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雖然官宣要再等幾天,但逼哥李志已經幾乎確定將以簽約歌手的身份加入麥田音樂。

一直以來以「個體音樂人李志」自居的逼哥,或許再過幾天,微博的認證就得改成「麥田音樂簽約歌手李志」了。

2018年李志似乎一直在獨立音樂圈的風口上:334巡演在兩年的時間裡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明日之子》而起的微博維權事件激起圈內外軒然大波;合作多年的經紀人遲斌在一紙語焉不詳的通知後分道揚鑣;而李志團隊苦心經營多年的跨年演出在今年也退化成了「內部聚會」。

更有好事者發現一個看起來似乎毫不相關的細節:李志老婆的微博也已經停更半年多了,而去年跨年時候發的狗糧似乎還歷歷在目。

這對李志來說是風口浪尖的一年,但是最終讓人有些料想不到的,是一系列的事件最後竟然指向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結果:

就像當年沒人相信個體音樂人能成功一樣;如今摘掉了「個體音樂人」的帽子,李志還會是圈內樂迷們所喜愛的那個「逼哥」嗎?又是什麼讓李志放下驕傲,委身麥田音樂旗下,做一個「普通的簽約歌手」呢?

首先,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原因:錢。

在長尾的互聯網時代,確實,一個獨立音樂人只需要有3000個粉絲就可以養活,但那只是針對真正的「個體戶」。

如今的李志早已經不是「個體」戶了,如果你去多幾次李志的現場,至少你能認得出來和聲三美吧?而整整一個舞臺的樂手,龐大的幕後工作團隊,早就不是3000個粉絲就能養得活的了。

可以說,自從李志打算把334做成一個那麼龐大的品牌的時候,背後的資金支持以及巨大的風險,如果沒有一個大型的唱片公司做靠山,真的是越往前走越如履薄冰。這可能是李志被招安最現實的原因。

李志在334發布會上

其次,當李志團隊開始公司化運作以後,其實跟傳統唱片公司所做的也沒什麼多大差別了。

換言之,當你開始需要「運作」音樂這門生意以後,你完全可以把李志團隊也當做是一個「李志唱片公司」來看待,甚至我毫不懷疑,可能在李志團隊的內外,也早就有人建議過他們簽一些南京本地的新人樂隊,反正一套團隊服務一個樂隊也是服務,服務幾支樂隊成本也不會增加多少。

那麼李志為什麼要拒絕一個成熟化的大型唱片公司刨來的橄欖枝呢?

尤其是在經歷過今年上半年的《明日之子》侵權事件以後,李志可能更能認清單幹的力量是多麼的微薄:縱使你激起了互聯網上那麼大聲浪,最後你還是沒辦法獲得對稱的賠償——因為人家不怕你。

這也是為什麼酷狗當年侵權李志完全有恃無恐,對待那些大型唱片公司卻退避三舍的原因。酷狗不怕李志,但是如果是麥田音樂,它可就得掂量掂量輕重了。

從毛不易到《明日之子》,李志,怎麼每次都是你被侵權啊??

mp.weixin.qq.com

第三點,招安雖然不好聽,但也意味著李志切實地走向主流化,並且獲得個體時期不可想像的發展機會。

在獨立音樂圈樂迷內部,其實對李志是有個「民謠一哥」諢號的,而更加知名的那些民謠歌手(宋冬野、趙雷),已經紛紛通過電視熒幕獲得了更高的知名度。

與這些出了名的民謠歌手不同,李志身上一直以來都有著那種獨特的「獨立氣質」,這是讓他很多年以來在圈內人盡皆知,圈外卻幾乎絕緣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另外一個曾經被當做「民謠一姐」的女音樂人陳粒,卻早已經在經濟公司的運作下登上了《快樂男聲》,成功出了圈。

李志主流化?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別忘了他的歌甚至都入了春晚的法眼,在音樂上他完全夠這個資格了。

陳粒在2017年的《快樂男聲》擔任召喚師

最後,也許李志就只是沒辦法拒絕老狼吧。

我一直覺得李志身上有一種謎之義氣,而且當他談起自己的偶像的時候,他竟然還有稍許的害羞。

猶記得當年334發布會上,當他談到羅永浩的時候,李志言語間對後者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可以看得出,李志是那種會有「偶像」的人,他對老狼的感情也是如此。

所以當麥田音樂找來了老狼擔任主理人,在童年偶像+今日現實好友雙重人情關係的作用下,可能李志也就完全沒辦法對這份提議說不了。

至於李志和遲斌的那個「藝人經紀人模式已不適合李志」的聲明,究竟發生在這之前還是之後,我們也許是隻能瞎猜猜了。

記得小時候讀《水滸傳》,讀到宋江開始準備招安,後面的情節我就不怎麼愛看了,因為總覺得窩窩囊囊的,反倒是那時候一腳踢了桌子,大罵「招安!招安!招甚鳥安!」的李逵比較有趣(雖然後來也「真香」了)。

水滸的故事最後有一個悲劇的結尾,在一套成熟的官宦厚黑學世界裡,熱血只是一些可有可無的燃料而已,而個體音樂人在成熟的唱片工業面前,或許也不會幸運到哪裡去。

祝逼哥好運吧!

相關閱讀:

聊聊理念不合:關於遲斌離開李志,以及搖滾客那點事兒?

mp.weixin.qq.com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