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639924.jpg  

 

中橫燕子口步道封閉常造成遊客抱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昨天邀集學者專家及觀光業者交換意見,一致認為因另一著名景點九曲洞風險較高,燕子口相對較為安全,為避免遊客敗興而歸,應儘量保持開放及暢通,以免影響花蓮地區的觀光。太管處舉行「燕子口步道落石防護措施座談會」,邀請東華大學教授劉瑩三、大漢技術學院教授林玉峯、花蓮縣政府、花蓮縣旅行同業公會等代表參加,針對燕子口交通控措施深入溝通。

太管處長曾偉宏昨天指出,去年造訪太魯閣各遊憩據點的遊客量高達三百七十萬人次,其中,二百八十五萬萬人次進入燕子口及九曲洞步道,預估今年將持續成長,已造成太魯閣峽谷段遊憩壓力;且根據估算,每位遊客造訪花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超過一萬元,去年為花蓮地區至少帶來超過百億元的經濟效益,因此,太魯閣峽谷景點開放與否?對花蓮觀光茲事體大。依據近五年來對燕子口步道所做的落石監測,估計每日平均的落石次數約三點四八次,且落石數量與範圍均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太管處一方面要維護峽谷自然景觀,另一方面更需維護遊客安全,在兩項原則均需兼顧下,已採取遊客配戴安全帽、加強警告牌示、不定期刷坡、加強遊客宣導等各項作法,並尋找長久且對景觀衝擊小的防護措施。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06/78/2ujs8.html)

 

二百八十五萬萬人次進入燕子口及九曲洞步道來觀光,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總不能被數字的吸引力給牽引住而忘記該注意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近年來,有很多關於太魯閣的新聞除了是國際賽事的馬拉松跑步之外;另一項就是陸客或是臺灣遊客在太魯閣觀光時被落石砸傷甚至有砸死的現象發生。公共安全問題是當今熱門的話題,尤其花蓮是以觀光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的話,面對公共安全則無法馬虎。太管處採取遊客配戴安全帽、加強警告牌示、不定期刷坡、加強遊客宣導等各項作法來因應落石的問題,的確是可以降低對景觀衝擊最小的防護。但是,筆者認為如果能在安全帽上做些彩繪、貼紙或是新奇標語,一來可以讓安全帽不會看起來死氣沉沉、二來也可以增加另一項的觀光新奇度。一旦此安全帽變成一個網友熱烈討論的話題,也會出現更多的周邊商品,而有更多的觀光收益產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