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讀書心得&名句摘錄

來自專欄經典書籍知識分享6 人贊了文章

◆內容簡介(豆瓣)為什麼是歐亞大陸人征服、趕走或大批殺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為什麼么小麥和玉米、牛和豬以及現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現在這些特定地區,而不是其他地區?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歷史最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從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毀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史理論,因其突出價值和重要性,本書榮獲1998年美國普利策獎和英國科普書獎,並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品。本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豆瓣)賈雷德·戴蒙德,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以生理學開始其科學生涯,進而研究演化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員,曾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基金及全國地理學會伯爾獎,在《發現》、《博物學》、《自然》和《地理》雜誌上發表過論文200多篇◆目錄前言 耶利的問題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第一部分 從伊甸園到卡哈馬卡第一章 走上起跑線公元前11000年前各個大陸發生了些什麼第二章 歷史的自然實驗

地理因素是怎樣塑造波利尼西亞群島的社會的

第三章 卡哈馬卡的衝突為什麼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沒有俘虜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第二部分 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第四章 農民的力量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根源第五章 歷史上的窮與富糧食生產開始時的地理差異第六章 種田還是不種田糧食生產傳播的原因

第七章 怎樣識別杏仁

古代作物的無意識的發展第八章 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為什麼有些地區的族群未能馴化植物第九章 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為什麼大多數大型野生哺乳動物沒有得到馴化第十章 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線為什麼在不同的大陸糧食生產傳播的速度不同第三部分 從糧食到槍炮、病菌與鋼鐵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禮物

病菌的演化

第十二章 藍圖和借用字母思和黑?的演變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技術的演進第十四章 從平等主義到盜賊統治政府和宗教的演變第四部分 在5章中環遊世界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歷史

第十六章 中國是怎樣成為中國人的中國的

東亞的歷史第十七章 駛向波利尼西亞的快艇南島人擴張的歷史第十八章 兩個半球的碰撞歐亞大陸與美洲歷史的比較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非洲的歷史後記 人類史作為一門科學的未來◆讀書心得

如果我問你,為什麼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國家可以視若無人之境的「欺負」其他亞、非、拉、澳的若干民族?你大概會回答我:「因為他們先進,其他民族落後唄」,如果我繼續問道:「為什麼他們先進?」,部分有點知識的人會說:「因為文藝復興、因為宗教改革、因為政治改革、因為工業革命!」以上回答都沒有錯,但如果我要是繼續問道:「為什麼這些好事兒都被他們趕上了呢?」,估計這個問題就不太好回答了,這個答案交給這本書。

作者作為一名生物學家,他也是在新幾內亞被一個當地人問到了類似問題,當他從理性上否定了「智商」上民族的差異的歸因後,展開了研究,大體得下以下結論:1、翻開世界地圖,歐亞大陸是連接最大的一塊大陸,這就方便了各個文明的互通有無、相互交流、各種競爭、攜手進步,反觀非洲、澳洲、美洲,陸地相對狹小不說,地形還複雜,比如北非與非洲南面之間的撒哈拉沙漠,北美與南美相連只有40英里的巴拿馬狹長地帶,澳洲就更不用多說,簡直就是孤懸於南半球的大孤島……我們今天國家常提到「一代一路」,指的就是當年通往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可見文化、技術交流對於一個文明發展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中國近代的衰落,是個人都知道源於「閉關鎖國」,「閉關鎖國」就是阻斷了文化、技術交流,所以就會吃虧、落後,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2、老天也忒不公平,不但給了亞歐大陸最大的陸地面積,還讓這塊陸地「橫著長」,而非洲與美洲是「豎著長」的,你說要是換到人的體型吧,估計大多數人都青睞於後者,但陸地可正好相反,要知道根據地球的運轉軌跡與太陽的相對關係,氣溫、氣候、自然條件越是經度(可以想像為Y坐標)相近的就越相似,這就意味著「橫著長」的亞歐大陸以上條件就相對類似——基本處於溫帶與亞熱帶,適應人口繁衍不說,更方便了相互之間物種的傳播、共享,中國有句成語叫做「南橘北枳」,說的就是同一物種因南北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為什麼不是「東橘南枳」,就是這個道理,而非、美洲由於經度跨度很大,所以相互之間的物種傳播就困難重重、嚴重阻礙了共享與發展。

3、看了這本書後,最大的感觸是:覺得牛、馬、羊、駱駝等大型哺乳動物真的好「偉大」,它們在人類文明的進步中,不僅幫我們運輸、勞作、坐騎、飲食,還讓我們祖先因為與他們頻繁的接觸,有了對很多疾病的免疫力,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簡直就是人類文明的強心針、催化劑!然後,直到今天,我們真正馴養的這類動物一共就只有14種,為了表示尊重,我特此把它們列舉出來。

既然大型哺乳動物這麼重要,那它們的分布情況又是怎麼樣呢?亞歐大陸分到了12種,非洲分到1種——驢,這還是在北非,有點文化常識的人都知道,北非與歐洲的關係更加親密,而與非洲其他地方由於撒哈拉沙漠隔離嚴重,所以,理論上非洲分到這可憐的1種還被亞歐大陸「享用」;美洲分到了1種——羊駝,可惜羊駝除了吃,不能運輸、不能勞動、不能騎乘……你說說,這老天爺得多不公平?另外,澳洲就更別說了,你看看袋鼠像能馴化的嗎?那問題來了,這麼多大型哺乳動物,為什麼就只有可憐的這幾種可以馴化呢?作者借用《安娜卡列琳娜》中托爾斯泰的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改成:「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一個動物需要符合被馴化的條件,需要保證:「它必須相當溫馴,對人服從,馴養花費少,對一些疾病有免疫力,群體等級觀念,而且還必須生長迅速並在圈養中繁殖良好。」要滿足以上條件看似容易,其實很難,人類在5000年前左右馴化了單峰駱駝後,就再也沒有成功馴化過任何動物了。以上主要幾點造成了很多文明、種族「天生基因不好,後期發育受阻」,在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發展中,差距逐漸拉大……差的繼續差、好的繼續好,當大航海時代發現彼此後,這就造成了幾個世紀文明掠奪、以強欺弱,所幸的是,今天全球化科技、文化、觀念越來越一體化,相互之間更加文明與寬容,強的文明更多的有意無意的帶動落後文明,而不是像從前那樣野蠻,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最後,作者還特別說到了咱們中國,與其他情況不同,我們的條件是太過於好了!各種資源條件,應有盡有,這也就孕育了我們華夏文明一路領先直至公元1500年前後,然而,因為太好,所以我們傲慢無視其他文明、孤芳自賞,從而造成閉關鎖國,這一點和《全球通史》中提到「受到阻滯的領先」異曲同工;另外,作者還提到了一個理由,就是我們地理環境過於通達,便於統一,這就造成了集權政府說一不二的獨斷專行。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鄭和下西洋是君王一句話,片板不能下水也是君王一句話,而幾十年後,哥倫布在本國要不了贊助遠洋,他依然可以嘗試去其他國家碰碰運氣,終究東邊不亮西邊亮,得到了伊莎貝拉女王的贊助,帶著三支破船,發現了美洲大陸……我在想的是,今天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也是這樣嗎?即要創造好的成長環境,也要對他們通達、民主、自由,甚至對於一些他們人生中應有的障礙,讓他們自己去面對與解決,這是好事兒!◆名言摘抄標註(黃色)-位置167高緯度的寒冷地區甚至更是人類的一個落後地區。唯一的發明了文字的印第安人社會出現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墨西哥;新大陸最古老的陶器來自位於熱帶的南美洲赤道附近;而通常被認為在藝術、天文學和其他方面最先進的新大陸社會是在公元第一個一千年中位於熱帶的尤卡坦半島和瓜地馬拉的歷史上有名的瑪雅社會。標註(黃色)-位置203

為什麼青銅器很早就在歐亞大陸的一些地區出現,在新大陸是很晚才在局部地區出現,而在土著人的澳大利亞則從來沒有出現過——仍然是不清楚的。

標註(黃色)-位置21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在發生征服和奴隸販運的幾百年之後,有些被征服民族仍然構成了下層社會。我們聽說,這一點同樣不應歸咎於任何生物學上的缺陷,而應歸咎於社會不利條件和有限的機會。標註(黃色)-位置220新聞記者總是要求作者用一句話把篇幅很長的書加以概括。對本書來說,這樣的一句話就是:「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標註(黃色)-位置225然而,地理顯然對歷史產生了某種影響;有待回答的問題是這種影響的程度如何,以及地理是否能夠說明歷史的廣泛模式。第一部分從伊甸園到卡哈馬卡標註(黃色)-第一章走上起跑線>位置366我們活著的近親是現存的3種類人猿:大猩猩、普通黑猩猩和矮腳黑猩猩(也叫倭黑猩猩)。這3種猩猩只生活在非洲,那裡又有豐富的化石證據,這就表明人類初始階段的演化是在非洲進行的。

標註(黃色)-第一章走上起跑線>位置411

人類歷史終於在大約5萬年前開始了,也就是在我所說的「大躍進」時期。標註(黃色)-第一章走上起跑線>位置427曾在《第三種黑猩猩》一書中主張,是喉的完善為現代語言提供了解剖學的基礎,而發揮人的創造力是要大大依靠語言的。而另外一些人則提出,在當時腦容量不變的情況下腦組織發生的變化,使現代語言成為可能。標註(黃色)-第一章走上起跑線>位置446在冰川時代,海洋中大量的水被鎖閉在冰川中,因此全世界海平面要比現在低幾百英尺。結果,現在亞洲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和巴厘這些島嶼之間的淺海當時成了乾燥的陸地。(其他一些水淺的海峽如白令海峽和英吉利海峽情況也是如此。)標註(黃色)-第一章走上起跑線>位置496過度獵殺的假設也好,氣候變化的假設也好,不管哪一個假設證明是正確的,我們將會看到,澳大利亞/新幾內亞所有大型動物的消失對其後的人類歷史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這些動物絕種了,本來可以用來馴化的所有大型野生動物也就被消滅了,這就使澳大利亞土著和新幾內亞人再也沒有一種屬於本地的家畜了。標註(黃色)-第一章走上起跑線>位置505這樣就只剩下兩個大陸:北美洲和南美洲。它們無疑是最後兩個有人定居的大陸,這原因很明顯,因為從舊世界到達美洲要麼用船(甚至在印度尼西亞直到4萬年前才有證據表明已有了船,而歐洲要晚得多才有船)去渡海,要麼得先佔有西伯利亞(直到大約2萬年前才有人居住)以便通過白令陸橋。標註(黃色)-第二章歷史的自然實驗>位置695由於沒有其他可以到達的島嶼用來移民,這些莫里奧里人只得留在查塔姆群島,學會彼此和睦相處。他們通過宣布放棄戰爭來做到這一點,他們還通過閹割一些男嬰來減少人口過剩的潛在衝突。其結果是出現了一個小小的不好戰的群體,他們的技術和武器簡單粗陋,他們也沒有強有力的領導和組織。標註(黃色)-第二章歷史的自然實驗>位置720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之間,至少有6種環境可變因素促成了波利尼西亞社會之間的這些差異:島嶼氣候、地質類型、海洋資源、面積、地形的破碎和隔離程度。讓我們逐一研究這些因素,然後再考慮它們對波利尼西亞社會的具體影響。標註(黃色)-第二章歷史的自然實驗>位置758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曾帶來3種馴化動物(豬、雞和狗),從那以後,在波利尼西亞範圍內就再也沒有馴養過任何其他動物。標註(黃色)-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位置880至於新大陸族群與歐洲人的接觸,唯一的早期接觸與古挪威人有關,從公元986年到1500年左右,一批人數很少的古挪威人佔領了格陵蘭。但這些人的到來並沒有對美洲土著社會產生任何看得見的影響。標註(黃色)-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位置888阿塔瓦爾帕身處擁有數百萬臣民的帝國的中心,他的不久前在與其他印第安人作戰中取得勝利的8萬之眾的軍隊團團護衛著他。儘管如此,在這兩位領導人見面後不到幾分鐘,皮薩羅就俘虜了阿塔瓦爾帕。皮薩羅接著把他的俘虜關押了8個月,同時勒索歷史上最高的一筆贖金以換取釋放他的承諾。這筆贖金是黃金,足夠裝滿一間長22英尺、寬17英尺、高超過8英尺的房間。但在贖金交付後,皮薩羅卻違背自己的諾言,把阿塔瓦爾帕處死了。標註(黃色)-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位置1003許多世紀以來唯一能夠抵抗歐洲人征服的美洲土著,是那些得到並掌握馬匹和槍炮從而縮小兵力差距的部落。標註(黃色)-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位置1106因此,皮薩羅俘虜阿塔瓦爾帕這件事,表明了導致歐洲人向新大陸移民而不是美洲土著向歐洲移民的那組近似的因素。皮薩羅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槍炮、鋼鐵武器和馬匹為基礎的軍事技術;歐亞大陸的傳染性流行病;歐洲的航海技術;歐洲國家集中統一的行政組織和文字。本書的書名是這些近似因素的簡略的表達,這些因素也使現代歐洲人能夠去征服其他大陸的民族。第二部分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標註(黃色)-第四章農民的力量>位置1136不同部族在史前的不同時期學會了糧食生產。有些部族,如澳大利亞土著,卻從來沒有學會糧食生產。在那些學會糧食生產的部族中,有些(例如古代的中國人)是靠自己獨立發展糧食生產的。標註(黃色)-第四章農民的力量>位置1139從間接的意義說,糧食生產是槍炮、病菌和鋼鐵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因此,在不同大陸的族群是否或何時變成農民和牧人方面的地理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他們以後截然不同的命運。標註(黃色)-第四章農民的力量>位置1143第一個因果關係是最直接的因果關係:能夠獲得更多的可消耗的卡路里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標註(黃色)-第四章農民的力量>位置1144在野生的動植物物種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供人類食用,或值得獵捕或採集。多數動植物是不能用作我們的食物的,這有以下的一些原因:它們有的不能消化(如樹皮),有的有毒(黑脈金斑蝶和鬼筆鵝膏——一種有毒蘑菇),有的營養價值低(水母),有的吃起來麻煩(很小的乾果),有的採集起來困難(大多數昆蟲的幼蟲),有的獵捕起來危險(犀牛)。陸地上大多數生物量(活的生物物質)都是以木頭和葉子的形態而存在的,而這些東西大多數我們都不能消化。標註(黃色)-第四章農民的力量>位置1175事實上,到處流浪的以狩獵採集為生的人通過哺乳期無月經、禁慾、殺嬰和墮胎等辦法,把孩子出生的間隔安排為大約每4年一個。標註(黃色)-第四章農民的力量>位置1223總之,動植物的馴化意味著人類的糧食越來越多,因而也就意味著人口越來越稠密。因此而帶來的糧食剩餘和(在某些地區)利用畜力運輸剩餘糧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統一的、社會等級分明的、經濟上複雜的、技術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會的發展的先決條件。因此,能否利用馴化的動植物,最終說明了為什麼帝國、知書識字和鋼鐵武器在歐亞大陸最早發展起來,標註(黃色)-第五章歷史上的窮與富>位置1415在糧食生產上具有領先優勢的那些地區里的族群,因而在通往槍炮、病菌和鋼鐵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領先的優勢。其結果就是富有社會與貧窮社會之間一系列的長期衝突。標註(黃色)-第七章怎樣識別杏仁>位置1636果實好吃的植物讓動物來撒播它們的種子,但果實里的種子必須很難吃。否則,動物就會把種子嚼碎,種子也就發不出芽來了。標註(黃色)-第八章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位置1846僅僅十幾種作物的產量,就佔去了現代世界全部作物年產量總噸數的80%以上。這十幾種了不起的作物是穀類中的小麥、玉米、稻米、大麥和高粱;豆類中的大豆;根或塊莖中的馬鈴薯、木薯和甘薯;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和糖用甜菜;以及水果中的香蕉。光是穀類作物現在就佔去了全世界人口所消費的卡路里的一半以上。標註(黃色)-第八章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位置1933已在新月沃地馴化的最早的8種重要的作物,全都是自花傳粉植物。其中3種是自花傳粉的穀類作物——單粒小麥、二粒小麥和大麥,小麥具有額外的優勢,即蛋白質含量高達8%—14%。相形之下,東亞和新大陸的最重要的穀類作物——分別為稻米和玉米——蛋白質含量較低,從而造成了重大的營養問題。標註(黃色)-第八章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位置1956此外,它們又都以壓倒優勢集中在新月沃地和歐亞大陸西部地中海氣候帶的其他一些地區,從而使最初的農民有了巨大的選擇餘地:全世界56種最有價值的野生禾本科植物中的大約32種!特別是,在居首位的這56種作物中,新月沃地最早的2種作物二粒小麥和大麥在種子大小方面分別列第三位和第十三位。相比之下,智利的地中海型氣候帶只有2種,加利福尼亞和非洲南部各有1種,而澳大利亞西南部連一種都沒有。僅僅這一事實就很有助於說明人類歷史的進程。標註(黃色)-第八章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位置2091今天甘蔗年產量的總噸數幾乎等於第二號作物和第三號作物(小麥和玉米)產量的總和。標註(黃色)-第八章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位置2108蛋白質缺乏可能也是新幾內亞高原社會流行吃人肉的根本原因。標註(黃色)-第八章問題在蘋果還是在印第安人>位置2184請回憶一下:糧食生產的出現涉及糧食生產與狩獵採集之間的競爭問題。因此,人們也許想要知道,糧食生產出現緩慢或沒有出現糧食生產這種種情況,可能是由於當地可以獵取和採集的資源特別豐富,而不是由於適合馴化的物種特別容易獲得。事實上,當地糧食生產出現很晚或根本沒有出現糧食生產的大多數地區,向狩獵採集族群所提供的資源特別貧乏而不是特別豐富,因為澳大利亞和美洲(而不是歐亞大陸和非洲)的大多數大型哺乳動物,到冰期快結束時已經滅絕。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229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如要你認為你以前讀到過和這差不多的字句,那你就說對了。只要稍稍改動一下,那就成了托爾斯泰偉大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著名的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237許多看似合適的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如斑馬和西貒,從來沒有被馴化過,而成功馴化的動物幾乎清一色地出產在歐亞大陸。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283我使用的「歐亞大陸」這個詞在幾種情況下把北非也包括在內,因為從生物地理學和人類文化的許多方面來看,北非與歐亞大陸的關係比它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關係更加密切。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339古埃及人和亞述人以及現代的印度人訓練獵豹用於打獵。圈養中的繁殖問題。我們人類不喜歡在眾目睽睽之下性交;有些具有潛在價值的動物也不喜歡這樣做。這就是對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的馴化嘗試中途夭折的原因,雖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懷有馴化它的強烈興趣。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24當然,幾乎任何一種體形夠大的哺乳動物都能殺人。豬、馬、駱駝和牛都殺死過人。然而,有些大型動物性情還要兇險得多,比其他動物也危險得多。動輒殺人的傾向使許多本來似乎理想的動物失去了馴化的候補資格。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34河馬這個4噸重的素食動物,如果不是因為它們那樣危險,可能會成為農家的大牲口。河馬每年殺死的人比非洲的任何其他哺乳動物(甚至包括獅子)殺死的人都要多。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47但斑馬和中亞野驢的脾氣要暴躁得多,而且一律如此。斑馬有咬了人不鬆口的討厭習慣。它們因此而咬傷的美國動物園飼養員甚至比老虎咬傷的還多!斑馬實際上也不可能用套索去套——即使是在牧馬騎術表演中獲得套馬冠軍的牛仔也無法做到——因為斑馬有一種萬無一失的本領,在看著繩圈向它飛來時把頭一低就躲開了。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59幾乎所有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都證明它們的野生祖先具有3個共同的群居特點:它們生活在群體里;它們在群體成員中維持著一種完善的優勢等級;這些群體佔據重疊的生活範圍,而不是相互排斥的領域。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73獨居的地盤性的動物就不能把它集中起來放牧。它們彼此不能相容,它們沒有把人牢牢地記在心上,它們也不會本能地順從。誰見過一群貓(野生時是獨居的和地盤性的)跟在一個人的後面或者讓一個人把它們集中起來照管?每一個喜歡貓的人都知道,貓不像狗那樣對人出於本能地順從。貓和雪貂是唯一的得到馴化的地盤性哺乳動物,我們馴化它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它們當作肉食來源而大群地放牧,而是把它們當作獨居的獵獸或寵物來飼養。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84爭奪地盤的行為加上性情兇猛和生長緩慢,同樣使犀牛不能成為農家場院里的牲口。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92除少數幾種外,所有可以作為馴化候補者的動物都被安娜·卡列尼娜原則排除了。人類同大多數動物締結了一種不幸的婚姻,這是由於許多可能的原因中的一個或多個原因造成的:動物的日常食物、生長速度、交配習慣、性情、容易受驚的傾向以及群居組織的幾個不同的特點。只有很少一部分野生哺乳動物由於在上述所有這些方面都能協調一致而最終得以和人類結成美滿的婚姻。標註(黃色)-第九章斑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則>位置2496歐亞大陸的民族碰巧比其他大陸的民族繼承了多得多的可馴化的大型野生的哺乳類食草動物。標註(黃色)-第十章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線>位置2637這種玉米也會缺少抵抗北方氣候區的疾病的基因,而空自攜帶著抵抗南方氣候區的疾病的基因。所有這些特點使低緯度地區的植物難以適應高緯度地區的條件,反之亦然。標註(黃色)-第十章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線>位置2639動物也一樣,能夠適應與緯度有關的氣候特點。在這方面,我們就是典型的動物,這是我們通過內省知道的。我們中有些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冬,受不了那裡短暫的白天和特有的病菌,而我們中的另一些人則受不了炎熱的熱帶氣候和那裡特有的病菌。標註(黃色)-第十章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線>位置2647到公元元年,原產新月沃地的穀物已在從愛爾蘭的大西洋沿岸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的8000英里的大片地區內廣為種植。東西向延展的歐亞大陸是地球上幅員最遼闊的陸地。標註(黃色)-第十章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線>位置2703非洲和美洲這兩個最大的陸塊,由於它們的軸線主要是南北走向,故而產生了作物傳播緩慢的結果。標註(黃色)-第十章遼闊的天空與偏斜的軸線>位置2740提出所有這些差異,並不就是說分布很廣的作物是值得讚美的,也不是說這些差異證明了歐亞大陸早期農民具有過人的智慧。這些差異只是反映了歐亞大陸軸線走向與美洲或非洲大陸軸線相比較的結果。歷史的命運就是圍繞這些軸線旋轉的。第三部分從糧食到槍炮、病菌與鋼鐵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2775所有那些為偉大的將軍們歌功頌德的軍事史對一個令人泄氣的事實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個事實就是:過去戰爭中的勝利者並不總是那些擁有最優秀的將軍和最精良的武器的軍隊,而常常不過是那些攜帶有可以傳染給敵人的最可怕病菌的軍隊。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2818沒有什麼能和狂犬病病毒相比的了,這種病毒不但進入了受到感染的狗的唾液中,而且還驅使這隻狗瘋狂地亂咬,從而使許多新的受害者受到感染。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2829我們受到感染的一個普遍反應是發燒。而我們又一次在習慣上把發燒看作是一種「癥狀」,好像就這樣無緣無故地照例發生了。但是,體溫的調節是受到基因控制的,並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有些病菌對熱的反應比我們的身體更敏感。提高我們的體溫,實際上就是要在烤死我們自己之前把病菌烤死。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2908為什麼農業的出現會成為我們人群傳染病形成的開端?其中一個原因前面已經提到,那就是農業比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維持了高得多的人口密度——平均要高10倍到100倍。另外,狩獵採集族群經常變換營地,留下了一堆堆排泄物,上面聚集了大量病菌和寄生蟲的幼蟲。但農民是定居的,他們生活在自己排放出來的污水之中,從而為病菌從一個人的身體進入另一個人的飲用水源提供了捷徑。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29971520年,天花隨著一個受到感染的來自西班牙屬地古巴的奴隸到達墨西哥。由此而產生的天花流行接著殺死了阿茲特克的近一半人口,包括奎特拉瓦克皇帝。大難不死的阿茲特克人也被這種怪病弄得士氣低落,因為這種病專殺印第安人而竟不傷害西班牙人,就好像在為西班牙人的不可戰勝作宣傳似的。到1618年,墨西哥原來2000萬左右的人口急劇減少到160萬左右。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3018整個新大陸來說,據估計在哥倫布來到後的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主要的殺手是舊大陸來的病菌。標註(黃色)-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位置3064毫無疑問,歐洲人在武器、技術和行政組織方面擁有對他們所征服的大多數非歐洲民族的巨大優勢。但僅僅這種優勢還不能完全說明開始時那麼少的歐洲移民是如何取代美洲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區那麼多的土著的。如果沒有歐洲送給其他大陸的不祥禮物——從歐亞大陸人與家畜的長期密切關係中演化出來的病菌,這一切也許是不會發生的。標註(黃色)-第十二章藍圖和借用字母>位置3079知識帶來力量。因此,文字也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力量,用文字來傳播知識可以做到更準確、更大量和更詳盡,在地域上可以做到傳播得更遠,在時間上可以做到傳播得更久。標註(黃色)-第十二章藍圖和借用字母>位置3124兩個無可爭辯的獨立發明文字的例子,是稍早於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和公元前600年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圖12.1);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文字和不遲於公元前1300年的中國文字,可能也是獨立出現的。標註(黃色)-第十二章藍圖和借用字母>位置3296至於中國文字,最早有實物證明的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但也可能還有更早的。中國文字也具有為本地所獨有的符號和某些組合原則,所以大多數學者認為,它也是獨立發展起來的。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472發明常常是需要之母,而不是相反。愛迪生於1877年創造出了他的第一架留聲機時,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他的發明可以有10種用途。它們包括保存垂死的人的遺言,錄下書的內容讓盲人來聽,為時鐘報時以及教授拼寫。音樂複製在他列舉的用途中並不佔有很高的優先地位。幾年後,愛迪生對他的助手說,他的發明沒有任何商業價值。又過了不到幾年,他改變了主意,做起銷售留聲機的生意來——但作為辦公室口述記錄機使用。當其他一些企業家把留聲改裝成播放流行音樂的投幣自動唱機時,愛迪生反對這種糟蹋他的發明的做法,因為那顯然貶低了他的發明在辦公室里的正經用途。只是在過了大約20年之後,愛迪生才勉勉強強地承認他的留聲機的主要用途是錄放音樂。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516所有公認的著名發明家都有一些有本領的前人和後人,而且他們是在社會有可能使用他們的成果的時候對原來的發明作出改進的。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519我的兩個主要結論是:技術的發展是長期積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為;技術在發明出來後大部分都得到了使用,而不是發明出來去滿足某種預見到的需要。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591在現代的西方,保護髮明者的所有權的專利權和其他財產法獎勵發明,而在現代的中國,缺乏這種保護妨礙了發明。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598對各種觀點和異端觀點的寬容促進了創新,而濃厚的傳統觀點(如中國強調中國古代的經典)則扼殺了創新。(4)宗教在其與技術創新的關係上差異很大: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某些教派據說與技術創新特別能夠相容,而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婆羅門教的某些教派可能與技術創新特別不能相容。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606強有力的集中統一的政府在19世紀後期的德國和日本對技術起了推動作用,而在公元1500年後的中國則對技術起了抑制作用。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645現在,中東的伊斯蘭社會相對而言比較保守,並不居於技術的最前列。但在中世紀,伊斯蘭教社會在技術上卻是先進的,是能夠接受新事物的。它的識字率比同時代的歐洲高得多;它吸收了古典的希臘文明的遺產,以致許多古典的希臘書籍只是通過阿拉伯文的譯本才為我們所知;它發明或精心製作了風車、用潮水推動的碾磨、三角學和大三角帆;它在冶金術、機械工程、化學工程和灌溉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它採用了中國的紙和火藥,又把它們傳到歐洲。在中世紀,技術絕大多數是從伊斯蘭世界流向歐洲,而不是像今天那樣從歐洲流向伊斯蘭世界。只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以後,技術的凈流向才開始逆轉。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651中國的發明創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隨著時間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國在技術上比歐洲更革新,更先進,甚至也大大超過了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中國的一系列發明包括運河閘門、鑄鐵、深鑽技術、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藥、風箏、磁羅盤、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圓盤)、船尾舵和獨輪車。其後,中國就不再革新,其原因我們將在本書的後記中加以推斷。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666當地發明與借用技術的相對重要性,主要決定於兩個因素:發明某個技術的容易程度以及某個社會與其他社會的接近程度。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718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日本放棄槍支。火器在公元1543年到達日本,當時有兩個葡萄牙人攜帶火繩槍(原始的槍)乘坐一艘中國貨船抵達。日本人對這種新式武器印象很深,於是就開始在本地製造,從而大大地改進了槍支製造技術,到公元1600年已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擁有更多更好的槍支。但也有一些因素不利於日本接受火器。這個國家有一個人數眾多的武士階層,對他們來說,刀是他們這個階層的象徵,也是藝術品(同時也是征服下層階級的工具)。日本的戰爭以前都是使刀的武士之間面對面的個人搏鬥,他們站在空地上,說幾句老一套的話,然後以能體面地進行戰鬥而自豪。如果碰上農民出身的士兵手持槍支乒乒乓乓亂放一氣,這種行為就是白送性命。而且,槍是外國的發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鄙視,就像1600年後其他一些事物在日本受到鄙視一樣。由武士控制的政府開始只允許幾個城市生產槍支,然後又規定生產槍支需要獲得政府的特許,再後來把許可證只發給為政府生產的槍支,最後又減少了政府對槍支的定單,直到日本又一次幾乎沒有實際可用的槍支。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731日本拒絕槍支和中國拋棄遠洋船隻(以及拋棄機械鐘和水力驅動紡紗機),是歷史上孤立或半孤立社會技術倒退的著名例子。其他技術倒退的事情,在史前期也發生過。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751在這些技術進步——紙、活字、冶金術、印刷機、油墨和文字中,紙和關於活字的思想是從中國傳到歐洲的。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802輪子是在中美洲發明的,而美洲駝是不遲於公元前3000年在安第斯山脈中部馴化的,但過了5000年,美洲的這唯一的役畜和唯一的輪子仍然沒有碰頭,雖然中美洲瑪雅社會同印加帝國北部邊界之間的距離(1200英里)比同時享有輪子和馬匹的法國同中國之間6000英里的距離要短得多。在我看來,這些因素足以說明美洲在技術上落後於歐亞大陸這個事實。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806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到歐亞大陸比到美洲容易多了,但撒哈拉沙漠仍然是一個主要的生態障礙,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同歐亞大陸和北非隔開。標註(黃色)-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位置3819各大陸之間在面積、人口、技術傳播的難易程度和糧食生產的開始時間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而這些差異又對技術的出現產生了種種影響,但所有這些影響都被誇大了,因為技術可以催化自身。標註(黃色)-第十四章從平等主義到盜賊統治>位置3875勃拉姆斯和李斯特如果知道他們現在一起被歸入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一類,他們在墳墓里也會感到不安的。第四部分在五章中環遊世界標註(黃色)-第十五章耶利的族人>位置4684為什麼新幾內亞卻不同呢?一個主要的因素在19世紀80年代之前挫敗了所有歐洲人想要在新幾內亞低地地區定居的企圖:這個因素就是瘧疾和其他熱帶疾病,雖然其中沒有一種是第十一章討論的那種急性群眾性流行傳染病。在這些未能實現的對低地地區殖民的計劃中,最雄心勃勃的計劃是法國侯爵德雷伊於1880年左右在附近的新愛爾蘭島組織的,結果1000個殖民者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死掉了930人。即使在今天能夠得到現代醫藥治療的情況下,我的許多美國朋友和歐洲朋友還是由於瘧疾、肝炎和其他疾病而被迫離開,而新幾內亞留給我個人的健康遺產則是我得了一年的瘧疾和一年的痢疾。標註(黃色)-第十五章耶利的族人>位置47331778年,第一批歐洲移民到達悉尼,不到一年,死於流行病的土著居民的屍體便隨處可見。有案可查的主要的致命疾病有天花、流行性感冒、麻疹、傷寒、斑疹傷寒、水痘、百日咳、肺結核和梅毒。標註(黃色)-第十六章中國是怎樣成為中國人的中國的>位置4866雖然中國的南北梯度妨礙了作物的傳播,但這種梯度在中國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樣成為一種障礙,因為中國的南北距離較短;同時也因為中國的南北之間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樣被沙漠阻斷,也不像中美洲那樣被狹窄的地峽隔開。標註(黃色)-第十六章中國是怎樣成為中國人的中國的>位置4868中國由西向東的大河(北方的黃河、南方的長江)方便了沿海地區與內陸之間作物和技術的傳播,而中國東西部之間的廣闊地帶和相對平緩的地形最終使這兩條大河的水系得以用運河連接起來,從而促進了南北之間的交流。所有這些地理因素促成了中國早期的文化和政治統一,而西方的歐洲雖然面積和中國差不多,但地勢比較高低不平,也沒有這樣連成一體的江河,所以歐洲直到今天都未能實現文化和政治的統一。標註(黃色)-第十六章中國是怎樣成為中國人的中國的>位置4909中國的作用仍然是太大了。例如,中國文化的聲望值在日本和朝鮮仍然很高,雖然日語中源自中國的書寫系統在表達日本語言方面存在著種種缺點,但日本並不打算拋棄它,而朝鮮也只是在不久前才用本國的奇妙的諺文字母取代了笨拙的源自中國的文字。中國文字在日本和朝鮮的持續存在,是將近10000年前動植物在中國馴化的20世紀版生動遺產。標註(黃色)-第十八章兩個半球的碰撞>位置5240這就是歐亞大陸社會與印第安社會之間巨大的一組差異之所在——這種差異主要是由於更新世晚期北美洲和南美洲原有的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大多數滅絕(被消滅?)所致。如果不是由於這些動物滅絕了,現代史的進程可能會有所不同。當科爾特斯率領他的滿身泥污的僱傭軍於1519年在墨西哥海岸登陸時,他們可能會被幾千個騎著本地馴化的美洲馬的阿茲特克騎兵趕進大海。標註(黃色)-第十八章兩個半球的碰撞>位置5265美洲的這些地方,雖然也有了印第安人的農業,但和歐亞大陸的農業相比,它受到五大不利條件的限制:廣泛依賴蛋白質含量低的玉米,而不是歐亞大陸的品種繁多、蛋白質豐富的穀物;種子用手一顆顆地點種,而不是撒播;犁地用手而不是用畜力,用畜力犁地使一個人能夠耕種大得多的面積,並可耕種某些難以用手耕種的肥沃而堅硬的土壤和長滿草根的土地(就像北美大平原的那些土地);缺乏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的動物糞肥;只用人力而不是用畜力來做諸如脫粒、碾磨和灌溉之類的農活。這些差異表明,到1492年為止,歐亞大陸農業產出的人均每小時卡路里和蛋白質要多於印第安的農業。標註(黃色)-第十八章兩個半球的碰撞>位置5272其中與糧食生產方面的差異關係最直接的差異是病菌。有些傳染病經常光顧人口擁擠的歐亞大陸社會,許多歐亞大陸人因而逐步形成了免疫力或遺傳抵抗力。這些傳染病包括歷史上所有最致命的疾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瘟疫、肺結核、斑疹傷寒、霍亂、瘧疾和其他疾病。對照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疾病名單,唯一可以有把握歸之於哥倫布以前印第安人社會的群眾傳染病是非梅毒密螺旋體病。標註(黃色)-第十八章兩個半球的碰撞>位置5362就歐亞大陸的領先優勢來說,人類佔領歐亞大陸已有大約100萬年之久,比他們在美洲生活的時間長得多。根據第一章中討論的考古證據,人類在阿拉斯加進入美洲不過在公元前12000年左右,作為克羅維獵人向加拿大冰原以南擴散是在公元前11000年前的幾百年,而到達南美洲的南端不遲於公元前10000年。標註(黃色)-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位置5664今天,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數目最多的人生活在北美洲,其他人則分散在全球各地,如英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每一個這樣的國家都有自己的英語方言。如果對語言的分布和歷史方面的知識僅限於此,我們就可能會猜測英語起源於北美洲,後來才被殖民者傳播到海外的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位置5702但每一個喝咖啡成癮的讀者都可以感謝古代的衣索比亞農民,因為是他們馴化了咖啡植物。標註(黃色)-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位置5722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家驢和家貓出現在埃及。標註(黃色)-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位置5868要想對一種野生動物進行馴化,它必須相當溫馴,對人服從,馴養花費少,對一些疾病有免疫力,而且還必須生長迅速並在圈養中繁殖良好。歐亞大陸產的牛、綿羊、山羊、馬和豬是世界上少數幾種通過所有這些考驗的大型野生動物。而它們的非洲同類——如非洲野牛、斑馬、野豬、犀牛和河馬——則從來沒有被馴化過,甚至在現代也是如此。標註(黃色)-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位置5874如果非洲的犀牛和河馬得到馴化並供人騎乘,它們不但可以供養軍隊,而且還可以組成一支所向披靡的騎兵,把歐洲的騎兵沖得落花流水。騎著犀牛的班圖突擊隊可能已推翻了羅馬帝國。標註(黃色)-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樣成為黑人的非洲的>位置5883造成非洲在更新世後發展速度比歐亞大陸慢的其餘一個因素,是這兩個大陸主軸線的不同走向。非洲的主軸線和美洲的主軸線一樣都是南北走向,而歐亞大陸的主軸線則是東西走向(圖10.1)。如果你沿南北軸線行走,你會穿越在氣候、生態環境、雨量、日長以及作物和牲口疾病都大不相同的地帶。因此,在非洲某個地區馴化或得到的動物和作物很難傳播到其他地區。相比之下,在雖然相隔數千英里但處於同一緯度並有相似的氣候和日長的歐亞大陸各社會之間,作物和動物的傳播就顯得容易了。尾聲人類史作為一門科學的未來標註(黃色)-位置5925第一組差異是各大陸在可以用作馴化的起始物種的野生動植物品種方面的差異。標註(黃色)-位置5939第二組因素就是那些影響傳播和遷移速度的因素,而這種速度在大陸與大陸之間差異很大。在歐亞大陸速度最快,這是由於它的東西向主軸線和它的相對而言不太大的生態與地理障礙。標註(黃色)-位置5945是第三組影響大陸之間傳播的因素,這些因素也可能有助於積累一批本地的馴化動植物和技術。大陸與大陸之間傳播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因為某些大陸比另一些大陸更為孤立。標註(黃色)-位置5951第四組也是最後一組因素是各大陸之間在面積和人口總數方面的差異。更大的面積或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多的潛在發明者,更多的互相競爭的社會,更多的可以採用的發明創造——以及更大的採用和保有發明創造的壓力,因為任何社會如果不這樣做就往往會被競爭對手所淘汰。標註(黃色)-位置5985如果一個歷史學家生活在從公元前8500年到公元1450年的任何一段時間內,如果他當時試圖預測未來的歷史發展軌跡,他肯定會認為,歐洲最終的支配地位是最不可能發生的結果,因為歐洲在過去那1萬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是舊大陸的那3個地區中最落後的一個地區。從公元前8500年開始,直到公元500年後希臘與義大利的先後興起這一段時間裡,歐亞大陸西部幾乎所有的重大發明——動物馴化、植物馴化、文學、冶金術、輪子、國家等等——都是在新月沃地或其附近出現的。標註(黃色)-位置6019為什麼中國也失去了這種領先優勢呢?中國的落後起初是令人驚訝的,因為中國擁有無可置疑的有利條件:糧食生產的出現似乎同在新月沃地一樣早;從華北到華南,從沿海地區到西藏高原的高山地區的生態多樣性,產生了一批不同的作物、動物和技術;幅員廣闊,物產豐富,養活了這一地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一個不像新月沃地那樣乾旱或生態脆弱的環境,使中國在將近10000年之後仍能維持高產的集約農業,雖然它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多,而且比歐洲西部嚴重。標註(黃色)-位置6031中國西洋艦隊的結局給了我們一條線索。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這些船隊一共有7次從中國揚帆遠航。後來,由於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的局部政治變化,船隊出海遠航被中止了:中國朝廷上的兩派(太監和反對他們的人)之間發生了權力鬥爭。前一派支持派遣和指揮船隊遠航。因此,當後一派在權力鬥爭中取得上風時,它停止派遣船隊,最後還拆掉船塢並禁止遠洋航運。這一事件使我們想起了19世紀80年代倫敦的扼殺公共電燈照明的立法、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的孤立主義和許多國家全都由於局部的政治爭端而引發的許多倒退措施。但在中國,情況有所不同,因為那整個地區在政治上是統一的。一個決定就使整個中國停止了船隊的航行。那個一時的決定竟是不可逆轉的,因為已不再有任何船塢來造船以證明那個一時決定的愚蠢,以及用作重建新船塢的中心。標註(黃色)-位置6038現在來對比一下中國的這些事件,和探險船隊開始從政治上分裂的歐洲遠航時所發生的事情。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出生在義大利,後來轉而為法國的昂儒公爵服務,又後來改事葡萄牙國王。哥倫布曾請求國王派船讓他向西航行探險。他的請求被國王拒絕了,於是他就求助於梅迪納——塞多尼亞公爵,也遭到了拒絕,接著他又求助於梅迪納——塞利伯爵,依然遭到拒絕,最後他又求助於西班牙的國王和王后,他們拒絕了他的第一次請求,但後來在他再次提出請求時總算同意了。如果歐洲在這頭3個統治者中任何一個的統治下統一起來,它對美洲的殖民也許一開始就失敗了。標註(黃色)-位置6047歐洲分裂所產生的這些結果與中國統一所產生的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作出停止海外航行的決定外,中國的朝廷還作出停止其他一些活動的決定:放棄開發一種精巧的水力驅動的紡紗機,在14世紀從一場產業革命的邊緣退了回來,在製造機械鐘方面領先世界後又把它拆毀或幾乎完全破壞了,以及在15世紀晚期以後不再發展機械裝置和一般技術。統一的這些潛在的有害影響在現代中國又死灰復燃,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文割」那種狂熱,當時一個或幾個領導人的決定就把全國的學校系統關閉了5年之久。標註(黃色)-位置6061因此,了解中國把政治和技術的卓越地位讓給歐洲的關鍵所在就是去了解中國的長期統一和歐洲的長期分裂的問題。標註(黃色)-位置6077歐洲的統一就連查理曼[3]、拿破崙和希特勒這些下定決心的征服者都無能為力;甚至羅馬帝國在其鼎盛時期所控制的地區也沒有超過歐洲的一半。標註(黃色)-位置6085歐洲的地理障礙足以妨礙政治上的統一,但還不足以使技術和思想的傳播停止下來。歐洲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專制君王能夠像在中國那樣切斷整個歐洲的創造源泉。標註(黃色)-位置6086這些比較表明,地理上的四通八達對技術的發展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因此,從長遠來看,在地理便利程度不太高也不太低而是中等適度的地區,技術可能發展得最快。標註(黃色)-位置6093中國距離歐亞大陸其他先進的文明國家路途遙遠,使中國實際上成為一個大陸內的一個巨大孤島。中國的相對孤立狀態與它先是採用技術後來又排斥技術這種做法有著特別重要的關係,標註(黃色)-位置6097新月沃地和中國的歷史還為現代世界留下了一個有益的教訓:環境改變了,過去是第一併不能保證將來也是第一。標註(黃色)-位置6122由於年深日久現在已不可追尋,但也許正是這些原因使蘇美爾人採用了12進位運算系統而沒有採用10進位運算系統(12進位運算系統產生了我們現代的60分鐘一小時、24小時一天、12個月一年和圓周360度)。標註(黃色)-位置6246總之,我承認,了解人類的歷史要比了解某些科學領域的問題困難得多,因為在這些科學領域裡,歷史是不重要的,起作用的個別變數也比較少。不過,有幾個領域已經設計出一些用來分析歷史問題的成功的方法。因此,人們普遍承認,對恐龍、星雲和冰川的系統闡述屬於自然科學領域,而不屬於人文學科。但是內省的方法使我們對其他人的行為方式比對恐龍的行為方式產生了多得多的真知灼見。因此,我很樂觀地認為,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研究可以科學地進行,就像對恐龍的研究一樣——同時,使我們認識到是什麼塑造了現代世界以及是什麼可能塑造未來世界,因而使今天我們自己的社會從中獲益。標註(黃色)-日本人乃何許人也>位置63741869年日本吞併北海道後,日本的學校教師開始對阿伊努文化和語言展開斬草除根的行動。今天,這種語言已經幾乎滅絕,純種的阿伊努人也很可能絕種了。標註(黃色)-日本人乃何許人也>位置6523最終,隨著日本第一部半神話半真實事件改寫的編年史在公元712年完成,日本進入了歷史的光明之中。到了712年,居住在日本的民族終於可以確鑿無疑地被證實為日本人,其語言(稱作古日語)也確鑿無疑是現代日語的祖先。日本當今的明仁天皇,乃是當政時成就公元712年首部編年史的天皇之82代直系後裔,並在傳統上被認為是傳說中的天照大神的來孫神武的第125代直系傳人。標註(黃色)-日本人乃何許人也>位置6599考慮到日本民族和朝鮮民族目前的相互仇視,這個結論很可能在日本和朝鮮都同樣不受歡迎。歷史給了他們對彼此產生厭惡的充分原因,而其中又尤以朝鮮人對日本人的厭惡為甚。正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朝鮮人和日本人是血脈相連的民族,但又深陷積怨的迷障。標註(黃色)-附錄2003後記:《槍炮、病菌與鋼鐵》今日談>位置6758日本人對於食品的新鮮度近乎膜拜。美國超市裡的牛奶包裝盒上只有一個日期,即過期日。一次,我和太太跟著她的某個日本表親去逛東京一家超市,我們吃驚地發現,日本的牛奶包裝盒上印著三個日期:生產日,上架日,過期日。日本的牛奶生產總是在午夜過後1分鐘開始,這樣次日進入超市的牛奶就可以標以當天的日期。如果牛奶是午夜11點59分生產,那麼包裝盒上的日期就得標明昨天生產,日本人也不會購買了。後記:作者一共出了三本書,分別是《第三種黑猩猩》、《槍炮、病菌與鋼鐵》、《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得到APP」總結得很好,第一本講人與其他物種的鬥爭、第二本將人類與人類的鬥爭、第三本講人類與我們自己內心的鬥爭。朱江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