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項目被指動員集資購買二期渡難關 不料6年後生變 財經 第1張

  「歐洲公館」一期小區與剛剛開建的二期工地

房產項目被指動員集資購買二期渡難關 不料6年後生變 財經 第2張

  「在沒有解決員工集資建房糾紛前,請暫緩受理歐洲公館項目二期《商品房預售許可證》!」4月19日,李女士一行20多人第三次來到海淀區房管局,重申這一訴求。「歐洲公館」項目位於海淀區金溝河路附近。李女士等人均為「歐洲公館」項目開發商恆盛地產公司的前員工和在職員工,在六年前,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會「維權」到自己的老闆頭上。

  承諾以3萬/平方米購房

  當年公司集資3000萬救急

  據李女士介紹,2013年1月,「北京歐洲公館」項目一期因拖欠工人工資,恆盛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在多方籌借無果的情況下,緊急向內部員工集資借款,用於支付工人工資。在公司承諾2013年當年完成拆遷和下半年開盤銷售的背景下,李女士等30多名員工與公司簽訂了《內部職工集資借款協議》,總共籌集了3000餘萬元,公司得以渡過難關。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見到了李女士與公司簽訂的「集資借款協議」。其中,李女士與公司同時簽訂的《內部職工集資借款補充協議》約定:甲方將款項借於乙方使用,年利率16%,以資金實際到賬日計息。

  乙方以恆盛陽光鑫地(北京)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歐洲公館」項目二期房源資產做借款擔保。甲方有優先選購房源一或二套,其中,「歐洲公館」項目二期住宅(毛坯),暫定售價30000元/建築平方米,若實際開盤價低於此價格,以實際開盤價為準,如實際開盤價高於此價格,不做調整。同時在內部職工優惠同等條件下額外再享97折扣,購房簽約時可更名。

  據恆盛地產一名仍在職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介紹,當時為了籌集房款,不惜賣了老家父母的房子,想著等兩年就能搬到北京來。「沒想到一晃六年過去了,老家賣掉的房子價格已經翻倍,而父母仍然住在出租房裡」。

  等了六年項目終於要動工

  房價上漲開發商態度變了

  李女士和她的同事本來想著一兩年內就能入住自己公司的新房,但該項目卻因拆遷和資金問題遲遲未動工。

  在等了幾年之後,李女士和她的同事們終於等到了歐洲公館二期項目拆遷完畢,並開始動工的消息。「當時大家奔走相告,覺得即使等了這麼久也是合適的。」

  然而,2018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從一期的一名老業主處獲悉, 「歐洲公館」項目二期即將於2018年9月下旬開盤。李女士介紹,代理銷售公司易居(中國)銷售公司已經展開「蓄客」及推廣工作,具體表現為致電一期老客戶徵詢二期購買意向、張貼銷售資訊推廣二期房源。

  讓李女士和她的前同事們憤怒的是,無論是陽光鑫地公司還是易居銷售代理公司均未通知他們選房,這意味著開發商未遵守2013年1月公司與他們簽訂的《內部職工集資借款補充協議》之第四款中「關於優先選購房源」的約定。

  2018年8月27日起,李女士和她的同事開始走上「維權」之路,他們給恆盛地產集團方面發郵件、寄快遞反映訴求,要求恆盛地產履行當初的協議,並多次前往海淀區房管局信訪辦,希望政府部門搭建開發商、集資員工、政府三方對話平臺。

  北青報記者看到,一家房屋中介APP上,恆盛歐洲公館一期的二手房參考均價為86063元/平方米,另一家則顯示其均價為94253元/平方米。這個價格比協議上的30000元/平方米翻了將近3倍。

  開發商提出AB方案約談

  或退本息或以98折購房

  在李女士和同事們的堅持下,2018年9月27日,恆盛地產出具「AB方案」,並負責約談每位集資人。

  這份《北京內部員工集資借款解決方案確認單》寫道,鑒於2013年2月,恆盛富升地產投資(北京)有限公司與內部員工簽訂內部集資借款協議及補充協議並借款已到賬,現出借方同意選擇如下解決方案之一解決:

  方案A:不享受購房優惠,全部借款由借款方按照年利息24%償還本息(高於借款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的年16%利息)。

  方案B:享受購房優惠,可在歐洲公館二期對外銷售政策基礎上房屋銷售總價下浮兩個點優惠購房,並50萬借款按照契約約定年利息16%支付本息;借款額超過50萬的,超過部分按照方案A解決。

  備注中還提到,方案A本息返還於2018年10月31日前按實結算並支付至出借方指定銀行賬戶;方案B中出借方限購房一套,出借方需具備北京市當地購房資格,且需本人(含夫妻、直系親屬)購買不得更名或由他人代購,借款本息可沖抵購房款。除享受本確認單的購房優惠外其他購房手續與對外銷售同樣辦理。

  這意味著當初集資的員工如果要買房,需要接受恆盛地產目前對外銷售的價格的98折,如按目前協議單價85000元/平方米來算,這個價格比當初協議中提到的3萬元每平方米的價格高出三倍左右。

  文並攝/本報記者 朱開雲

  最新進展

  房管局擬於下週約見相關人士進行會談

  李女士稱,在他們的「維權」壓力下,今年4月18日,恆盛富升地產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又發出了一個新的「北京公司內部員工集資借款解決方案」。

  北青報記者在這份方案中看到,恆盛方面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是「全部借款由借款方按照年利息24%償還本息(高於借款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的年16%利息);在此基礎上同時享受購房優惠,可在歐洲公館二期對外銷售政策基礎上房屋銷售總價下浮三個點優惠購房。」

  李女士他們顯然無法接受集團出具的解決方案。她認為這與他們當初簽訂的《內部職工集資借款補充協議》相差甚遠,有失公正。「我們不是為了投資理財而集資,2013年初集團旗下恆盛富升地產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向我們集資的初衷是:解決歐洲公館項目公司危機困境的同時解決我們自身和親友購房的需求。」

  李女士稱,他們按照當時市場房價約定了價格以及享有優先選購歐洲公館二期住宅房屋。「集團領導研究批複時也考慮到若2013年當年開盤,我們可以繳納房款為公司迅速銷售回籠資金做出貢獻。」

  李女士稱,2013年至今,他們錯過了其他置業的好時機,現在的房價也已經承受不起了。每一個參與集資購房的同事都同時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我們強烈要求集團履行2013年初公司與我們簽訂的《內部職工集資借款補充協議》之約定。」

  4月19日,海淀區房管局信訪科相關負責人接待並聽取了李女士一行的意見,並查閱了相關材料,瞭解了事實情況。在信訪科的協調下,當日下午,市場科相關負責人就《預售許可證》辦理相關手續和流程與李女士等進行了溝通。

  市場科相關負責人對李女士一行表示,鑒於之前他們一行此前已經來過兩次,市場科曾約談恆盛地產北京開發商主要負責人,但開發商並未前往,因而下步辦理《預售許可證》之前將進行會談。同時,信訪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信訪流程,幫助搭建溝通平臺,擬於下週約見相關人士進行會談。

  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恆盛地產董事長陳建軍、董事會主席丁向陽及其他多名高管,但都無人接聽或被掛斷,截至發稿記者發送的簡訊也未獲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