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秦國實力雖強,一次最多對付二到三個國家。

其他五國只要三個國家能夠聯合起來,戰敗秦國還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秦國統一六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他5國不團結。

長平之戰打了很久,其他各國如果想要幫助趙國,還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援助。

我們一個個來看。

燕國

燕國和秦國不接壤,但在趙國的東側。

如果燕國支援趙國,就要出兵穿越趙國領土,趙國未必會同意。

如果燕國趁火打劫,趙國可能沒有亡於秦國倒是會亡於燕國。

同時,燕國因為距離秦國很遠,歷史上沒有什麼戰爭,沒有什麼仇恨。

相反,趙國和燕國是仇敵,互相廝殺了很多年。

這種情況下,燕國摒棄前嫌幫助趙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齊國

眾所周知,齊國是秦國的盟友。

在秦國徵戰期間,齊國一支保持中立態度,從不出兵。

齊國和燕國一樣,不和秦國接壤,但在趙國的東側。

相比燕國,齊國的實力要強大的多,不亞於趙國。

只要齊國和趙國聯手,打敗秦國還是很有把握的。

但是,齊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趙國強大,秦國的威脅反而是其次的。

因為秦國距離山東很遠,但趙國就在齊國邊上。

其實,趙國當時軍力很強大,只是國家經濟較差,糧食較少。

而齊國佔據齊魯大地,經濟發展很好。

只要齊國想要幫助趙國,甚至不需要出動什麼軍隊,只要給予大量軍事援助即可。

然而,齊國什麼都沒做。

楚國

楚國是另一個大國,也和秦國接壤。

更重要的是,楚國和趙國相距很遠,一旦開戰的話秦國很難招架,等於兩線作戰。

但是,楚國內部問題很多,舊貴族實力強大,搞得國家一團混亂。

同時,楚國歷史上被秦國痛毆過很多次,對於秦國有畏懼心理。

公元前278年楚都郢城都被秦軍攻陷,之後楚軍幾乎不敢向秦軍主動出擊,甚至雙方簽訂盟約,藉此自保。

長平之戰,秦國兵力雄厚,楚王又昏庸,不敢隨便得罪秦國。

直到長平之戰之後3年,秦國再次包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國眼見就要滅亡,脣亡齒寒,楚王纔派遣春申君領兵救援趙國。

與此同時,魏國也派出信陵君魏無忌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可惜,趙國當時元氣大傷,無法恢復,滅亡已經是必然。

楚國如果在長平之戰就出兵,後果會有很大不同。

魏國

魏國曾經很牛逼,重裝步兵橫行天下。

但因為和秦國接壤,不斷被秦國攻擊,連續大敗。

到了長平之戰前,魏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被秦國佔領,國家實力衰弱,時刻恐懼秦國的入侵,哪裡還敢救援趙國。

不要說長平之戰,甚至在後期救援趙國邯鄲之圍都是靠信陵君來竊符救趙。

魏國由於實力太弱,即便出兵恐怕也是戰敗的結果。

韓國

這幾個國家中,最弱的就是韓國,比魏國還要弱得多。

韓國倒是有心想要救援趙國,可惜國力太弱,國土縮小到無立足之地,就算傾國救援也沒有什麼作用。

實際上,長平之戰的起源就是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

韓國無奈之下,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試圖聯合趙國對抗秦國。


秦趙在長平對陣,時間比較長,可謂勢均力敵,短時間內無法分出勝負…秦軍雖佔一定優勢,但要徹底打敗趙軍確不行,趙軍在廉頗指揮下,進攻不足,但防守還是不成問題。這種情況下,其他諸侯國自然圍觀為宜,不願過早選邊站隊。秦趙兩國國君眼見局面焦灼,消耗國力,都想通過換戰場指揮官,意圖打破僵局。後來故事,大家知道了,趙括中了白起招,趙軍被圍,局面急轉直下,各諸侯國國君恐怕沒有反應過來,沒想到局面如此之快,各國即使想支援趙國,但動員部隊,各諸侯協調行動都需要時間,而長平之戰,趙軍被圍後,幾十天後全部投降,這種情況下各諸侯只好按兵不動。直到後來秦軍進攻邯鄲,各諸侯纔有足夠時間個機會聯手,信陵君指揮聯軍大破秦軍…所以不是各諸侯國不願幫助趙國,只願趙軍敗得太快了…


我們首先從利益最大化上來講,如果你是山東五國,這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幫助一方打另外一方,另一個選擇就是坐山觀虎鬥。

假如選擇幫忙,你幫秦國還是趙國呢?

秦國是虎狼之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大增,向南滅掉了巴蜀,東南攻破了楚國國都,將楚國逼到了東邊,向東連破魏韓,這是一頭兇狠的狼,幫他無疑是與虎謀皮。

再看另外一邊的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軍事實力大增,西破林胡、樓煩、北滅中山,拓地千餘裏,趙國一瞬間成了為僅次於秦國的霸主,又在閼與之戰打敗了秦國,大有天下獨霸之勢,如果幫助趙國打敗了秦國,趙國為免除後患,先對付的最可能是魏、齊燕、三國,其次纔是秦國,那麼幫助趙國對付秦國太不划算。

各國都衡量了,秦趙兩國都不是好東西,讓他們狗咬狗,才符合各國的利益,各國於是選擇坐山觀虎鬥,絕非是秦國起了決定性作用,坐山觀虎鬥對各國的利益最大。

坐山觀虎鬥

按照戰爭進程,秦趙兩國長平對峙三年,雙方筋疲力盡,最後的結果勝者也只會是慘勝,那麼這兩隻老虎兩敗俱傷後,其他國家就會乘虛而入。

當時戰國時期,國家因為一場敗仗土崩瓦解一蹶不振的非常之多,著名的有;馬陵之戰,魏國失去了霸主之位,濟西之戰,齊國變得外強中乾。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長平之戰的機會,各國非但不會儘快幫助秦趙結束戰爭,反而會想辦法借著兩方對峙消耗的機會,放幹這兩個國家的血,這是長平之戰中,為何各國都不給趙國糧食的原因,他們就是要把趙國消耗乾淨。

結果,他們的策略成功了,長平之戰後,趙國徹底被打殘,秦國則是身受重傷。

從成功上來說:

長平之戰後,趙國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軍事力量除了邊疆的守備軍,幾乎是空白,趙國徹底殘了,非但不能威脅別的國家,反而成為了別國的盤中餐,北方的燕國,東邊的齊國分分落井下石,燕國搬動了兩支戎行,兩千輛戰車,命慄腹率軍打擊鄗城,卿秦率軍打擊代地,這在長平之戰前,簡直不可想像。

秦國雖然是長平之戰的勝利者,也只是個慘勝,在長平之戰後,秦國集中了30萬大軍來攻打趙國都城邯鄲,結果,在魏國、楚國的支援下,秦軍在邯鄲之戰中遭到了慘敗,以秦軍無敵天下的實力,三十萬大軍都能被打敗,說明瞭此時的秦軍也是外強中乾。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長平之戰之前,秦軍則經常以少勝多。

比如在伊闕之戰中,白起率領10萬秦軍擊敗了魏國、韓國的24萬大軍。華陽之戰中,秦軍千里奔襲,擊潰了魏國、趙國的20萬大軍。鄢郢之戰,僅僅數萬秦軍,就能夠深入到楚國腹地,並攻破了楚國的都城。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長平之戰前,秦軍經常是以少勝多,戰鬥力遠超山東六國。而在長平之戰後,秦軍更多的是靠數量取勝,這無疑是戰鬥力明顯下滑的體現。

從失敗上來講:

長平之戰後的秦國依舊非常強大,領土面積佔據天下之半,商鞅變法根基未損,耕戰體系迅速讓秦國恢復實力。

此時,山東五國雖然成功的削弱了秦國,獲得了很大的喘息之機,然而,這期間五國本應該再接再厲繼續打擊虛弱的秦國,至少要將秦國壓縮到商鞅變法之前的狀態,迫使秦國廢除商鞅變法。反而相互之間起了內訌,秦國則利用函谷關為依託,慢慢恢復了實力,40年後,秦國再次大規模東出,消滅了山東六國,統一天下。


二虎相爭,旁觀的豹、狼、狐狸、牛羊為什麼要參與呢?

長平之戰對戰國中後期的局勢影響深遠,那為什麼各國對處於弱勢的趙軍坐視不管呢?其實這是因為秦國採用了高明的外交戰略麻痹了其餘各國,同時也因為其餘各國與趙國存在利益紛爭而不願幫趙國。大家坐視不理,結局卻萬萬沒想到。

秦趙皆非善類,五國最好是兩不相幫

此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經近百年,秦國實力暴增。從秦惠文王起,在消滅了西南部的巴蜀之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秦國,不斷向東方擴張。再加上秦國有利的地緣政治條件,進可攻退可守,東方六國基本拿秦國沒轍。

趙國自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進行了相當徹底的軍事改革,以其強大的騎兵部隊著稱,軍事實力強大。趙武靈王期間,趙國西破林胡、樓煩、北滅中山,拓地千餘裏。趙國的擴張野心也不小。

(胡服騎射)

在長平之戰前,戰國七雄中的大戲是秦趙之間明爭暗鬥,幾乎是爭霸的格局。

自從樂毅破齊國,齊國雖然勉強復國但實力極大衰落,從此不具備與秦、趙相當的力量。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這期間趙國出現了多位名將名相,也多次打敗秦軍。趙國在澠池與秦國開會後,趁秦攻楚的機會進攻齊國,奪取了齊的高唐,又遍擊其他關東諸國,奪取土地。其他五國都被趙國欺負過,不可能真心實意地會想要去幫助趙國。

秦趙這兩位實力強、擴張野心大的國家打起來了,其他五國會怎麼想?當然要坐山觀虎鬥啊!秦趙兩敗俱傷,最符合其他五國的利益。

秦國成功的外交戰略,麻痹了五國

趙國接收上黨之後,秦趙開戰。趙軍迎戰,幾戰都不勝,一員副將和四名都尉陣亡。趙王想要與秦國媾和。前260年,趙王不聽虞卿的意見,派鄭朱赴秦國求和。秦國接待了鄭朱。鄭朱是趙國地位很高的人,秦王和應侯范雎大肆宣揚鄭朱來與秦國和談的事。其他各國看到趙王派重臣去求和,認為這場戰爭依然很普通,而且很快會結束;便不考慮出兵救趙的事情。

而秦國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大肆宣揚鄭朱來使,但是隻是好喫好喝地招待著,實際上不與他進行和談。

五國被麻痹了。

而秦國用反間計讓趙國換上了趙括,秦昭王祕密地起用白起,一心要把這場普通的戰役搞成大決戰。

最終的結果是其他五國萬萬沒想到的,趙國竟然5萬人戰死,40萬人被坑殺,五國受到了極大地震懾。秦國在外交與軍事兩個戰場全面勝利。

結語:

當時各國都有爭雄天下的野心,國際格局還沒有形成秦國即將一統天下的態勢。

趙國與東方其他五國間的衝突很多,同時秦國外交成功麻痹了五國,再加上各國沒想到戰役後果這麼嚴重,因此,各國不可能去救援趙國。

其他各國看熱鬧,本以為二虎相爭勢均力敵,誰知道忽然間有脣亡齒寒之感,這能怪誰?怪趙國太能作?還是秦國太厲害?又或者是天意呢?

(完)

以上就是凌煙閣邊看歷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交流。謝謝!


趙國派人去和談。秦國說好,我們邊談邊打。各國想,得,人聊著呢,咱起啥哄,等最終有結果再計較吧。


這交近攻,分化瓦解。


美國和伊朗,中東有國家派兵支援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