒時常表現出來。劉備攻袁術時被呂布佔了徐州,甘夫人被困,劉備立馬娶了糜夫人。這是《三國志》的記載,在《三國演義》中,被呂布控制的是甘、糜二位夫人,張飛因為沒保護好嫂子羞憤地想自殺,劉備又是一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在古人心中,這也未必是薄情寡義,而是英雄氣概的表現。女性在男權社會中處於附庸地位,貴如孫夫人也不過是孫權意圖控制劉備的一枚棋子,更何況劉安之妻了。

曹操攻呂布,關羽(當時關羽在曹操帳下)看上了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夫人,就要求城破後將杜夫人賞給他——他根本沒有考慮秦宜祿會不會戰死、會不會投降。如果秦宜祿投降與關羽同朝為官,關羽會不會尷尬?事後秦宜祿果然降了曹操,但關羽沒有機會尷尬了,因為杜夫人被曹操搶去了,秦宜祿也沒有什麼脾氣。說到底,妻子在他們心中也只是一個物件,能盡其用便可。既然如此,用來烘托劉備的民心,那也再好不過了。


在男權盛行的古代,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屬品,隨時可以犧牲。舉個例子,在三國演義中,講述了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的故事,用來襯託劉備的仁義。當時劉備被呂布打的到處逃跑,逃了一夜之後,劉備飢腸轆轆,結果遇到了農民劉安。劉安一聽劉備自報家門,十分熱情。可苦於家中只有野菜野湯,他一狠心一咬牙,就將自己的妻子給殺了,還從妻子手臂上割下肉來,做成肉湯,招待劉備。

劉備喫飽喝足後就問劉安,這是什麼肉,劉安回答說,這是狼肉。結果劉備走的時候發現院子牆角放著一具女屍,恍然大悟,他淚流滿面的對劉安說,以後我會報答你這恩情。劉備走後,劉安母親叫媳婦兒煮飯,結果劉安一不做二不休,認為自己妻子的屍體放著也是浪費,於是也燉了一鍋湯端給母親喫,母親很奇怪就問劉安,咱家斷糧多日了,哪來的肉喫。劉安就實話實話了,結果劉母聽了之後大怒,劉安連忙解釋說,反正她已經很瘦了,遲早要餓死,不如用來招待這種貴客,而且劉皇叔仁義,肯定不會忘記我的恩情。劉母聽了之後,只好作罷。

後來劉備半路遇到曹操,曹操聽了劉備說完此事,二話不說就命人準備了一百兩黃金送給了劉安。可見在劉備和曹操眼裡,女人就是一種商品,可以隨後用來做交易,就連劉母也只得默認現實。由此可見,在羅貫中的眼裡,古代女人是男人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一種工具,隨時都能犧牲。


我是三國水滸狂,看更多精彩,就上關注。

蒙昩的古代,亂世饑寒交迫的老百姓,女人做為弱者,無地位,戰亂的古代,女人的作用只是做為能生育的機器存在,隨時有被拿出來犧牲的可能。

梟雄劉備在亂世中奮戰,終於混得一皇叔的地位,古代國家最高,當時天子的叔叔(雖然不是真的親叔叔),在劉備被呂布追殺的四處躲藏的時候,到了本家劉安家中,劉安一介草民,見自己家門劉備,當今的皇叔劉備,心想這真的天上掉下來了一個大貴人,老天賜予的一個天大的改變命運的機會,可千萬不能錯過,一定要招待照顧好這個貴人。

可怎麼招待好貴人呢?家中窮的頓頓喫野菜,還上頓不接下頓,也沒多大力氣幹活弄野菜,餓的,生活是如此艱難,隨時有餓死的可能,這野菜招待皇叔,沒什麼印象,得想辦法讓皇叔喫好,喫飽,可想想家裡,也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出去打個野物,可一時那打的到,就算能打到,也沒力氣打,難。

劉安在破屋寒窖裏轉來轉去,百思不得其解決,忽然看見坐在角落裡發獃的槽慷之妻,餓的面黃飢瘦,瑟瑟發抖,可憐兮兮,唉!跟著我也是受苦啊!遲早的餓死,劉安自責而又難過,可憐的人,轉念一想,招待皇叔的晚餐還沒著落呢,怎麼辦,又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女人,有了,不如這樣這樣,不就解決了嗎?劉安狠狠心,終於幹了在當時社會逼不得已情況下平常的事情,殺妻做糧。

劉皇叔劉備飽餐一頓,問劉安,招待自己的肉是什麼肉,劉安遮掩著說:「這是從後山辛苦打來的狼肉。」劉備信以為真,也不想想,劉安天天野菜充饑,那兒還有力氣打狼,好了,劉備剛剛飢腸擄擄,好歹飽餐一頓,那管得了那麼多,得感謝本家樸實善良的劉安,劉備想。

第二天,劉備轉到院子,見一女屍,頓時什麼都明白了,思道,這飢餓是有多可怕呀!劉安劉家門不錯,捨得,對我太好了,得報答他,殺妻招待,可這也是沒辦法呀!

劉備走後,劉安又給老母親做了喫,一會兒,老母門兒媳呢?叫他去外面做事,劉安見老母親追問,只得和盤托出道出實情,劉母大怒,大罵劉安一頓,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人都死了。

劉備走後,後來遇上曹操,說起此事,曹操有感此事,是籠絡劉備這大英雄的機會,劉備這能人已經是我的人了,命人給劉安送一百兩金子,幫劉備還掉了人情。

此事說明在戰亂的古代,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社會生產荒費,饑荒,疾病,是常有的事,常常發生人相食的慘劇,生在底層的老百姓,受苦受難永遠是他們,活的不如草芥,朝不保夕,為生存什麼都顧不了,生在和平年代是多麼的重要,和平年代,秩序井然,殺人者死,看誰敢亂殺人,亂世中可憐的婦女兒童,唉!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啊!


劉安殺妻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雖不是正史,倒也基本符合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當時劉備落難,與關、長及妻兒老小失散,連揮刀自盡的心思都有。結果,他路上遇到一同慘敗的孫乾,兩人便商量著許都投奔曹操。

敗軍之將身無分文,途中乾糧喫盡,劉備、孫乾直餓得兩眼冒金星。不過,他們在深山老林中遇到了獵戶劉安。劉安得知貴人到來,便去打獵來招待他們。結果,人窮山也窮,忙活了半天,什麼也沒找到。

劉安無奈之下,將自己的妻子殺死,把她胳膊上的肉割下,煮熟了招待劉備、孫乾,並告訴他們是狼肉。兩人喫飽喝足以後,第二天準備繼續趕路。結果,劉備見到了廚房裡的一具女屍,這才明白,原來劉安是殺了妻子來招待自己。

得知此事後,劉備並未責怪,而是連忙道謝,並想帶劉安一同去投奔曹操。劉備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報恩。說得通俗點,劉備就是告訴劉安,兄弟你夠意思,大哥認下你這個兄弟了,以後跟哥混!

不過,劉安雖然能殺妻待客,卻惦念家中老母,不忍離去。就這樣,劉備和孫乾離開,並下定決心伺機報答劉安。等見到曹操後,將此事如實相告,隨後曹操命人找到劉安,賜給了他一百兩黃金。

如今讀起這段故事,不僅脊背發涼。夫妻兩人儘管貧賤,但畢竟也是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處的,又怎麼能下得去手呢?而且劉安不僅招待劉備、孫乾,自己和老母也一併食用。難道人命在他們眼裡就這麼不堪麼?

再對照來看,劉安也並非不忠不孝之人。當劉備主動提出帶劉安去投奔曹操時,他還惦念著自己的老母親,顯然是懂得「父母在,不遠遊」的道理。只是,這種孝義似乎又與他先前的殘忍相矛盾。

然而,一旦我們將目光放到那個年代便會發現,其實社會動蕩之時,人命早已賤如草芥。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女性更是會首當其衝。不過,在傳統觀念中,忠孝仁義卻始終是社會倡導的主流思想,所以劉安對自己的母親極為孝敬,對劉備等人也著實慷慨。

劉安殺妻之後,又得到了曹操的恩裳,反而沒有收到法律的責難。這又反映出東漢末年社會已經十分黑暗,在這個亂世中,不僅有盜匪殺人越貨,更有同室操戈。所以說,劉安殺妻的情節,正是《演過演義》主旨的體現!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呂布打的丟盔棄甲,老婆還被呂布擄了去,正史記載這事是高順乾的。且說演義,劉備倉皇逃跑,糧食喫沒了怎麼辦?去村中討要,那時候兵荒馬亂的,有口飯喫就不錯了。

村民爭相款待劉備,有一次劉備去劉安家投宿,這劉備可真是喫百家飯長大的,劉安想用野味款待劉備,怎奈沒有,於是殺妻子割手臂肉給劉備喫了,劉備問是什麼肉,劉安說是狼肉,大喫一頓晚上就睡在那了。

(《三國演義》中孫老師劉備形象)

第二天早上。

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三國演義》

第二天早上才發現

《三國演義》中這一情節,著重的表現了整本書揚劉抑曹的基調,人們紛紛的給劉備食物,甚至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子,不禁不感嘆,當時女性地位低啊,看看相比的曹操殺呂伯奢的情節,這完全是故意設計的情節,就要突出劉備的仁義。

女性就這麼死了,被輕描淡寫,劉安簡直是當代版的腦殘粉,本身劉備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好處,這不是腦殘粉是什麼?以現代視角看簡直是不可理喻的,只有在女卑的情況下,才寫的如此輕鬆。

三國中有喫人的現象嗎?還真有,那就是程昱,程昱在《三國》中被塑造成了一個老實人,實際上,他在籌措軍糧時,曾經給曹操人脯軍糧,可見那個時代有多慘。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中的這樣一個場景,劉安為了招待劉備,將自己的妻子直接給殺了燉肉喫,劉備卻毫無反應。在大家心目中劉備的形象可是非常光輝正義的,作者也是在極力的突出這一點,那麼為什麼偏偏要寫這麼一段給劉備抹黑呢?當然這個情節只是演義中,正史中沒有這個記載。

在古代的時候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三國時期的時候便是如此,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屬品,別人暫且不說,就說說劉備,劉備多次在危難之間,直接扔下自己的妻子跑了,從這也可以看出劉備壓根就是不看重女人的,自己的女人都可以隨時扔下,不顧其死活,更何況是劉安殺了自己的妻子招待自己呢?

劉備有一次被呂布打的四處逃竄,他在逃跑的過程中飢腸轆轆,在路上他遇到了農民劉安,這個時候劉備決定自報家門,看看劉安能不能收留自己,那個時候普通人遇上他們這種人都是想要巴結的,事實證明劉備做對了,劉安一聽對方是劉備,一下子變得非常熱情,趕緊把劉備迎進家中要盛情款待。

劉安在做飯的過程中可就犯愁了,家中只有野菜,劉備這樣的大人物當然不能喫這個,於是他一狠心直接將自己妻子給殺了,拿妻子的肉給劉備做飯喫。其實大家仔細看看這段劇情,真的是令人不寒而慄。

因為作者寫這段正是要突出劉備的仁義,劉備非常得人心,百姓知道對方是劉備,為了款待他殺了妻子,這就是得人心的表現,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