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筆客

 

要不是看到一些奇怪的熱搜,我都不知道跑男第七季開播的消息。

開播了七季,走過了五年,經歷改名、換MC等風波,跑男已然成爲一個老牌綜藝的代表。但如今,這塊吸金的金字招牌亦面臨着逐漸平淡的命運。早就沒有當初萬人空巷的聲勢。

點開第一期,正能量的主題,氣氛滿滿的情懷,歡迎新人的寒暄,一切都很好,就是沒有讓人看下去的慾望。

想起以前讀書的時候,和朋友一起下飯看跑男,總是笑得很開心。如今看着一些畫面,卻總有種難忍的尷尬感,就算是2倍速都拯救不了我想快進的衝動。

哦對了,聽說第一期最大的討論度,是AB的臉究竟有沒有崩。

不由想到一句話:世界的崩塌,從來不是轟隆一響,而是唏噓一聲。

但在跑男逐漸崩塌的世界裏,我恐怕會毫不猶豫地爲他填一鏟子土。

曾經,跑男算是國內室外明星綜藝的一個標杆。當年的藍臺兩大臺柱,好聲音和跑男正值輝煌期。引進國外綜藝本土化的模式就此開啓,走在時代的前沿的跑男,自然也收穫着屬於它的榮光。

一時間,全國商店裏都開始售賣撕名牌、指壓板等遊戲道具。幾個MC也從二三線直接躍升成爲高國民度的明星。每個宣傳的影視文娛項目都想上跑男增加曝光。

而跑男到了如今不尷不尬的地步,也非一日而成。

首先是MC的大換血。綜藝節目裏,MC配置,尤其是常駐MC會形成良好的氛圍和互動,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團魂”。

這種“團魂”給予了節目粉絲最長時間的陪伴,也是許多人看節目的初心和情懷。許多節目組都會適時在遊戲里加一些彩蛋和設計,給予一些老MC特殊的專屬梗,塑造情懷感。

但再好看的綜藝節目,也需要創新玩法,製作看點,來挽回審美疲勞的老觀衆和吸引感興趣的新觀衆。同樣的MC身上的梗終歸是有限的,兩兩之間能玩出的新意也終有用盡的一天。所以許多節目都會慢慢引進一些新鮮血液,比如設計飛行嘉賓,讓新人和老人之間碰撞出火花,或者偶爾更換一兩個人。

跑男的人員流動可以說每一季都有更新,但大體穩定。第七季近乎大換血的人員配置,引起了很多老粉的抗議,而新加入的MC又多是小鮮肉和新面孔,在話題度上很難吸引到新觀衆去關注。這個行爲可以說是一次釜底抽薪式改革,但誰知道是不是將他往涼涼的邊緣推了一大步呢?

跑男節目的“團魂”一直備受質疑。很多人嘲諷跑男伐木累是虛假兄弟情。

暫時不揣測他們真實的私下關係,在我看來,這種觀感,更多來自於節目氛圍的不當設計。過頭的配樂、字幕渲染不僅不能達到綜藝效果,反而常給人虛假刻意感。

舉個例子,關曉彤被吐槽的一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片段,被配上神探夏洛克的音樂和特效,讓觀衆簡直一臉黑人問號。

節目對CP的設計則更顯誇張。從第一季開始,這種在節目裏用剪輯和特效塑造CP的方式就沒有停過,各種粉紅泡泡,各種慢鏡頭特寫。到迪麗熱巴和鹿晗的“陸地”CP更達到巔峯,直接引起了粉圈血雨腥風一般的廝殺。節目的話題量是上去了,但大家普遍已經有這麼一個共識——

“都是節目效果。”

這種對氛圍的過分營造和MC實際幕後的關係形成了明顯的不對稱感,久而久之,越來越多觀衆開始感覺到這種“演”的痕跡,自然不再代入情感。

這一點,跑男和《明星大偵探》、《極限挑戰》等綜藝比起來真的差了很多。看看這兩個綜藝的粉絲對“團魂”的呼聲和情感,才真的讓人體會到什麼叫真情實感。

最後,跑男的尷尬境地也是如今室外綜藝的普遍遭遇。老牌如《極限挑戰》今年在經歷MC大換血之後亦有一蹶不振的態勢。這種室外明星玩遊戲PK的綜藝,陪伴了觀衆多年,如今也面臨着審美疲勞。

一方面,短綜藝正在不斷增長,吸引着人們的注意力。在這個看劇都要倍速的快節奏年代,20-30分鐘的短綜藝開始更受人們的歡迎。更不用說各大平臺都在佈局的微綜藝,更將時間縮短到10分鐘左右,走的就是短平快的下飯路線。

另一方面,製作精良,更具深度的慢綜藝、文化綜藝也成爲當下的新寵。在同類長度的綜藝裏,觀衆開始傾向於一些走心、有內涵的專業內容。

在如今的綜藝大戰裏,新鮮的形式不斷冒出,爭奪着觀衆寶貴的時間。當下熱門的幾檔綜藝,皆採取棚內點評+室外拍攝的展現方式,效果很好。相比起來,以跑男爲代表的室外明星互動綜藝,帶着難以轉型的枷鎖,不免顯出了疲態。

有時候,一個節目與其狼狽地走向末路,不如就停留在觀衆的回憶裏。不過,對電視臺和製作方來說,開發不出新的王牌節目,便只能抱着一棵老的搖錢樹,做一些竭澤而漁的事情了。




大家還都在看這些

· 嚴查!深圳“高考移民”發現實錘,教育公平該如何保障?

· 波音737又出事!波音對全世界都缺少一個明確的交代

· 沒有“反偷拍”絕技,就沒法住賓館民宿了?

轉載請在評論區留言,獲得授權!

轉載時,須註明作者、出處和微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