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波旬魔王就在我們的心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真心的隨緣顯現,波旬魔王也是如此,佛在我們的心中,波旬魔王也在我們的心中。當我們貪嗔癡三毒出現的時候,能夠覺察到它的出現,並轉變,就可以戰勝它。

打個比方,你在家做家務,又是擦桌子,或者洗碗,或者拖地。而你看到你的孩子卻是在玩手機,看電視。所以你要求他去倒垃圾,他拒絕了你。這個時候你很可能很生氣:我辛辛苦苦做了這麼多,叫你去倒個垃圾都不願意去?氣死我了。

這個時候,你的嗔煩惱出現了,也就是波旬魔王出來活動了。如果你能夠覺察到這個,就戰勝了一半,你可以這個覺察:我讓孩子去倒垃圾,他不去,我為什麼要生氣呢?我這個生氣的想法是怎麼產生的呢?

如果覺察到這裡,你就戰勝了波旬魔王了。

如果你對於覺察還不是很清楚,請繼續看下文:世尊說世間、出世間

一位優婆夷走進祇樹林,來到佛陀的面前,頂禮後問到:「世尊,我常聽您說世間、出世間,但未真正明瞭其義,請世尊為我說。」

佛陀平靜安詳地看著她,問到:「你最近有什麼苦惱嗎?」優婆夷想了想答到:「有的,世尊。」佛陀問到:「是什麼事情讓你苦惱呢?」她又答到:「我的小孩不聽我的話。」「嗯,你是覺得我的小孩應該聽我的話嗎?」世尊問到。她回答說:「是的,世尊。」

世尊繼續問到:「當你相信我的小孩應該聽我的話,而他實際不聽時,發生了什麼?你的生活怎樣?」

她回答說:「當我相信小孩應該聽我的話,而他實際不聽時,我氣極了,我指責他,我說教他,我冷淡他,有時一連幾天故意不答理他。我還有很多別的制裁他的方式。有時我後悔我不該生小孩,甚至不該結婚。當我十分生小孩的氣時,我常常想到出家,歸於山林,寂靜清修……」

當她說起這些,你能感覺到她內心的冰冷、漠然、憂鬱,像無人的冬天;接著你又感到她內心的暴烈、煩躁、不安,像暴風雨中的海浪拍擊海岸。她說:「有時氣到極點,我很想暴力,雖然多數沒有真實發生,但都百分之百地在我心中演義或發生了。當我因他生起氣來,即使他是我的小孩,我對他也和對待我的敵人沒兩樣。我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緊,胸悶,不舒服。這樣的時刻,我很不願意聽到其他人講話,我不耐煩,容易惹急,我很不喜歡這個時候的我……」

她說了很久,世尊平靜耐心地聽她說完。然後,世尊說到:「嗯,這就是世間。」

世尊接著又問:「沒有我的小孩應該聽我的這個念頭,或即使這個念頭出現,你沒把它當回事,沒對它起反應,你會怎樣?你有什麼感覺?」

她想了想說:「沒有那個念頭,我立刻感覺輕鬆了不少,再也不必像拉一頭犟牛,既費力還生氣,我不必再控制他。沒有我的小孩應該聽我的這個念頭,我可以像一位牧羊人跟著一隻可愛的小羊走在山岡,羊兒喫它自己的草,我則欣賞美麗的山坡還有我的羊,那感覺很好。或,即使那個念頭出現,我沒有跟著卷進去,我保持著一個清晰的觀察者的心態,我能感覺到那個念頭很可愛、很逗——『我的小孩應該聽我的』?……這是真的嗎?這是哪個星球上的道理呀……呵呵。」她一邊描述著沒有那個念頭或不相信那個念頭時的狀態,一邊自己笑了起來。

她雙目輕垂,像是進入了很深的清凈狀態,緩緩地說到:「沒有那個念頭或不相信那個念頭,注視著我的小孩,我感到內心充滿祥和,我被這份寧靜與溫暖深深打動,感到一股內在生起的綿綿之愛溫柔地滋潤、滋養著我。我安靜地站在家裡的地板上,桌與椅寂靜地待在那兒,茶杯等待我端起,果盤裡的水果鮮艷美麗,窗戶、窗簾、牆壁上的畫,外面的樹、大地、陽光……噢,一切萬物都在為我的幸福服務。」當她講到這裡,你能感知到她內在的輕鬆、恬靜,一位端莊優美的優婆夷,出現在佛陀的面前。

佛陀聽完她不相信那個念頭時當下的現量體會,微笑著對她說:「優婆夷,這就是出世間。」

優婆夷聽佛陀這樣說,既驚訝又興奮。沒想到世尊對她開示的世間出世間的道理,是那樣地簡單樸實又貼近生活。她深深領悟、受益了。

世尊看出她的歡喜,隨後又說:「優婆夷,所謂世間就是因果,相信你的念頭是因,所產生的情緒與反應是果,身心煩惱即是世間。優婆夷,不相信你的念頭就是出世間,不被自己的念頭所編織故事套住,你即是出世間的人。」

「嗯,世尊,我懂了。故事就是世間,活在故事之外就是出世間。」這位美麗的優婆夷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微風穿過祇樹林,樹葉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好像歡送她似的。多麼好的世尊,多麼美的優婆夷,多麼生動的一次法的洗禮。


下面,是個體波旬魔王的真實存在地方。

波旬居於他化自在天,《佛祖統紀》二曰:『諸經雲:魔波旬在六慾頂,別有宮殿。今因果經乃為自在天王,如此則當第六天。如是魔臣。共思惟已。勢力劣弱。本念破壞。失大威德。飛升虛空。於須臾頃。還至他化自在天宮魔波旬所到已。——《正法念處經》[4]

於他化自在天.梵加夷天中間。有魔天宮。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長阿含經》[5]

「有六魔鉤。云何為六?眼味著色,是則魔鉤;耳味著聲,是則魔鉤;鼻味著香,是則魔鉤;舌味著味,是則魔鉤;身味著觸,是則魔鉤;意味著法,是則魔鉤。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鉤鉤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佛陀的比喻十分形象,魔羅的魔爪握住六條鎖鏈隨時潛伏在我們的六根門頭,伺機勒住我們的喉嚨。只要你對六塵產生一點貪愛,你的脖子上就會掛上一條鐵鏈。

如何擺脫魔爪,獲得自在,下面有段佛與魔羅的對話,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一天,魔波旬打扮成一個蓬頭垢面的放牛人,尋找走失的牛來到世尊前問:「瞿曇!見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 此是惡魔,欲來亂我。即告魔言:「惡魔!何處有牛?何用牛為?」

魔作是念:沙門瞿曇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曇!眼觸入處,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

我所乘。」

復問:「瞿曇!欲何所之?」

佛告惡魔: 「汝有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若彼無眼觸入處,無耳、鼻、舌、身、意

入處,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爾時,天魔波旬即說偈言:

若常有我者,彼悉是我所;一切悉屬我,瞿曇何所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彼說我則非;是故知波旬,即自墮負處。

魔復說偈言:

若說言知道,安隱向涅槃;汝自獨遊往,何煩教他為?

世尊復說偈答言:

若有離魔者,問度彼岸道,為彼平等說,真實永無餘;時習不放逸,永離魔自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