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做一个好医生必须把持住几点。“空心”才能容万物,腾空了外界的干扰,真正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就踏上了一心赴救的大医境地;心旷为大医,宽容是心与心的交融,无语胜过有声;宽容是仁医的虔诚,是智者的宁静。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事业的成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有了一颗坦荡的心,无论做任何事,都会感到愉快而宁静;无需追求完美,很多医生都执着于追求完美,但这样追求完美,有时反而因噎废食,流于吹毛求疵,不管于自己还是于他人,都是一种不必要的辛苦。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我们只有在鲜花凋零的缺憾里,才会更加珍视花朵盛开时的温馨美丽;只有在人生苦短的愁绪里,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真情;也只有在泥泞的医学道路上,才能留下我们生命竞争的足印;

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医疗事业中淡泊是一种真我,限于虚名浮利泥淖的人,即使是在生命终结的刹那蓦然回首,可能也无法体会到难以把握的快乐滋味;闲他人之所忙,方能忙他人之所闲。“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百丈禅师)。呱呱坠地的婴儿,生下来都是两手紧握,仿佛想要抓住些什么,看看垂死的老人,临终前都是两手摊开,撒手而去。做学问的人腹中空空时,学识空虚让他紧握双手;只有参透医道玄机才能释然。既然如此,不如将一切放下。要将自己的时间放在对得起自己的地方,参能参透医道中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竹杖芒鞋轻胜马,饥来吃饱困来眠。观潮起潮落,看清风送云。

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又何尝不是医道精髓呢?;弃名利于医途中,司马迁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好名之人必将被名枷捆绑,好利之人也会被利锁缚住。放弃握紧拳中的名利,只能看到掌中的世界,不如摊开双手,欣赏整个浩瀚的天空;微笑示人,从医以心换心,微笑,是一朵绽放在脸上的蓓蕾,它根植在人的美好心灵中,闪烁着善良与智慧的光芒。微笑,是医生最好的通行证,它引导我们告别冬日的寒夜,引来春天的朝阳。微笑像一杯清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像一律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冷漠,像一杯冰茶,赶走燥热,带来清新;不要自满,为事业留三分余,一个青年到河边钓鱼,遇到一个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他处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老人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年轻人,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你放心,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了。

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以厚道之心待人,既是一种包容的胸怀,也是一个友好的讯号;医道需戒律,戒的含义就是约束自身,心安理得、活得自在。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所谓的约束,医学事业犹如车轮与方向盘,方向盘不限制车轮的自由,车就会跌到深渊里去。医生要坚持一种“戒”的态度,才能够帮助医生顺应规律而成事获得完满自在的生活;

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行医如水,立志如山,一个怀有积极态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梦想就像是沙滩上最美丽的鹅卵石,陶冶着心灵,却硌疼了双脚,让后人没有任何驻足的机会,只能起步飞扬,奔向梦想的地方。理想,可以引导一个人走上正途。一个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有理想。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时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可以轻舞飞扬;无所住而生其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心灵的快乐是思想领悟的结果,它源于禅宗思想最高境界《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如果无法放下这些,我们就会活的十分艰苦。因而,在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只有学会放下才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解脱,让自己活得洒脱。“无所住”,就是要清除内心一切不合理的成见、情绪和对善恶、爱情的执着。

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而生其心”,实际上就是清心,只有清心的人才总会表现得宽容、单纯、恬淡从容。既然“放下”有如此之妙,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会并且运用它吧。“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着这样的心境让我们的内心“无所住”,我们的心理弹性必将因此而更为强韧,医者真正的幸福和愉悦也必将更多更美;以平常心做非常人,不显不露中得成就。

医生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宋代无门会开禅师所作《颂》诗曰: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怡然自得的心境,这种日日是好日的洒脱超逸,正是平常心。但一名医生须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无为、无争、不贪、知足,保持对名利的淡泊心,对屈辱的忍耐心,对他人的仁爱心,做好每天当做之事,享受每一件事情带来的欢乐,自然会获得更纯粹的幸福。做到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处之以淡;荣宠事来,置之以让;怨恨事来,安之以退。

(节选)写于2011年……顾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