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最新资料统计,每年约有1万3,000人罹患肺癌,9,000人死于肺癌。(图片来源/buri@photoAC)

「为什么会是我?」46岁晚期肺癌病友张小姐说,今年二月健检时确诊得到肺腺癌,一发现就是第四期、且已经转移到脑部。这对平时生活作息正常、没有不良嗜好又规律运动的她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口1/5,根据卫福部国健署最新资料统计,每年约有1万3,000人罹患肺癌,9,000人死于肺癌。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秘书长王金洲也指出,台湾肺癌五年存活率仅16%,晚期仅剩4.9%。因肺癌难以早发现早治疗,国内超过7成的患者发现时,已为难治疗的晚期,是最致命的癌症。

但家中还有爱她的丈夫与两个可爱的儿子,张小姐说:「既然这场苦难已经发生了,我就要让它变得有意义!」她决定打起精神积极抗癌。

46岁妇女罹癌后仍一周运动三次,完成人生第一场铁人赛

张小姐接受了标靶药物治疗,虽然治疗期间仍有皮肤起红疹、口腔炎、食道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但大体上都适应良好。她说原本最担心的是脑部肿瘤,前阵子去照片子发现已经看不到了,「而肺部的肿瘤,做电脑断层也发现从很大一块、变成扁扁一条线,治疗效果很好!」

问张小姐罹癌后怎么养生?

她分享,以前一周运动六天,爬山、跑步、健身、有氧舞蹈样样来,罹癌后因较不能晒太阳减少户外运动,她仍维持一周3-4天的运动量,像是在健身房跑跑步机、跳有氧等,且张小姐也发现,运动完流汗反而会让她感觉副作用减轻。

更令张小姐开心的是,罹癌后她完成了人生第一场铁人赛,「我先生是一位铁人,受他影响让我也想成为一名铁人。」在今年情人节,张小姐的先生送她三铁手表当作礼物,「当时他跟我说:『我从来没有把你当病人,我也不准你把自己当病人。』」家人的支持让张小姐更努力积极抗癌。

检视相片

除了药物,有了家人的支持让张小姐更有力量积极抗癌。(图片来源/癌症希望基金会提供)

张小姐说,自从得知罹癌后,正值青春期的两个儿子,变得更成熟懂事,老公也比以前更加贴心,「因为化疗会让皮肤比较敏感,现在吃完饭,老公儿子都会抢著要去洗碗。」过去是家庭主妇、所有家事都自己扛的张小姐笑说,觉得瞬间从「女仆」变「女王」,「罹癌后我们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了,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做『癌细胞最怕爱』!」

至于在饮食上,癌症患者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张小姐提到主治医师告诉她,「抗癌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绝对不要偏重哪一种食物,要多方面的摄取健康食物。」除了少碰油炸煎烤食物,她的饮食与一般人并无不同。

避免内外空污!医师教你「护肺3撇步」

根据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发表上千篇免疫疗发相关研究显示,免疫疗法能让晚期肺癌患者多活30个月。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秘书长、高雄长庚胸腔内科主治医师王金洲表示,这两年来免疫疗法已成为精准医疗中的显学。

而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长王正旭也呼吁,全民应做早期筛检,让各型别肺癌患者在治疗选择上有更完整的选择权,延长病友的存活期才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国健署署长王英伟也特别公开「护肺3撇步」,提醒民众包括远离烟害空污、提防肺部警讯及衡量筛检风险:

撇步一:烟害是首要危险因子,内外空污都要防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30-50%癌症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实证已有证据显示「吸烟」是影响肺癌最大的危险因子,约占全球肺癌7成左右的疾病负担,且研究证实二手烟暴露亦会增加肺癌之风险,得到肺癌的机会比一般民众高出20%-30%。

而「室外空气污染」的影响也为全球所关切,国建署提醒,需要注意的因子包括环境因素(氡气、石绵、砷)、放射线暴露、肺病史(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煮菜时未使用抽油烟机等,都被指出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

检视相片

证据显示「吸烟」是影响肺癌最大的危险因子,约占全球肺癌7成左右的疾病负担。(图片来源/Capri23auto@pixabay)

撇步二:注意肺部警讯,及早察觉接受诊治

肺癌初期通常症状不明显,但了解肺部的「求救信号」,有助提高自我警觉,察觉早期症状,能及早发现并治疗。常见的肺癌症状包括:

1.   持续咳嗽且未见好转
2.   咳痰带有血丝或咳血
3.   呼吸急促、呼吸出现喘鸣声
4.   持续胸痛且有恶化情形
5.   声音沙哑
6.   骨关节疼痛
7.   无预警的体重下降、食欲不振





民众若出现上述症状,虽有可能不是肺癌引起的,仍建议寻求医师咨询与评估,找出原因及早诊治。

撇步3:了解筛检正确资讯,衡量相关利弊风险

近来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成为热门话题,LDCT筛检有利有弊,王英伟提醒民众在接受筛检前需要了解以下事项:

1.LDCT确实有可能早期发现肺癌,相较胸部X光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但目前实证仅对「重度吸烟者」筛检有效益,对没有吸烟的人仍未有足够证据支持以LDCT筛检肺癌是有效的。

2.美国一项大型试验结果显示,对重度吸烟者进行筛检,每筛4人就有1人为阳性,但其中每100人只有约4人确诊为肺癌,其余阳性者后续需再追踪。

3.若需接受后续追踪检查,长期会曝露于辐射风险,采侵入性检查也有并发气胸风险,可能导致接受检查者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王英伟提醒民众若考虑做LDCT肺癌筛检,务必与医师共同讨论,了解筛检的优点和风险,才能做合适的选择。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