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最美的踏青賞花好時節,有人爲了看花不惜花費遠赴他國,其實,我國美麗的賞花地很多都不輸他國的。河北邢臺九龍峽不僅可賞花,更可登明代長城觀遠古冰川峽谷,瞭解歷史故事,豐富自己的閱歷。

  九龍峽奇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宛如天然畫廊,景區移步異景,季更景變。這裏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野生桃花聚集地,每到春天數萬畝山桃花競相開放,花期持續20多天,衆多遊客慕名而來踏青賞花。

  九龍峽被譽爲“太行明珠,燕趙奇景”。景區有上百個景點,主要有:老龍潭瀑布、觀音洞、紅葉嶺、三星山、詠花棧道、明長城、天書崖、臥虎山、三龍戲珠等。最佳觀花區爲:明長城、桃花谷、詠花機道、三星山區。

  這裏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九龍峽所在地漿水鎮,古稱“夷儀城”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曾爲古邢國、襄國所在地。西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爲邢侯,建立邢國,東周初年,狄人侵犯邢國,邢侯不敵,求救於齊,齊桓公率領曹衛宋援助邢國,爲安全記,僖公元年夏6月將國都遷於邢國西部山區內的夷儀山下,建立夷儀城,即今邢臺縣漿水鎮下龍門一帶,邢侯曾在夷儀城建立行臺一座,史稱“邢侯行臺”。

  在這裏曾發生很多的歷史故事和傳說。戚朝卿光緒《邢臺縣志》727卷之七曰:“夷儀城在縣西。”上古時期洪水氾濫,伯益曾輔助大禹治水於邢地,在治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地下水的祕密,因而作井,造福於民。

  這裏有很多神祕的佛教、道教傳說:有傳說中的蓮花大師山伏藏的大藏經、菩提塔、護法大鵬鳥和神鬼。西域高僧佛圖澄曾在這裏傳教,後趙國石勒、石虎與高僧佛圖澄在這裏有很多的神祕的故事。在三星山有“柴童遇仙翁”傳說。每年世界各地的僧侶、信徒將雲集於此舉行盛大的祭拜佛事活動。

  這裏是歷代重要的軍事要塞。景區內有支鍋嶺關、風門嶺關、清風嶺關、水門、營房臺、師傅寨、大寨、貓寨等兵家遺址。

  支鍋嶺關,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位於九龍峽上龍門附近,支鍋嶺口因附近三座山嶺相峙,猶如3塊巨大的支鍋石而得名,是扼守由山西和順縣通往冀南的交通咽喉。支鍋嶺口關城南側爲山澗,深不可越,西側爲壁立懸崖,陡不可攀,所以只在北、東兩面築有石牆。城牆今保存較好,北側城牆上尚存石匾,陰刻橫書“支鍋形勝”四字。

  支鍋嶺口關城之中原有一座小廟。廟已毀僅殘存清道光二十八年冬所立之石碑。此地形勝之極。明嘉靖四十四年賜同進士出身顧綬寫有《支鍋石口詩》:"崇岡歷盡是邊關,此去縱橫更有山。九塞控弦今納款,三軍超距且投閒。

  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劉伯承元帥等衆多將領生活工作過的地方,至今保留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邊區政府等革命遺址、營房臺神仙洞彈藥庫遺址。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有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史,曾發生震驚中外的“大寨山”慘案。

  這裏有豐富、優良的地方特產,盛產優質蔬菜和乾鮮果品。據《邢臺縣志》記載,唐代有法號誌高的尼姑到此建庵,並在庵周圍栽植板栗樹(栗子),取音“利子”之意,到此祈佛生子(男孩),故歷史上香火較盛。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生產的蘋果色澤豔麗,果面鮮潔,飽滿圓潤,肉脆汁多,細脆無渣、甘甜可口,入口即化、硬度大、含糖,高被稱爲“中華太行鮮果之王”。被指定爲國家十六大和十七大會議的專用果品。聽當地人說:一個蘋果最高賣到一百多元呢。真想蘋果成熟時再來欣賞。

  中國龍文化在這裏有很多相關傳說。從上古時期就稱爲“龍宮”,有九龍的傳說、觀音與九龍的傳說、小白龍的傳說等等,中國的龍文化和中國佛教文化在這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道道山樑就是一條條巨龍。

  由於這裏雨量充沛,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充足,溪流、瀑布、潭水極其豐富,夏日高山飛瀑,泉水潺潺,峽谷清幽涼爽;秋天上萬畝黃蘆、五角楓紅葉將大山裝扮的奼紫嫣紅;冬季,瑞雪素裹、銀龍飛舞,當瀑布與水潭凍結,形成百丈冰瀑和冰柱奇景,尤其是霧天入夜,霧水滴在山林樹梢結凍,出現漂亮的霧淞、樹掛奇觀。

  自駕來這裏停車很方便,景區修建了上龍門、下龍門停車場,標準步遊路20千米,觀光車道和觀光纜車等。WLAN覆蓋全景區,給遊客帶來很大的便利。乘坐鳳凰谷滑道可以直接下到山下觀看峽谷、賞花。

  景區的電瓶車很有特色,如果帶孩子和老人乘坐電瓶車遊覽是不錯的選擇。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遊景區被譽爲“天地大山水,太行九龍峽”,不愧爲“人間仙境、天然畫廊”。短短的一天時間沒能遊覽更多景色,我相信您來了會有更多的發現。

  自駕車路線:

  1.那臺市一南石門-西黃村一將軍墓一九龍峽

  2、抗大路直達九龍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