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开启终身学习之旅。


作者、编辑 | Vivi



近两年,一所“黑马”中学在美国大学逐年下跌的录取率中异军突起——


2018年申请季,有6名学生进入常青藤大学,更获得斯坦福、普林斯顿、康奈尔的全奖offer;2019年申请季,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offer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共四届214名毕业生,其中21%的学生已入读美国前20的名校,包括: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等等。


这份震惊了教育圈的升学成绩单,就来自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以下简称WLSA)。


2015-2018届学生US News Top 5学校录取情况


老实说,和如今竞相建起网球场、健身房、歌剧院等“豪华配置”的国际学校相比,WLSA在硬件设施上还不算有竞争力。


然而,这次我们深入WLSA,与校长、课程老师,以及今年刚刚录取了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芝加哥大学的四位牛娃聊了聊,挖掘出了这所“黑马”学校优秀学子辈出的奥秘!



1


这门课重新定义了STEAM,

透露出牛娃们共通的特质!


WLSA独特的教育理念,从其特色课程可见一斑。—— 在“WLSA基础课程”、“WLSA高级课程”和“WLSA菁英课程”的基础上,WLSA独家研发了一套STEAM课程。


与如今火爆的STEAM(即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概念不同,WLSA的STEAM分别指的是技能Skills、谋略Tactics、道德规范Ethics、表达艺术Articulation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Multiculturalism。


这套独有课程,把中国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四门学科与国际教育理念无缝对接,赋予传统知识新的生命力。而在这其中,有一门课格外亮眼——智慧与谋略 Chinese Tactics。在课程目标中,写着它所要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材料搜集能力,以及历史使命感。从这三点中,我们可以一窥这所“黑马”学校教育理念的究竟。


而观察牛娃们身上所共有的特质——独立而深度的思考,鲜明的个性与魅力,不惧枯燥的“学者精神”,强烈的文化自信感,正好与这三项能力相互契合!



2


— 历史思维能力 —

独立思考,造就个性鲜明的你


颠覆了传统历史课上按朝代背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智慧与谋略”课程内容按帝王将相、修身治国、先贤智慧和煮酒论英雄分为四个专题,选取中国历史上的代表人物进行由点及面的学习和分析。


课程专题节选


学生经常会涉及到同一历史时间段中,中外人物的横向对比。譬如,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就拿同时期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来做比较。两位都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教育方式上,他们的有教无类可以说是相通之处。不同的是,苏格拉底秉持人文主义精神,孔子的理念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紧密相关。因此,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也不相同。学生从而可以打通国际,融会贯通地思考。


“智慧与谋略”不仅跨中西,也跨学科。研究苏轼的时候,学生需要在整个历史大背景下理解人物,包括他的文章、传记,通过分析作品来看他的性格变化。甚至,由于苏轼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覆盖了汴京、徐州、黄州等各个地方,学生也要探究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这是历史、地理、政治、语文,四门学科串联起来的典型体现。


这门课上,老师还会采用类似美国大学的Seminar(讨论会),分小组探讨问题。譬如讲到宋朝开国时期的赵匡胤,学生需要讨论的命题就是:如果你是宋朝的开国君主,你会怎么做?


课堂开放平等,鼓励学生站在历史当中思考,问题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只看论据充不充分。负责研发课程的陈老师说:


“学中国文学也好,中国历史也好,千万不能把传统文化框死,一定要中西结合,融会贯通,这也是WLSA一以贯之的精神。”


说到底,了解、比较历史人物,培养的是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归纳的学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历史才有用,更是打开学习大门的万能钥匙。这种思维力,也确实渗透到了学生的申请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之中。


录取了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吴雨霏说,很多人曾问她:你是不是喜欢机械工程所以申请MIT?事实恰恰不是如此。在闲下来的假期里,她更多是沉浸在模联、滑冰,以及写文学性质的公众号文章等等看上去和机械工程毫不相关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她要选择这所学校及专业?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吴雨霏一步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发现,自己对机械工程最感兴趣,因为能够通过设计实验的过程提取到一套非常有用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运用到很多她真正想做的事情中。譬如,写文章的时候,她学会用树状图列逻辑框架;辩论的时候,能够用倒推法梳理思路。


这些思考也被吴雨霏额外写入一封800字的信件中,发给了MIT的招生官。


吴雨霏


刚刚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程逸晗,在申请主文书中写的是“学会拒绝”这件事。从小就是一名“老好人”的她,在学校的小组活动中常常大包大揽,承担本该是其他组员的工作。


直到高二的一次课上,外教老师指出这一点反而不利于团队合作,她才开始反思“拒绝”的重要性。此后在完成各种活动时,她逐渐找到了适当帮助和学会拒绝之间的平衡,才真正实现了一次人生中重要的蜕变。


这些心路历程被程逸晗写入了主文书,她说:“申请过程中,展现的是你这个人在高中三年里是如何成长的。”思维的转变,带来性格的成熟,这是她最大的成长。


程逸晗连续两个暑假去尼泊尔参与孤儿项目


个性鲜明,指的不一定是你要有多么惊世骇俗的特质。把它解剖开来,其实代表着真实,独立思考,以及不盲从的宝贵品质。这不仅关乎申请大学,更与孩子未来的人生际遇息息相关,是造就他人眼中那个“特别的你”的核心所在。



3


— 材料搜集能力 —

刻苦钻研,是极可贵的“学者精神”


课上课下,学生的阅读材料主要会涉及《史记》等以正史为主,以人物笔记、地方志为辅的古代文字史料,一些当今著名学者的论著,以及相关图片与实物材料。


高三阶段文学历史推荐书目(部分)


高中生读古代史料和今人论著会有困难吗?研发课程的陈老师说,一开始会有一两节文言文基础的阅读引导,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但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精通文言文,看懂所有文献,而是理解历史。


不光是纸上工夫,老师还会带学生前往博物馆等地方做田野调查。讲到三国的的时候,学生每人都收到一张任务卡,上面是几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阅读书目、《三国演义》中的参考回目。


有时候,高三学生们还会分组做中国文化考察,做开题报告,写论文。最终完成的论文体量,几乎可与大学毕业论文相媲美。学生不再是历史知识的背诵者,而是历史的一员,主动探寻历史、思考历史。


课外实践


中美学生的阅读量落差是近年来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有调查显示,美国Top 30的综合型大学与排名Top 10 的文理学院,其学生每周的阅读量约在150-500页不等,这种阅读节奏是一蹴而就的吗?当然不。事实上,美国高中生就已经接受了海量阅读的洗礼。甚至更早以前,阅读能力就在慢慢积淀。


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如何快速吸取需要的内容,如何筛选鉴别阅读材料。这又是“谋略与智慧”课程赋予学生的一项长远能力。


“每学到一个历史时期,我们便会阅读各种时人的回忆录或是当时的诸多报纸报道并对其交叉比较以得出客观结论。它们不是什么恼人的阅读作业,我们应该要抱有几乎虔诚的态度,因为自己手中捧着的不是别的,而是历史本身。每次写历史分析的议论文时,最让我享受的部分便是写文末的文献引用表。一丝不苟地给资料注明出处并排版,让我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学者。”王宇扬说。


“成为一个学者”,应该是课程最难能可贵的特色之一。这份“学者精神”被王宇扬运用到了他的爱好上,并成为成功录取他的理想院校——芝加哥大学的契机。


他从高一开始爱上了动画《小马宝莉》,对每个角色如数家珍。这个听上去有些“低幼”的爱好,被王宇扬钻研出了花!——他在国外的论坛Fandom上和来自全世界的同好者一起讨论交流,编录角色魔法,撰写角色百科;平时还和朋友们一起涂鸦,把小马创作成巨大的墙绘。总之,动用一切所能与所想,钻研“小马宇宙”。


王宇扬的小马周边及墙绘


“我喜欢芝加哥大学是因为,它的‘书呆子气’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只知道埋头读书的样子,而是一种允许你喜欢上任何东西,只要你对其保有钻研之心的精神。不论任何爱好,都要刨根究底,要干出点实事来。”


今年,芝加哥大学的文书题目是“给一样东西写一封信”。在WLSA升学指导老师的建议下,王宇扬便给《小马宝莉》中的暮光闪闪公主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这个“奇怪”的爱好如何让他投入与钻研,并给他带去快乐和成长。


刻苦钻研的背后,必然有枯燥与消磨耐心的时刻。它考验的是,你是否能够持续产出对事物好奇心与学习热情,是否能够战胜短暂的艰苦与疑难,是否能够静下心来专注做好一件事。有着这个品质的孩子,一定能够胜任将来未知的挑战。



4


— 历史使命感 —

文化自信,让你赢得真正的尊重


不只“谋略与智慧”,所有中文课程,在WLSA都是必修课。“谋略与智慧”希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未来即使身在异乡,也能向海外推介中国文化。


最重要的是,不忘记根,也就有自信。


成功录取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赵云飞说,她申请了东亚研究专业,并且,这是她从小以来的兴趣。她的SAT成绩1520,托福114,在一众顶尖大学申请者中并不显眼。那么,是什么让她脱颖而出?


从初中开始,赵云飞就在钻研书法。爱书法,勤练笔的孩子不少,但有一件事,让她一下子显出不同。——初三至高中期间,她花了整整五年,翻译并出版了康有为所著的《书镜》(又名《广艺舟双楫》)一书。这是一本书法理论古籍,译成英文,需要的不仅仅是优秀的语言能力,还有深刻的文化与知识积累。


赵云飞译著《书镜》出版封面

及她的两幅书法作品


“这确实是我申请过程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整个高中生涯对我自己性格非常有影响的一件事。”赵云飞把完成整本书翻译的经历和心得写进了申请文书中。


我们见到太多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后极力想要融入海外社交圈,反而丢失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难以获得他人真正的尊重。


而在这之中,最打动招生官的,应该就是一个有文化自信,并热爱民族文化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认同自己的身份,认清自己的根,才能更好地做一个世界公民。



5


— 采访后记 —

好的教育,将目光投注18岁后的路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件特别的事——WLSA有一项类似“助学金”概念的公益计划,每年从东北、内蒙古、四川等全国各地的学校,遴选年级排名前十的学生参加“精英奖学金”的评选,这些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一般低于10-20万。


最终获得“精英奖学金”的学生, WLSA将负担其高中三年的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还将承担一部分学生在美国大学就读的学费。


WLSA也会也会持续关注每一位毕业生在之后学业、生活、就业上的表现。每年暑假都会有学生返校,和老师们聊聊自己的近况。你会发现,他们早早有了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独自在外的环境让这群学生飞速成长。实习,做项目,上夏校……即使是假期,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让我想起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所言:


“我们不能用孩子十八岁的成就来定义成功,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


好的教育,一定是将目光放在孩子十八岁之后的那段路上,关注他们更长远的发展。


你是谁?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你今后想干什么?——我们发现,美国大学招生官青睐的牛娃们,都已经早早思考了这些人生议题。


能够好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不光是申请大学有自信,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求职上都会有底气。这是孩子获得成功及美好人生的最佳通路,也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长远立足点。


* 本文配图由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复 小学书单 ,获取语文名师蔡朝阳精选中文书单。

回复 门萨书单 ,获取门萨天才俱乐部K-12英文书单

回复 大礼包 ,获取精选系列书单及纪录片资源


 点这儿,逛原版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