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九歲的時候,由於其父親任山東知府,所以跟隨他的父親前去青島,而當時的青島是德國的特權區。孫立人之前沒有見過大海,於是來到青島之後便去海邊玩耍,但是被一羣德國小孩給揍了,因為當時德國人不允許中國人進入德國租界。發生這件事情之後,孫立人立刻跑去找他父親,但他父親卻驚恐的問他有沒有還手。

在青島生活的那段時間,徹底讓孫立人明白了弱國的悲哀,於是孫立人立志報國。先考入清華大學學習,後又到美國留學。留學期間孫立人深感亂世的中國,缺的是將軍而不是一位土木工程師,於是決定投筆從戎,在美國弗吉尼亞軍校進修現代軍事理論,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孫立人曾發表過對於中日戰爭的設想。

然而孫立人一腔熱血回國之後,發現留美派軍校畢業生這個身份成為了累贅,因為蔣介石僅僅是重用黃埔系的軍官。不過幸好當時宋子文十分看好孫立人,於是便讓他做了稅警團的團長,孫立人開始了他的準軍旅生涯。後來在淞滬會戰中,就是孫立人這支不入流的軍隊,瘋狂阻擊日軍,打退了日軍十幾次的進攻。

此後孫立人一直就這樣無所事事,直到蔣介石打算組建遠徵軍,孫立人這才重新走上戰場。入緬之後仁安羌戰役中,孫立人證明瞭自己,以800人解救了7000被困英軍,震驚了世界。但是好運沒有繼續,在緬甸敗退之後,孫立人違抗了蔣介石的命令,將軍隊帶到了印度,雖然是正確的,但是也決定了孫立人日後的仕途就此終結。


孫立人的名聲這些年被很多人洗來洗去,塗塗抹抹,已經越來越離譜了。雖然說他抗戰時期確實立了功,但是還沒到很多人吹捧的那個程度。他的名聲大噪,很大程度上去因為美國人的吹捧,國內一些人只是配合而已。

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段子,說他曾經在抗戰的時候說,讓下面的人去審問抓到的日軍俘虜,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槍斃。這就是典型的網上編出來的段子,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沒有任何原始文獻出處,純粹是網上一些人編造出來的。

美國人之所以喜歡孫立人,最簡單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留學是在美國的弗吉尼亞軍校,是巴頓的師弟,美國人覺得比較信得過,所以在國軍將領中,對他另眼相待。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在遠徵軍時期曾經在仁安羌之戰中救出英軍,也讓他在英語國家裡名聲大噪。

但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他更聽美國人的話,而沒有聽委員長的。在緬甸作戰失敗後,本來委員長要求國軍各部都要撤回國內,養精蓄銳,因為當時抽調過去的都是國軍精銳,萬一有個閃失,委員長捨不得都扔在緬甸戰場上給英國人賣命當炮灰。

而美國當時的戰略重心都在歐洲戰場,抽調不出軍隊來到亞洲戰場上,所以才讓委員長成為了中國戰區總司令,實際上就是要中國出人,美國出錢出槍進行武裝,用這個部隊把日軍拖住,避免日軍抽調更多的軍隊進攻印度,導致亞洲戰場完全失敗。

加上本來美國派來給委員長當參謀長的史迪威和委員長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所以美國在遠徵軍緬甸作戰失敗之後,要求遠徵軍撤往印度,一方面是可以用遠徵軍來阻止日軍進入印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印度,美國的裝備更容易送來,不必經過遠程運輸。

史迪威當時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要在印度按照美軍的方式武裝個編練一個強大的陸軍集團,以便將來能夠在對日軍開始反攻的時候,從廣州和山東登陸,先消滅華南的日軍,再北上消滅在北方的日軍。而史迪威本人又是遠徵軍名義上的統帥,所以緬甸失敗以後,史迪威和美國都要求國軍退往印度。

當然並不是說一定要服從委員長的命令就對了,恰恰相反,再湖南戰場上,委員長再衡陽保衛戰結束後,也曾命令薛嶽撤往湘西,但是薛嶽並沒有服從命令,而是徑直去了江西。後來他給張發奎解釋說,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離委員長遠一點,鞭長莫及,他就不容易亂指揮了。

但薛嶽和孫立人的情況不同。薛嶽是在國內作戰,他決定去江西,而不是去湘西,是他自己的決定,並不是外國人的命令。而孫立人是在國外作戰,她同時接到了委員長和美國人的命令,這時候選擇聽誰的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了。

對能夠決定國軍去向的高級將領來說,這時候原則服從委員長得命令,還是服從史迪威和美國的命令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軍事問題,更是一個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問題,是一個政治選擇。因為這時候的遠徵軍雖然名義上已經交給美國人指揮,但委員長是不可能完全放手的。

杜聿明作為遠徵軍高級將領,雖然也認為撤往印度更為安全,軍事上也更合算,但在涉及但國家軍事指揮體系的問題上,他還是選擇了回國內,即便是最後因為軍隊在翻越野人山的時候潰散,杜聿明也還是回國了。而孫立人卻選擇了服從美國人的命令,去了印度。

很顯然,孫立人的這個決定是美國人能夠在後來比較信任他的嘴主要原因。因為美國人從孫立人的這個決定中看到了,孫立人實際上在感情上更傾向於美國,也更信任美國,而不是信任委員長,和中國人的距離更遠一些。雖然孫立人性格桀驁不馴,經常抗命,但後來在印度的時候,缺並沒有個美國人發生摩擦,反而是合作相當愉快。

也因此,在國軍轉進臺灣後,美國人試圖胖臺灣脫離中國,但卻發現委員長並不容易控制,心心念念想的都是玩恢復大陸,堅決反對讓臺灣脫離中國。所以,美國人試圖支持在臺灣搞一次由中下級軍官發動的軍事政變,扶持孫立人為臺灣領導人。只不過事機不密,被破獲了,孫立人也因此而遭到了囚禁。


又到了「兼聽則明」的時候了,我看這個問題下面幾乎都在表揚孫立人,那麼我就說說孫立人的缺點吧,而且我認為作為軍人有這樣的缺點,應該是致命的。

孫立人對軍隊軍紀要求太鬆,可以說是國民黨軍裏「軍紀廢弛」的代表。這樣一個管理鬆懈的將領,蔣介石居然認為他的特產在於練兵,蔣介石實在是沒有知人之明。

我始終搞不明白,孫立人究竟是怎麼看待軍隊軍紀問題的,為什麼從駐印軍開始,他的部隊老是出軍紀問題?

從印度到廣州再到東北,新一軍軍紀屢屢被人詬病,甚至就連孫立人自己和新一軍戰士也不得不承認新一軍確實存在軍紀問題。

首先說說駐印軍,現在一旦到駐印軍,互聯網上都是一片讚揚之聲,然而根據海對岸出版的相關史料,比如陳誠信件、電報彙編等等,我們可以發現駐印軍從建立那一天開始,軍紀問題就十分突出。陳誠在與當時新一軍軍長鄭洞國(孫立人是新38師師長)通信中就多次提到新一軍軍隊內部走私成風,而且訓練不積極,更在意待遇等問題,當然這不能說是孫立人一個人的問題,畢竟他當時只是新38師師長。

可是等他擔任新一軍軍長後,新一軍軍紀並沒有好轉,比如新一軍在廣州受降時,在廣州口碑就不好,被廣州人稱為「新日軍」,而且當時廣州市警察局督察長的練秉彝回憶:「孫立人之新一軍部隊,軍紀廢弛」

孫立人則對於廣州上下對新一軍軍紀的不滿認為是故意為難新一軍,當時人回憶孫立人甚至說「廣東人分外刻薄……來到廣州要些東西,就說我們軍紀不好,豈有此理。」

新一軍到東北後,軍紀也沒有好轉,新一軍老兵龔日興講:「(軍官們)沒事便……手提文明棍,滿街去遊盪,打野雞。……追逐野雞成了他們每人的課目。」

甚至孫立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新一軍軍紀廢弛,孫立人曾經痛心的談到「……所有以前良好的名譽和光榮的歷史,差不多都給這些不肖份子,完全喪失盡了…現在我接到老百姓,告我們的狀紙已有好幾十件。」

我不相信新一軍軍紀是到了東北才開始變壞的,很顯然,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正是因為孫立人一貫管理廢弛,對軍容軍紀不在意,縱容部下才會導致新一軍軍紀敗壞如斯。

一個坐看軍隊軍紀敗壞卻無動於衷,或者說束手無策的將軍,我不認為是一個好將軍。


蔣緯國主編的《抗日禦侮》記載,在緬北滇西戰役整個中國遠徵軍擊斃俘獲日軍2.5萬人,而日軍記載與遠徵軍交戰死亡8000餘人。也就是說,孫立人並沒有吹的那麼厲害,但是畢竟是新編第一軍軍長,水平也不會太差。(有人叫做天下第一軍,但是胡宗南的第一師名氣更大)

傳聞孫立人殺了1200多日軍俘虜,實際是謠傳。孫立人在緬甸抓到600多俘虜,雖然沒有幾千那麼誇張,但也非常接近最多日軍俘虜的戰役了。至於中日傷亡比,孫立人入緬甸絕對是最好的一次。(面對的也不是日軍弱旅,日本第18師團戰鬥力不弱,其實在緬甸的環境對日軍是一個很嚴酷的現實,受傷=死亡,所以日軍死亡率高很多是死於環境。英美有大後方印度,比較穩定延續的補給)

但是呢,孫立人獨立作戰也就打了個臘戌,然後就是芒友會師了。打臘戌打得很一般,老城區還算順利,新城打得很艱苦,說白了就是缺少新6軍功堅了,孫立人不大會打了。所以為何說孫立人的時候,總把廖耀湘捎帶上。因為攻克密支那後,鄭洞國的新1軍就分編為孫立人的新1軍和廖耀湘的新6軍了。說一個人多能打如何有能力,肯定還有參照物。而孫和廖資歷差不多,又都有留洋經歷(孫留學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廖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所以經常拿來做比較。客觀來說,新六軍是比新一軍能打戰績佳的。

孫不得蔣信任,而且還很受猜忌,這是其性格和其所作所為的緣由,所以去臺以後被軟禁。下面一段話,一段回憶錄,大家也能看出一二:我也曾對新一軍五十師副師長楊溫談及新一軍士兵擾民搶掠等事實和市民對新一軍如此印象請其報上級。楊在軍部彙報時,將情況報告出來,孫立人軍長說:「廣東人分外刻薄,我軍過去駐暹緬時,當地華僑對我們非常客氣,解衣推食,我們士兵要什麼,就拿什麼,隨便取用,來到廣州要些東西,就說我們軍紀不好,豈有此理!

這段話,讓廣東人聽了,或者讓大家看了,作何感想呢?


李敖曾用五個「無人可及」來評說孫立人的傳奇成就——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聲譽之隆,無人可及。

然而,創造五個「無人可及」的鐵血將軍在隨後的人生中卻遭遇了鳥盡弓藏,被軟禁三十三年的人生悲劇。

天賦成就了他早年的學業傳奇;鐵血創造了他盛年的抗戰傳奇;純粹軍人性格和歷史宿命則無法避免地讓他成了最終的悲情英雄。

在一半硝煙,一半風雲的民國,孫立人是孤傲的,輝煌的,也是無奈的,憤懣難平的——

1900年,孫立人出生在安徽廬江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少年時,孫立人就展現了他過人的學業天賦,在父親中西合璧式的教育下,十四歲時他就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學校。隨後十年,孫立人一直在清華深造,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和梁實秋、聞一多等文化名人是同屆校友。

清華求學對孫立人的一生影響至深,至死他都有著濃烈的「清華情結」。

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土木工程系畢業,並順利通過了公費留學考試,赴美後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

1925年學成後,遠眺國內軍閥混戰的硝煙,孫立人產生了從軍報國的想法。立下投筆從戎這一豪邁志向後,孫立人毅然放棄了優越的工程師前途,不顧老父反對考入了僅次於西點的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弗吉尼亞軍校將星璀璨,馬歇爾、巴頓是孫立人師兄,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也因此成了孫立人的私交好友。

這一經歷讓孫立人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既顯得鶴立雞羣,又顯得左右不靠。從某種意義上講,孫立人日後的輝煌在此,哀傷也在此。

因為既不是黃埔出身,也不是日本士官學校出身,歸國後的孫立人一度投軍無門。所幸,宋子文在關鍵時刻成了孫立人的伯樂,因此,他進了宋子文組建的稅警團。

有人戲稱,孫立人的鐵血戰史是從史上最強城管開始的。

這幾近現實。

但英雄不問出處!

抗戰爆發,中日在淞滬展開大會戰。

甫一出戰,孫立人就展現了他化腐朽為傳奇的練兵之功以及軍人的鐵血精神。在淞滬會戰最艱苦的陣地,孫立人率領稅警五團連續擊退日軍七次進攻,戰後日軍在孫立人所守陣地上立下了一道牌子,那牌子上寫道:「遭受支那軍最頑強阻擊於此地!」

在確定兄弟部隊即將來換防時,孫立人仍在組織進攻,為攻佔陣地外圍的一處小紅樓建築,孫立人最終不幸被日軍榴彈炮炸成重傷,全身重創達十三處,這正是李敖所說的身上彈孔之多的來源。

此後,孫立人昏迷三天,死裡逃生後被宋子文專程送往香港醫治。

1938年2月,香港治傷歸來的孫立人率部又參加了武漢保衛戰,並兩立戰功,從此在軍界真正嶄露頭角。

國民政府西遷後,孫立人收納五千沒人要的傷兵,重新編練稅警團。

兩年後,名義上的城管部隊在孫立人手裡再次化腐朽為神奇。

1941年12月,新編稅警團一半兵力被編為第三十八師,隸屬第六十六軍,孫立人晉陞少將師長。

隨後而來的就是孫立人輝煌的鐵血遠徵。

1942年2月,中國遠徵軍成立,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仁安羌一役,孫立人親率八百人擊敗八千圍城日軍,解救七千多瀕死英軍,轟動國際。為此,美國羅斯福、英王喬治以及蔣介石均向孫立人授了勳章。

有人對這一以少勝多的遠徵大勝持有異議。持這種看法的未免有些吹毛求疵,在那個時候,勝利的意義遠遠大於以少勝多的具體數字。

到此,孫立人的鐵血戰績還在繼續。

第一次遠徵軍戰略撤退期間,孫立人沒有聽命杜聿明的安排,在三面被數萬日軍圍困,己方主力全線從野人山撤退的困局下,這位鐵血將領硬是將一師主力安全地帶到了印度,而從野人山撤退的主力,幾萬人卻只活下來了幾千。

這又是一個奇蹟。

在印度蘭姆伽獲得美式裝備的新三十八師隨後被整編為新一軍。在第二次遠徵作戰中,孫立人率領新一軍如猛虎下山,給盤踞在緬北的日軍王牌,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的十八師團予以了毀滅性的打擊。

殲敵數萬。奪其軍旗、印綬。

所謂孫立人是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國民黨將領,依據正是源自這裡。當然,也有人說殲滅日軍最多的是薛嶽,但薛嶽屬於一方戰場的總指揮,而非親戰。

另一個廣為流傳,很讓中國人解氣的孫立人活埋日軍戰俘的故事也是生髮於此,雖然故事是謠傳,但也是孫立人的鐵血形象給民眾提供了暢想的土壤。

解放戰爭中,孫立人和林彪之間的交鋒也是很有看點、很有爭議的一個話題,誰高誰低,因為話題敏感,索性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因為派系之爭,孫立人在戰局很關鍵的時刻被調離了東北前線。他先是做了國民黨陸軍副司令掌管軍隊訓練,國民黨敗逃臺灣後,他又坐上了國民黨當局陸軍總司令的高位,在那個階段,他在軍中的地位僅此於陳誠等老蔣嫡繫心腹。

說孫立人是個什麼境界水準的人?

在此期間他提出的三個主張很能說明他——「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現代化」。

然而,在暗流湧動的政局下,孫立人始終以純粹的軍人性格來應對一切,他的直性而行,率性而為最終無法避免地讓他一步步陷入了鳥盡弓藏的陰謀陷阱中。

老蔣認為他個挾外自重的危險人物。

美國軍校的背景,與美國軍政兩界的良好關係在那個階段成了孫立人沉重的枷鎖。

而孫立人的光明磊落根本無法打消老蔣的警惕與敵意。

最終,孫立人遭遇了所有自重之人的歷史宿命,他被軟禁了,並且一禁就是三十三年。

直到1988年,孫立人才重獲自由,而此時他已經是八十八歲的老人了。

1990年11月19日上午11時15分,經歷不到3年自由的孫立人將軍,帶著畢生的遺憾,病逝於臺中向上路家中,當時距他90歲壽辰還差三天。

孫立人的臨終遺言有三個版本:醫生記的是——我對得起國家;親屬記的是——還我清白;部下記的是——我是冤枉的啊!

在追悼會上,孫立人遺體上披蓋著兩面旗幟,一面是弗吉尼亞軍校校旗,一面是清華大學校旗。

其中,弗吉尼亞軍校校旗上用拉丁文寫著三句震撼又另人深思的話語——

舉世唯一人。

老兵不死。

暴君必亡。

有這三句話,關於孫立人,無需再言!


學非黃埔,省非浙江

在評價國民黨將領的時候,尤其是國民黨中央嫡系的將領時,基本先從這個人是黃埔幾期,在平定商團叛亂,兩次東徵,兩次北伐以及中原大戰的履歷來描述這個將領的早年從軍生涯,基本上,黃埔出身,浙江出生的都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但是孫立人則是一個異類,孫立人生於清朝晚期的安徽省廬江縣,1913年孫立人以當地榜首的名詞考入清華學校,時年只有13歲。

有趣的是,孫立人在校期間極其熱愛體育運動,尤其在籃球方面,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擔任主力後衛,後來還為中國在國際大賽中取得一次籃球冠軍的成績。

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公費到美國留學,後在美國考入維吉尼亞軍校,也算是一種棄筆從戎的經歷,但是多年來厚實的學術知識,絕對使孫立人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

孫立人的整軍經武

和老蔣的那些嫡系不一樣的是,孫立人回國後選擇的是從財政部稅警總團這個系統,獲得宋子文的垂青。稅警總隊這個部隊很有特點,和正規軍出身不同,但是地位超然,裝備精良,主要背後金主有錢。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態勢明顯,將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加抗戰,受過美式軍事教育的孫立人,針對自己的部隊的實際情況,發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訓練操典。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稅警總團加入到淞滬會戰的前線與日寇交戰。在淞滬戰場上,雙方開展了激烈的鬥爭,雖然孫立人多次打退日寇的進攻,但是最後還是被日寇炮火所擊傷,被宋子文安排到香港進行積極的救治。

1938年孫立人重新返還戰場,參加武漢保衛戰,兩次立下戰功,在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之後,孫立人重新組建稅警總團,並且擔任總團長。

到1941年宋子文在國內輿論和國民黨內部的壓力下,被迫交出半數兵力組建新編第三十八師,孫立人擔任該師少將師長。

由於該師一直都是由孫立人訓練,因此這支部隊成為當時抗戰的主力部隊之一,孫立人也得以另闢蹊徑,以非黃埔、非浙江的身份成為國民黨內的重要將領。

入緬作戰,彰顯國威

1942年迫於日軍在緬甸給盟軍造成的壓力,避免緬甸公路被切斷,中國成立遠徵軍,以三個軍的兵力入緬作戰,孫立人率新38師正在其列。

當時一部分英軍被日軍包圍在仁安羌,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名星夜馳援,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殲敵一千,並且解救了七千英軍,使孫立人一下子成為萬眾矚目的新星。

後來戰事不利,中國遠徵軍決定撤退,蔣介石要求中國遠徵軍從野人山撤回國內,孫立人則拒絕執行回國的命令,選擇前去印度修整。杜聿明堅決服從蔣介石的命令,選擇從野人山回國,後來從野人山回國的國軍傷亡慘重,孫立人到達印度後,反而在印度開出一片天地,在受到英美的幫助下,孫立人的部隊得以補充並且發展。

在反攻緬甸的時候,孫立人任新一軍的軍長,配備新式武器的新一軍真是打得日軍滿地找牙,在緬甸戰場孫立人率部殲敵超過三萬人,是整個抗日戰場殲滅日寇最多的將領,因此有鐵血將軍之稱。

英雄遲暮,慘淡收場

孫立人和杜聿明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兩種人,選擇了兩條路,偏偏這兩條路還有交集。

在緬甸的時候,孫立人雖然立功,但是不得老蔣的歡心,杜聿明雖然帶領部隊從野人山撤退損失慘重,但是深得老蔣的信任,說到底,老蔣要的,什麼黃埔,什麼浙江,這些都是找值得他信任的和忠誠於他的人,杜聿明正是這樣的人。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率新一軍到東北,結果與杜聿明不和最終被排擠,只能到臺灣去練兵。

後來在臺灣,美國有意扶持孫立人,結果就發生了後來著名的兵變案件,孫立人也被蔣介石軟禁長達三十三年之久,可見孫立人雖然戰功卓著,但是壓根就沒有成為老蔣的心腹過。

對於孫立人的評價,還是李敖說的比較鏗鏘有力: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聲譽之隆,無人可及。


蔣介石一生軟禁過兩個人,一個是「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張學良;另一個就是「鐵血將軍」孫立人,孫立人作為軍人,最高軍銜到陸軍二級上將!(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孫立人將軍並不是蔣介石眼中的自己人,他身上的標籤可以貼上宋子文、稅警總團、38師、新一軍、淞滬會戰以及武漢會戰,卻無論如何貼不上代表蔣介石嫡系的黃埔系、浙江系等等。

甚至連「國·民·黨」三個字,都與孫立人將軍無緣,在講究派系的蔣介石集團中,孫立人就是一個奇葩一樣的存在,按說他這樣的人,有口飯喫就不錯了,斷難有什麼大的發展,因為蔣介石篤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但是在1932年的松滬會戰前夕,孫立人所在的稅警總團(由宋子文領導,一向主張對日抵抗)被改編,宋子文本人也去職財政總長的職位,出國考察,作為宋子文交出稅警總團(給蔣介石)的條件,改編後的稅警總團仍由孫立人掌握。

此後孫立人開始在抗日戰場上大放異彩,尤其是1942年孫立人率領38師赴緬作戰,在仁安羌以少勝多,成功解救包括英軍在內的7000餘人脫困,把日本的叢林精銳作戰部隊56師十萬人,最後被孫立人打的僅幾十人存活,在一個河谷成建制餓死的日軍就有2000餘人。

孫立人將軍自此不但在國內軍界名聲大噪,即使在世界上,尤其是英美之間,也是舉足輕重,這些因素即使孫立人立足的資本,同時又埋下了功高震主的隱患。

在英美跟前,孫立人甚至比蔣介石說話都好使,他是艾森豪威爾的座上賓,對此蔣介石酸溜溜的說:「為什麼只喊他去,不喊我去!」

後來孫立人還受盟軍司令麥克阿瑟邀請,前往歐洲考察,這些都讓蔣介石愈加擔心孫立人的忠心,這也就有了1955年的孫立人被軟禁時間。

有人說蔣介石軟體了張學良一輩子,但張學良其實是一個只有前半生沒有後半生的人,孫立人將軍則是一生抗戰,武功圓滿,作為軍人,就該橫刀立馬,灑血疆場,這是本分,孫立人將軍對得起「鐵血將軍」的稱號!


感謝邀請!李敖先生評價孫立人用了「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聲譽之隆,無人可及。」這幾個無人可及把孫立人拔得太高。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孫立人早期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又留學美國弗吉利亞軍事學院。國民黨軍中有過這種經歷的將領不在少數。孫立人從美國畢業後在宋子文組建的稅警總團任上校團長,參加過兩次淞滬抗戰。1942年,稅警總團被改編為新編第38師,隸屬於第66軍,孫立人任該師師長。在仁安羌一戰中,解救了英軍及新聞記者和傳教士7500餘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戰後孫立人獲得了蔣介石頒發的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的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授予的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實際上,此戰的指揮者是新編第38師第113團團長劉放吾,直到50年之後,劉放吾纔得到英國頒發的勳章。中國第一次遠徵軍入緬失敗,孫立人將部隊撤往了印度。但是如果不是杜聿明的大部隊吸引了日軍的注意力,孫立人是不可能輕易地撤往印度的。孫立人的新編38師和廖耀湘的新編第22師撤到印度後被稱為「中國駐印軍」,經過訓練和補給後,中國駐印軍發動了緬北大反攻,孫立人和廖耀湘連戰連捷。往往我們在說中國駐印軍消滅了多少日軍的時候,全部把戰功算在了孫立人的頭上,完全忽略了廖耀湘的存在。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的新1軍被派往東北,剛開始勢如破竹,先後攻佔四平和長春,但到後來也戰績不佳、屢遭敗績,最後被蔣介石解除兵權,升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孫立人並非什麼吹噓的「東方隆美爾」,打仗雖很在行,但並沒有吹噓的那麼厲害,但孫立人訓練部隊確實是一把好手。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貶低孫立人,而是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拔高或貶低。


在美國軍校學習過的孫立人是軍事才能非常強的一名將領,原本以他的才華是能有一番很大作為的,但是民國時期的中國形勢複雜萬分,人情關係複雜得遠超孫立人的想像,蔣介石因為是靠黃埔軍校發家的,所以在他的軍中基本上都是黃埔軍校的教官、學生充當主要角色。

一些「外來人口」如孫立人這樣的海歸軍事人才是極度不喫香的,所以回國後的孫立人只能做一名簡單的軍校教官,平常跟軍校學生們混跡過日子,順便打發一下時間。

(孫立人及其妻子)

孫立人原本平淡的人生因為宋子文的一個決定開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宋子文是蔣介石的妻兄,同時也是為蔣介石掌管財政大權的錢袋子,在美國留過學的宋子文是一名能力很強的財務人才。

財務奇才宋子文以及他的稅警部隊

在蔣介石沒發跡之前宋子文就先後擔任過孫中山、汪精衛手下的財政大員,最後蔣介石對自己這個大舅子的能力非常嚮往,所以才強迫了宋子文投靠了自己的陣營,然後在宋子文的幫助下蔣介石才一點點理清了自己手下混亂之極的財政。

(宋子文)

蔣介石亂花錢是宋子文很深惡痛絕的一個壞習慣,但是他又不能不為了維持國民政府經濟的穩定為蔣介石盡心竭力,所以宋子文想出了不少方法來穩定蔣介石搖搖欲墜的財務問題。

為了打擊當時非常猖獗而又武力強大的走私行為,宋子文向蔣介石申請創辦了一支軍隊。

這支軍隊由宋子文自己出錢、自己找人、自己練兵、自己買武器,掌控權也隸屬於宋子文的財政部門,直接由宋子文掌控,所以就相當於是宋子文自己的私軍。

宋子文的請求蔣介石很快同意了,然後宋子文的稅警部隊就初步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中,因為宋子文對蔣介石手下那些黃埔學生十分不感冒,所以他就找了很多曾經留學美國的軍事人才幫自己創建稅警部隊。

在宋子文的尋找中,曾經的清華高材生、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的孫立人很快進入了宋子文的目光之中,所以接下來孫立人就成為了宋子文手下的一名團長,用美國的練兵方法為宋子文操練起了軍隊。

孫立人開始綻放光芒,稅警部隊也開始易主到蔣介石的手中

這支軍隊在創辦之後一直沒經歷過太大的血戰,所以自然就沒有打下太大的威名。

因為性質的問題宋子文也不可能會讓自己的軍隊幫蔣介石去打內戰,所以在剛開始的幾年時間中,稅警部隊只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上綻放過一絲的光彩,不過很快又熄滅了下去。

不過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稅警部隊和孫立人才開始慢慢綻放出了自己的光華。

但是非常可惜孫立人在抗日戰爭爆發沒多久就因為太急於表現自己的作戰能力,沖得太前面了,所以被日本人的炮彈炸傷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孫立人養好傷之後,他被宋子文委任為了稅警部隊的最高長官,經歷過長久沉默的孫立人這才開始徹底地綻放了自己的光芒。

在孫立人的帶領下,稅警部隊戰鬥力、戰績都非常讓人側目,在稅警部隊徹底展露戰鬥力之後,連一直都沒怎麼跟宋子文開口的蔣介石都有些眼紅了。

所以蔣介石也不顧宋子文的反對,強行將稅警部隊納入了國民黨軍隊的陣營中,將稅警部隊改編成了38師,而孫立人則成為了38師的師長。

緬甸戰場上光芒萬丈的孫立人

這支軍隊剛成立沒多久,就因為蔣介石和英美同盟的關係,所以和其他的幾支軍隊被蔣介石派往了緬甸戰場上協助英、美兩國對付日本人。

如果說在國內孫立人只是初放光芒的話,那在緬甸戰場上的孫立人簡直可以說得上是光芒萬丈的。

在國內的孫立人因為各種派閥的原因會處處都受到限制,所以不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在緬甸的孫立人卻不一樣了,他在前往印度接受英、美兩國精良的武器後,得到了徹底的蛻變。

在這些西方國家中幾乎是沒有什麼派閥限制的,所以孫立人獲得了自由發揮的空間,他率軍擊斃了很多日軍,也建立下了很多赫赫的功勛,因此得到了英國、美國的好感以及感激,所以孫立人分別獲得了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頒發給他的榮耀勳章,在回國後更是得到了國內的最高榮耀青天白日勳章。

得罪了蔣介石的孫立人

不過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也徹底得罪了蔣介石,因為蔣介石在調令他回國的時候,他沒有聽從蔣介石的命令,直接帶兵前往了印度。

雖然後來的事實證明孫立人是正確的,但是蔣介石可不會喜歡像孫立人這樣擅自做決定的手下,所以他就記恨下了孫立人。

和孫立人相反的杜聿明雖然在撤兵回國內的途中平白被自然環境奪走了絕大多數兵力,但卻獲得了蔣介石的絕對信任,這才開始了杜聿明後來的輝煌以及孫立人時雨時晴的跌宕。

(杜聿明)

所以在回到國內後,孫立人因為受到國內各派閥的制衡、以及蔣介石有意無意的針對,所以輝煌的戰績彷彿被腰斬一般,在國內竟然沒有放出太大的光芒,就這樣有些熄滅了下去。

在臺灣的蔣介石和孫立人

不過在去了臺灣之後,蔣介石卻因為美國的態度搖擺不定非常地焦急,怕以自己一己之力無法守住這座島,所以就委任了跟美國關係最好的將領孫立人成為了臺灣最高司令,想藉此討好美國。

但時間沒過太長久,美國就因為改變東亞戰略的原因徹底肯定了蔣介石的地位,所以再無顧忌的蔣介石就開始對孫立人下手了。

蔣介石對孫立人下手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早年孫立人不聽命令埋下的顧忌。

第二個原因是孫立人和美國人走得太近,給蔣介石帶來了很大的危機感。

第三個原因纔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為他的兒子蔣經國鋪路,為了防止在自己去世後蔣經國無法壓制孫立人,所以在蔣介石的會意下,蔣經國就暗中策劃了一起莫須有的謀叛罪名,在一次軍事演習後將孫立人軟禁了起來。

(蔣經國)

在處置孫立人的時候蔣經國也非常善用時機,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藉機剷除了俞濟時這個非常大的障礙,所以在後來他才能安安穩穩地坐上蔣介石的位置。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孫立人可就慘了,這位在抗日戰場上奉獻出了自己熱血和青春的將軍竟然就這樣被關押了33年的時間,在他88歲高齡的時候才因為蔣經國的死去得以重新回歸自由。

(重獲自由的孫立人)

所以說孫立人將軍的人生其實是很不順暢的,他的早年因為蔣介石重用親信而始終鬱鬱不得志,晚年因為蔣介石幫自己兒子鋪路而長年陷身在囹圄地中,他的一生是令人為之可惜可悲的,不過孫立人將軍在緬甸戰場上快意豪情的殺敵卻足以彌補許多的可惜,大丈夫一生有此巨功,又何來的遺憾?

孫立人,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在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孫立人所率新38師,將號稱「叢林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打的丟盔卸甲,死傷過半。因而他被譽為「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1900年,孫立人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1914年,年僅14孫立人正式如清華讀書。10年後,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緊接著考取公費留學美國,1925年,決意該學軍事,並考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

回國後,在財政部稅警團任職。1932年,參從加一二八抗戰,身先士卒,戰功卓著,身上受傷達13處之多,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被宋子文特批前往香港治傷療養。

傷病痊癒後,又率部參加了武漢保衛戰,並兩次立功,從此在軍界小有名氣。

1941年 ,緝私總隊絕大多數官兵編成國民革命軍第38師,孫立人出任師長。

1942年2月,中國遠徵軍成立,孫立人率新編38師入緬,開始了他在抗日戰爭中最輝煌,最耀眼的階段。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保衛於仁安羌,到了彈盡糧絕的危險之地,他們已經做好了向日軍集體投降的準備。孫立人奉命派113團團長劉放吾率部晝夜兼程救援被困的英軍,18日,孫立人親赴前線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如神兵天降的113團,打的驕橫的日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很快,便將日軍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大口子 ,解了7000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英軍、傳教士、記者500多人。仁安羌大捷是遠徵軍入緬以來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1000多人兵力,打退數倍於己的日軍反攻,成功救出7000多英軍,一時轟動國內外。幾十年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美,特意去看望在美國的113團團長劉放吾,以謝當年新編38師在仁安羌勇救英軍的壯舉。

後來,由於在緬的英軍不辭而別,使遠徵軍腹背受敵,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杜聿明不得不下達全線撤退的命令,為了避免更大傷亡,他選擇走人跡罕至野人回國。孫立人並為按命走野人山回國,而是去了印度,使新編38師避免了遠徵軍在野人山付出巨大傷亡,但從此也為孫立人與杜聿明之間埋下不可調和的隱患。

在印度,新編38師接受了美式正規訓練,戰鬥力大大提高。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了緬北大反攻。孫立人率領新編38師如蛟龍出海、猛虎下山,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並在緬北大反攻中,將日本精銳第18師團徹底打殘打垮。最終,打通滇緬公路,一條中國抗戰的救命線。孫立人在緬共殲滅日軍33000多人,是遠徵軍在緬殲滅日軍最多的部隊。

1955年,孫立人遭蔣介石猜忌,認為孫立人是叛變奪權而被軟禁,直到33年後才重獲自由。1900年,一代抗日名將孫立人在臺灣逝世。為他送行的人羣絲毫不亞於蔣介石,許多老兵跪在街頭,淚流滿面,為這位抗日名將送上最後一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