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從1898年流浪國外開始,先從天津塘沽南下逃亡到香港,輾轉到日本、美國、歐洲。

第二、康有為曾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經過英、法、意、加拿大、希臘、埃及、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印度等30多個國家。

第三、1904年到達瑞典買下一個小島,中國式豪華裝修,堪稱土豪。

第四、直到1914年辛亥革命後回國,死於1927年,所以小康同學去過的地方估計多的只能是大概,細節應該無從考證。


據說是30多個國家!1898年戊戌變法被迫中止,其中六君子死於非命,而康有為則溜之大吉。因為人脈關係,他帶著光緒帝的保命詔書去了日本。和大家想像中的苟延殘喘不同,他在日本的生活很好,好友對他招待非常熱情。當然,他這樣逍遙自在,慈禧自然不樂意。所以她給日本政府施壓,交出康有為。日本雖然不怕她,但到底不想鬧得太僵,便把康有為給轟了出去。無奈之下,康有為也只能離開日本,開始了對各國的遊歷生活!有才的人,去哪裡都不會過得太差。康有為前前後後去了許多個國家,包括英法美等。在這些國家,他一點都不像個逃犯,還做起了地產的生意,他先後在倫敦、巴黎等地最熱鬧的地方買了房,最後還去瑞士買下了一個島嶼,自己成了島主。過著逍遙的生活!


康有為效「耐苦不死之神農遍嘗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


康有為曾四度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到過,英,法,意,美,日,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越南,緬甸,巴西,埃及,印度,等42個國家


16年間,康有為效「耐苦不死之神農遍嘗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


康有為前前後後去了許多個國家,包括英法美等。在這些國家,他一點都不像個逃犯,還做起了地產的聲音。他先後在倫敦、巴黎等地最熱鬧的地方買了房,最後還去瑞士買下了一個島嶼,自己成了島主。


去過30幾個國家,都是流亡,但是過得還是很舒服!


身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康有為,卻也有另一樁出名大事:他流亡海外的十六年里,那驚掉多少圍觀群眾眼球的奢靡生活。

所謂「住豪華酒店」「吃大餐」的描述,在康有為當時的海外生活里,只是個起步價。人家「流亡」這一路,單豪華地產都買了一票。還在瑞典乾脆買了個小島,當時取名叫「北海草堂」,現在被當地人稱為「康有為島」,年年給瑞典旅遊業火熱創收。

晚年的康有為,還曾刻印炫耀一番:「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他在旅途里寫的相關遊記,今天還是研究西方近代社會的寶貴資料,當然字裡行間,滿是燒錢。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作為一個變法失敗的流亡者,逃到國外的康有為,卻彷彿一夜暴富,過起了土豪生活。第一個原因,就因為康有為手裡,有一棵十分管用的「搖錢樹」——光緒皇帝載湉。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亡海外,光緒皇帝也被慈禧太后軟禁,二人相隔萬里,怎麼還能做得了搖錢樹?人家康有為有辦法呢——離得遠又如何?照樣拿來打感情牌。

比如康有為流亡到加拿大時,正是戊戌變法失敗的次年,聞訊趕來見康有為的加拿大華僑,竟一口氣聚集了數千人。看著這些背井離鄉卻依然擔憂國家命運的同胞,康有為立刻拿光緒皇帝扯起了話題,先說光緒皇帝在皇宮裡過得苦,苦到「索雞粥不得」,聽得現場的同胞們也心疼不已,各個淚流滿面。接著康有為又話鋒一轉,鼓勵華僑們「願齊心發奮救中國否」。果然激得大家群情激奮,紛紛掏腰包捐錢。

於是,流亡海外的最初幾個月里,康有為就這樣舉辦了多次演說活動,每次都把光緒皇帝搬出來「賣慘」,現場效果也十分震撼,基本都能「賣」的盆滿缽滿。不過康有為也明白,「賣慘」也不是長久之計。既然光緒皇帝這棵「搖錢樹」這麼好使,那不妨把他升升級,變成一個長期「提款機」:保皇會!

保皇會,是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成立的一個著名的「保皇組織」,當然這個組織的全稱,今天就相對低調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而從運作看,康有為的這家「保皇會」,確實也更像「公司」:所有的入會者,都要先交兩塊錢會費。「保皇會」名下的產業也十分豐富,包括了礦山商店報社書店等多個門類。那為什麼大家都心甘情願給他交錢?實在是康有為的話說的太漂亮:「若海外五百萬人,扯算計之,每人能以煙酒之餘,人捐美洲銀五圓……則中國立可救矣!」你們把血汗錢交給我,我還給你們一個強大的中國。在這十六年間,康有為的流亡生活卻活得有滋有味,山珍海味、妻妾成群,更是七赴法國,八游英國,十一次出入德國,還遊歷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希臘等42個國家。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宣布「臨朝聽政」,光緒皇帝被軟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攜僕人李唐於9月20日天未明時離京,從天津塘沽南下逃亡香港後輾轉日本、美國、歐洲。為獲得國際支持,他曾遊歷列國,會見歐洲各國君主。1898年至1913年的16年間,康有為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希臘、埃及、巴西、墨西哥、日本、新加坡、印度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04年,康有為在瑞典買下了一個小島,並在島上搭建了中國式的園林建築「北海草堂」。據考證,康有為花了2.8萬克朗買下,又花了7999克朗進行修繕。「房屋雖非廣大,但約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傢具及裝飾極其豪華,似乎頗為富裕。」

1907年,49歲的康有為在美國西部,結識了17歲的美國華僑何旃理。何不僅通曉四國文字,且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聽了康有為的演講後迷戀上他。康有為當時已娶了原配夫人張雲珠、二太太梁隨覺,但何旃理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康有為。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至此一直留在國內,直到1927年逝世。


康有為效「耐苦不死之神農遍嘗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