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去年底以來,圍繞遲遲未能舉行的泰國總理選舉,外界質疑聲不斷。

3月24日,大選終啓幕。這是2014年軍方發動政變推翻英拉政府以來的首次選舉,政局走向令地區內外關注,外國投資者也靜觀政治風向。不過,2017年通過的泰國新憲法,及近期長公主烏汶叻的參選風波,都給選舉蒙上陰影。泰國軍政府總理巴育能否華麗轉身爲“民選總理”成最大看點。

澎湃國際推出“泰國選局”系列文章,試圖從多視角釐清選舉背後的迷局。

泰國北部彭世洛邦,“黑土地”之鄉,脫黃變綠的稻田隨風搖曳,茫茫一片。

眼下的3月至4月間,正好是收穫第一季作物的豐收季,但54歲的泰國米農維帕達(Wipada Klinhom)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維帕達站在她的稻田裏

市場上普通稻米6000銖/噸(約合人民幣1270元)的價格再度跌破了她的心理預期,而肥料、農藥都在漲價。她清楚記得,上一次賣完大米的錢還掉當季買肥料和農藥的貸款,幾乎所剩無幾。

讓維帕達苦惱的問題,正是今年泰國大選無法迴避的重要議題。

今天啓幕的選舉儘管距離上一次已有8年之久,但作爲泰國人口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維帕達所代表的北部農民選票對今年大選的結果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006年的那場動亂中,泰國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支持者大多是來自東北和北部種植水稻的農民,他們至今依然懷念他信被罷免前所倡導的補貼和低成本醫療政策。

“誰給我高米價,我就把選票投給誰。”維帕達坐在家門口的樹蔭下告訴澎湃新聞。

豐收年不豐收

從泰國首都曼谷驅車沿着11號公路向北行駛約5個小時,就進入了泰國中北部的彭世洛府界。

當地因適宜種植稻米豐沃的“黑土地”而聞名,錯綜複雜的運河系統和豐富的降雨量也爲大米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彭世洛府全府9個縣,93個區,1032個村子,每村人口從數千到上萬人不等,主要以務農爲生。

走進邦加統縣第九村村民維帕達的家裏,與其說是住所,不如說成倉庫更爲準確,滿屋上下堆滿了各種農具。屋外停放着一輛中小型的收割機,旁邊一臺碾米機,再旁邊是一大長排豬食槽。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維帕達屋外的農具

年過半百的維帕達與丈夫兩個人種了80萊(約爲12.8公頃)的地,入不敷出,不得已把養豬當副業。碾米機是用來爲同村人免費加工糧食的,這樣留下的米糠可以用來當飼料。

和彭世洛府多地的農民一樣,維帕達家一年種兩季大米,一季能收50噸糧食,但以現在的大米(普通稻米)價格,很難在成本之外還能有營收。

邦拉堪縣距離維帕達家30公里左右,因爲地勢過低,幾乎年年發生洪澇。當地房屋的構造底座都是架高的,明顯區別於其他縣區。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邦拉堪縣的房屋構造

該縣第15村的米農Tongpraew Choowong也告訴澎湃新聞,2019年第一季可以稱得上豐收,但是米價太低了,所以豐收也沒有什麼用。現在除了種稻米,她會種生長週期較短的蔬菜,拿去賣掉換錢。

泰國北部的米農們忘不了6、7年前大米賣出高價時的好光景。

2011年5月,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妹妹英拉當選總理。5個月後,英拉啓動競選時重點承諾的大米補貼計劃——政府向農民支付將近兩倍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大米。

當時英拉政府從米農手中收購大米的價格是普通稻米15000銖/噸,茉莉香米20000銖/噸,每戶大米典押上限不超過50萬銖。

根據當時的設想,這些從米農手中高價購得的大米將被囤積一段時間,待國際米價上漲後出手,使得米農和政府都受益。

但由於國際米價上漲後多個鄰國紛紛趁機出售大米,泰國大米的出口數量急劇下滑,全部積壓在政府糧倉。

在大米補貼計劃實施不到三年,英拉深陷大米瀆職案。英拉政府被指行事不力、腐敗滋生,令泰國政府損失數十億美元。加上政府財源不足、遲遲無法支付百萬農民總計1400億銖的欠款,在泰國全國引發了大規模抗議。2014年初,數百名米農代表在彭世洛市政廳外集會,追討米款。

此後,泰國的米價一落千丈,始終在低位徘徊,政府對米農的補貼也被取消。

“我希望現在的米價變成8000銖/噸就好了,”維帕達告訴澎湃新聞說,“六七年前的米價是現在的兩倍,雖然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拿到政府的米款,但我願意等。”

2014年軍事政變推翻英拉政府之後,泰國米農們對於軍政府接管國家以來的艱難處境和不斷增加的債務日益不滿。

“被喚醒的票倉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彭世洛南部農業區公路邊的競選海報

像維帕達一樣的泰國米農在過去十幾年裏已然成爲這個國家最有影響力的羣體之一。

由於他們的反對,現任總理巴育領導的軍政府近日推遲了一項頗有爭議的大米法案。

今年年初,軍政府通過一項法案,旨在建立一個由政府控制的監督水稻種植行業的委員會,授予國家唯一授權銷售某些品種水稻種子的權利,但遭到泰國農民的劇烈反對。這種限制被認爲只會有利於大規模的生產者,而非普通的底層米農。法案在上週被推遲。

在泰國前總理他信上臺之前,佔該國總人口約60%-70%的底層農民的聲音,很難傳到首都曼谷的政治精英耳中。

2001年,他信當選總理,一改泰國政壇“重城市、輕農村”的政策導向,深入北部農業地區,傾聽農民們的訴求,以惠民政策和行動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也激發了這一羣體的政治意識。

他爲泰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許多人(我稱之爲城市化村民)帶來了新的政治意識,”英國利茲大學政治學教授、《泰國的“他信化”》一書的作者鄧肯·麥克卡德(Duncan McCargo)認爲,“他培育甚至可以操控他們的訴求。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行駛在彭世洛的火車

在2006年那次政治動亂中,他信的“紅衫軍”支持者大多來自種植水稻的東北部和北部,與支持軍隊和保皇派的中產階級選民的反他信“黃衫軍”激烈對抗。

沒有其他政治家或政黨能夠贏得這一泰國多數選民的忠誠度,儘管他們都試圖模仿他信,或是用他信的政策‘反他信’。”鄧肯·麥克卡德日前告訴澎湃新聞說。

邦拉堪縣一直以來深受泰國各政黨的重視。該縣孟邁區常務書記Chaowalit Luangsrirat指着他身後的於戎河對澎湃新聞說,縣裏每年有6、7個區都會受它影響發洪澇,一來就持續兩三個月,阿披實、英拉和巴育這幾位泰國總理都因水災來視察過。

“阿披實總理多年前來的就是我們村,他沒有讓人鋪上沙袋,而是親自在被淹的田地裏蹚水。”第15村的米農Tongpraew Choowong說道,那是令她終身難忘的情景,並可能爲此在今年的選舉中給阿披實領銜的民主黨投上一票。

不過她也坦言,“爲泰黨的政策對米農更好。”

“你現在比5年前更開心嗎?你想在火星上出售你的農產品嗎?”爲泰黨總理候選人、曾在2011年輔佐他信妹妹英拉上臺的老臣素拉達,日前在同爲農業大省的孔敬府的競選活動上向年邁的支持者們說道。

作爲他信陣營今年最受矚目的候選人,素拉達連日來馬不停蹄,鞏固着北部與東北部農民這一票倉基本盤。

“儘管他信(軍事政變後逃亡海外)已經十年沒有踏足自己的國家了,但他仍是泰國政治中最具統治力的人物。”鄧肯·麥克卡德說,“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現象。”

Tongpraew和她身旁的村民說,前幾年巴育總理也來過,不過就坐着飛機在水災地區上空視察了一圈就回去了,沒下到受災的村裏。

下一代人不想種地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Tongpraew Choowong

Tongpraew今年59歲,一家七口人中,除了老兩口和大兒子還在種地,小兒子、兒媳外加一個侄子都去曼谷上班,小孫子在學校上學。

維帕達只有一個還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她說一定會讓兒子上大學,擺脫種地的命運。

“米價很低,務農又非常辛苦,很少有年輕人會感興趣。” 泰國中小企業聯合會彭世洛地區副主席Buntham Loekchio說,泰國新一代人口不再去從事農業生產,作爲一個小型農產品企業的經營者,他感到擔憂。

背後折射出更令人擔憂的現象是農民家庭的高負債,以及世界最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

根據泰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東北部約360萬戶家庭負債,佔全國總負債的三分之一以上。東北地區家庭平均負債最高,爲179923泰銖(5680美元),人均收入最低,爲6656泰銖(210美元)。

泰國農民的困境與1%的富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2018年全球財富數據手冊,後者擁有泰國66.9%的財富。這個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成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國家。

自2014年軍事政變推翻英拉政府之後,大米價格一路暴跌,讓北部的農民經濟上陷入艱難時期、債務堆積如山,其中一些人選擇放棄了水稻種植,但其他就業選擇也並不多。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彭世洛南部廣袤的稻田

“巴育政府過去五年在經濟上的成就乏善可陳,”曼谷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Pitch Pongsawat告訴澎湃新聞,“軍政府掌控下泰國不符合一些西方國家的投資標準,因此國家經濟發展過度維繫在旅遊業,發展動力不足。”

擁有着享有“泰國最美坐佛“美譽的雙龍成功佛及諸多自然景觀,彭世洛是本地泰國人會選擇觀光遊玩的旅遊景點。“不過這幾年經濟不景氣,大家口袋裏的錢不多,來玩的泰國遊客少了。”Buntham說,雖然外國遊客有增多的跡象,但彭世洛畢竟沒有那麼出名,許多酒店和餐廳的生意變淡了。

未來路在何方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Buntham Loekchio和他參選“一村一產品”的護膚品

現年45歲的Buntham也是普通農民出身,但乘着當年政府利好政策的東風,依靠農產品創業,他早早完成了轉型之路。

目前已經是泰國中小企業聯合會彭世洛地區副主席的他談起這一轉變,還得重提18年前他信上臺時推出的“一村一產品”項目。

“一村一產品”是他信政府2001年推出的扶持計劃,即政府幫賣項目,其中所有產品全部來自於泰國衆多的村莊社區,經過挑選之後投入市場。

在彭世洛,參加評選的通常與農產品相關。因爲受到泰國農民和中小企業主的歡迎,這個源於他信時期的政策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Buntham說,中小企業聯合會也是他信初任總理時創辦的,這些他信時期的政策改變了他的生活。

“我先是有了泰國註冊的水稻品種,後來又與國立法政大學NSTDA試驗室合作以大米爲基底開發出了產品。” Buntham驕傲地說道。

但在被問及將在24日的大選中投票給誰時,Buntham表現得有些猶豫。他說,他所在的村子有8000多人,大多數人說要投給他信-英拉派系的爲泰黨,剩下大約有兩三千人要投新未來黨,“這兩個政黨都是反對軍政府的”。

Buntham說,泰國過去五年的經濟一直不好,“新政府無論如何,都不會讓經濟比現在的情況更差。”

彭世洛市郊一家米粉加工廠的老闆Wisit Wachirapong也深有同感,“現在泰國經濟正處於最低點,未來好壞要看新政府。”他告訴澎湃新聞,因爲之前在與“官僚體制”打交道時遇到過不愉快的經歷,他決定今年大選將票投給主打政策聚焦反腐、推動政府透明化的泰國文明黨。

泰國選局|大米的分量

Wisit Wachirapong,Hongtongkoo米粉加工廠老闆

從私營企業主角度看,Wisit說,只要政府機構的官員能尊重私人營業者,後者自然能發揮能量。

雖然已經過去多年,在洪澇災害嚴重的邦拉堪縣,農民們迄今津津樂道的一項治水政策是英拉在2011年泰國大水災後提出的“邦拉堪模式”(The Bang Rakam Model)。

該模式是一個試點項目,即嘗試通過有效的水量管理解決全國的洪澇和乾旱問題。簡單而言,即將水災區的水及時儲存並輸送至蒙受旱災的泰國其它地區。

至今,巴育政府仍在沿用英拉執政時期提出的治水模式。

不過,對於當年英拉政府推出的大米高價補貼方案,時至今日在泰國國內精英中仍不乏嚴肅而猛烈的批評者。

“我們的政治家們以推出粗暴的政策來迎合貧窮者的需求,即極端民粹主義政策,”《曼谷郵報》近日在大選前刊發評論文章“貧困不是政治產品”犀利地抨擊道,“如前英拉政府的大米補貼計劃,承諾給予不現實的高價補貼,而不是鼓勵農民們出產高質量的大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