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撒肥後多久才能排水?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水稻在我國種植範圍較廣。其也是主打糧食之一。水稻的種植管理有一定的技術性。對水稻的合理施肥,是促其生長保證高產的重要環節。水稻保水施肥,是促進料肥更好地被其吸收轉化的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水稻撒肥後多久才能排水做幾方面解答。

一:分櫱肥的保水期。

水稻秧苗栽插完成後10天左右(水直播的田塊在其出苗後,長至約15至20cm高左右),可按5至8公斤/畝施入尿素。(一般選含氮量軟高的尿素)這樣有利於分櫱。而對於分櫱肥施入保水一般為3至5天。但由於分櫱期秧苗嘗幼,秧苗對料肥和水的需量相對較高,我的看法是3至7天,或10天都是可行的。

二:足量水的穗肥施入。

水稻生長期到其抽穗的前期施入的料肥稱穗肥。合理施入穗肥能穩花、增粒、發穗、抗倒伏等。但要把握好穗肥施入的條件。本身土地肥沃,分櫱好的則不宜施肥。施肥時要注意盡量等露水幹了後一小時左右灑播料肥,否則料肥顆粒會附著露水而粘在葉片上,引起灼苗(葉),而地基接肥不足。杜絕雨天施肥。原因同上。穗肥的灑施應在田塊保水不低於3至5Cm時為宜。施肥後應保水不低於3天。

三:水稻抽穗後(灌)漿的液肥施入。

水稻抽穗完成後,進入灌漿期,不僅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更要視長勢情況選擇性的施入液肥(如長勢好,地肥旺盛的則可以不施)。可悲噴1%的尿素液肥;50公斤/畝1:500的惠滿豐活性液肥。但施肥期及施肥後切要注意保水3至5天。

總結,當然水稻生長過程中施肥並非一概而論的,要視其病蟲害及長勢情況,實時合理施肥。其施肥保水及後續排水也要視實際狀況來定。一切看田塊;一切看長勢;一切看實際。要結合田塊本身的狀況合理施肥保水,才能取得預期理想的效果。

其實這是一個老生長談的的問題了。不過話說回來,你施肥的前提可能就錯了,為什麼施肥前不把多餘的水排掉,或是避開降雨追肥呢?

水稻種植中除基肥外,一般苗後追施較多的就是返青肥,分櫱肥,拔節肥,孕穗肥和粒肥了。而水稻的一生基本除分櫱肥後的分櫱末期要排水曬田,以促進根系生長,植株健壯,利於水稻拔節外,還有收穫前7-10天基本田間有水的也要及時排掉,其他時間一般都是要田間保持淺水,或上水後讓其自然落幹後再上水,這樣不僅對水稻根系及分櫱生長較好,更是利於水稻高產,只是在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揚花期間遭遇高溫天氣,或苗期遭遇冷害時需要上深水以調節田間溫度,避免高溫熱害或冷害對水稻的不良影響。因此在水稻追施返青、分櫱肥,或拔節、孕穗肥時田間要保持淺水,如果水層澆深的宜先排水後再施肥,這樣不僅利於肥料溶解,也更對水稻的生長和對肥料的吸收利用較好,尤其田水基本落幹時在進行上水,不僅能以氣促根,而且還能以水調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水稻生長更好。

水稻施肥不僅要看苗,還要看天,尤其雨前一般不易進行追肥,而田間淺水施肥後遇雨的,一般只要降雨量不大,通常也是不必進行排水的,若降雨量大,你只要讓田間排水口低於田埂的三分之一,即可避免雨大淹苗,同時也能最大程度減少肥料流失。不過對於施肥後,確需進行排水的,一般至少宜在施肥後3-5天之後進行,排水越晚,相對養分流失也越小。。

總之,水稻施肥前田間水層澆深的宜先排水,保持淺水施肥,對於施肥後確需排水的,至少施肥後3-5天為宜,排水越晚,肥效影響亦越小。


這個應該正確掌握施肥深度,水稻屬於淺根系的作物,大部分根系分佈在10-15釐米土層內,實驗表明,水稻根系吸收鉀肥素養分需要在足夠的氧氣條件下進行,所以鉀肥作基肥耕翻深度以10-15釐米為宜,一定要注意不能施的過深,早期施肥應該撒施後結閤中耕耘田,使得鉀肥與泥漿互相混融,施過肥以後水層不宜過深,更加不能串灌,慢灌5-6之內不能排水,更加不能頻繁乾濕的交換,以免養分需要淋失和被土壤固定,會降低鉀肥效果。


謝謝邀請,水稻撒肥後一般建議在5-7天後才能排水,昨天答了一個「鉀肥燒稻葉子嗎?」的問題,裡面講了在水稻拔節期追施鉀肥,要建立淺水層,施肥後5-6天內不能排水,更不能頻繁乾濕交替,以免影響肥效!

水稻分櫱肥一般在水稻移栽後7-10天施用,在施肥的時候可加入苄嘧·苯噻醯草胺、苄·丁等封閉除草劑,一般追施10-15斤尿素加250克雲眾地硅鋅肥,促進水稻快分櫱。施返青分櫱肥後也要保證淺水層5-7天,以水帶肥,以水帶葯保證化學除草效果,以後淺水勤灌促分櫱、促壯櫱!

在水稻直播田,稗草、千金等抗性雜草比較難以防除,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看,建議在打完除草劑3-5天以後追肥,雜草充分吸收了藥液並表現出中毒癥狀、發黃枯死施肥為佳。尤其是尿素等速效氮肥,不能施用過早,以免影響藥效。同時若前一次雜草防除不徹底,出現返青的情況,一般建議隔上一次除草10天左右再使用除草劑,正好是施肥後5-7天後進行,前後間隔施肥即保證肥效又不耽擱除草!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水稻兩字,前面是水後面是稻,水稻的根系,在水稻一生的整個生長週期中,85%的時間都是浸泡在水裡生長,水稻以水為生,這說明瞭水對水稻的重要性。

雖然水稻的生長是以水為主,但也要時不時的放水曬田、除草,而水稻幼苗期、分櫱期、撥節期田間的浸泡水也不能漫過植株過半,水量太多就需要將水排放到合理位置才利於水稻植株的生長,在我們施肥後因降雨造成田間水過多這就讓人糾結了,不放水水稻有可能會淹死,放水的話,所施的肥又會流失大部分。

水稻施肥後到底幾天排水比較好

無論是用尿素還是碳銨或者磷酸二銨還是氯化鉀、硫酸鉀這些肥料給水稻施肥,肥料施入水稻田中,因田間有水,最多二天就會被水稻吸收,肥料在田間要被利用到最大化需要5~7天時間,但這也不代表所施的肥料就會被水稻完全吸收掉。

我國農作物種植對於化肥的利用率普遍都不高,只達到33%~40%左右,大部分的肥效都會隨著水分流動而流失。目前在農作物對於化肥利用率比較高的國家只有日本,達到了47%以上。

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對於化肥在水稻農作物的利用率已經有了個初步的認識,同樣瞭解了,水稻施肥後要排水比較合理的時間是6天左右。

但凡事有個例外,如因強降雨,雨水增多,漫淹水稻植株,這時先觀察8個小時,8小時內雨水停了,水稻田的水不漫過植株的7分以上,無需排水,水稻植株有一晚時間可以將水吸收掉至少3分之1,再經第二天陽光蒸發下,到傍晚時田間的水已經所剩無幾,這也是為什麼施肥後隔兩三天要灌一次的原因。

假如施肥後8小時內雨水還是一直不停,雨水已經淹過整個植株,這時應開渠排水,以免時間過久淹死水稻,浪費肥水好過植株被淹死,你們說對嗎?

朋友們,你們對於本條內容裏所說的「水稻施肥後的合理排水時間」贊同嗎?歡迎留言交流哦。我是【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朋友們關注,喜歡本條內容記得點贊鼓勵下,謝謝大家。


在水稻管理過程中,如果是前期施肥或中期施肥,建議不能排水,此期正是水稻長勢高峯期,水中的養分還沒有全部被水稻根系吸收,排水會造成田中養成流失。如果是最後一次施肥,應隔7天後纔可排水,控制水稻的無效分櫱。如果水稻田是沙壩土,沒有必要排水,讓其自然曬田為宜。


不能撒肥,

田底一過肥,田表九寸穗


水稻移栽以後,為了快速適應大田生長環境, 會消耗大量的養分,這時候,養分要充足。

可 以在返青分櫱的時候,施用一部分的氮肥,一般是尿素即可,一畝地(標準畝)6-8公斤,根據土壤的肥力可適當增加或減少,土壤肥力好的地塊適當少一些,土壤肥料差的地塊適當多一些,施肥前要注意天氣的變化,最好在施肥後一星期內不要下雨,但同時田間也要保持有水層,不要刻意去排水,等一星期左右肥料充分吸收後再去排水。


以我們這邊的經歷來看,如果是尿素的話,一撒下去,幾個小時就會融化了,完全融解到水中去了,至少幾天才能排水;如果是粼肥或者複合肥的話,一撒下去,就會沉澱下去,短時間內不會融化,幾個小時後,就可以排水了!


水稻追施返青肥後一般讓田間自然落幹,過程7到10天,在此期間內,不宜直接排水,以防肥料隨水流失,分櫱期間維持淺水灌溉,促進低位分櫱發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