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的各个角落都有迷人之处。」作者杨朝景和辛永胜从老窗花开始爱上老屋,这点跟进两年来开始迷恋老屋的我一样。

   忘记是从哪一本介绍老屋的日文杂志中读到老窗花的美,之后只要穿梭在幽静的小径间,就忍不住多看几眼老窗花,还龟毛的要有岁月痕迹的那种半绣蚀状态,多一分太破旧、少一分太新颖。 

老窗花  

 

 

 

 

 

 

老窗花2

老窗花3

老窗花4

老窗花5

  「窗花就非常迷人,以前老师傅打造的铁窗不只是单调的线条,有花朵图案、音符、金鱼和动物等图案,和现在的铁窗相比,多了一点人味」。

除了几何构成线条,花鸟、被云雾围绕的富士山也十分常见,有时看见同好分享还会特地去看。

   最近发现最美的云雾富士山窗花,是在小时候带过我的干奶奶家,由于太久没有拜访,发现时满意外的

原来常在记忆深处的影像只是暂时被隐埋,再次看见并且连结起来

著实让人眼眶泛红,这是藉著老屋又牵引起来的一段记忆与美丽的插曲。

   书中谈论的屋子多落于50年代到70年代透天厝,那个年代的师傅为每一户人家

打造属于屋主的窗花和磨石子地板,是当前讲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中,很难看到的场景。

   我想谈的则是之前曾经任职的布袋戏馆(原虎尾郡役所)1930年代时盖起来的

原本作为郡役所(类似今天县政府+警察局的行政机关)使用,光复后为虎尾警察分局,后规划成云林布袋戏馆。

(因为虎尾为布袋戏一代宗师的故乡,这又是一段故事了)

   「复合式建筑」常见于日治时代公家机关,因为这个时期日本人派往欧洲、亚洲的建筑师陆陆续续学成归国,将这些元素大量应用在建筑上。

就好比布袋戏馆是一栋「维多利亚式红砖造」+「日式木造」+「中式三合院格局」,在窗户、排气对流构造都有缜密安排

甚至很多是现今建筑技法难以修缮的(比如窗户就是重捶平衡式构造,一旦埋在墙内的重捶失灵

也只能治标不治本的装上挂勾撑住他)馆内地板的磨石子也是有钱人家与公家机关才有的昂贵构造。

(1930年代时还不普及,要到1950年代后才逐渐普遍用于民宅)

   如果不是曾经在里面体验过,也不知道看似平凡无奇的窗子也暗藏如此多的学问

没看过或许就不会知道直立重捶式窗户早于横向开阖窗、木材虫蚁防治该如何才能溯及最源头的部分

维多利亚式红砖排列方式与中式普通民房红砖不同、洗石子其实是因为亚洲地区没有石板才改良利用碎石子取代而成。

    

不管哪一个角落都值得细赏访,其中的故事说不完,时间与空间的推移,让老屋沉淀成一盏芬芳

走过路过,究竟是只闻其茶香就走?还是愿意坐下来浅尝?或是待上些时日深品其中滋味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