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好些日子,買了一雙新鞋、換了三款厚薄不同的鞋墊,右腳總覺得不舒服。一方面是左右腳大小略有不同,也因為穿慣了寬版鞋型,換了能修飾腳型的鞋款,鞋面略窄些,雖特地選了大號些,就是希望穿的舒適。未料,好像是大腳ㄚ纏上了阿嬤的裹腳布,總是覺得”很緊”和”很悶”。心想,或許將鞋面"旋”寬,應該會好些?

在百貨公司旋鞋、都是免費服務,找公司附近鞋店,工本費頂多收個五、六十塊吧,心裡是這麼想的。因此當問了一家鞋店,老闆娘開口就說130元,直覺回應~喔~130喔!!老闆孃的反應竟然是~不過就是130元,你的表情看起來好像要收你13,000元?當下當然沒給這家鞋店旋,換了對街一家專賣店,果然是~免錢的啦!!

究竟這表情的涵義~是130元?還是13,000元?想了又想。可以瞭解的是,老闆娘因為當時有顧客在場,介意有人”嫌”費用太貴,因此故意說得誇張些,但是,”太有表情”這件事,對把話直接反映在臉上的人來說,確實會讓旁人有解讀的空間,或許心裡沒有太多的想法,但因為每個人解讀表情的認知不同,難免有不同的解釋,造成雙方的不愉快或困擾!!

想起了數月前聽傅佩榮教授品味老莊的演講錄音,提到莊子的精闢見解,也是道家對”無我”、”虛己”的最高境界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沒聽錯吧?對槁木死灰的第一個認識是~因為過度悲痛,心已死,淚已乾,沒情緒、沒表情,對萬事萬物不再有眷戀、有熱情,失去了向前衝的動力….所有可以想到的形容,都是消極絕望。

槁木死灰這句成語,據稱是從莊子齊物篇演變而出的,最後字句如何解釋,反正是眾口鑠金,大家說了算。

戰國人顏成子游看見老師南郭子綦靠著桌子而坐,仰天長長吐氣,看不到身體有絲毫的精氣神,僅是空空的軀殼,於是弟子問,「身體雖然可以像槁木一般,內心呢,是否可以像湮滅的灰燼呢?」老師回答說,他忘掉了自己的形體,達到了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另外還有個故事說到一位戰士,因著這面如搞木的表情,讓敵人心生畏懼、怯戰而敗。

莊子還有其他精采故事,用不同的句子,表達相似的含意與境界~呆若木雞。哈哈,不知道他人對這句成語的認識是否像我一樣~不就是呆狀、沒反應嗎?

莊子寓言說到春秋戰國時代盛行鬥雞,當時有個名叫紀渻子的為齊王養鬥雞。養了十天,齊王問:「養好了沒?」紀渻子回說:「這隻雞性情驕矜,自恃意氣,還不能使用。」過了十天,齊王又問,好了沒!回答,「還是不行!雞聽到聲音、看到影子,就會衝動起來。」再過十天,還是不行,因為顧視的速度很快,氣勢很強猛。又十天,齊王應該有些不耐等了,又問,到底好了沒!

這時紀渻子的回答是:「快了,雖然還會鳴叫,但對其他雞已經沒有反應了,就像個“木頭雞”,性情能力都已經完備,沒有其他的雞敢跟牠鬥,一看見,就會立刻回頭跑掉。」

人的情緒會反應對周遭人事物的態度,而這些人事物同樣也會透過人的外在情緒和反應來評斷並做出相對的回應。但是,當從表情上看不出任何蛛絲馬跡的情緒或反應呢?或許就是因為無從得知,對方只好順應其勢,或是不寒而慄、任憑宰割~吧!對直接把話或情緒寫在表情上的人,相對就弱勢許多(好聽話是容易解讀、瞭解,其實就是~沉不住氣,難免成不了氣候。)

昨日觀看世界經典棒球賽~中日大戰轉播(差點沒得心臟病,今晚與古巴對戰,中華隊~加油),王建民的表現有目共睹~讚啦。帶上投手套的他冷靜鎮定,下了投手版的他還是一樣冷靜鎮定,沒有什麼表情。賽事主播和球評表示王建民這酷樣在大聯盟很受公眾讚賞,因為完全看不出他在想什麼、下一步是什麼,確實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王牌。這…是否就是木頭人、木頭雞的最佳典範呢?哈哈哈!

* * * * * *

莊子歸納人有十二種情緒反應~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悲哀,時而快樂,時而憂慮,時而歎息,時而反復,時而恐懼,時而輕浮,時而放縱,時而張狂,時而作態。過去對莊子的認識只停留在夢蝴蝶,不知蝴蝶是他、還是他是蝴蝶。孰料,原來對人情世態如此透徹瞭然。(不得不說自己真是太淺薄!)無怪乎莊子寓言如此有深意,思想透徹人性、通達自然,和宇宙(道)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