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自由的大環境,人人都可以是發言者,“互助文化”現象的形成助益着平臺的發展。

知識是一種文化資本,這是知乎賴以生存的根基

01

又有關於知乎大V出走的報道出爐。

看這些所謂大V對媒體前後的回答,不乏自相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他們認爲應該投奔更有「錢途」的平臺,但同時也表示不會放棄知乎陣地;一方面抱怨知乎在疑似軟文嫌疑回答上的限流,另一方面也在吐槽知乎近兩年快速的商業化影響了社區氛圍。

看下來,感受到的是,一小部分在知乎上賺不到錢的答主,在找到同類以後,想抱團取暖,比如試試MCN機構。這其實無可厚非,但他們應該明白,所有內容平臺其實都沒有讓所有內容貢獻者賺到錢的義務。

去年,真·知乎大V張佳瑋因私接廣告被禁言7天。後來呢?被解禁之後的張佳瑋依然是知乎的活躍答主,我們對張佳瑋最顯性的一個認知也還是知乎大V。

不管你仍舊欣賞,抑或吐槽,知乎已經建立起一套制度規範,讓這座超過2億人口的虛擬城市每天如常運轉。有人可能看到的是混亂,但它的首要特徵其實是運動,即便這個運轉系統並不完美(又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呢)。

02

當我們在談論大V這個羣體時,應該認爲他們起碼具備以下特徵:

在個體層面,擁有紮實專業知識、職業實踐經驗,並且具備積極的分享意識

在羣體層面,大V之間存在密切聯繫,雙向關注關係更能創造優勢地位,即存在意見領袖中的“意見領袖”;

在知識交互層面,大V的存在具有成長性和流動性,其流動性取決於話題的專業性和讀者的取向。

知乎大V經常被挖角,就在於本身其具備這三點特質,通俗來說就是含金量高。

知乎是一個知識交流與積累的空間,其信息傳播基於人的關係網絡,在社羣中佔據中心地位的節點,在信息收集和發佈上具有優勢,一定程度上充當“把關人”的角色,把關也意味着他們控制了信息的傳播。

知乎大V最重要的區別之一在於其知識背景,他們的影響力由“知識”賦予,這裏的知識既指專業知識,也指經驗性內容。在信息的二次傳播過程中,知乎大V往往會進行知識的“再創造”,加入自己對信息的理解和態度。這些再創造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其他用戶,進而擴大其內容影響力。

03

內容創作者從一個平臺跳到另一個平臺,實屬正常。平臺互相挖角,也司空見慣,難的是社區文化構建。

思想大師布爾迪厄認爲,當代社會以文化實踐及其不斷再生產作爲整個社會的基本運作動力,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文化在整個社會中的優先性以及文化的決定意義。

每個人都有“富餘”的知識、經驗和見解。正所謂蕭伯納的蘋果理論:交換蘋果,則你我各得一隻蘋果;交換思想,則你我各有兩種、甚至更多思想。

認知盈餘和分享慾望,是供給方——也就是回答者行爲成立的根本。知乎本身的問答結構,則給知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出入口。人的最高需求是獲得尊重,實現自我價值。這是知乎的文化之一。

另一種文化是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來的,叫做「一種認真你就贏了的文化,一種互相幫助彼此進步追求新知的文化」

周源說,網絡應該是一個大空間,而非大染缸。互聯網上不僅僅是流量文化、粉絲文化和功利文化,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在發揮力量:年輕人可以通過自己所擅長的知識,能夠進行彼此的幫助,同時能夠讓網絡空間有用有價值的信息變得越來越多。

去年,馬化騰在知乎上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這個問題在知乎引發蝴蝶效應,一開始吸引了非常活躍的科普人士,包括知名的生物學家,還有航空領域的創業者等,他們圍繞粒子物理、腦科學進行了自己的分析。

之後,這個問題又吸引到非常多的基礎學科領域的學者和專家來解答,量子計算、電池技術、DNA儲存等變成了熱門關鍵詞。

最後,各個行業的人都參與進來了,有做汽車的,有做流行病學研究的,有做電商行業的,也有做環境保護的人,他們所討論話題領域就開始拓展到農業升級、自動駕駛這樣前沿的領域。

馬化騰發問如此,普通發問也是如此。有一位網絡文學的作者“一竹”,他的問題在知乎得到了1500多萬次的閱讀,關注度超過了21萬,甚至超過了馬化騰的提問。

這種知識傳播的文化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

04

不管你認爲這是內容爲王的時代,還是平臺爲王的時代,大V也即意見領袖都是知識共享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知識是意見領袖權力的來源,也是一種文化資本。

從布爾迪厄的觀點來看,與市場環境中經濟資本的競爭一樣,文化場域中同樣存在文化資本的競爭。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實踐與文化產品成爲稀有資源,佔有這類資源可以獲得一定物質和象徵的利潤,引發社會各階級的人的爭奪,這時,文化資源就成爲文化資本。

文化的大衆化發展與傳播技術普及大大增加了信息傳播的機率,降低了文化傳播的成本,幾乎所有用戶都能參與到現代文化的浪潮中來。

不管是對知乎,還是其他內容平臺來說,怎麼樣讓創作者更體面贏得更匹配的回報,都是個任重道遠的終極問題。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衆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