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蘇格拉底關於靈魂不朽的說法是錯的,他的平靜赴死是否因此就錯了呢?


哲學史的一般寫法並不會把古希臘時期哲學家的靈魂觀放在非常關鍵的位置,更不會將其作為講述哲學家思想的切口(因為希臘哲學討論的重點是宇宙論、本體論,再加一個人類學)。

但是,如果還原到一個活生生的蘇格拉底,他的思想很可能就會是環環相扣的了。蘇格拉底畢生討論圍繞的是實踐哲學(道德哲學),他的靈魂觀可以說只是整個道德哲學體系中的一部分,但是這部分是和整個體系都圓融貫通的。

(任何體系中的子觀點如果不能自洽,那麼這個體系必然是不堪一擊,會自然崩潰的)

簡單來說,蘇格拉底的靈魂不朽觀並不是一段線性推理的前提,而是一個圓中的一段圓弧。

所以,不難看出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

那麼,還是簡單回答一下:

如果蘇格拉底關於靈魂不朽的說法是錯誤的,蘇格拉底不知道,那他還是會平靜赴死的,就跟你所知道的歷史一模一樣;

重要的是!!!

如果蘇格拉底關於靈魂不朽的說法是錯誤的,他自己也知道是錯誤的,那麼他可能也不會整天沒事找"聰明人"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向人家請教,也就不會被安上敗壞青年、褻瀆神靈的罪名,自然也不用去平靜赴死了。(??ヮ?)?*:???


謝邀。蘇格拉底本有許多逃生的機會,但是卻依然慷慨赴死。這在典籍中表示:因為他不想破壞雅典的法律。這無關乎靈魂是否不朽,而是因為他的身為雅典公民的責任感。還有一點,便是一個哲學家的達觀,別的哲學家是否能正視死亡,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蘇格拉底可以,這也算一種盲目的信仰吧!

以上為個人愚見,敬請雅正。


理解古希臘先賢思想首先要了解其理論思辨的推論過程。

首先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事物若有相反的一面那麼必將由其相反的一面產生且僅能由其相反的一面產生。由此推論出生與死的相互關係。

並通過對「記憶」、「知識」等相關命題的闡述推論出生與死之間的作用及聯繫。

且,蘇格拉底認為靈魂獨立思考時將進入純粹、永恆、一致、不朽的境界,至此需擺脫肉體的束縛並消除一切聲音、形象、慾望、情感、疾病及愚昧等影響以獲得絕對本質的真實,即步入死亡。

蘇格拉底所真正追求的哲學無非是學習死,或者說學習處於死的狀態;因此他是無所畏懼且情操高尚地等死,他是快樂的。

另,蘇黑是當代哲學的「政治正確」,學習蘇格拉底至登峰造極需用蘇格拉底的思辨論證方式將其學說駁得千瘡百孔。


柏拉圖在Apologia中說的清楚明白, 用一個二分法, 一分為二來看, 得出結論牢不可破.

一分為二: 靈魂要麼不朽, 要麼在肉體消亡時消亡.

如果靈魂不朽: 那麼在人死的時候, 靈魂要脫離肉體而存在. 在人活著的時候, 肉體的痛苦 (生老病死) 給靈魂帶來很大的痛苦 (釋迦摩尼說眾生皆苦), 那麼靈魂脫去肉體的束縛而單獨存在就是一種解脫, 所以沒有什麼不好.

如果靈魂在肉體消亡時消亡: 那麼死對於人來說就是完全的消亡, 完全的不存在 (nonexistence). 那麼, 死又有什麼可怕的? 死又有什麼不好? 因為作為去害怕, 去評價死亡不好的主體已經不存在了, 所以死亡不可怕, 死亡本身沒有什麼不好. 那麼, 死亡的不好就是一個機會成本了: 當一個人死了, 他就放棄了可能的生活. 那麼, 此時對於蘇格拉底來說 (這裡採用色諾芬的說法), 他已經70歲了, 馬上要面對身體的病痛和自然死亡的痛苦, 他已經沒有什麼太好的日子作為期盼了, 所以這個時候去死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從兩個方面都得出了蘇格拉底此時應當赴死的結論.


題主是w大的嗎,這是今年通識課人文社科經典的課後題。蘇格拉底赴死不僅因為相信靈魂不朽,還有作為公民,對法律的公平公正的維護。


兩層:

一、這句話從邏輯上看完全成立。

二、蘇格拉底相信靈魂不朽,他相信自己赴死的行為是正確的,所以這句話不成立。


首先靈魂不死是一種信仰而不是理性的知識,蘇格拉底就像現在的一些宗教信徒一樣,他們把神作為信仰,但他們的理性卻不一定相信神的存在,蘇格拉底也是如此,所以對他的行為的評價無關對錯,只有偉大或是無意義才能評價關於信仰的行為。

然後自己觀點,為自己的信仰而甘願赴死,他是一個幸福且勇敢的人。


對於蘇格拉底來說,靈魂是不死的,那當然可以平靜赴死。你可以說他的觀念是錯誤的,但他相信這個,他自己永遠不會覺得是錯的。沒有人知道靈魂是否存在,現代派的觀點認為它是依附於肉體的,傳統哲學家迷信靈魂高於一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