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性格的外向內向

本文中談到的性格,就是指對待人際關係、與人相處的心態。

所謂的外向,就是很願意去拓展與維護人際關係,在人多的社交場合覺得舒服,積極主動地與人相處、交流,獨處時會覺得無聊。

所謂的內向,就是對拓展與維護人際關係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不很願意花心思,在人多的場合或者經營人際關係時,傾向於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置,甚至可能會覺得彆扭、麻煩,獨處時覺得更舒服。

於是,內向的人覺得外向的人「活躍得不可思議」,外向的人覺得內向的人「淡漠到冷血無情」。

我是一個偏內向的人,所以我為內向的人多解釋幾句。

內向並不代表對人的不尊重、無禮等等,因為對人的態度和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態度還是有區別的,不要混為一談。

另外,雖然我們內向,但對待自己覺得重要的關係,自然會花心思經營。只是大多數關係不花心思也不會影響自己活下去,所以我們基本都是比較無所謂的態度,還請大家多多理解。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內向的人更容易判斷——如果內向的人願意找你聊天、約飯,那一定是很重視與你的關係。當然,如果我們不找你聊天、約飯,那也很正常,我們對幾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外向與內向

各自的優勢

性格沒有對錯,但對於某個具體情況,會有優劣之分。接下來,就分析一下對於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而言,兩種性格各自有什麼優勢。

外向的優勢:

有更大的關係網,能夠從中獲得更多信息。

關係網包括強聯繫和弱聯繫。強聯繫就是我們的親朋好友,弱聯繫是不常見面,但認識的人。外向的人在這兩種聯繫人的數量上應該都能碾壓內向的人,尤其是在弱聯繫上,這就意味著外向者能從人際關係中獲得更多信息。

特別是現在所處的互聯網時代,放大了外向者的這種優勢。一般人可能都有類似的感受,當微信裏的聯繫人足夠多時,只要刷刷朋友圈就能知天下事。

而且,有種社會學理論說,最有價值的信息往往是弱聯繫提供的。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和強聯繫在同一個圈子裡經常相處,那麼強聯繫能提供的信息,我們一般也都是知道的。

而弱聯繫和我們處在不同的圈子裡,所以弱聯繫提供的信息,也許就會帶來機遇,或是作為決策時的參考,這些信息對個人成長、發展的作用會很大。

所以,外向者從人際關係中獲得的信息比內曏者多,這是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的形成,不僅是由於聯繫人數量多,更主要是因為外向者願意積極地尋找、求索信息,同時也善於推銷自己,給他人留下印象,使他人有相關信息時更容易分享給自己。

內曏者就算有一定數量的弱聯繫,但對於人際關係的心態就決定了,一般不太會向他人尋求信息或幫助,在他人那裡一般也不會有很強的存在感。

內向的優勢:

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來做刻意練習,一般會在某些方面具有更高專業水平。

省下了許多社交時間的內曏者,自然更有可能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上。刻意練習一般都是需要在無數個日子裡,離開眾人,潛心練習的。

成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在青年時代常常生活在社交網路的邊緣;像程序員和投資銀行經理這樣的職業裏,高手大多都是內曏者;90%以上的小提琴音樂家說提高水平的關鍵在於自己單獨練琴;89%的高水平運動員說自己是內向性格;

看一個大學生真實學習水平怎麼樣, 「內向還是外向」是比智商還好的預測指標;一個人畢業以後工作能力怎麼樣,和他在大學裡花多少時間單獨自習密切相關;MBA學生中大部分是外向者,但一般的碩士生、博士生中,學歷越高的,內向的人就越多。[1]

以上這些例子確實體現出了內向的優勢,估計內曏者都有些得意了。但是,我作為內曏者,還是要給自己陣營裏的各位潑潑冷水:

首先,外向的人水平一般也差不到哪裡去,在某些方面的水平完全可能更高,因為他們能夠從關係網中獲得不少的指導。

然後,更重要的是,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真的在某方面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嗎?或者真的有拿得出手的特長嗎?如果有,那沒問題,你也有資格得意;如果沒有,那就要注意了,你的內向性格恐怕沒有給你的成長帶來任何優勢。

外向這種對待人際關係的心態,會直接帶來關係網的擴大,形成外向的優勢;而內向,直接帶來的是更多獨處的時間,如果要形成內向的優勢,還要看你獨處時做了些什麼。獨處並不會使你變成大牛,高質量的獨處才會。

外向好or內向好

對於個人成長而言,兩種性格的優勢分析好了。那麼終極PK來了,到底哪一種性格對個人成長與發展更好?

我參考的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結論: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功」,那麼在這個世界上外向的人更佔便宜。

對,這個結論很現實,我們內曏者也應當承認,所以我之前也不是無緣無故潑自己人冷水。

不過,這個結論其實是說,如果你只能擁有一種性格,那麼建議你選擇外向。

難道可以擁有兩種性格嗎?當然可以,而且我覺得這纔是最好的對待人際關係的心態。

書中的表達正符合我的意思:「所以,我們都是在矛盾中尋找一個動態平衡。有時候你要外向一點兒,有時候你要老老實實做個內向的人。但總體來說,一味地內向就太喫虧了。」

其實,在這本書的序之前就有一句奠定此書基調的話: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菲茨傑拉德

之前看這本書時還不很理解這句話,現在再看,其實就是我所說的心態的矛盾性。

如何培養

最好的性格

在談如何培養之前,先要明確自己現在是什麼性格。書中提到,大概有1/3的人,是強烈的內向或者強烈的外向;剩下2/3的人,是處在中間,有時候內向,有時候外向。

是的,其實大部分人已經很接近我所說的最好的、兩種傾向都有的性格了。

最後,我就對這三類人分別給出一點如何培養的建議,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1. 對於偏外向的人,先說句不好意思,畢竟我不是外向的人,所以本文關於內向的內容多一些。你如果專業水平已經夠用,那我覺得你繼續外向下去也問題不大,自己開心就行;

如果專業水平確實很一般,那麼建議你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多與自己相處,提升自己。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不要太追求外界對你的評價或認可,要學會自己認可自己。

2. 對於偏內向的人,書中建議到,「關鍵是,你得把社交當成一個正事來做,甚至專門拿出固定的時間去跟人交往。」

我也知道你們不會願意去社交場合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先練習和網路上的陌生人聊天,可以下載一個社交軟體,因為都是陌生人,心理負擔小,不用擔心聊不下去。

網上練習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回到現實中的與人相處,這時你也許就會感到還挺輕鬆的,沒想像中那麼複雜。如果還想繼續進步,那就是在現實中多接觸、認識陌生人了,這比較困難,根據自身情況看需不需要吧,畢竟我們也不是要捨棄內向的性格。

3. 兩種性格已經都有的人,就是沒有明顯的偏向,或者是都沒在意過性格問題的人。

對這類人,我當然沒有太多建議了,最多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好什麼時候外向,什麼時候內向就行了。因為這類人的性格對自身的成長幾乎不構成任何阻礙,已經發揮出了性格這個因素所能產生的所有優勢,很可能在周圍人中就是很優秀的人了。

參考書目:

[1] 萬維鋼. 《高手》

其他一點想法

記得看到過一句話:人際關係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意思是,當你有專業水平,對別人有利用價值時,自然會有不少朋友。

如果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內向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其實更接近人際關係的本質。高質量的獨處,也是一種拓展、維護人際關係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看上去很間接,但是抓住了本質。

這個想法,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沒怎麼特意經營過人際關係,但個人感覺跟其他人的關係還算可以,至少沒我想像中的那麼糟。

最後,如果你有任何關於文章內容的想法,歡迎通過評論與我交流,我很樂意收到各位讀者的反饋~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戴小巫」,有更多關於個人成長的文章~


1.人的性格與氣質類型多種多樣,無言好壞。且無法對比

2.人的內向型人格無法改變,但性格可以稍作調整。可以克服性格缺陷,比如不夠自信等

3.善於言談不僅僅是外向的人的專利,只不過是有些話是不是選擇說出來。而且,語言的力量在於簡潔乾脆,一針見血,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時候不說。

4.多讀書,可以從書本中學習人際交往經驗,或觀看一些語言節目,增長語言儲備和能力。學到這些是為了要在該說的時候說。而人際交往也可不必逼迫自己參與其中,但也要對人情世故有所瞭解。

5.內向型人格的人屬於自我能量補給型,無需其他人便能在自我獨處當中能夠恢復自己的狀態,做成很多事情;而外向型的人則必須要在熱鬧的人羣當中才能讓自己充滿活力。這只是自我能量的來源不同,跟好壞沒有任何關係。

6.做自己,相信自己很重要。不過做自己不是盲目的,既然有很多時間可以和自己相處那就要充分利用起這些時間,學英語、讀書、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知識、做自己的人生規劃、下廚、跑步健身等等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自己完成,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有底氣做自己。同時,你在完善自己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你們不像其他的人一樣,常常有很多娛樂的計劃,但你們的相處卻一定會非常穩定而且長久。

7.學著強大自己的內心,不與其他人做無謂的比較。你就是你,之所以你現在還沒有自信的底氣就是因為你的儲備還不夠,一定要一直保持學習,讓自己更有實力,無論在做什麼,都讓自己做好,別人的成功與自己無關,就安安靜靜的一點一滴的把自己做好。


首先,對於內向和外向的定義是什麼?其次,什麼是好? 我認為,無論是內向也好,外向也罷,只要這兩種性格都不是極端化就行,也就是過於內向或過於外向,這樣肯定是不好的! 過於內向的人,內心封閉,長期處於一種孤獨的狀態,對很多事情的認識和理解只停留在「我認為」,不與他人溝通,有嚴重的交流障礙,繼而導致不自信,懷疑自己,內心排斥周圍的人和事。 過於外向的人,就不叫性格開朗了,什麼話都能從他嘴裡說出來,且不過腦子,正所謂言多必失,話多了一定會說些廢話,令人討厭,時間長了肯定會出事,正所謂禍從口出! 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是做了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內心成熟穩重,做事謹小慎微,那麼外人如果覺得這是一種缺點的話,給別人貼上「內向」的標籤,那隻能說明人們不善於發現事物的另一面,而把顯眼的缺點不斷放大,不斷貼標籤,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就是這樣做的,被他們貼了標籤的人,也覺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解釋,不掩飾!們說我內向我就內向嗎?我內向我自己不知道嗎? 相對的,如果一個人天生開朗,比較擅長與人交流,能夠把自己性格中的優點最大程度表達出來,同樣的知道什麼時候收,什麼時候放,能做到這樣就挺好。 所以,不論是外向還是內向,只要把握好度,把自己的缺點轉化為優點,讓自己的優點更加放大,就行!


沒有什麼好壞之分

只是我從內向慢慢轉變成偏外向了


我覺得我就是這兩種性格來回交替的

外向的性格對一個人還是很重要的。外向的人在社會中更好被別人接納,人際關係也不會那麼緊張。其實看現在的教育,就是培養一個孩子自信的養成過程。其實自己感受應該也很深啊,在學校,外向的孩子總說朋友很多,在公司,要想升職絕不能內向。

在更多時候,對於我自己,我內向的時候其實就是自己一個人,安靜的時候。是給自己自省。

說個自己的故事,我十一二歲一直到上高中的時候,其實都是內向多一點,就是上課不想發言,更喜歡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可到後來,我自己慢慢覺得做個外向的人,也很快樂。我把外向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社會適應型人格。

你只要是想融入一個集體生活,就要學會外向。


你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啦,人嘛,都是時而內向時而外向,也看是對誰,過分內向和外向都不好。


普遍認為是外向好,你去網上找工作,人家條件都會要求性格外向,活潑開朗。

不過內向的性格也有很多優點的,比如,善於傾聽,內心細膩……


首先是不要把內向外向理解成會不會聊天應酬,溝通技能跟內向外向沒關係。

人會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承擔更大的責任,越來越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所以大致都是從外向到內向過渡的一個過程。但這個趨勢也可能因為個體環境的差異,加速或者延緩。

所以,內向和外向沒有好壞之分。


各有各的好。但社會需求來講一般外向比內向更佔優勢。內向的人更細心,更擅長策略佈局,外向更擅長執行、公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