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徐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產巨頭萬科,早年是一個多元化的集團公司。做飼料起家,之後逐漸涉足貨運、零售、服裝、家電、廣告、影視等十多個行業,房地產只是其中之一。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上市後,萬科開始“做減法”,最終只剩下兩大業務,萬科地產和萬佳連鎖。

後來,王石覺得還不夠,痛下決心,把現金奶牛萬佳連鎖賣給了大股東華潤集團。

華潤集團將旗下的華潤超市和萬佳連鎖打包在一起,成立華潤萬佳超市,後來改名爲華潤萬家。

就像華潤在啤酒、醫藥等領域的資本型打法一樣,華潤萬家2004年收購江蘇蘇果、2005年收購天津月壇和寧波慈客隆、2007年收購天津家世界、2011年收購江西洪客隆、2014年收購樂購,從2007年開始超越聯華超市,成爲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直至今日。

華潤萬家領銜之下,中國連鎖超市第一梯隊大致形成。

此後的十年,中國連鎖超市行業經歷了行業下滑、電商衝擊、大賣場倒閉、新零售崛起等諸多浪潮;中國連鎖超市的英雄榜,見證了品牌的飛躍與跌落、板塊的崛起與潰退、行業的落寞與重振。風雲變幻,每年都在上演。

1995,連鎖超市“大年”

中國第一家超市是誰?何時誕生?對此,爭議不大。

1990年,廣東東莞虎門鎮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超市——美佳超級市場。

彼時,廣州友誼商店自選超級商場已於1981年設立,李嘉誠旗下的港資百佳超市1984年開始在內地開店,成爲首家進入內地的外資零售商。超市的氛圍,已經逐漸形成。

此後幾年,大量超市品牌誕生,並開始嘗試連鎖經營,日後成爲中國連鎖超市行業的中堅力量。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1991年,聯華超市(00980.HK)在上海創立,重點輻射長三角。在華潤萬家通過資本擴張成爲連鎖超市老大之前,聯華超市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裏,穩坐第一。

華潤超市在80年代末成爲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團,1992年在深圳開出其內地第一家門店,最終將華東培育爲主要市場。

1995年是連鎖超市行業熱鬧非凡的一年:家樂福多年籌備,在北京開出了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後來被稱爲“鐵娘子”的李彬蘭,從華潤萬家的前身萬佳連鎖離開,在深圳創立新一佳——新的一家萬佳;山東家家悅集團在威海開了第一家家家悅(603708.SH)超市;這年冬天,高中沒畢業、當過兵、做過啤酒代理的張軒鬆,在廈門開了一家叫“古利微樂”的超市,也就是永輝超市(601933.SZ)的前身,食品業務員王填在家鄉湖南湘潭開出了第一家步步高(002251.SZ)超市,後來它們成爲中國連鎖超市行業中的民營代表;沃爾瑪進入中國的談判也基本敲定,但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卻是下一年的事情。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十強中消失了4家

但是,十年之後,中國連鎖超市十強名單,除了榜首華潤萬家巋然不動,其他座次都經過激烈角逐,不僅前十位換了一半,其中還有幾家已經成爲歷史,令人唏噓不已。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沃爾瑪收購好又多反超家樂福,樂購被華潤萬家合併,這還算是體面的結局。新一佳倒閉引發激烈討論,農工商超市則算是低調地消失在榜單中。

新一佳最後一次出現在十強榜單中,還是2013年。2014年-2015年,新一佳關閉門店14家,年銷售收入兩年時間縮水30億,最終於2016年徹底消失在中國連鎖百強名單。2017年,新一佳啓動破產清算。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誕生於上海的農工商超市,早年力壓大潤發、沃爾瑪,躋身中國連鎖超市五強,其超市數量長期超過3000家,僅次於聯華。但是,近年新聞網站上關於農工商超市的新聞只有一種——關店。

農工商超市2016年位列中國連鎖超市第九位,門店已縮水至2300家;2017年,農工商不僅退出十強名單,甚至直接在連鎖百強榜單中消失。

斑馬消費通過企查查發現,農工商超市被行政處罰8次,涉及的裁判文書有250份,其中絕大部分爲買賣糾紛和租賃糾紛,88次被列爲被執行人;2018年底,農工商超市的法人、董事和監事幾乎全部更換。

農工商超市到底發生了什麼,外界不得而知。

然而,2019年初,中國連鎖超市老大華潤萬家也扛不住開始撤店,先是把北京的大賣場轉給物美商業,後又把山東的門店轉給家家悅。

儘管華潤萬家關閉大賣場、加碼小業態,更像是新零售轉型,但如此大動干戈,還是令人感受到了寒意。

外資超市退潮

2013年前後,中國連鎖超市行業進入“調整期”。行業整體疲軟的背景下,狂飆突進不再,十強榜單的變化,更多的不是誰前進了多少,而是競爭對手退步了多少。

這其中最突出的現象,當然是外資連鎖超市的整體退潮。

連鎖超市這種經營模式來自美國,中國早期的連鎖超市也算是舶來品。所以,當沃爾瑪家樂福們發現了這個極具成長性的市場,便千方百計想要擠進來。

1995年-1997年是外資連鎖超市進入中國市場的高峯期,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好又多、永旺、卜蜂蓮花(那時候還叫“易初蓮花”)爭相進入中國,以至於晚了幾年的歐尚、樂購、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先天不足。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2007年,中國連鎖超市十強榜單中,外資超市佔據半壁江山;十年之後,2017年的十強榜單中,只剩下沃爾瑪、家樂福和麥德龍。

來遲了一步的歐尚和樂購,分別被大潤發和華潤萬家收購,好又多也難逃併入沃爾瑪的命運,來自韓國的樂天瑪特,灰溜溜地把門店賣給物美商業,直接退出了中國市場。

泰國首富旗下的卜蜂蓮花(00121.HK),曾經連續5年虧損,2017年剛剛靠裁員扭虧,2018年又因爲商譽減值虧損近3億。

家樂福業績下滑,沃爾瑪、麥德龍勉力維持,他們都被傳出過賣身或投靠中資巨頭的傳言;唯一談得上穩健增長的只有永旺,但這主要是因爲,永旺更像是一家商業地產運營商,而不是單純的連鎖超市。

永輝如何逆勢崛起?

但是,在這一片動盪的十年中,永輝超市卻是個例外。

2007年華潤萬家登頂中國連鎖超市老大時,永輝超市只是個偏居東南的地方超市,銷售收入僅爲華潤萬家的十分之一。

永輝超市迅速擴張的同時,連鎖超市的頭部玩家們紛紛跌落,等到了2017年,永輝超市在中國連鎖超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華潤萬家、大潤發和沃爾瑪,銷售收入相當於華潤萬家的三分之二。

可以說,永輝超市是近十年中國連鎖超市行業中成長最快的。值得一提的是,永輝超市的擴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打法。

前期,永輝超市的擴張主要是通過開店。斑馬消費梳理後發現,從2007年到2017年這10年的時間裏,永輝超市的門店數量從56家增長到806家,10年擴大14倍。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近年,永輝超市除了自己開店,也開始其資本化擴張之路。

這一轉變的背景是,永輝超市獲得牛奶國際、京東和騰訊的注資,正式成爲騰訊系一員。

永輝超市先是在二級市場舉牌湖北連鎖超市中百集團(000759.SZ),最終成爲二股東,後通過股權轉讓成爲四川連鎖超市紅旗連鎖的二股東,集齊三張王牌。

實際上,如果加上中百集團和紅旗連鎖(002697.SZ),永輝系連鎖超市更是超過了沃爾瑪躋身行業前三,直指老大的寶座。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另外,連鎖超市業務之外,永輝超市在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佈局,比如說與貴州茅臺(600519.SH)合資的北京友誼使者,與海底撈(06862.HK)合資的蜀海供應鏈,收購的星源農牧等,可以與零售業務協同發展,也爲永輝超市的發展奠定了更多可能性。

線下反攻開始?

在行業調整、電商衝擊之下,線下零售行業疲軟多年,連鎖超市最先想到的應對之策是反擊——電商可以衝擊我,我爲什麼不能做電商。

於是,有那麼幾年,頭部連鎖超市們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商平臺,沃爾瑪收購一號店,大潤發推出飛牛網、華潤萬家推出e萬家等等,但是,沒有一家做成功的。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2017年開始,實體零售回暖趨勢增長。兜兜轉轉,連鎖超市的市場份額爭奪戰,還是在線下打響。哪裏倒下,就在哪裏站起來。

這兩年,線下攻勢最猛的當屬物美商業。

1993年,斯坦福系統工程學博士張文中回國創業,他爲了推廣自己做的POS機收銀系統,創辦了北京第一家規範的現代超市。物美商業,意外誕生。

連續多年,物美商業都是北京連鎖超市行業的老大。2003年,物美商業在港股上市,成爲內地第一家港股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

不過,意外降臨,張文中身陷囹圄多年,失去了靈魂人物的物美商業逐漸掉隊,於2015年退市。媒體報道稱,物美商業差點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阿里巴巴。

張文中歸來之後,物美商業從2017年開始大舉反擊。2017年,物美商業新增門店978家,門店數量增長72.8%;2018年,物美接盤樂天瑪特的華北門店和鄰家便利店,新增門店數百家;公司對外披露,2019年的開店目標是260家,其中北京150家。

以物美爲代表的逆勢擴店,其實指明瞭一個趨勢:連鎖超市,不是越關越少,而是越關越集中。

互聯網巨頭的參與,把線下零售行業劃分成了阿里系、騰訊系和第三陣營,更是加劇了這種趨勢。

而且,這輪連鎖超市的門店運作,地域化傾向非常明顯。

加大重點市場的門店佈局力度,是連鎖超市行業的一個殺手鐗。比如物美深耕北京,家家悅從未走出山東,中百把重慶的門店全部交給永輝,回防湖北,讓永輝超市形成福建+重慶兩大主力市場。

所以,從地域分佈而言,將來全國化的連鎖超市只會越來越少,行業將重回地方割據時代。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新零售試驗場

2016年10月,馬雲在阿里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新零售,就是以互聯網爲依託,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改造,推進線上、線下和現代物流的深度融合。

阿里巴巴除了自己大張旗鼓地開設新零售門店盒馬鮮生,還與旗下的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聯手探索新零售業務。

其中包括:與盒馬鮮生聯合採購,在大潤發華東門店開設“天貓下凡”專區,在上海大潤發門店開設“淘寶心選”專區,在上海大潤發門店開設“天貓智能母嬰區”,大潤發與同爲阿里系的蘇寧易購(002024.SZ)展開合作,等等。

這些新零售業務的嘗試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高鑫零售發佈的2018年業績公告顯示,其營業收入結束連續7年的增長,首次出現下滑,淨利潤也同比下降7.3%。

面對新零售這個風口,騰訊系這邊也沒閒着。永輝超市領銜推出超級物種,美團的掌魚生鮮,京東到家,每日優鮮,都曾是明星項目。

不過,永輝超市爲了減少虧損,在2018年剝離新零售業務,還是給參與其中的中小玩家們敲響了警鐘。

中國連鎖超市十年風雲:4家企業消逝於十強榜

阿里騰訊之外的物美商業,新零售的系統級玩家,因爲孵化出了多點Mall,很有可能成爲這個行業將來的第三極。

物美商業對外稱,截止到2019年3月初,多點Mall已與中國連鎖百強中的50家開展合作,覆蓋近萬家門店。

如果說中國連鎖超市的未來需要重新洗牌,那麼,新零售,應該是最大的推動力之一。大潤發、永輝超市、物美商業,誰會成爲新一代王者,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