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註三農問題的85後新農民羅老實。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相信很多農民朋友都遇到過。大多數人的處理方式都是在秧苗比較稀的地方多撒點肥料,但往往這種方法效果並不明顯。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以便解決問題。

  1. 水田平整度不夠。以前我們的前輩種水稻講究三犁三耙,即犁地三遍耙地也要三遍。犁田的目的是為了深耕,耙田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整水田。而現在的情況跟以前大不同了!現在人工工資高如果按古法三犁三耙的話水稻賣完不夠工錢。為了節約人工成本,農民開始用旋耕機犁一遍了事。沒耙過的田不夠平整,不夠平整的地面導致水深不一致。水深不一致水溫就不一致。大家都懂了吧?水深的地方溫度低,水稻分芽速度是與溫度成正比的。解決辦法是加強插秧前土地平整的工作,插秧成活後淺水晾田。
  2. 病蟲害。在水稻分櫱期要防紋枯病等病菌性疾病。稻潛葉蠅稻二象甲 鑽心蟲等蟲害。這些疾病或蟲害會導致染病植株分櫱遲緩。站在高處看去感覺地裏高一團矮一團,稀密不均。這時一定要下田檢查分櫱不好的植株,確定病因對症下藥。孕穗期前用藥非常安全不用擔心藥物殘留的問題。

  3. 生物侵害。如果水田裡有小龍蝦或草魚之類的動物,它們會損毀部分秧苗。導致秧苗分櫱不齊。這時你就要有個取捨了!要搞種養結合就得犧牲一部分水稻產量,要想單純提高水稻產量就不要小龍蝦。直接下藥即可。
  4. 光照條件不均勻。光照的好壞直接影響分櫱。而影響光照的條件主要看種植密度。如果種植密度不均勻,密的地方就會分櫱相對緩慢。
  5. 肥水管理不均。施肥不均也是分櫱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同一田塊也有土壤肥力差異,即使均勻施肥也可能肥力不均。解決辦法是對分櫱慢的加噴施一次葉麪肥。

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瞭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話順手給個關注哦!謝謝!


要想水稻多分櫱必須不能太缺水,而且肥也要足。

同一塊地卻出現水稻分櫱不同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地塊不平營養不均造成的。一般稻田,雖然是一塊地,但營養是不均衡的。那些地勢比較高的地方,相對別的地方,土壤是比較容易缺水的 ,水稻缺水,營養的供給就會減少就會影響分櫱。土壤比較硬宣軟層淺的地方,營養相對也會缺少一些,也會影響水稻分櫱。

當然密度對分櫱也是有影響的,地荒密度大水稻分櫱也會減少。

水過深對水稻分櫱也有影響,但它的影響不是分櫱減少,而是分櫱延後。因為水深,相對來說就有些涼,因此影響積溫延後。水深的地方水稻比較稀,主要是因為漂苗或有部分苗被淹死造成的。因為淹死或飄起一部分苗,所以水稻就相對有些稀,反而更有利於水稻分櫱。如果你仔細觀察,它的每顆苗的分櫱數反而高過稻田的其它地方。但是,因為它延後,有時會出現白嫖籽粒不成熟的情況。

這就是我對同一塊水稻地,水稻分櫱不一樣的經驗和理解。

謝謝悟空的邀請。


水稻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可以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生產水稻,特別是在惠惠的家鄉――五常,每家農戶都種植水稻。五常進入七月上旬正式是水稻分櫱旺季,農民都在忙著控制水稻分櫱過多過少的現象,以確保今年秋收季的豐產。

(下面這張圖片是惠惠家水稻的分櫱情況)

那麼,為什麼一塊田地有些水稻分櫱很多,有些又很少?

惠惠根據個人20多年的水稻種植經驗總結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插秧前期整地不達標導致一塊田分櫱有多有少

1、翻地:很多農民插秧前翻地不精細心,有的中間斷空漏翻,池埂邊翻不到位,引起日後地力平衡。

2、泡田:時間過短,泡不透,土壤結硬塊一年都不開,導致結塊的地方不通透呼吸不到新鮮空氣。

3、耙地:水太大耙地高低不平,使日後生長期間水層管理有一定的難度,水稻水養方面不均勻。

(下面這張是旋耕機秋翻圖片)

※整地具體標準:

①、在翻地時應選擇秋翻,我們一般翻耕深度是15-25cm,翻地深淺要統一,土地表面要保持平整;田池中間不漏翻,茬挨茬,埂邊地頭埂角都得翻到位,要搶在上凍封凍之前翻完,不然容易形成土漏咖降低土層通透性。

②、地要提前泡上水3到5天,硬地愛板結泡5天,土壤疏鬆地塊泡2至3天,這樣泡透的田地不但適合水稻生長,而且耙地插秧都省時省力。

③、耙地的水位以蓋過泥土為準,這樣大田比較好找平;建議來回多耙幾遍,最後一遍上大板拉平,平整的地水肥才能均衡。(上面這張是農民正在一遍遍耙地找平,大家可以看到水位正好沒過泥土)

秋翻的好處有四點,建議廣泛運用,一是秋天翻地可以改變土壤中的物理狀態,將雜草及稻茬通通壓在土層下,既減少次年雜草數量又腐化成有機質供水稻生長;二是提高了土壤的透水透氣性能還破壞了病蟲害根源的越冬環境,使地上病蟲埋在地下,地下害蟲裸露地面,被折騰的水土不服減輕來年的病蟲害發生;三是緩解春耕農忙時間,使農民有充足時間播種育苗。四是土壤可以累積秋雨冬雪,吸收保存大量水分,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減少春灌水源,節約成本開支。

(上面這張圖片是灌溉田地時用的柴油機,農民都知道這機器加柴油很貴的,所以秋翻土壤含水量很大,可以減少泡田用水量節省種植水稻成本)

二、施肥不均勻引起一塊田長勢不同

不得不說農戶在施肥時總是圖效率,導致肥料施灑不勻稱,有的地方分櫱多有的就少。

因此,給水稻施肥應少量、慢速、多遍進行農作,不漏施,不重複,保證大田肥料均勻,這樣就能有效防止一塊田分櫱不均。

三、本田地利不同形成分櫱差異大

很多農民忽視個別管理,其實一塊田,我們也應該人性化對待,不能一視同仁。

在管理上應按地力區分施肥,地力強的少施,相反多施。保水保肥的地少施,漏湯地鹽鹼地多施。根據土壤力度做到偏向施灑,不管是一塊地還是是一個池子裏,只要按照這個原則個性化區分施肥,人為平衡土壤肥力,一塊田能有效減輕分櫱多少不均的現象。(上面這張是水稻分櫱較少的圖片)

總而言之:由於本田土壤環境也有差異性,除整地需要得別注意外,還要遵循科學結合實際合理施肥,不能侷限於某個特定施肥辦法,要了解好一塊地土壤類型有哪裡不同,然後靈活掌握施肥技術措施,從而保證我們的田地達到最理想的產量目標。對於水稻一塊田分櫱有多有少,若有不同管理方法歡迎留言討論。


在我們南方米飯是主食,因此在我們農村很多人以種植水稻為生,有些人種了百畝以上。今年我們家大概種了十幾畝,基本能解決一家人的正常所需。水稻種植有一個分櫱期,簡單來說就是水倒莖稈的分枝,別小看這個分枝,它直接會影響到水稻的產量。

有些水稻在分櫱時會出現多的多,少的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

1、溫度

水稻在分櫱期,如果碰到降溫天氣的話,分櫱就會停止,也就是上述所說的少甚至沒有。通常情況下如果溫度在16攝氏度以下,水稻就會停止分櫱。其次除了低溫在高溫的環境下水稻也會出現不分櫱的情況,尤其是中稻和晚稻,溫度大於35攝氏度時,分櫱就會停止。

2、種子

水稻分櫱少或多跟種子也有關係,有些種子不適合當地的環境,或是購買了劣質種子,這些情況都會出現分櫱不均的情況,比如有些種子本身分櫱能力就差,一株只能分出四個左右,因此在購買種子時要特別注意。

3、水分管理

水稻分櫱成功和田裡的水分管理也息息相關,比如種植方式是移栽的,那麼移栽後要對其進行適當的灌溉淺水,灌溉3釐米就行了,不能超過3釐米,如果灌得太深的話,移栽後的根系得不到正常的呼吸,根系受到了影響,那麼分櫱也會產生影響。但田間太多乾旱的話也會造成分櫱不均的情況,會因水分不足而產生分櫱不均。

4、營養不良

水稻在分櫱期所需要的養分要比通常要多一些,除了要對水稻施正常所需的肥料之外,應該多增加一些,其次在給水稻施底肥時,應施足,如肥水跟不上的話,也會影響到水稻的分櫱。

5、移栽太深

在種植水稻時如果栽太深的話也會影響到分櫱,通常來說移栽的深度不能超過5釐米,一般要控制在4釐米左右。如果水稻移栽太深,根系的正常呼吸會受到影響,不僅不利於分櫱,而且對返青也會有影響。

6、除草劑藥害

水稻種植少不了除草環節,如果在除草的過程中,方法錯誤或是藥劑使用太重也會影響它的分櫱,因此在進行除草時要注意藥劑的用量,以及操作方法要正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以上僅是梅子的個人觀點,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如朋友們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再次感謝您的閱讀!


除去品種因素,下面幾點也是原因

1稻田不平整。造成乾濕不一,營養供應差異。

2施肥不勻。東一兜西一把的施肥造成禾苗餓的餓死撐的撐死。施肥是用"撒"的

3噴灑農藥不規矩。有些噴到有些漏噴造成禾苗被蟲喫。

4與插秧有關係。插的太深分葉少。一塊田幾個人插秧會有這情況。


一塊田有高有低,水就有深有淺,深水活顆快,分櫱慢,淺水活顆慢,分櫱快,只有盡量將田地耙平些,均勻撒肥,適量上水,才能保證秧苗勻稱


水稻分櫱多少,和品種,密度,水位,播種深度或者插秧深淺都有關係,一般同一個品種,水淺插秧淺,或者播種淺,密度稀,分櫱數多,

水深,插秧深,或者播種深,密度大的分櫱少,甚至不分櫱,

如果是同一塊田,可能是有些插秧過深,或者地不平水深的地方分櫱少,


影響水稻分櫱多或者少的因素,溫度對於水分分櫱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水稻正常情況下,能分櫱的溫度在20-33度之間,這個區間內,可以分櫱,而25-30度之間,則是最佳適合分櫱的溫度,一旦溫度低於15度或者是高於35度,會導致多或者少的情況,可以適當晾田,水分管理,灌水不要過深,淺灌就可以了


俗話說得好:深水活苗,淺水發兜(即分櫱),同一田塊有些分櫱多,有些少,主要原因在於田塊高低不平。淺水區分櫱最好,無水區及深水區分櫱很少。當然合理密植及肥料多少也會影響分櫱,但同一田塊中,無論機插、機播還是人工插秧、人工播種稀密相差不會太大,肥料也不可能有大的差異。


水稻自身也有對光對空間養分的調節功能,養分空間充足分櫱就多,反之就小而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