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戰國時期的傑出人物,他出生於楚國,先是在楚國做個小官(丞相府長史),後覺得一身才華無法施展,而來到秦國。當時的秦國宰相呂不韋任命其為郎(也是打雜的),後屢次提出好建議,被秦王贏政任命為長史、客卿,最後成為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秦始皇東巡中途死亡時,李斯為了權力,聯合趙高、胡亥,隱瞞消息,偽造詔書,逼公子扶蘇自殺,從而扶持胡亥繼位,立下大功。但趙高忌憚李斯的功勞,多次進讒言,最終李斯被腰斬。

在牛娃看來,李斯的悲劇,根本在於:心黑,但不夠黑,太在乎所謂的名聲而做事情畏首畏尾,不懂的靈活變通。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病。

(▲李斯)

1.因為心黑,所以當了丞相

李斯是一名政治家,而政治家的突出優點就是擅長利用權謀,排除異己。李斯和韓非是同學,都是荀子的學生,關係很好,按理說不應該嫉妒自己的小夥伴,可當秦王非常喜歡韓非,多次邀請他來秦國,甚至不惜打動戰爭逼韓國交人時,李斯就怒火中燒,在秦王面前挑撥離間,暗中用計,最終除掉了韓非這個心頭大患。

(▲韓非)

可憐,對於政敵,李斯心很黑的,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任何人,只要威脅到他的權力,就一定要想法設法打擊報復,除之而後快。比如,支持扶蘇的蒙恬,也是被他設計處死。

2.因為心不夠黑,所以死於非命

中國知識分子有個普遍問題,就是:內心有底線,看不起太監。

李斯是儒家和法家學派的傑出代表,是一國丞相,可謂國之柱石。他固然也因為個人慾望,殺了一些人,如蒙恬、韓非,但那是因為威脅到他的利益。在他看來,還是希望培養人才、發掘人才,大家攜手共同把秦國建設的更加強大的。所以,他的做事,是有很明確的底線的。

可趙高是沒底線的。對於一個太監,他可以為了權力,無所不用其極。雖然,他和胡亥、李斯一起互相合作,輔助胡亥繼位,可二人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趙高的很多建議,純粹是出於個人利益,所以經常都被顧全大局的李斯給擋了回來。一次,兩次……最終,趙高覺得,李斯再也不是那個言聽計從、親密合作的小夥伴了,而是必須除掉的絆腳石了。雙方關係,於是進去你死我活的階段。

(▲趙高)

而恰恰胡亥,也不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皇帝。他當皇帝,就是為了貪圖享樂,根本不想有一番作為。於是,他和趙高便一拍即合,玩的不亦樂乎。同樣,他也越來越不能理解李斯所謂的底線,所謂的為國為民,那麼,既然看不慣,就除掉他吧。

(▲胡亥)

這時候,對李斯來講,就很危險了。要麼他靈活變通,假裝和他們同流合污,這樣子可能會留下千古罵名,但是可以保存自己的性命,實做一些為國為民的好事實事。要麼就只能等待被殺的命運,因為在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不管你是辭官離開朝廷,回鄉隱居,還是在朝為官,只要皇帝一句話,你都有可能被殺。

最終,知識分子的底線,讓李斯選擇不同流合污。208年,一代傑出政治家、文學家、知識分子李斯,被腰斬於市,三族之內被全部誅殺。

總結語:中國的知識分子,長期受儒家思想影響,心中有信仰,做事情往往有底線。可政治是複雜的,是冷冰冰不講個人情感和底線的,所以既然從政,就應該拋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更多在乎結果而不是過程。只要能為民造福,必要的時候,可以靈活變通,妥協乃至退讓,忍辱負重,而不是一味固守所謂的底線。為了一個光明的結果,又何必在乎手段呢?


大家好,我是執著的放牛娃。我喜歡從人性角度作為切入點,和您一起分析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一起揭開歷史神秘的面紗,還原一個儘可能真實、鮮活的歷史。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並加入我們的討論,謝謝!????


李斯之死是死於趙高的陷害,也是死於自身罔顧道義一味追求個人富貴的錯誤選擇。

年少時的李斯本來只是楚國郡衙門的一名小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廁中鼠和倉中鼠的不同境遇中悟出了「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改變所處的環境」的道理。之後,他求學於當時的大思想家荀卿,學習帝王之術,藉此作為追求個人功名利祿的進身之階。

李斯看準了秦國是當時最有發展潛力的大國,辭別荀子後,他離開楚國西入秦,先是在秦國權臣呂不韋門下當舍人,後來因為才能出眾,得到了秦王的賞識,仕途進入快車道,從長史升為客卿,從廷尉到丞相。

李斯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為秦國的一統天下和秦朝建立後的政權鞏固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個人和家族的尊崇地位也達到了頂點。

李斯、秦始皇、蒙恬塑像

然而,李斯命運的轉折從秦始皇的突然駕崩開始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重不起,經過河北沙丘台時讓隨行的中車府令兼行璽符令趙高筆錄遺詔,命令遠在北方監軍的長子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事實上就是讓扶蘇主持葬禮,繼承皇位。

當時隨同始皇出巡的除了趙高之外,還有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皇帝在外突然死去,李斯為了穩定局勢決定暫時封鎖消息,而趙高卻開始策劃一個大陰謀。趙高勸說與自己關係密切的胡亥自立,在取得胡亥的同意後,又試圖說服李斯參與這個政治陰謀。李斯出於保住個人名位的考慮,竟然被說動,贊同殺扶蘇、立胡亥的「沙丘之謀」。

李斯雖然在此後的秦二世政權中保住了丞相之位,但由於胡亥的昏庸和趙高的擅權,朝政日益腐敗,朝中大權盡歸趙高。趙高還誘使李斯經常在胡亥玩樂的時候奏事,導致胡亥對李斯的不滿,還多次在胡亥面前進饞言陷害李斯。李斯竭力辯護,但胡亥哪會聽他的呢?李斯終於以謀反罪被逮入獄,成為趙高砧板上的魚肉。

在獄中,李斯自認有功於大秦,拒不認罪,向胡亥上書被趙高扣留,失去了自我辯白的機會。趙高還輪番折磨拷打李斯,年老體衰的李斯終於被迫招供認罪。聽到消息後,胡亥還說:「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胡亥的愚蠢昏聵如此,李斯焉能不敗?

秦相李斯之墓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判處受五刑,最後被腰斬於咸陽市,夷滅三族。五刑指的是什麼呢?據《後漢書》記載:「昔高祖令蕭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這裡記載的雖然是漢朝的制度,但是漢承秦制,可以作為秦朝「五刑」的根據。也就是說,經過五刑的先後折磨後,李斯最後被腰斬。

大秦帝國的一代名相李斯的結局如此悲慘,可悲可嘆!

關於李斯之死的更多分析,詳見拙作:https://www.toutiao.com/i6708960535771087372/


感謝您的閱讀,覺得有用的話歡迎點贊、評論,記得關注我的帳號~


公元前210年,李斯和趙高合謀篡詔改立,擁胡亥為帝;同時以「不忠不孝」之罪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史稱「沙丘之變」。

政變過後,李斯本就官拜丞相,同時挾擁立之功,風頭一時無兩。殊不知此時的他已經被某人給惦記上了,這個人就是趙高。

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這話用在李斯和趙高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李斯沒把趙高當對手,而趙高卻把李斯視為通往權力頂峰的絆腳石。確實,李斯手上的牌太多了,根本沒把區區一個宦官放在眼裡。

「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史記·李斯世家》

李斯長子為三川郡守,其他兒子都是駙馬,女兒都是王妃,滿屋子的皇親國戚。他壓根就沒想過趙高敢動他。二者有心算無心,李斯和趙高之間的爭鬥剛開始就失了先手。

可笑李斯自認為擁立有功,可胡亥不這麼想啊。胡亥是趙高從小教到大的,在他看來,如果沒有趙高,他根本無緣帝位。而李斯,只是趙高請來的一個幫忙的,親疏有別。這方面來看,李斯又被趙高壓了一頭。

後面發生的一切對李斯來說就悲劇了。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為鞏固帝位殺了一眾兄弟姐妹,李斯在皇家勢力被連根拔起。又是在趙高的教唆下,胡亥隱居深宮整天吃喝玩樂,趙高成了胡亥和群臣之間唯一的溝通橋樑。李斯根本連皇帝的面都見不著,又談何反擊?

再者當時農民起義爆發,天下大亂。李斯位列三公卻無力鎮壓,在胡亥眼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加上趙高一直在邊上煽風點火,李斯被處死就不奇怪了。

李斯最後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隨意分享一下見解,不喜勿噴。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李斯是怎樣死的: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而這一結果也是他自己的一手導引的。下面列舉幾點緣由:

1.一山不容二虎。秦始皇死後與趙高矯詔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獲得二世重用,但是李斯為趙高所忌。李斯一開始為了保住權位對胡亥那是各種逢迎,胡亥對他也很放心,畢竟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李斯是當時朝廷職位最高的一位,但是卻有個人對他的位子念念不忘,於是又一場陰謀爆發了。趙高通過自己離胡亥更近的方便,設計讓胡亥一步步對李斯產生了懷疑,每次李斯上奏,趙高總在胡亥享樂的時候才通稟,讓胡亥對李斯心生厭惡。

(趙高與李斯)

2.迫害長子扶蘇,為百官不容。趙高修改詔書,殺死嬴政嫡長子扶蘇,當時身為宰相的李斯沒有阻止趙高,反而還和趙高狼狽為奸,幫助趙高害死扶蘇。然隨著事件的逐步發展,扶蘇的支持者自然能明白事情的緣由。所以在其倒台之後自然是,火上澆油加以攻擊。

(扶蘇與蒙恬)

3.農民起義爆發,李斯無能力鎮壓至皇帝厭惡。李斯將蒙恬賜死。巨鹿之戰項羽之所以能擊敗秦軍,是因為秦國將士已經厭倦戰爭,因為關中朝廷的內鬥而離心離德,主將蒙恬之死,就是長城軍團內部渙散的根源。

(獄中李斯)

所以綜上幾點,在沙丘之變李斯矯詔的那一刻起,它不僅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一念之差,最終被施以五刑。看著自己一點一滴慢慢死去的,同時他也看到了自己為之追逐一生的榮華富貴、權勢地位也隨之而去。


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人。師從荀子。學成入秦。


初始,呂不韋任命其為郎。後勸說親王嬴政滅諸侯成帝,被提升為長史。後其獻計離間六國群臣,被升為客卿。政十年,李斯因間諜鄭入秦,上《諫逐客書》被秦王採納,升為廷尉。

在秦王嬴政滅六國時,李斯起到了較大的作用。秦統一天下後,尊秦王證為始皇帝。李斯被委任丞相。

李斯走上了權力的中心。 建議始皇帝統一文字、通過度量衡、統一貨幣發揮了自己的才智。


趙高,本是秦宗室遠親。因其母犯刑法受處刑身殘。被收入秦宮內做隱官。始皇帝聽說其為人勤奮、精通法律提攜其為皇帝車輿,被教胡亥斷獄判案。趙高精於察言獻媚得胡亥信任。


胡亥,始皇帝十八子。

扶蘇,始皇帝長子。為人仁、寬厚剛毅勇武,因勸諫始皇帝「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世事,始皇帝將其派到蒙恬處協助抵禦匈奴、修築長城。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始皇帝嬴政最後一次出巡。李斯、趙高、胡亥一同前往。出巡中始皇帝突然去世。遺照令大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此時,大公子還在蒙恬處督修徹長城。管理遺照的趙高發動了陰謀。威脅李斯矯詔處死扶蘇和蒙恬。並隱瞞始皇帝駕崩的事實。用鹹魚堵人口舌。回到咸陽後擁立胡亥為秦二世。


李斯被趙高脅迫沙丘之謀。趙高擁立胡亥,不能依詔書傳位扶蘇。扶蘇和蒙恬蒙毅關係非常,趙高脅迫李斯以官位堵起口舌。若扶蘇登記必用蒙恬蒙毅。李斯何地處之。李斯然趙高此話有禮。便於起共謀詐稱始皇帝遺照立胡亥為太子。並篡改遺憾令扶蘇、蒙恬自盡。扶蘇接到詔書自盡身亡,蒙恬不肯死被囚陽周。逮捕蒙毅囚至代郡。


二世胡亥繼位後,瘋狂殺戮。殺兄弟殺姐妹。殺蒙毅。逼蒙恬自盡。李斯於二世胡亥即位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臉上刻字、割鼻子、砍掉左右腳、腰斬,最後剁成肉餡。具五刑也。李斯一家被殺。


李斯被殺,完全是趙高和李斯的政治鬥爭的結果。最後趙高技高一籌勝了李斯。趙高得寵胡亥,擔心李斯得胡亥寵信。千方百計陷害李斯。李斯落如此下場完全是政治爭鬥。權力鬥爭的結果。趙高用指鹿為馬的事件考驗人心。把不合自己意願的人都殺掉。最後逼二世胡亥自殺。當然趙高也沒有善終,被扶蘇的兒子子嬰殺死。


李斯為趙政統一六國,兼并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他是秦始皇建立秦朝的最大工功臣。他原是楚國人,二十齣頭的時候就認識到了,卑賤是人類最大的恥辱,貧窮是人類卑賤的源頭。他對事物觀察細緻,從廁所和糧倉的老鼠的區別就決定了自己今後奮鬥的目標。他跟隨荀子行游天下,學習本領增長知識!

他做人可以說是十分真實毫不做作,能清楚直白的表達自己對權勢權利錢物的追求。他本只是為呂不韋提建議的小小門客門,但他年輕著呢!不甘平庸逐漸嶄露頭角,開始為秦王出謀劃給始皇上書。為鞏固皇權提出焚書坑儒愚化百姓,還有設置郡縣制等政策都一一的被採納。

所以秦始皇賦予他權勢,給他尊貴的地位,而他最終得以位極人臣成為秦國的宰相。李斯他志驕意滿,洋洋得意。我們這些上帝視角的看客禁不住為他嘆息一聲「李斯,慢行這就是你人生的巔峰,是你攀登的最高點了」!《史記》記載,秦始皇在巡行出遊時病死在途中。當時是只有趙高、李斯、胡亥三人在場。秦始皇曾下詔傳位給扶蘇,但胡亥在他的老師趙高的勸說下與趙高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遊說李斯合夥篡改詔書。李斯本也想忠於嬴政,但他是法家的堅定支持者,而扶蘇觀點中帶有儒家的成份,與李斯立場不一政見不合。所以三人密謀,二世胡亥上位已成定局。李斯滿心以為,他能輔佐這個年輕的帝王成為新的霸主,沒想到他低估了趙高的野心也沒預料到皇權和相權從來都是對立的。他想要鞏固的皇權反而奪了他的相權,他看不起的趙高反而把持著朝政,他提出的嚴苛的刑法反而最終奪取了他的性命


自己作死的。

秦始皇死後,趙高與胡亥(秦始皇幼子)聯手,脅迫李斯,逼其同意篡改詔書,把「立扶蘇(秦始皇長子)」改為立胡亥之時,隱患就已經埋下了。

當時,李斯是丞相,趙高是中車府令,相當於政府秘書長。

而趙高的野心,是自己做丞相,所以一定會把李斯幹掉的。

李斯是有能力的人,趙高則除了陰險,沒有什麼能力,完全置全國大起義的局勢於不顧,只考慮一己私利。

為打垮李斯,他採取了好多措施,都是自己作死的措施。第一項,是掣肘章邯,導致章邯投降項羽。

起義軍攻入關中後,因為主力部隊在長城,過不來,於是章邯臨時組織了幾十萬民工,組成部隊,擊潰了起義軍。章邯當時主動請纓,得到了李斯的大力支持。因此,在趙高眼中,章邯是李斯的人。

而此時,章邯手握重兵,長城軍支援前線後,他實力更強,讓趙高極不放心,故而採取種種措施掣肘。這也是章邯兵敗的重要原因。

但打擊章邯,顯然動搖不了李斯。於是,他在李斯之子身上大做文章。李斯之子,在一個地方做太守,陳勝吳廣起義後,起義軍長驅直入,殺奔關中。

路過李斯之子轄區時,因為城防堅固,起義軍目標在關中,不留戀一城一地,所以繞過城池,直撲關中。這本是起義軍的策略,趙高大做文章,說其子通敵。

秦二世派人調查此事,卻陰差陽錯,被趙高欺上瞞下,坐實了通敵的所謂證據。

李斯也受此牽連,大為震驚,開始放棄明哲保身的策略,企圖面見秦二世,說出真相。然而,秦二世已經被趙高控制,在趙高的勸說之下,他躲入深宮,拒見大臣。大臣見他,必須經由趙高。

李斯只得求趙高,讓自己見見皇帝。趙高再耍陰謀詭計,每次總是在皇帝玩得最開心的時候,讓李斯去彙報政事,讓皇帝大為掃興,連續幾次,皇帝惱了。趙高趁機進了讒言,皇帝大怒。

最終,李斯被以通敵叛國罪名,和兒子一塊被處斬。


李斯能從一個不起眼的文人躍居成為萬人之上的丞相,這不得不佩服當年秦國包容四海,唯才是舉的用人制度。秦朝建立後,李斯在秦國實施了一系列先進的改革,一些改革成果至今為我們所遵享,不得不說他是個少有的能臣。當然,他的改革及那些先進的理念之所以能有那麼大的成就,與他所倚靠的明君有絕大關係。在秦始皇一朝,政爭不是主要的,始皇始終給自己的丞相絕大的權力,支撐著他進行那些有利於國的治國措施。這個時期,是李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秦始皇死了,新君上台,政治面貌煥然不同。原來的能臣與新君的關係遠比不上老師與新君的關係,於是,政爭不可避免。李斯有著卓越的治國能力,這是勿庸致疑的,但是新君看重的並非這點,他的當務之急是穩定自己的帝位。誰在穩定帝位一事上做得最好,自然就最受青睞。剷除異己方面,李斯的手段遠比不過趙高,也就是說陽謀的結果遠沒有陰謀的結果來的快。就這樣,善於謀劃遠景,善於運用陽謀的李斯在趙高的陰謀里一步步走向末路,最後身死就戮。

權力側重於誰,誰得利。權力疏遠誰,誰失利,自古如此。始皇側重於李斯時,李斯風光無限,二世側重於趙高時,趙高天下無敵。說來說去,都是為權力而死。


李斯死於非命的根本原因在於貪戀丞相之位,和趙高合謀篡改秦始皇傳位詔書,擁立胡亥稱帝。

胡亥本人昏庸無能,趙高一面投其所好,滿足這位皇帝各種荒唐需求,一方面慢慢把權力握在自己手上,自指鹿為馬之後更是無人敢反對趙高,李斯雖位拒丞相卻無可奈何。

李斯雖和趙高合謀篡改詔書,但作為丞相,他還是憂心帝國前途的。看著胡亥縱情享樂,不斷徵發徭役修建阿房宮,導致反秦起義此起彼伏,李斯就聯合大將軍馮去疾勸諫胡亥停建阿房宮,少徵發一些徭役。當時胡亥正與宮女宴飲作樂,見李斯等人上書十分惱怒,便下令將他們逮捕入獄。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趙高又藉機說李斯與其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李斯被迫承認謀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殺死,夷滅三族。

李斯當年若是不和趙高同流合污,那麼稱帝的公子扶蘇可是一位仁愛賢能之君,即便不重用李斯,也斷然不至於殺了他。因此李斯只能說是選錯了人,貪一時相位,毀家族基業,可悲可嘆。其實我們也一樣,跟對人很重要,嘿嘿。


說法不一。只僅有的歷史記載,又很難考證出新發現,也可以猜想以解歷史疑問:

如以現代人所想丞相李斯在戰國秦時候的人和事兒認為丞相李斯不該殺,是錯誤的。古代那個時候官場中的激烈時候,一般誰的命都不保,以現代人人性善良心理去對照,不成立。我們以整體認識當時,秦王瀛政家人口那麼多被殺(記載),項羽被逼自殺,中車令趙高也死於官場之中(記載),我們現在人仍然天天感恩的商鞅全家被殺(專家講的)等等。——那猜想的結論是這樣的,丞相李斯如果不會遁術不是孫悟空,必然也被殺。

短暫的秦朝在中國和世界的偉大,最偉大的當然又應是那些殘死的人,那些華夏祖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