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這張圖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來,2016年第二季度是Snapchat的一個拐點。

在此之前,Snapchat每個季度的日活躍用戶,都有平均兩位數的增長,但2016年第三季度,它的日貨只增長了7%,此後,再無往日輝煌。

那麼,2016年第二季度發生了什麼?這裡就是問題的關鍵,Facebook收購不成,集中火力狙擊Snapchat的計劃終於奏效。通過把Snapchat在「閱後即焚」外的另一個核心玩法——故事(現在微博也引入了「故事」),複製到Instagram中,Facebook終於遏制了後者野火一般蔓延的趨勢。

在此之前,Facebook已經進行了4次針對Snapchat的狙擊,但後者毫髮無傷:

  • 2012年,Poke,幾乎1:1複製了Snapchat,曾短暫登上App Store榜首,但無法留住用戶,2014年被關閉;
  • 2014年,Slingshot,可以讓好友之間相互發送有意思的照片和視頻,延續短暫時間之後將自動被銷毀。2015年12月被關閉。
  • Rooms,一款「匿名聊天室+群組消息應用」,和Slingshot一起被關停。
  • Riff,Facebook嘗試的一款「協作創建和編輯視頻」的應用。這是2015年春天推出的,但也在12月關停了。

對於社交軟體,馬化騰有個說法,一個市場先被某個應用佔領了,其他的應用就很難再進入,比如在東南亞,LINE早已是當地的主流社交軟體,微信多次覬覦此地但總是無功而返。

對於Snapchat的核心用戶,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從一個身邊朋友都在用的軟體遷移到一個陌生應用,是不現實的。更不用說,Snapchat非常獨特、而且有創造力的產品團隊,對它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爸爸媽媽們不會用的cool應用。

為什麼Facebook複製Snapchat的「故事」就成功了呢?

因為在一個已有海量用戶的成熟產品上做合適的延伸,是一個難度更小,更能吸引人的舉動。Instagram的核心用戶和Snapchat有諸多重合,故事,這個拍下自己生活真實瞬間,同時24小時後就會消失的功能,是Instagram的自然延伸,而且是對Instagram「秀出美好一面」的極好補充。所以,它真正地抓住了Snapchat不斷從Facebook撬走的那批用戶。

截至8月份的第二季度,Instagram的「故事」功能有3億日活躍用戶,而被抄襲的對象,Snapchat,這個數字是1億。

2.

這張圖是Snapchat面臨的另一個問題:賺錢不及預期。

Facebook上市後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股價低迷,很大原因就是它的收入不及預期,而被外界認為其市值是被嚴重高估。Snapchat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3.

Snapchat該怎麼贏回來?

幾天前,儘管騰訊宣布大量買入Snapchat的股票,持股比例達到5%,但受慘淡的第三季度財報的拖累,Snapchat股票繼續大跌。

這一次,年少得意的CEO Evan Spiegel終於開始審視對Snapchat進行大的改動。在此之前,至少在公眾層面,他對「一直在模仿」的Facebook非常不屑一顧,也從不認為自己的產品理念、戰略有什麼大的問題。

TechCrunch對Evan Spiegel此次宣布的改變和Snapchat之前的策略做了一個前後對比,很詳細,也很有意思,在此摘錄一下:

1)對網紅的態度:

過去:Snapchat把自己看做一個朋友之間真實聊天的應用,一直以來,它對「網紅」曝光自己,賺取名氣和金錢的要求是拒絕的。

現在:Evan Spiegel計劃在2018年更友好地對待網紅,包括讓他們的故事得到更多的曝光,幫助內容變現,以及協助他們製作更專業的內容等。

2)發展中國家和Android平台:

過去:Snapchat一直很依賴它的高質量的視頻,所以它對發展中國家並不友好,甚至有離職員工爆料,Evan Spiegel曾在內部說,「我們的應用就是給富人用的,我不想讓它在印度、西班牙這樣的窮國擴張。」

而在招股書中,Snapchat也公開說,「我們的應用雖然在Android平台上也能運行,但我們優先照顧iOS平台。」

現在:Snapchat打算認真考慮發展中國家和Android用戶的需求,包括優化故事播放,和運營商合作,需求後者在資費上的優惠,以及設計更好的Android客戶端。

3)對成年人的態度:

過去:Snapchat一直把自己看做一個酷應用,對成年人,它並不歡迎。甚至它奇怪、不直觀的操作就是為了讓成年人走開。

現在:Evan Spiegel說,「我們應該加速在34歲以上的人群中普及我們的應用」,未來,Snapchat的產品和商務也都將隨之改進。

4)易用性:

過去:Snapchat一直以奇怪的界面和不直觀的操作聞名,但這也正是年輕人愛它的理由。Snapchat也刻意保留了這樣的理念: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而不是去迎合易用性。

現在:Snapchat正在重新設計應用,以回應大眾認為其過於複雜和難懂的聲音。對Snapchat的現有用戶來說,這也是最大的挑戰。

5)演算法組織的信息流:

過去:Snapchat嚴格按照時間流對「故事」排序,你最先看到的,永遠是你的好友發布的最新視頻。就像Snapchat的閱後即焚一樣,這樣的策略也和Instagram相反。

現在:Snapchat將借鑒Instagram和Twitter,用演算法優先展示「高質量內容」。

6)產品哲學:

過去:以Evan Spiegel為首的Snapchat的團隊,更相信直覺而不是數據。與Facebook老老實實堅持用A/B test測試自己產品形成鮮明對比,Evan Spiegel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現在:Evan Spiegel要學著平衡自己的直覺和數據之間的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