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本文從物理性的基礎建設因素和政策性的優惠貿易安排因素兩個方面考察其對貿易的影響,從降低貿易成本出發,選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物理性的基礎設施因素和政策性的優惠貿易安排因素對貿易的影響對於降低貿易成本,促進國家間貿易流量的增長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對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經濟合作空間,擴大「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沿線國家間的區域經濟合作友好快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關於成本的探討大多數指的是生產成本,而在現實的國際貿易實踐和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交易成本大量存在,交易成本往往在現實的國際貿易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楊小凱(2003)為代表的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理論一直強調交易成本對國際貿易的重要作用。程大中(2009)等人也明確指出過,貿易的交易成本將會是在國際貿易領域下一階段的研究的關鍵內容。

貿易交易成本是指從商品生產到抵達消費者手裡的各種成本,Anderson & Wincoop(2004)認為貿易成本包括了運輸成本、信息成本、貨幣交換成本、政策壁壘、語言障礙成本、合同締結和履約成本、法律成本和銷售成本等。如從性質上對貿易的交易成本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物理性質的成本(如貨物運輸過程中的交通成本、溝通成本等)和政策性質的成本(如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制度因素、優惠政策等)。同時考慮物理性和政策性成本因素,研究貿易交易成本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聯繫到「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其最重要的工作進展正是體現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沿線國家貿易優惠政策和貿易友好關係的建設上。「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提出,其主要涉及包括中國在內的 65 個國家,打通了亞歐非大陸,直接連接了歐洲經濟圈和東亞經濟圈,中間地帶的很多國家都具有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一帶一路」倡議中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旨在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步建立連接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西亞以及中東歐地區的運輸網路,將從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波羅的海)沿岸的陸上大通道和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上大通道貫穿起來,從而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其中,「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環節。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互聯互通的網路正在形成,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逐漸緊密,也得益於運輸的便利、跨境物流流程的簡化、關稅的減免和其他非關稅優惠政策的實施。但總的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體是以新興的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構成的,他們現處於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轉型時期,國家、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懸殊,地緣政治複雜,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落後,非常缺乏成熟的多邊貿易合作體系。

.......................

1.2 研究內容和框架

本文從降低貿易成本出發,選取反映物理性成本(包括運輸、信息、溝通等成本)的基礎設施指標和反映政策性成本(包括政策壁壘、合同締結等成本)的貿易優惠安排的相關變數,運用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探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優惠安排對國家之間的貨物貿易的影響。為了更好地反映國家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本文利用雙邊國家基礎設施指標中的最小值進行實證分析;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類型自貿協定對貿易不同程度的影響,加入簽署雙邊自貿協定和簽署多邊自貿協定的虛擬變數,考察締結兩國參與和多國參與的區域貿易協定的不同效果。又引入金融危機啞變數,考察 2008 年金融危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影響,與此同時考慮了國家經濟規模、國家間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國家間距離等因素的影響,並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論文具體框架如下:

第 1 章 引言。本章闡述論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和框架以及本文的創新和不足之處。

第 2 章 文獻綜述。本章梳理國內外關於國際貿易成本和貿易流量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基礎設施、貿易優惠安排與貿易的相關研究,並整理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流研究方向和觀點。

第 3 章 模型構建與數據來源。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範圍進行界定,明確本文的樣本和數據來源,並引入合適的變數,構建拓展的引力模型。

第 4 章 樣本國家基礎設施和優惠安排的統計描述。本章主要分析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現狀及自貿協定的簽署概況。

第 5 章 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本章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15 年的面板數據,引入基礎設施指標和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情況的虛擬變數,運用拓展的引力模型逐個加入變數進行回歸,通過回歸結果分析基礎設施和貿易優惠安排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出口貿易流量的影響。

第 6 章 結論和建議。通過觀測實證結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結論,並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

2 文獻綜述

2.1 基礎設施和優惠安排對貿易的影響研究

目前國內外文獻關於國際貿易成本和貿易流量影響因素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礎,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降低貿易的交易成本,包括運輸成本、信息成本、貨幣交換成本、政策壁壘、語言障礙成本、合同締結和履約成本、法律成本和銷售成本等,能明顯地促進貿易流量的增長,其中,運輸成本和政策成本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Baier & Bergstrand,2001)。Baier & Bergstrand(2001)運用運輸成本和關稅兩個變數來衡量貿易的交易成本,利用 OECD 16 個國家從 1958 年到1960 年以及 1986 年到 1988 年的數據做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說明在 30 年間OECD 的 16 個國家間雙邊貿易的增長量為 150%,其中,下調關稅可促進貿易增長 38%,運輸成本的減少也可促進貿易增長 12%。

具體來說,運輸成本對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的影響上,廣義上又可以包括溝通成本,即通訊成本和網路運輸成本等,當前主流觀點的看法主要有:劉生龍和胡鞍鋼(2011)利用中國交通部在 2008 年普查的交通部省際貨物運輸周轉量數據,通過引入交通變數到引力模型中,回歸的結果驗證了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對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影響,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對中國區域間貿易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交通基礎設施越發達,邊界效應則越低,即交通基礎設施對中國區域貿易流量的促進作用主要原因是促進了省際間貿易的增長。盛丹、包群和王永進(2011)通過 Heckman 兩階段模型對中國工業部門 1998-2001年企業數據進行估算,分析、探討了基礎設施對中國企業的出口行為的影響,各項基礎設施對中國企業出口政策的決定和選擇,以及對出口數額的增長都有顯著的促進的影響,且根據標準化後的係數可以看出,基礎設施建設對出口決策的具有更大的影響。何敏、郭宏宇和竺彩華(2015)利用 2004-2012 年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面板數據,分析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的影響。

..............................

2.2「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

近幾年在國際貿易領域,關於「一帶一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從貿易便利化角度進行研究。如孔慶峰和董虹蔚(2015)通過拓展的引力模型,搭建了一套完備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並由此測算「一帶一路」沿線的 69 個亞歐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證明貿易便利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流量增長的促進作用比區域經濟組織、進出口國家 GDP、關稅減免等的作用更大。馮宗憲和李剛(2015)討論了毗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亞和俄羅斯與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探究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聯互通和貿易便利化問題,以及海上絲綢之路自貿區的合作。夏春光(2016)選取了代表基礎設施的質量、制度環境、商品流通的效率、電子商務的成熟度的四類指標來測算在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礎上對 「一帶一路」沿線的 62 個國家於 2014 年的截面數據實證分析,作者指出,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於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流量的影響,並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譚晶榮和華曦(2016)選取的是 2008-2013 年期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數據,測算了沿線 58 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討論了貿易便利化的程度如何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基於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 GDP、人口的規模、市場開放的程度、是否同為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CAREC)的成員國等因素都已被實證結果證明了是影響中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出口農產品的重要因素。

(2)從貿易格局角度分析。鄒嘉齡等(2015)分析了國際貿易中心最新的統計數據、2014 年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和 2010 年 30 省(市、區)區域間的投入產出的相關數據,討論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貿易有相互依賴關係,並指出了中國各省(市、區)的出口貿易對該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作者認為,沿海省(市、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對於 GDP 增長有較高的貢獻,新疆對中亞五國的出口貿易對其 GDP 增長的貢獻更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又非常依賴於中亞五國的出口。公丕萍、宋周鶯和劉衛東(2015)梳理了自 2001年以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品貿易的結構變化歷程,並運用了顯性比較優勢等指數測算和驗證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經濟與貿易合作的演變歷史的特點及格局,對沿線各國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並實現經濟繁榮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也對貿易暢通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

3 模型建立與數據來源...................... 11

3.1 引力模型的構建 .................. 11

3.2 樣本與數據來源 ....................... 13

4 樣本國家基礎設施和優惠安排的統計描述................ 16

4.1 基礎設施現狀 ............ 16

4.2 優惠安排現狀 ............... 18

5 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19

5.1 基礎設施與貿易流量 .............. 19

5.2 優惠安排與貿易流量 ................... 21

5 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5.1 基礎設施與貿易流量

由於本文研究的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對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影響,用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很難代表兩個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的真實質量。Francois & Manchin(2013)在關於基礎設施、制度質量對貿易影響的研究中曾發現,當我們強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制度質量較低時,會限制發達國家的市場准入,即在基礎設施水平和經濟規模差距過大的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制度質量水平較低會嚴重地影響雙邊貿易往來。聯想到木桶原理,即一隻水桶能盛多少量的水,並不取決於桶壁最高的那一塊木塊,而恰好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頭。從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現狀來看,東南亞、中亞和南亞等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都顯著地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此情況下,即便是沿線國家中基礎設施良好的國家,在與周邊國家進行貿易時,也無法貫穿形成一個有效的互聯互通的區域性交通網路。

........................

6 結論和建議

6.1 結論

(1)基礎設施對和優惠貿易安排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物出口貿易均有顯著地促進作用。

本文對「一帶一路」沿線 63 個國家在 2002-2016 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了代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幾個指標:港口基礎設施的質量水平、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出口的比重、鐵路貨運量、每萬人擁有安全互聯網伺服器數量、每萬人擁有固定電話數量、每百人固定寬頻互聯網用戶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貨物貿易流量的影響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整體來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各項指標的提升能降低貿易成本,顯著地促進雙邊貿易流量的增長。

參考文獻(略)


還有問題也可下方評論or私信我——編輯部的王姑娘

收集大家的問題,發文章來給你們解答!

文章——2018-12-13發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