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對於痛苦的理解,是立意高遠的。你不能把痛苦看成痛苦,而是看成快樂的反面,因為從哲學角度他們是並存,更多時候,要理解成痛苦才是人生存的本質和基本的精神狀態。

所以無論是希望,快樂,他只是短暫地讓你忘記或者模糊了痛苦,這樣看來痛苦反而是加長了。


謝謝您的邀請!!可能是因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我跟喜歡我們老祖先的哲理:盡人事,聽天命!能盡人事說明我們心中有期許,對某事某人有所期待,就是希望!對於希望我們盡了全力去做了。然後聽天命!!之後能夠從容的聽天命是一種豁達!一個豁達的人是不會有痛苦之說!痛苦的產生,無非就是期望的東西等不到、內心的無法平靜各種瑣事壓力的擾亂、本身的「眼睛」不夠明亮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所引起的痛苦!去若去努力爭取了,而後不管有沒有達到自己心中設置的希望!都能以平靜之心對待!哪來的「希望僅僅是延長痛苦」之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外的哲學家也好中國的大智者也罷,他們的話是我們思想的一面鏡子!


希望不是切合實際目標,就成了好高騖遠的奢求


我覺得是胡說八道,太片面化了。


每個人都帶了一副眼鏡看世界,有的人看到的是五彩斑斕的世界,有的人看到的是陰險狡詐的世界,有的人看到酸甜苦辣,有的人只能看到痛苦。


哲學家的話應該是說到事物的內在必然。希望和痛苦是必然的內在聯繫嗎?難道縮短痛苦,就不去希望?而什麼是希望?什麼是痛苦?定義準確了嗎?各人希望不同,痛苦各異,你怎麼能夠將這些各色人等的感覺本質到一個點來?還有,什麼是尊嚴?什麼是有尊嚴的活著,有尊嚴的死去?標準在那裡?——人間世,定義著太多的標籤,叫人永遠在公婆各說理中徘徊。謝謝邀請!


可能是因為尼采曾經對好些事情抱有希望,但是事情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所以才有了這種說法。畢竟尼采生活的那段歷史是比較難受的,個人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