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因為剛下的雪是一種不是堆積起來比較密實的晶體,所以會有蓬鬆感。而後因為一小部分重力壓力,一大部分雪吸熱融化,本身變成一部分水升華,另一部分溫度下降變冰,這就是變硬的原因。
應為它那個剛開始下的時候,水分子之間空隙比較大,然後你摸起來〈不使勁〉就覺得很軟。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雪還在下,一直在堆積,所以就會被擠壓〈不知道用什麼動詞哈哈〉,然後水分子空隙就會變小。

就這樣,久而久之,然後就硬了。對,就是這樣的。然後我們這有人撒鹽,不知道什麼原理啊。

新年快樂~


因為下過之後天晴,白天雪層表面會融化,到晚上又會上凍,至少安徽是這樣的。


踩過或者被車壓實就有點像冰塊了,再加上天本來就冷,被壓實了就更不容易融化。比如花叢樹上的雪基本沒人碰,也一直是鬆軟的
特別是北方 雪的含水量很大 路面上的雪被車碾壓 行人踩過之後 鬆軟被壓實(也相當於被壓縮了)經過一夜的降溫 完全被凝固成了冰 所以沒有被踩過 相對於路面來說 接觸不到的草地 鬆軟的雪也融化的更快一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