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區有新戲院進駐?

(網上圖片)

近年多部電影票房大賣,令戲院營運商生意增加,也加快了戲院的擴充步伐,近年全港戲院數目由2013年穀底的45間上升27%至2019年6月份的57間。由於電影業近年復甦,戲院生意漸趨穩定,而商場業主近年又積極引入戲院租客,本行預計,未來數年戲院數目將持續增加,而戲院落戶商場的比例將會繼續上升。

(網上圖片)

根據香港戲院商會資料,於1993年全港有戲院119間,到2013年只餘下45間,下跌約六成。原因在於九十年代盜版猖獗,令部分觀眾為了便捷或節省金錢而放棄入戲院看電影,導致電影業票房下降。到了千禧年代,互聯網開始盛行,越來越多人於網絡上看電影,加上港產片走下坡,令不少戲院結業收場。

但到了近年,電影業有復甦趨勢,戲院數目也因此有所增加。雖然票價上揚,但仍然有不少人入戲院觀賞電影,為院商帶來更高收入。再加上3D、4DX、IMAX、D-Box等的新放映技術,為觀眾帶來更高質的娛樂享受,吸引更多人入場。根據香港戲院商會資料,戲院數量在2013至2019年6月份期間由45間增加27%至57間,銀幕數目也由2013年的194個激增32%至2019年6月份的257個,以應付增加的娛樂需求。

(網上圖片)

雖然,為了釋放更多土地作更高回報的商業發展之用,部分業主也計畫把老牌戲院改建成商廈,例如元朗戲院及旺角豪華戲院;但與此同時,商場業主也在商戶組閤中積極加入戲院,所以近年越來越多新戲院成功進駐商場,並推動戲院數目增加。根據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資料顯示,現時全港所有戲院之中,約72%是位於商場,預計商場戲院的佔比會繼續上升。

美聯旺舖董事盧展豪表示,以往院線進駐商場都面對一定的困難。由於戲院佔用空間龐大,租金高昂令其成本開支回籠較為困難,所以戲院承租力比較弱。此外,戲院又要滿足樓底高及柱位少等要求,對不少商場業主而言,在過往零售市道表現不俗時,為了獲取較大利潤,寧願把大舖劏成數間小舖,分租予更願意繳交高租金的零售商戶,也不會把大舖留作承租力較弱的戲院之用。

(網上圖片)

但近年情況卻有轉變,由於現在零售市道疲弱,而且香港戲院數目不足,商場業主發現在商戶組閤中引入戲院也有好處,因為電影觀眾可以帶動商場的人流及零售業務。今年也有新戲院進駐商場的例子,包括英皇戲院租用尖沙咀iSQUARE商場4.6萬呎樓面,及UA院線進駐尖沙咀K11 MUSEA藝術館等。

盧展豪又引述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數據指出,香港現時每100,000人口的電影銀幕數目為3.4個,在亞洲排名屬於最低之一,比臺灣2016年的7.9個及首爾2018年的5.8個少,而大埔區更是全港十八區唯一沒有戲院的地區,不少大埔居民經常要誇區看電影。可見香港的戲院需求仍高,因此,他相信戲院數目於未來數年的數目仍會持續上升,並多以進駐商場為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