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地流傳一句俗語,“不到臺北市,不知道臺灣的繁華;不到西門町,不知道臺北的熱鬧”,這個聽起來有些日式風的西門町被稱作臺北的“原宿”,是年輕人的潮流聚集地,也是充滿活力的“時尚生態圈”。

西門町源於日治時期對當地的行政規劃,本是臺北的偏遠區域,當局發展重心並不在此,一直處於臺北的“邊緣地帶”。日本臺灣後,一心效仿東京淺草區的成功經驗,在這裏建設了臺北座、榮座和八堂等建築,一時間竟盤活了這裏,併爲其取名爲西門町。

喧鬧繁華一時的西門町並沒有因日本戰敗而衰落,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西門町便是臺北最著名的電影街,到了四十年代,僅武昌街二段就有十幾家電影院,繁榮的電影盛景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八十年代因城市發展重心的轉移,一度落寞,但仍是全臺電影院數量最多的區域,成爲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建立的前身。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位於武昌街與康定路口,是西門町最大的戶外用地,不同於其他世界知名電影主題公園,這裏沒有還原某部電影的場景,其電影元素大多以塗鴉形式展現,浸入感雖不如奧蘭多環球影城、華納電影世界,卻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們的藝術創造力,參與感更強。

園區所在區域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經營的臺灣瓦斯株式會社,臺灣光復後,這裏變爲臺北煤氣公司,上世紀隨着天然氣的普及推廣,公司停產,工廠閒置,直到30多年後再度煥發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在臺北電影主題公園中的塗鴉漫畫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會根據當下最火的電影、電視等創作內容,遊玩當天在一面牆上看到world of dance的宣傳畫,看似相同的大頭娃娃似乎都在聚精會神的享受舞蹈魅力,這波軟廣告操作只能用“666”形容。

園區的主題建築不算太多,幾乎都是在原有廠區的基礎上再創作,包括舊廠房、新搭建的鋼棚、鋼構平臺等,地面則以實木地板、預鑄高壓水泥磚、彩色混凝土鋪面爲主,沿街綠植林立,時尚前衛的氣息撲面而來。

街角琳琅滿目的二次元漫畫然人眼花繚亂,這些作品往往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憑藉天馬行空的想象將人們帶入活潑有趣的二次元世界。

這些卡通動漫造型讓遊人覺得趣味十足,創作時作者會把自己的名稱寫在毫不違和的角落,既能點明創作者,又不破壞畫面的整體和諧。

不光擁有創意十足的牆體塗鴉,這裏還是各種電影首發、唱片首賣、街頭公演的地方,國民女神林青霞正是在這裏被星探發掘,成爲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

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把西門町的街景搬到牆面上,用硬朗誇張的線條勾勒出繁華熙攘的商業圈。

藝術細胞似乎已經滲透在園區的每個角落,就連燈箱廣告也設計的別出心裁。電影主題公園自然少不了電影院的注入,一如幾十年前的繁榮景象,如今的園區內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電影院,雖然規模大小不一,卻承載着人們對電影產業的期冀,代表了臺灣電影藝術的輝煌成就。(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