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很簡單,讀過的書很快就忘記了,有幾個原因。一,說明你對這本書沒有渴望感,需求不強烈,假如有人把你困在孤島上,告訴你,記不住就不讓你離島,只能困死,你看看結果怎麼樣。

二,不會讀書,讀書要想記得住,至少三到五遍,第一遍,粗略閱讀,掌握主要情節,第二遍,用心閱讀細節,第三遍,查漏補缺。然後消化一陣子,在反覆讀兩遍,還會有新的收穫。如此,你就記得差不多了。

三,做讀書筆記,讀書時,字典要準備,不認識的字,不懂得詞句,一律摘錄,標明,並求解,這樣子,不但加深記憶,而且擴充知識,開拓眼界。

四,好詞好句好段落,要大聲讀,背誦,默寫。

做到這四點,記不住你來找我吧,我八九歲讀過的小說,至今記憶猶新,甚至還能背上一段兩段。

分享學習,快樂成長,多讀書,長智慧。


我目前的方法是:比較讀書和記筆記。

先說比較讀書,就是把同種類型的書放在一起讀,讀書不是散步,零零散散只會事倍功半。比如看西方哲學史,可以同時讀喬斯坦《蘇菲的世界》,羅素《西方哲學史》,梯利《西方哲學史》等書。同時比照不同人對於同一事件的描述和優劣,既得廣度又得深度。

然後就是記筆記,筆記就是歸納,當然好詞佳句可以隨意記錄,但問題描述和資料性的書必須歸納在一起,最好可以添加自己的想法。

以下是我記錄筆記的一些截圖:

總之,博聞強記對於讀書很重要,不過讀書無定法,記住讀書的目的是讓自己內修外慧,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算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一笑而過也是最好的讀書方法。正如作家三毛所說,讀過的書好多都會煙消雲散,但它永遠存在於你的氣質之中。【大意如此,具體原話忘記了】

讀書強迫記憶只會「漸行漸遠漸無書」,變成一個大書櫥,百度雲盤的記憶功能要比人類強多少倍,但它永遠不能把其中的書變成有用的東西。


親,首先不要緊張,這屬於正常現象,我平時看書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了解決出現看過就忘類似於無用功的煩惱,我採取了一些策略:

1.如果是小說類的文體(記敘文),我在看完以後會就人物性格、小說情節、時代背景、啟發感悟四個方面再作梳理,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列下來,或以手繪的形式寫寫畫畫,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這個就形成了自己讀書後的產品,因為愛好粘粘貼貼,所以也不感覺無聊,反而會上癮。

2.如果是散文詩類的文體(議論文),我會把一些讀起來口齒生香的詞句畫下來,反覆吟詠品讀;對一些意蘊豐富的句子,我會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表述出來。有時積累多了還會分類歸納起來,比如按照喜怒哀樂、個人與社會、道德與法律、現實與理想等等。

3.其他,對於已經拍攝成影視的書目,我會把相關的影視片也看看。

總之,讀書不能只停留在讀,讀完以後要不停的折騰,將厚書讀薄(概括),將薄書讀厚(擴展),這樣才能印象深刻,並且和猴子的金箍棒一樣便於存放,為我所用。

我做好的讀書小成果不在手邊,今天就不上圖了,希望以上方法能幫到你*-*


兩種情況。

一是專業性的書籍。我學的是理工科,大學的時候有一位講工程力學的老師有一番話讓我記憶深刻,並且對我一直都有幫助。他說對於一門課,要把它認作是一個知識體系,從宏觀角度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如何認知呢?認真看這門課程的教材目錄。知道它是研究什麼問題的,是怎麼研究的,有哪些步驟,哪些過程,如何研究,怎麼解決。這樣就可以在腦子裡建立一個框架結構,知道這門課程是幹什麼的,通過什麼途徑,解決了什麼問題。然後,分解章節,細化問題,從微觀角度深入研究每個章節是怎麼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最後,還要將章節之間融會貫通一下。這種記憶方式一般不會輕易忘記。

二是非專業性書籍。這個就要看個人的喜好了。沒有興趣又不了解的領域,沒有絕對必要,一般看完很難留有印象。想要記住這類書籍的內容,需要有一點好奇心、有一點相關經歷、有一點感同身受、有一點興趣愛好。我本人對現當代文學及文學家有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因為有興趣,所以對於喜歡的作家和作品一直都如數家珍,對很多細節難以忘懷。


我們正常都是這樣,書看完很快就忘記了。你看看下面小故事你也許也會有啟發。話說以前有個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念經。小和尚對老和尚說:「師父啊,我念經好像什麼收穫都沒有,只在白白浪費時間。」

老和尚什麼也沒有說,叫小和尚去廚房把裝煤的竹籃拿來。小和尚把竹籃拿到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叫小和尚用這個籃子到溪邊打一籃水回來。小和尚到溪邊打了一籃水,飛快地跑到老和尚面前,但是籃子里一滴水也沒有了。老和尚叫小和尚再跑一趟,如此往返幾趟,小和尚還是沒有去回來一滴水,非常沮喪。老和尚就對小和尚說:「水固然一滴也沒有取回來,但是你把這隻打過水的竹籃與廚房裡那隻沒有打過水的竹籃比較一下,看看有什麼區別。」小和尚把兩隻竹籃比較了一番,很快得出了結論,跑來對老和尚說:「師父,打過水的竹籃比沒有打過水的竹籃乾淨。」老和尚說:「這就對了!」小和尚突然明白了。

其實,我們許多時候做的事情,也不是立竿見影的我覺得讀書也是一樣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人這一輩子中多讀書是沒錯的。你開始覺得書讀完就忘了,但其實在很多時候在讀的過程中知識已經積累了到你用時那就是水到渠成

的事了。

當然以上說的知識一些廣義上的閱讀,對一些專業強的東西我覺得我們在讀的時候就不能「不求甚解了」,有些知識是需要我們專透的,畢竟在生活中有些問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要想加深讀書的印象首先要明確我們讀書的母的。任何一件事情我們去做帶著目的跟麻木的做收穫的是兩種結果,也只有有目的的讀書你在讀的時候才會專註。其次,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是當純的輸入沒有輸出,輸出當然是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在讀的時候只有邊讀邊記才能加深我們的印象。最後我覺得在書讀完後你可以寫一下書評或心得體會之類的東西,對書本做一個總結,提煉出精華,這也會讓你更好的記住知識。


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跟我們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意思就是說你眼睛看一千遍都不如你動手寫一遍印象更深刻,提醒我們讀書的時候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不知道你是成年人還是學生,如果你是學生,看書的時候要學會摘錄,把好的詞語、句子、段落用本子抄錄下來,閑暇時再拿出來細細品讀,可以加深記憶。不懂的內容進行批註,然後查閱相關資料來了解。每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讀完後要寫一寫自己的讀後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記憶,還可以提高你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如果你是步入社會的成年人,讀書僅僅是為了升華自己,那麼就不必糾結讀過的書過後就忘了。讀書也是講緣分的,有些書能對你產生共鳴的,就算你沒有刻意去記憶,也一直印在你的腦海里。有些書對你來說枯燥乏味,讀過就忘了,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了,也沒有關係,沒必要刻意去記住。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過的書雖然大多都忘了,但對人的影響就像自己的家庭和長輩,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自己。這種影響是由內而外的,在你不知不覺間言談舉止以及氣質都在悄悄地改變。


我喜歡看書,有的時候也會有想不起來,或者讀過之後又忘了。

看書無非就是喜歡裡面的故事情節,想學習裡面文章描述的方法。又或者僅僅是一些句子吸引你,等等。

所以當我拿起一本書的時候,首先想想自己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又或者你看這本書的目的。

那麼了解之後,我便會準備筆記本,根據我想從書中得到什麼來記錄我喜歡的。

比如我單單喜歡它的故事情節,那麼就根據它描述的故事寫個大綱。要是喜歡它的句子什麼的,那就喜歡哪句記哪句。

以上是我讀書的一些經驗,你要是有更好的,希望給我一些更好的建議。我們相互學習。


您好,感謝邀請。這裡有幾種方法,希望能幫到您。

1、書評

2、讀書筆

3、多複習

4、多討論

5、多讀

6、多思考

比如看完一本書,但是看到裡邊的分支的時候有很多不是很理解,因為之前做過讀書規劃,這裡不懂的話就順著分支相關領域的書找出來,豐富了羽翼,就為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和身邊的小夥伴進行討論,真的比重讀一遍還要奏效,這個過程,基本上就用到了上邊所有的方法。利用你的知識和想法,既能啟發別人,並且還對自己的重新梳理有很大作用,對自己也有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感謝關注。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曲線,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並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該曲線對現在學習研究界已產生重大影響。

如圖所示,人的記憶是隨著時間逐漸遺忘的。那麼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容,怎麼才能保證不遺忘呢?就是在即將忘記的時候(7天左右),要再次去記憶,讓自己再次強化記憶。只有經過多次重複的記憶,才會逐漸形成長期記憶。例如,你現在對一些初中的知識點,或者詩詞還能記住吧。

當然,不建議所有的書本內容都要記住,一些看過的書,古典,真正需要記住的是作者想要傳達的精神,以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領會到的知識。

總結一下吧,對於覺得需要記住的內容,需要經歷多次重複記憶,才會形成較為長久的記憶。如果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忘掉又如何?


那種過目不忘的天才實在太少了。平凡的普通人,讀書後又忘記是很正常的。

如果是好書,覺得內容很有意義,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多次閱讀,進行有意識記憶。

2.記憶的過程中,進行聯想,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消化。

3.可以與人分享和探討,一邊學習,一邊分享,會加深對書本的理解和記憶。

4.記住後也要定期回顧,這樣就會變成長時記憶,存在你的記憶庫,隨時供你調用。

如果只是普通的一些讀物,讀一讀增添見聞和樂趣,那麼只要當下開心就好,沒必要強求自己記下來。

若是很有意思的故事,你一定會印象深刻,不用刻意記,也不會忘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