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臺辦今年2月公佈31條惠臺政策,大陸各省以此為基礎,陸續加碼推出當地特色新措施。臺商高度聚集的深圳市昨天舉行「31條惠及臺胞措施」新聞發布會,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峯指出,調研結果顯示,除屬於中央、省級事權的部分政策外,其他措施深圳市早已落實,這次發布會的主要目的為向在深圳營商、就業、就學的臺灣同胞清楚說明整體對臺措施。

深圳這次並未推出進一步措施,而是彙整現有的18個面向、計99條涉及臺灣民眾的政策文件。艾學鋒說,經逐條對照、梳理中央的31條惠臺措施後,發現這些措施都是深圳既有的措施,都在現有政策中都得到體現;不論是與國際比較還是與大陸其他城市相較,深圳的措施具有「優惠」、「普惠」和「實惠」特徵。

「實惠」方面,他舉例,深圳已有不少臺胞以及臺資企業享受政策的支持,2017年,一家臺資企業申領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就達人民幣7,000萬元,部分臺灣專業人才也得到了支持。

深圳是臺商投資最早的大陸城市,艾學峯指出,目前深圳累計引進臺資企業6,138家,協議臺資122.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99.82億美元,在深圳外商投資中僅次於港資。此外,臺資企業以出口為主,約佔全市出口總額的五分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在深圳居住的臺商、臺灣技術管理人員及家屬共5萬多人,其中,在深圳幼稚園、中小學就讀的臺灣學生共2,098人;在深圳大專院校就讀的臺灣學生則有83人;在深圳執業的臺籍醫生為122名。

「來了就是深圳人」,艾學峯表示,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發展離不開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人才和國際人才的彙聚,深圳會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努力營造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深圳臺商協會副會長遊淑燕表示,深圳比其他城市條件好,主要原因為政府單位製定許多規範,深圳是個法制、法規的城市,而且一直在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