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大陆的网友陈君写信给博主,他说他是某个上市公司旗下供应链公司的产品总监,他有次参加一场在上海举办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培训课程,培训的内容是针对「全球十大供应链金融」的详细解说... 结果他说所谓的「十大全球案例」基本上说的都是「十大国内案例」,而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则清一色的都是讨论「放贷款」。

  陈君跟博主说:「丛老师,我认为国内谈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其实都是阉割过的供应链金融,这种课挺没水平的,都是干资金掮客的活儿」「请问您能不能赐教甚么才是供应链金融真正的」产品」呢?」

  博主在网上帮网友解答各种贸易金融的问题已经很多年了,遇到的问题也不在少数,但是要一语说出甚么才是供应链金融真正的」产品」还真是有些难度,为什么呢?且听博主分析。

现在(中国大陆)一般定义所谓的「供应链金融」系泛指有一个核心厂,而且这个核心厂与他的上游供货商们的交易付款条件采用延迟付款的「记账交易」,然后金融机构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套可以让供货商们得以简易融资的产品... 云云。在此前提下,所谓的核心厂被默认是信用良好的企业,所以只要能得知核心厂对这些供货商的付款信息,这样金融机构放款给供货商就属于低风险业务啦...。 但是要得知核心厂的付款信息是何等困难,金融机构为了争取到业务无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旦能获得这某核心厂的青睐,除敲锣打鼓四处宣扬外,还会特别声明这是一种『金融创新业务』!

  上述说白了就是最基本的「应收帐款融资」业务!融资不用具体的担保品,以供货商针对核心厂(已承认)的应收帐款为副担保即足够!这种无担保授信业务打从这世界上有银行以来就在做了,实在看不出做这种业务有何高明之处值得大肆宣扬。

  其实核心厂也有三六九之分,真正优质的A咖核心厂为了专注本业所以不愿配合金融机构做这种业务(你有听过苹果、英特尔、台积电、联发科自己出来搞供应链融资的吗!况且能替这类核心厂供货的供货商也不会是B咖);稍逊一点的B咖自己出来成立供应链融资或保理公司自己做(「水肥」不落外人田,如仁X、X宝、富X康之流);再差一点的C咖才会找银行合作(自己现金流不行,找银行合作的目的是要占供货商的便宜,试图延长一些帐期,但事实上多数都事与愿违)。

  最烂的D咖则是连银行都看不上他,只能跟一群民间非银机构(保理公司、P2P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最近两年还加入了搞区块链的公司)合作,一群D咖得要靠众筹才有资金,那些个ABS或供应链基金等的商品(垃圾债券.)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说这些是垃圾债券还算抬举了它,而且卖这些垃圾债券的人也不怕会有现世报?

  如果你认同博主上述的观点,那你应该就知道在大陆目前所认定的」供应链金融」其实只是没甚么技术的贷款业务,并不是真正的供应链金融!真正适合开展业务的「核心厂」其实是寥寥可数。

  那么真正具有产品多元性质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在哪里呢?做生意你卖我买、我买了转卖,或是加工再销售,买家买了我的产品再制成其他产品(譬如轮胎厂买了橡胶生产轮胎),今天是挑肥拣瘦的买家明天就是需要陪小心的卖家... 这些形形色色的买卖,才是真正的供应链。

  老胡开的鞋裁厂专门裁切各式高级鞋材销售给清鹿、泰丰等这些A咖鞋厂,交易付款条件是出货后90天T/T付款。老胡的鞋材是从西班牙进口的高级皮料,付款条件是D/P,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胡每个月都要向出口商采购约200多万美元的皮料,每单的净利润差不多是4%。这么大的生意量老胡用自己的资金还可以应付,但前两年老胡交棒给儿子小胡,小胡把生意线又拓展到了笔电行业~~ 对!您没看错,就是电子业。

  原来宏碁、华硕等世界级笔电大厂推出一系列高单价的笔电,用真皮包覆在笔电外壳以增加质感,所以向小胡采购大量的高级皮革并要求按规格裁切交货,付款条件一样是交货后90天T/T付款。小胡拉到这个生意,每个月又多出了70多万美金的采购量,对小胡这种中小企业来说算是挺沉重的资金压力。

  小胡找到了在银行工作的大学同学阿龙帮忙,阿龙说「你的买家都是体质相当不错的企业,跟本行也有往来」「只要你把跟这些买家以前、现在、以及未来的全部应收帐款转让给敝行,我就能核出一个光票保证额度给你」

  做法是小胡先跟西班牙的出口商Diego先生达成协议,增加采购量的同时把付款条件改为交货时以阿龙银行保证过的商业本票(C/P)付款,票期为120天。这张本票由阿龙的银行从台北寄出给西班牙最大的银行Banco Santander托收,如果Diego需要变现,Banco Santander直接就能提供票贴服务。阿龙的银行在台湾也有跟Banco Santander往来,双方都互有同业额度。

  至于票贴利息谁出?这个由双方生意人自己去乔,不关阿龙的事儿!

  小胡每个月转让约300万美金的应收帐款给阿龙,买方又是大厂,商情很好,况且皮革裁切的验收标准也都有SOP与检验标准。阿龙的银行不用出资融资,只要担保本票不跳票即可。

  每到了买方付款日,买方把货款支付到阿龙银行指定的账户(阿龙负责收款),右手收钱然后左手把本期该轧的票款圈存,剩下的钱则转入小胡的公司账户。

  解决了小胡问题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小胡的」融资性负债」!小胡公司的财务报表依然漂漂亮亮。

  阿龙没有借钱给小胡,阿龙主要的风险来自这些A咖鞋厂或笔电大厂赖皮不付款或是破产倒闭... 但是这个机率相对很低,属于低风险业务。

  这套方式若运用在中国大陆则更能显得效果惊人!一来是因为大陆的融资相当贵,而海外融资相对便宜;二来则是大陆验在许多金融机构流动性吃紧(没钱),不如透过贸易工具让客户的交易对手在境外融资。

  上述是银行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相当高明的做法,可是大陆现在有很多非银机构成立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它们又该怎样办理业务呢?

  我们都知道金融机构的利润是靠「经营信用」以及「管理风险」而来的,没有信用的金融机构很难做到生意(不相信的话你请自贡市的银行开一张信用证到国外,看哪国的出口商愿意收)。大陆非银的供应链公司、保理公司等企业要开展相关业务,一定要跟(大)银行合作,利用银行的reputation再逐步建立起你自己的信用体系。

  所以对非银金融机构来说,你风险管理的技术一定要比银行强才行,然后你还要多多结识海外同业伙伴(Correspondent Bank),因为银行只是帮你增信,不会帮你做marketing,所以要结识海外同业你才能推出marketing。接著就是你对贸易金融项下的产品结构要比银行更熟捻,以避免日后银行劈你的腿。

  最后博主奉劝想做供应链金融的非银业者一句话,你们要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光是「融资」或是美其名曰「代垫货款」甚至是「托盘」,都是没有前景的作法,原因博主已经在很多篇文章都提过。你们唯一能长久走下去的做法就是博主最推崇简永光老师所主张的「贸易财务工程」,以「利他」出发、用「以保证取代融资」为手段办理业务.虽然这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又被很多被融资观念洗脑洗废的人说这一套「不接地气」,但博主的学生大连的保理公司王晓宁、张海钧等人都有实操的案例,而且他们也不吝在很多公开场合分享他们的经验。

  说不接地气的人,其实只是畏惧不敢跨出去的井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