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大熱的射擊遊戲,比如《彩虹六號》、《絕地求生》、《戰術小隊》等等電子遊戲,這些遊戲中都設計有側身瞄準功能,讓玩家得以站在牆後探出身子瞄準射擊,既能搜索敵情又能在儘可能保存自我的情況下攻擊敵人,因此側身射擊成為了遊戲中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而在現實中,側身射擊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的。

側身射擊的一大好處就是能夠儘可能降低暴露面積,而且躲避時更加快捷方便,畢竟側身射擊時只需收回身子即可,而如果是全身都在外面,首先暴露面積太大而且很不方便躲避,來不及反應基本就會掛彩。而對於經常需要進行室內作戰、巷戰等近距離作戰的特種兵而言,側身射擊更是家常便飯,往往還會和換手射擊結合使用,這樣一來隊員就能儘可能的減少暴露面積,遭遇突發情況容易即及時做出反應。

在經典電影《黑鷹墜落》中就有相關的情節,三角洲部隊的隊員不僅會側身射擊,還會左右手之間換手射擊,再加上本身精銳的特種兵射擊技術更好,所以戰鬥力要比普通的陸軍遊騎兵隊員更強一些。而在現代戰爭中,巷戰、城市戰、室內作戰等近距離環境下的作戰越來越多的成為了未來的主流作戰樣式,因此各國軍隊也都開始重視起了相應的訓練工作,在射擊姿勢上就出現了多種貼近實戰的射擊姿勢,這其中就包括側身射擊、左右手換手射擊等內容。

側身射擊也不僅僅是對於精銳的特種兵或者近距離巷戰有價值,對於狙擊手而言,側身射擊同樣如此,而且狙擊手的側身射擊已經不僅限於側著上身了,而是全方位的,對狙擊手的作戰具有很大的幫助。何祥美是全國聞名的愛軍精武標兵,不僅掌握多項作戰技能,而且精通8種槍械的使用,其中就包括88式狙擊步槍。在一次採訪中,他著重談到了一次演習的遭遇,當時何祥美在一片樓羣中準備進行狙擊,可是因為所在高樓中房間設計的問題,何祥美無法在保持隱蔽性的同時架好狙擊槍,結果在調整姿勢時結果就被敵軍發現而被擊斃。事後何祥美才知道,對方狙擊手竟然以身子、狙擊槍和地面平行的姿勢「架」好了狙擊槍,幾乎是側身90度,同時隱蔽起了自己,這才沒被何祥美髮現。

不過這些都是戰術上的問題,為瞭解決對付牆角之後的敵人的問題,各國軍隊很早就開始設計各種武器,其中就有二戰期間層出不窮的各種拐彎槍,不過這種武器只實現了向巷拐角後射擊,而不能進行觀察。直到幾十年後以色列創造性的推出了拐彎槍這種裝備,才真正實現了觀察、對付牆角之後敵人的目的,一經推出受到各國的熱烈歡迎。


2005年,美陸軍在伊拉克的標準作戰裝備如下:M4 突擊步槍 *1 (附件自己隨便) 標配210發子彈 (7個 30發彈匣,6個在身上,1個在槍裏,有些人會用膠布纏成上下彈匣,所以可能是8個240發)M9 布萊塔手槍 *1 表配45發子彈(2個在身上,1個在槍裏,有些人會多帶,然而大部分人不會隨身--扔車裡一堆就好)手雷2個,發煙彈2個(根據任務可以換閃光雷)頭盔/夜視鏡,防彈衣,護膝,護肘,戰術手套,指南針,急救包,軍靴,備用衣物,防毒面具,MRE,戰術揹包,駝峯水囊。。。 作為工兵,根據任務特殊性會額外攜帶工兵鏟,應急爆破物,霰彈槍(破襲用),爆破筒,各種手套,快速地雷排爆系統等等。不考慮戰場壓力造成的腎上腺素飆升造成的心跳加速,手抖,呼吸急促。也不考慮戰場發生的隨機性和自身疲勞(2005年美軍當時一天巡邏12小時,交班1小時,然而戰鬥可能是12小時05分發生) 就說背著這些所有東西(50-75磅),在地面溫度38-42度下,下車狂奔幾百米,然後看看自己的呼吸對槍口穩定的影響有多大。老兵和新兵最大的區別在於。 1。熟悉戰地環境,減少腎上腺素分泌,從而更穩定。 2。懂得如何保存體力,減少呼吸對射擊的影響。 3。利用不同條件控制手抖(例如肩帶固定),從而穩定射擊。 4。不會被血腥場面(例如地上的半張臉,燒焦的露出內髒的身體,滿地腦漿)等幹擾判斷。FPS高手估計80%進入戰場後幾分鐘就崩了。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打CS,初中曾參加過戰隊,在本市打得小有名氣,讀軍校後年年參加學院比賽拿獎。

畢業前的最後一次比賽,銀牌FPS類遊戲打得都不差,雖然玩喫雞的時間不長,但是多年CS比賽經歷奠定了槍法基礎。再說現實中的射擊。雖然畢業考覈和平時課程射擊成績都是優秀,但是這可比遊戲難打得多!而且玩遊戲和實彈射擊是兩件事!

95-1 100米精度射擊

步槍應用射擊科目

92G,25米手槍精度射擊先說槍聲,現實中的槍聲大到足以讓普通人嚇呆,就想像在耳邊放個鞭炮的感覺,曾經有新兵第一次開槍直接把自己嚇哭了。再說體力,遊戲裏可以端著槍瞄準兩個小時,但現實中別說步槍,手槍瞄準超過十五分鐘胳膊酸脹到爆炸。並且 射擊不僅是力氣活,更是技術活。眼睛好瞄得準只完成了一小半,而且這還是在不討論平正關係和準星虛光情況下,射擊的大頭是在擊發,光扣扳機裡面就有大學問,不是點點滑鼠那麼簡單。就說手槍的擊發,由於手槍瞄準基線短指向性強,再加上有些手槍扳機較硬,如果握槍姿勢不正確,猛扣扳機會非常容易使槍口向左下方偏,左手持槍的話槍口就往右下方偏。另外新手射擊還有一大毛病就是擊發瞬間閉眼,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需要大量訓練才能糾正。遊戲終歸是遊戲,就算是VR射擊遊戲也和真實的射擊相差甚遠。所謂的「意識」充其量不過是遊戲經驗。誠然有諸如軍事模擬器的存在,但那是軍事訓練的延伸,遠非喫雞所能比擬。

現實中打槍,也分環境,比賽一個打法,打靶一個打法,打獵一個打法 ,戰場當然也是一個打法。fps也分很多種,帶機瞄不帶機瞄,極端擬真還是娛樂,大地圖還是cqb。都不能一概而論。至於說那真槍還不知道保險在哪裡的。多半要考慮到至少提前做了安全教育吧。單說cqb的話要考慮到身體跟不跟的上反應速度。射擊的動作全身都是一個整體。要提高, 無他,多練而已。單純打靶的話就考慮心跳和呼吸頻率還有扳機控制。這樣看來的話,其實fps 玩多了要打準是有害的。因為fps 要求反應多半要依靠腎上腺素分泌,這就對於精度很有影響了,因為會擾亂心率。至於戰場,一旦身體素質不是累贅那打過大地圖和cqb的fps還是有利的。至少會讓瞭解到地形和隊友的重要性。但是話說回來,一旦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那還有多少人有勇氣用fps 裡面的激進戰術呢?有可能,如果他們能負重幾十公斤越野行軍,能忍受長期不洗澡甚至可能要不脫衣服排泄。但是他們沒什麼可能活到戰後吧。比如說高手單人臥草叢去偵查,靜距離接觸一個小隊(7人以上)的敵人,以為fps高手可以表演無雙滅隊麼?確實在遊戲裏完成過這種操作,但那首先是地形有利,躲在植被裡,而對方小隊必須穿過一塊沒有什麼掩體(有少量灌木)的區域。然後距離有利,射擊距離在100~150米,武器是裝備有俄軍1P78光學瞄具的AK74M,提供2.8倍光學放大,後座力輕微。距離遠意味著對手的反擊會慢一些,他們要先確定位置,而且第一時間不會被手雷攻擊到。第三是他們沒有佈置精確射手、機槍手或槍榴彈手掩護。在打光兩個彈匣之後對方全員倒地,也沒受到其他火力的反制。假設是對方指揮官,如果在必須冒險通過這種地形的情況下(假如是受到同等兵員的伏擊那必定全員陣亡),起碼會佈置掩護火力,並且隊員會分散通過。遊戲裏有的人成績好是建立在大多數遊戲玩家無紀律無組織的前提下,讓他可以在薄弱環節突破喫掉所有人。所以在現實裏,高手遇到的小隊會分散行動,交替掩護前進。如果高手開槍,最多隻會擊倒幾個人。然後就是幾顆手雷扔過來,高手卒。在真實的戰場上能幫到只有冷靜的頭腦,卓越的智力,出色的體能和對痛苦的忍受力,聽從組織安排和命令。能不能活下去看歷史的行程,而不是看玩遊戲時的生理激素水平。

會有一定互通,上次本地武警非正式演習邀請參與了一下。按照在遊戲中的畫面來做以及自己的應激行為做,開始扔了個煙霧彈掩護後進入據點(話說煙霧彈發煙聲音還挺大),之後用模擬彈的霰彈槍幹掉了三個敵人以後被制服了(其實是有人蹲坑),雖然走路姿勢有些彆扭但那朋友說手槍和霰彈槍的持槍姿勢很標準。總結一下,其實反應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槍械的握法是可以自通的,但那些基本動作還是得靠專業練習。順便說一下,那些槍真的超級重,拿了一段時間就手痠了。


提幾個標準的戰術射擊姿勢,能不能套用到遊戲裏只能自己領悟了

霍金斯式:這個姿勢是基礎臥姿射擊姿勢的改進版,在這個姿勢中,地面用來支撐步槍,這樣能讓狙擊手的姿勢降低。這個姿勢用於在低空掩護或在峽谷中射擊時使用,是個非常牢固的射擊平臺,為狙擊手既帶來了平衡,也帶來了隱蔽。採取霍金斯式時,必須對基本的臥姿做出以下改進身體。身體比平時向槍左側或右側傾斜的更多。甚至會幾乎和槍的直線呈直角。

不開槍的胳膊大部分靠在地上,手持步槍拳頭攥緊前槍繩。也就是說,槍直接倚在攥緊的拳頭上。槍託。槍腳託應立在地面上,地面承擔步槍的全部重量,槍託塞到狙擊手肩膀下面。後坐力。用不開槍的胳膊保持向前施壓,控制步槍的後座力。槍託不得抵在任何固體上,因為可能會造成步槍破損。

後倚姿勢:後倚姿勢已經使用了好多年,而且確實是早期步兵的流行姿勢。在向山坡下射擊或者狙擊手想出其不意地達到高度精準時尤其有用。

身體。狙擊手應側著仰臥,腿對著目標並在一起作為步槍的支撐。打開或併攏腿也讓狙擊手抬高或降低瞄準點槍託應放在肩膀上,不開槍的手應當反手抓住步槍來保持平衡。良視距。這種姿勢的良視距比正常的要大,只留給眼睛一個不固定的小縫隙。要聚焦這縮小的瞄準圖像需要練習,但是,只要槍頭穩定就能做到。把槍頭靠在或支在可以利用的蓋子或裝備上也可以,比如帆布揹包。替代射擊姿勢用狙擊步槍射擊時,所有認可的射擊姿勢都可以使用。有些姿勢需要根據狙擊步槍的長度比小槍要長而做出調整,以補償額外的長度,改變平衡中心。

坐姿:這個姿勢可以改變成幾種方式,每個都是稍微改進一點點:張開腿坐。用這種方式時,雙腿舒服地分開,雙肘鎖在膝蓋內側,越低越好身體的重量應當放鬆前傾,應用射擊術原則

盤腿坐:與上個姿勢相同,但雙腿在腳踝處交叉。雙肘可以倚在雙膝的內側或側,這個姿勢是射擊手最平衡、最舒服的姿勢。替代坐姿。上述兩個姿勢都可以進行改進來適應個人。主要的變化是在持槍和步槍的支撐上。這些變化是讓不開槍的胳膊在手肘處簡單地彎曲,讓步槍抵在胳膊前半部。其他的變化或者更加極端的變化是用脛骨來支撐槍,狙擊手把不開槍的胳膊繞過腿的外側,把槍拉到腿邊作為支撐。因為在這個姿勢中槍很低,狙擊手不得不回過頭來,瞄準圖像幾乎是倒立的,並且孔徑是縮小的,與後倚姿勢的相似。

支撐坐姿:當有其他形式的支撐可以用來支持槍的重量,如低空掩護、磚石或其他能夠給槍提供平臺的東西時,狙擊手採用這個姿勢。這時狙擊手可以利用這些輔助工具為射擊提供額外的平衡,但是狙擊手必須對完全浮動式槍管非常小心,不要把槍管架上,因為那樣會影響彈著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