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字的來源

來自專欄漢字解讀

剛看到一篇文字,說「女字,是偉大的母親」,不由得胡說一通。

人符,在最初就是指奴隸,所以彎腰垂手,原以為是禮,現在才知非也。真真正正的人,在造字的人眼裡是大符。舒展的、隨意的、自在的,但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神,是從天上下來的神子,所以天符,就是表示上面是表示天的一橫,下面掛個表示他們的大。絕不是人要頭頂天的意思。而腳立地,並不是立符,立符表示站在祭臺上。因為地符,從土從蟲,是布滿蟲子的地方,所以表示他們的符號是不會立在地上的,只能立於祭臺上,因為他們是管理者,天生比別人優越。

由人符衍生出來的字是女符,或者說女符和人符是一回事,只不過所處的狀態不同,後來才指性別不同。

這是女符的演變。看上去象屈膝、跪坐、雙手交叉放置於膝上的人的象形。這裡我們只能根據現在的字義,認為是個女人。因為男人,帶當時也是這樣的姿勢。

關於女符,甲骨文中很多。我們有必要詳細全面的討論一下。上面這個女符結構簡單,可以作為基準。但這個符號是不是最初的形式,就不確定了。如果按照象形文字的發展看,我以為女字的最初符號,應該是下面的第一個符號,原因很簡單,它有頭。

這兩個符號我們現在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意思。

這些是正常的女符,我們用虛線表示的部分是肩膀,垂下兩條手臂,很自然,很和諧,但這類符號並不多,大量的符號看上去很怪異。

這些都是比較怪異的符號。我認為這些怪異的符號,恰好是初文,僅僅表示剛抓回來的奴隸,而人符表示的是抽象的、一般意義上的奴隸。即女符中我們認為是兩條手臂的符號,實際上是繩索,只不過後來改成手臂。

大家都知道在骨頭上刻畫曲線,是很不容易的事。這些符號是很難做出前一組符號的理解。我估計,注意是估計,這種符號的本義應該是指被綁縛的人,即戰俘,絕不是指柔順的女子。對於戰爭過後的俘虜,想把他們轉變成溫順的奴隸,絕不是輕而易舉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威脅其家人,尤其是老婆和孩子,使他們聽話。所以妻子這一詞,可以表示老婆,也可以表示老婆和孩子。但絕沒有同時表示老公或老公和孩子的詞。

綜上所述,女符的本義是俘虜,後來才指女子。一般搶花姑娘的多,搶男子的少。所以戰爭中,男的一般都殺掉,只留下女人和孩子。現在借指女子,進一步借指未出嫁的姑娘。

甲骨文符號中包含有女符的,大致有三類,除去上面被束縛的女形。

這是第一類,根據字形,可以確定是母字的初文。從字形上看,是袒胸露乳的女子的象形,所以最初應該是指發育好的女性。我估計,注意是估計,這個字元應該是指憑藉乳房的女子或指被迫需要袒露乳房的女子。如果是指哺乳的必須,就可以借指奶媽,後來泛指提供乳汁的女人,即母親。特指事物的母體、來源,如《老子》:「以為天下母。」如果是別的原因,就應該是指需要憑藉身體的女性。

真正的表示母親的字元是每符,下面會介紹。

插有簪子的女符是第二類。

通過和不插簪子的女符相比較,從其他符號中可以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地位的差別。即一個是女主人,一個是女奴。比如與動物在一起。

有簪子的女符是和龍虎連在一起的。

而沒有簪子的女符,是和牛羊蟲蛇連在一起的。

至於表示勞動的符號,根本就不和有簪子的女符在一起。

至於在一起的符號,我們只能看到是有人伺候著的。

上面的表示固定作用的釵子的符號,在不同的甲骨文符號中樣子不同。但從來源的難易程度上看,下面的符號應該是早期符號。

或者在不同的地區,其表示符號也不一樣。所以有了眾多形狀。這是有兩個釵子的。

還有比較奇怪的形狀。

後來盤頭越來越複雜,需要的釵子越來越多。同時盤頭的人地位越來越高。這就是姜字的來源。

本義是頭上有簪子的貴婦人。所以當時的美女有叫姜的。如《國風?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國風?鄘風?桑中》:「爰採唐矣?沬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國風?衛風?碩人》說的是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壯盛和美貌,著力刻劃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實際上莊姜還應該是大詩人,詩三百中,應該有五篇是她寫的。後被美字取代,改指調味品,即姜。如《論語》:「不撤姜食,不多食。」

當然,大人也是這樣的。這就是美字的來源。魯迅先生曾經把美解釋成戴帽子的太太。這是不對的,如果說是插簪子的老公,就對了。

本義是插有很多簪子或類似物的男人。作為形容詞是指美麗、美好,如《戰國策?齊策》:「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作為名詞是指美味,如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以致被《說文》誤解為「美,甘也」。另外在春秋戰國時期,仍有表示男人之義。如《公羊傳?莊公十二年》:「魯侯之美也。」前輩解釋為美德,我認為是錯誤的。文獻不是小說,記載比較簡單,沒有前言後語,但我們可以猜測。先看原文:

(宋)萬嘗與(魯)莊公戰,獲乎莊公。莊公歸,散舍諸宮中叭數月,然後歸之。歸反為大夫於宋。(宋萬)與閔公博,婦人皆在側,萬曰:「甚矣,魯侯之淑,魯侯之美也!天下諸侯宜為君者,唯魯侯爾!」閔公矜此婦人,妒其言,顧曰:「此虜也。爾虜焉故,魯侯之美惡乎至。」萬怒,搏閔公,絕其腹。

從原文可知,宋萬是宋國人,估計是個太監。因為無論被俘還是釋放之後,居住的地方都是王宮,而且能夠與王妃在一起玩。事件發生的地點是深宮內院,人物有宋萬,宋萬的老大即宋閔公,還有宋閔公的老婆。由「皆在側」,可知好幾個老婆都在場。估計是宋萬和宋閔公的老婆們閑聊,說起世界上誰的老公是最美麗的,這個即使到現在,已婚的婦女還在喋喋不休討論的話題。因為宋萬隻去過魯國,估計魯莊公對他挺好的,否則不會把他放回去,所以就誇獎了魯莊公很漂亮、很賢能。自然宋閔公的老婆們不服氣,從「閔公矜此婦人」可知,估計宋閔公最寵愛的老婆生氣了。這裡的「矜」,不是自誇之義。剛打了敗仗,有什麼可以自誇的,所以只能是自我欣賞之義。於是反駁。但漂亮和賢德這種東西,是沒有辦法比較的。即無法證明自己的老公比別人的老公美麗或賢德,所以只能對對方進行人格上的攻擊。當證明對方在人格上低下後,對方的言論就不攻自破了。於是,宋閔公就譏笑宋萬是個俘虜,所以才說魯莊公的好話。結果這個宋萬是個二桿子,居然馬上動手把宋閔公幹掉了。

至於男人之間比美麗,這不是奇談怪論。比如《戰國策?齊策》中就有記載,鄒忌與城北徐公比美。這個故事,一方面可以證明在當時或更早的時候,男人是可以比美的。第二可以證明,在當時,已婚婦女比今天的要開放,是經常誇自己老公。不像現在,是在暗地裡攀比。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知道每符,就是第三類女符,插著簪子並有胸的女符,即現在所說的白富美,而母符只是指貧窮人家的美女。這樣每符所表示的女符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嫁出去也是正妻,所以借指母親、媽媽。後不用,根據媽媽的話多,引申出常常、經常之義。進一步借指每一次,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

這是毒符,從字形上看,和女人有關。根據篆文符號,只能是滿頭珠翠的成年女子。雖然在我們的傳統裏,紅顏是禍水,是毒藥,但這畢竟是後來的事,所以在文獻中的字義還有來源於本義的。如《尚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於酒。」這裡是厚、多之義,如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以雙聲疊韻字代本字例》:「《尚書?微子篇》『天毒降災荒殷國』,《史記?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災亡殷國』。篤者,厚也,言天厚降災咎以亡殷國也。篤與毒,亡與荒皆疊韻,此以疊韻字代本字之例也。」雖然這個注釋的後面不對,但前面還是正確的。顯然這裡的字義來源於盛裝打扮。

至於《周易?噬嗑》:「噬臘肉,遇毒。」孔穎達疏:「毒者,苦惡之物也。」左思《蜀都賦》:「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劉逵註:「有神鹿,兩頭,主食毒草,名之食毒鹿,出雲南郡。」顯然如果孔穎達的注釋是正確的,那麼那個鹿就是傻子。為了不讓鹿變成傻子,只能注釋成神鹿,但這樣一來射神鹿就成了一種費解的活動。其實這裡的毒字,是沉迷的意思,是本義的進一步引申。不用麻煩,只要看一下原文就明白了。《周易?噬嗑》:「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這裡的「小吝」,就是上面毒字的進一步解釋。吝嗇就是沉迷,只是沉迷於喫臘肉,所以「無咎」。同樣,《蜀都賦》中的「射噬毒之鹿」,只是說射殺貪喫的鹿。

至於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行篡》:「死者不毒,奪者不慍。」這裡應該是怨恨、憎恨。至於《列子?湯問》:「仙聖毒之,訴之於帝。」這裡是擔憂、患苦。都是來源於紅顏薄命。

至於《國語?吳語》:「臣觀吳王之色,類有大憂,小則嬖妾、嫡子死,不則國有大難,大則越入吳。將毒,不可與戰。」這裡是強大的、猛烈的氣勢等,來源於美女的強大的殺傷力。由此進一步借指類似物,如漢?王充《論衡?言毒》:「夫毒,太陽之熱氣也。」作為副詞是指甚於,如唐?李白《北上行》:「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作為形容詞是指狠、狠毒,如《初刻拍案驚奇》:「父親便將小的毒咬一口,咬落耳朵。」作為名詞是指酷刑,如《後漢書?陳禪傳》:「及至,笞掠無筭,五毒畢加。」或苦楚,如晉?袁宏《詩經大雅?桑柔》:「寧為荼毒。」

至於《老子》:「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這裡應該是培養、教化之義,不是成熟之義,來源於美女的裝扮。進一步引申為治理,如《周易?師》:「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毒,治也。」至於《尚書?盤庚上》:「乃不畏戎,毒於遠邇。」這裡的毒字,應該不是孔穎達疏:「毒為禍患也。」而是盛名遠播,或震懾等義。至於傷害、危害之義,是美女的基本功能,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莫餘毒也已。」漢?王符《潛夫論?斷訟》:「乃可以毒其心而絕其後(後),奸亂絕,則太平興矣。」

至於宋?羅泌《路史?後紀五?疏仡紀一》:「故五旗五麾六毒,而制其陣。」這裡應該是指旗幟,顯然是來源於女子頭上的裝飾品。

這些字元纔是表示上述旗幟的本字。

這些纛符的異體字,多的就不說了,最後一個異體字上面的符號是每符的變形。

同樣《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中則有神龜蛟鼉,毒冒鱉黿。」這裡是指玳瑁,一種海龜,在古代用作裝飾品,如《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沈佺期《獨不見》:「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這裡的第一個字元才表示活的玳瑁,至於第二個字元就是所謂的形聲字了。

至於毒符的毒物之義,我們上面說過了,後特指鴉片、海洛因等毒品。如販毒。又喻指對思想意識有害的事物,如封建遺毒。或借指罪惡,如《左傳?昭公四年》:「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作為動詞是指投毒,如《左傳?襄公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或毒殺,如《山海經?西山經》:「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

至於《莊子?人間世》:「無門無毒。」不解何意。

第一個字元,從字形上看,應該是有人陪伴著的美女。這裡有兩種理解,一是同伴,所以文獻認為是同妯字。即《爾雅?釋親》:「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晉?郭璞註:「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即兄、弟之妻的合稱,只能是從由符的同出之義,引申出來的,即整個字元被認為是來源於一處的女子。

第二種理解是有美女在身邊,大家都知道,壓力頗大,所以《說文》認為是「動也」。《揚子?方言》:「人不靜曰妯,秦晉曰蹇,齊宋曰妯。」《詩經?小雅?鼓鍾》:「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根據這些文獻,就可以知道美女在身邊,內心多是羨慕嫉妒恨的。

這個字元,文獻認為是憧。

其它字就不囉嗦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