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新疆胖紙哥!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今天,從哈密市出發準備到下一站巴裏坤草原,我們行至郊區時,在路邊看到有賣哈密瓜的商販,爲了品嚐名聲斐然的哈密瓜,我們停下車專門買了一個哈密瓜品嚐。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商販告訴我們說,這是哈密大南湖的哈密瓜,只因它的脆甜多汁,口感滑潤,又富有多種維生素,也叫貢瓜。據民間流傳,在康熙、乾隆年間,哈密的甜瓜專門給皇帝御用,後來就被稱爲貢瓜。因此,哈密每年所產的甜瓜,大部分都被運到清朝皇宮,所以哈密瓜的美名就流傳了下來。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哈密瓜太大,我們四個人喫不完,就帶上半路口渴了再慢慢享用。出了哈密市區,經過國道和省道的轉換,我們就上了303省道,140多公里的路程,大概有一小半是險峻的山路,值得慶幸的是沿途的風景美得令人陶醉。

一路伴隨着我們的是藍天白雲,如果說山坡上的松樹是大地的綠裝,那麼白雲就是掛在天空的一幅畫卷。朵朵白雲,像白雪像棉花,又像恬靜的少女,還像頑皮的孩子,更像孫悟空的法術說變就變,讓我們頓覺大自然的神奇和莫測。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進入巴裏坤縣地界,兩邊是草地和松林,馬羣、羊羣、牛羣和驢羣隨處可見,它們悠閒地喫着草喝着山泉,天空飄浮着變幻的白雲,空氣裏流動着青草的味道。大家也許知道,這裏曾經也是西域天馬的故鄉。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行走在巴里坤,就像遠離塵世,身處一片與世隔絕的仙境,你感受到的是草原清風、天山幽靜的淡然與和諧,這時所有的煩躁頓覺消失殆盡,心情也頓時變得豁達而開朗。你還能感受到這裏充滿安逸祥和、民風淳樸而恬靜,就像躺進母親的懷裏溫暖而幸福,頭枕着亙古,聞着自然的清風和草香,仰望着天山低矮的白雲,整個身軀安全地緊緊貼着草原,然後慢慢地靜靜地進入美妙的夢鄉。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此時,我們順着303省道拐進了巴裏坤縣城,從城中間的街道走進城中央,並以這條街道爲界限,西面是漢城遺址,東面是回城遺址。兩座古城連接在一起,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四周的城牆保存得非常完整,這在新疆的土遺址中還是比較罕見的。

通過實地觀察和航拍,我們發現四面的城樓均毀於戰火,南門還沒恢復重建,馬路入口邊上立着一塊“清代鎮西滿城”的牌子,兩邊的城牆寬達近10米,往北走不遠就是重建修復的北門,西門叫德勝門,已重建修復,但卻封閉禁止遊客觀賞,東門沒去,通過航拍來看,東邊的大門還沒修復。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據當地的導遊介紹,巴里坤古城牆是經過開水澆灌攪拌以後築成的,因此不會有草籽等腐朽牆體,所以才保存得如此完整。南北城門是尋常百姓、商旅等共用的通道,東門則是官員進城的門,北門是出兵打仗和凱旋歸來的門。從航拍來看,北門的甕城保存得最爲完整,再現了古代軍事防禦的原貌。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顧名思義,巴里坤古城建於漢代,延續至清代,並在今天也同樣發揮着它的作用。現代城市坐落在古城中間的,對於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巴裏坤縣城可以說是一座建在遺址上的現代新城。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在城西,我們可以看到有清朝的遺址,至今保存的比較完好。比如清代糧倉,這是當年清朝軍隊在這裏屯兵時保存糧食的地方,長方形的院落,正對大門的最北邊,有一座古式建築,應該是看守糧草的官員住的房子,兩邊則是儲藏糧食的庫房。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在清代糧倉大門外兩側,有幾座對稱的倉庫,那是建國後修建的糧倉,如今已被改造成旅遊項目。再往南有一處古民居,現在還沒對遊客開放,這處古民居的門檐卻有特殊的意義,上面雕刻着松鶴、龍、蓮花等圖案,是明顯漢族遺風,門口的佈局體現了“門當戶對”的古典說法,它的修建年代據說是清朝,估計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民居的旁邊有一處仿古建築,古香古色的大門上面寫着“鬆峯書院”的牌匾,後面院落裏的建築處於裝修封閉狀態。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這片區域,正被巴裏坤縣打造成一條仿古街,靠近路邊的四五棟仿古建築已經竣工,雄偉壯觀的牌坊矗立在大門中間位置,用不了多久,大家可以在這裏體驗穿越時空的感受,更能讓你走進漢唐和清代,融入時光隧道,品味歲月的滄桑和悲壯。

從哈密到巴裏坤草原,一路都是醉美的風景

好了,下一站旅程,讓我們去看一看巴里坤有哪些美食,感受一下草原上的餐飲特色。

歡迎關注新疆胖紙哥,觀看《遇見新疆的你》,帶你去了解最真實的新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