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看似《乞丐王子》的老哏,卻能成為南韓影史上第3賣座的電影,「究竟憑什麼呀?真有這麼好看嗎?」雖然早在12年前觀賞《共同警戒區(공동경비구역JSA)》就已經見識過李秉憲的演技,接到《雙面君王(광해, 왕이 남자)》特映會邀請的時候,還是免不了滿懷這樣的質疑走進會場。

313  

故事以1616年,也就是朝鮮第15 代君王光海君8228日的日誌起頭,不過從後續故事提到的年代回推,例如「五年後光海君因為『仁祖反正』而遭廢黜」以及「一年後都承旨許均被光海王以謀反罪處死」,故事的本體應該是發生於1618年。為什麼編導要在電影的開頭以1616年一份「不列入朝報記載」的「野史」方式來起頭,頗值得玩味。

314  

1616年是努爾哈赤在山海關外統一女真諸部、建立「後金」政權、開始與明朝互別苗頭的一年。光海君自1608年繼位以來,正統性備受爭議、兄長臨海君被大義滅親、朝臣外戚鬥爭不絕,到1616年可說正值內外交逼、火燒屁股的緊要關頭,要說這時會有陰謀分子醞釀要行刺光海君,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編劇就是抓住了這個朝鮮史上看似承平實則暗潮洶湧、各大勢力在枱面下角力的絕佳時間點來安插這段狸貓換太子、乞丐換王子的故事。

315  

當然15921598年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卻鎩羽而歸、朝鮮史稱「壬辰倭亂」的戰役在這個故事裡也不會忘記提一下。推算時間,1598年的「露梁海戰」如果光海君有參與,時年23歲左右。不過由於那6年戰事當中出力最多、抗倭戰功最大的還是明朝,在這故事裡提得愈詳細只會讓朝鮮王朝愈顯顏面無光,只能以光海君胸前「抗倭戰役中留下的傷疤」來總結這段歷史。這樣避重就輕的處理方式儘管保住了大韓民族的面子,卻使得片尾親明派朝臣們安排嚮明室朝貢白銀45千兩、絹帛、麻布等七十匹、人參、豹皮、金錠、以及兩萬兵馬、宮女40名、「本國的存在都是大明王朝的功勞,有明朝才會有朝鮮!就算有北夷來擾邊,對於明朝皇帝還是要進貢纔算報答世代交情!」等諫言,看在對朝鮮史沒概念、不曉得當時兩國淵源有多深的觀眾眼裡難免顯得有些凸兀,也更難以體會在強鄰的夾縫間求生存的光海君要力排眾議、節制對明朝的依附時所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316  

不過編劇還是很稱職地善用了這種「乞丐王子」式的情境對比,透過一個庶民的心聲,雖然不見得能感動「崇明媚外」的朝臣們,「假的光海君」依然洋洋灑灑發表了足以感動觀眾的一番慷慨訓示:「這究竟是誰的國家?!國土被蠻夷踏平也沒關係嗎?那麼喜歡明朝皇帝,乾脆把國家直接奉送給他好啦!不知羞恥!戍邊的兩萬兵馬就送給明朝吧!只是朕要寫封信給金國:我國是基於對明朝的敬畏,才貢給明朝兩萬兵馬,並不願與金國開戰,只求子弟兵們都能平安返回朝鮮。」「要我把兩萬名百姓推去送死,就算能換來兩國的世代交好又怎麼樣?作為一個君王、百姓之父,就算得去搶、去偷、去乞求,也要保住他們的性命!本王的國家、本王的百姓比起害百姓生不如死的兩國世代交好,還要珍貴十倍、百倍!」

317  

這種「乞丐王子」的哏往往少不了許多篇幅在「情境對比」上,也就是原本粗魯不文的庶民進宮後對於繁文縟節的不熟悉鬧出許多笑話,構成故事的趣點黑澤明的《影武者(かげむしゃ)》把這種替身哏玩出另一層新意,那就是這個享受過榮華富貴的庶民在曲終人散之際,得用「死亡」作為這段非分之「享」的代價,這個《影武者》式的殘酷哏也被《雙面君王》給套來用了,於是器量狹小的光海君本尊在康復後向都承旨下「過河拆橋」令,「先把那個替身處理掉吧!…坐過上位的下等人非死不可!」

318  

就在許均與觀眾都不希望這位連名字都沒有、心地正直善良的「替身光海君」就此領便當的時候,都承旨許均獻策了,「如果你想為思月報仇、整飭壓榨百姓的官員、盡心盡力為百姓服務、如果你想成為那樣的王,我可以幫你實現這個夢想!」要助「王的替身」成為「真正的王」,又在觀眾心中挑起一絲希望。

 

但是後續的發展,男主角終究沒有將光海君取而代之,「我想成為王,可是如果必須殺掉別人才能讓自己活下去,要害別人因我而死,這種王不當也罷!」這當中的轉折全採「暗場」交代,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319  

吊兒啷噹的戲子臨危受命進宮扮演君王,裝得像不像?究竟有多像?本片的趙太監一角發揮了關鍵的功能。當戲子認真模仿起光海君宣讀聖諭,平日服侍光海君的趙太監展露信服的神情,躬身領旨,「遵命,殿下!」交代了皇座上的冒牌貨學得夠像、模仿得夠好。這種「旁帶」的敘事手法遠比直接用對白直述「學得好像啊!」還要成功。

320  

本片除了玩盡「情境對比」的趣味性,也刻劃出人生的無奈。許均對初入宮中生活的男主角訓斥:「即使是王,也不能擅自憑自己的意願行動!」男主角做庶民的時候救不了年僅15歲的雛妓,即便進宮貴為君王也迫於種種限制以致救不了同樣年僅15歲、命運坎坷的司味宮女思月。另外像身分法、統稅法、以及柳正浩「疑似謀反」案的刑求審問,還得考慮到彼此間的輕重權衡與政治上的妥協。男主角憑滿腔熱血為所當為、將政治規則置之度外的同時,也將自己一步步推向政變的臨界點,衝突堆砌的手法純熟而洗練,展現出編劇鋪陳故事的功力。

321  

攝影方面,導演在君王發怒、宮女太監趴伏在地的幾場戲用上下小幅晃動的鏡頭處理,要晃也不晃大一點,明明有晃卻又晃得不痛不癢,顯得過於刻意而多餘,還不如穩穩拍比較好,算是本片少數的敗筆。本片的故事主幹之一,「庶民治國反而能做得比君王更好」等於以後見之明肯定了民主政治優於君主專制。男主角不受政治包袱所框的庶民出身,也巧妙解釋了正史當中光海君的種種特異作為:光海君是古朝鮮史上少數力挺百姓不惜忤逆明朝、同時也是唯一曾向地主們徵稅的君主。全片收尾在男主角揚帆遠航的海闊天空當中,宛如用瀲灩的海天美景洗淨人世的功過成敗,為這個小人物精彩卻無奈的故事作了一個意境深遠的結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