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新疆胖紙哥!

水磨溝景區歷史掠影,七坊街孕育新疆文化

在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市大街小巷,你可以發現這裏到處散發着和諧的氣氛,林立的高樓大廈,忙碌行走的人們,特別是景區、公園、休閒廣場等地方,很多人帶着孩子或老人來到這裏散步遊玩,享受着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現在,我們來到了水磨溝風景區,這裏說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熱鬧非凡,有的在樹蔭下納涼,有的帶着孩子在水邊玩耍,還有的拿着魚食餵魚。雖然剛剛步入秋季,天氣依然保持在30度以上。景區內川流不息的遊客,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他們愉快地說着話,討論着高興的事,欣賞着景區的潺潺流水、花花草草和綠意盎然的古樹,親近自然的感受油然而生。

水磨溝景區歷史掠影,七坊街孕育新疆文化

據傳,水磨溝在清朝時期發展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當時香妃、被貶的官員以及許多遊人墨客都紛紛到此遊覽。景區大門採用了仿清建築格局,屋頂和房樑都繪有圖畫,色澤豔麗,栩栩如生。走進景區大門,遊人都會看見左前方有一座銅像,這是清代學士紀曉嵐的雕像,據說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就是在水磨溝景區裏寫成的,因爲這裏風景優美,淡雅清淨,流水悠悠,每天可以聽聞清泉禪寺裏的晨鐘暮鼓。

我們發現景區內多處正在維修,重建的“一炮成功”古炮臺未能觀看,這處炮臺被命名爲市級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現已成爲景區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旅遊景點。 十九世紀中葉,中亞浩罕國高級將領阿古柏在俄、英、土文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血腥統治新疆達12年之久,各族羣衆民不聊生。1876年8月,清代名將左宗棠任命劉錦堂爲前敵總指揮,開始收復西域疆土的反侵略戰。8月12日至17日在米泉古牧地,歷時6天的激烈戰鬥,殲滅了匪軍6000餘人,並將侵略者追逼到迪化城內;18日,清軍在烏魯木齊六道灣山樑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城開了一炮,炸塌了一處城牆,嚇得匪軍潰不成軍;然後將士迅速登城,再殲了五六千匪軍,勝利光復了烏魯木齊,最後清軍趁勝追擊,收復了被佔領的全部領土。 爲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就把這個架炮臺的山樑命名爲“一炮成功”。

景區內的水磨坊曾有個故事:清朝時期,駐守在這裏的官員利用天然水利資源,修建了一座專供軍需加工麪粉的水磨,後來民衆紛紛效仿建磨的人不斷增多,逐步發展成規模,讓這個風景如畫的山澗峽谷變成了水磨世界。

1901年,清廷貴族封端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載漪及“鎮國公”載瀾兄弟二人,因八國聯軍入京簽訂“辛丑條約”被控爲罪魁禍首,被慈禧太后流放到烏魯木齊負罪。兩人游水磨溝風景區後,見此景色十分秀麗,便每年從新疆國庫拿出數萬兩白銀修建“瀾公園”並在此修建一座秀麗的長亭,命名爲“蕭曹亭”,用蕭何和曹參效忠漢高祖劉邦的故事,來抒發自己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不滿情緒。1942年,時任新疆財政廳長的毛澤民同志曾在蕭曹亭養病30多天。

我們可以看到景區內有一座叫清泉寺的寺廟,是新疆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也是烏魯木齊佛教協會所在地。如今作爲全疆唯一的一所開放式的漢傳佛教寺院,清泉寺已經開始擔任起新疆佛教對外進行文化交往的新使命。

水磨溝景區歷史掠影,七坊街孕育新疆文化

走出水磨溝景區,我們來到不遠的新疆7坊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目前這裏已擁有50餘間藝術工作室,近6000平方米藝術創作空間的集合型藝術產業基地。園區內藝術家創作類別涵蓋:書法、繪畫、雕塑、攝影、手工藝品、音樂、動漫、塗鴉、服裝設計、樂器製作、行爲、裝置、影像等不同類別的藝術空間。

水磨溝景區歷史掠影,七坊街孕育新疆文化

在一間泥雕創作室裏,王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他的藝術創作情況,他說7坊街將逐步發展成爲以西域文化爲底蘊,兼容伊斯蘭文化、阿拉伯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的包括藝術和古董市場、手工藝品、電影與錄像、音樂、電視和廣播表演藝術、出版業、廣告、建築藝術、設計、時尚設計、交互式互動軟件、軟件及計算機服務等的全門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在他的作品裏,我們可以看到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喀什的高臺民居等文化遺產雕塑。他說新疆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自己要通過泥雕作品向世界展示西域多元素文化。

水磨溝景區歷史掠影,七坊街孕育新疆文化

在7坊街欣賞了新疆文化產業的發展,感覺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驕傲,因爲這種來自傳統的文化正在向世界傳播。好了,我們下一站將走進新疆大巴扎,體驗民族風情。

歡迎關注新疆胖紙哥,觀看《遇見新疆的你》,帶你去了解最真實的新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