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大學和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研究報告(2018年)》發佈會4月2日在北京舉行。《報告》建議,要充分發揮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三省要各展所長。同時,四省市要探索更高規格的區域協同決策機制。

上圖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經濟聯繫強度有待深化。

該《報告》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志彪領銜的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項目團隊研究併發布。《報告》基於指標選取的科學性、可操作、可比性和針對性原則,構建了包括空間、市場、產業、創新、交通、信息、貿易、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以及制度10個子系統50個基礎指標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分別從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進程、存在問題等維度深入研究剖析,爲深入推進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建言獻策。

研究顯示: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發展差距持續縮小,產業分工合作水平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公共服務建設明顯改善。但仍面臨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頸,主要有:上海作爲“龍頭”的擴散效應不足,安徽尚未深度融入長三角地區;整體聯動效應難以充分發揮,優勢產業重合度依然較高;地區間創新人才投入差距擴大,產學研協同創新亟待提升;地區間鐵路交通網密度差異較大,亟待打通省際斷頭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應用差距縮小,但社會領域信息化協同和融合發展水平較差;省際間貿易強度偏低,地區間對外貿易發展差距較大;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區域合作的機制尚未健全等現實挑戰。

上圖顯示,長三角地區尚未充分發揮整體聯動效應,生產力佈局出現重複的盲目性,產業結構趨同化現象依然比較突出。

《報告》建議,充分發揮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展所長;轉變地方政府職能,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打造區域聯動機制,拓寬合作領域;建立區域開放市場,構築全面開放新格局;合作支持自貿區建設,複製推廣改革創新經驗;加強頂層設計,探索更高規格的區域協同決策機制。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代表主辦方致辭。他指出,作爲國家發展戰略,長三角實現高質量一體化,需要以高質量發展爲引領,引導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結合自身稟賦、條件,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更需要對現有的發展基礎和發展短板進行衡量與評價,把準一體化的脈搏,抓住高質量的契機。

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洪銀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發表主題演講。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專家學者就“打造示範區與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如何實現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對外開放”兩個話題展開討論。

發佈會由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和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佈中心承辦。前者是江蘇省首批重點高端智庫和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後者是媒體型智庫的生力軍,雙方優勢互補、充分合作的模式,爲提升智庫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推動研究成果轉化與落地提供了創新途徑。

相關文章